■ 本刊資料室

核二廠2號機完成40年的任務編組,於本月14日期滿除役,「缺電」的疑慮再度成為焦點。即使行政院長陳建仁、經濟部長王美花及台電都掛保證不會缺電,指出夏季將新增機組共130萬瓩,大於除役供電量,加上太陽能、風力和水力等再生能源發電出力,可持續確保未來供電穩定無虞,但外界信任感全無。

蔡英文政府為了實現「2025非核家園」,已於2019年關閉了核一廠、2021年再度停止運轉核二廠的1號機,如今核二廠的2號機也在日前除役,台灣目前只剩下位於屏東的馬鞍山核電站(核三廠)還在運轉,不過也將於明、後年陸續停機。

環境研究中心「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的研究員西福爾王(Seaver Wang)表示,逐一關閉核電廠不但無助益減少碳排放,且台灣的能源供應將在短期內更加不穩定,「國聖發電廠(核二廠)退役後,相當於台灣減少了三分之一的潔淨可再生能源發電」。

執政黨綠能目標一向遭人批評過於樂觀虛幻,實際不管是光電或風能,每個進度都在落後。2021年太陽光電目標量設定8.75GW,實際建置量少了1.1GW。2022年再調升至11.25GW,但是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到年底完工併網量確定約為10.02GW,再度跳票。

經濟部能源局坦言,目前併網量離目標還有距離,除了因疫情延誤、原材料高漲、缺工等問題外,歐洲進口太陽能設備環路開關出貨受阻也影響進度。經濟部尚不確定何季可以補達成,只表示將努力衝刺。不過接下來2023目標還要挑戰14GW,恐怕難度更高。

事實上,台灣在過去的10年期間,致力於建設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但此舉並未達到降低碳足跡的目標,近90%的民眾依舊仰賴化石燃料所產生的電力供給。專家指出,若是核二廠、核三廠再運行10年,並讓同等功率的燃煤電廠退役,減碳效果堪比肯亞全年化石燃料排放量。

核電廠陸續除役,由於替代的綠電等發電成本比核電多出2至3倍,將導致電價成本大增。去年在6部核能機組停機一半下,近一半電力用綠電與燃氣替代,因成本分別比核能每度1.5元高出3.3倍、2.3倍,導致去年電費成本多出550億左右。等到2025年後3座核電全退場,用外購電力補上缺口,依照今年的外購電力成本,至少要多支出1400至1600億。

對於核能退場,用其他發電燃料替代要花多少錢?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台電自己也講換算困難,因為核後端乾貯設施要花多少錢不確定性高。

核二廠2號機14日期滿除役,目前台灣僅存1座核三廠,面對即將迎來的炎炎夏日,民眾擔心是否會對供電造成影響,儘管經濟部掛保證不會有缺電問題,但美國網路媒體《哈芬登郵報》(Huff post)披露,未來台灣的碳排量不僅不減反增,且今年夏天「恐發生嚴重停電危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