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黨認同最新變化:藍綠支持度差距縮小 民眾黨支持者傾向轉變

台灣民意基金會近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差距縮小,國民黨支持度上升8.4個百分點,而民進黨支持度則上升6個百分點,反映出台灣政黨結構的顯著變化。與此同時,民眾黨支持者的政治傾向也出現明顯變動,超過半數的民眾黨支持者傾向國民黨,顯示政黨光譜正在發生重新調整。

 

藍綠基本盤變化:支持度差距縮小

根據調查,當前台灣民眾中,43.9%認同民進黨,30.9%認同國民黨,而21.8%為中性選民,另有3.4%未表態。這項數據顯示,民進黨支持者仍明顯多於國民黨,綠營認同者與藍營認同者的比例約為1.42:1。然而,相較於四個月前的調查,國民黨認同者比例由22.5%大幅成長至30.9%,增幅達8.4個百分點,而民進黨則從37.9%上升至43.9%,增長6個百分點,雙方差距從15.4個百分點縮小至13個百分點。

這一變化顯示,雖然民進黨仍維持優勢,但國民黨近來的支持度提升更為顯著,縮小與民進黨之間的差距,顯示選民的政黨傾向正在發生轉變。

 

中性選民大幅減少 民眾黨支持者向國民黨靠攏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四個月,中性選民(獨立選民)的比例從37.5%驟降至21.8%,減少了15.7個百分點,相當於約306萬人轉向主要政黨支持。其中,民進黨的強烈支持者增加1.5個百分點,溫和支持者上升4.5個百分點;國民黨的強烈支持者僅微增0.1個百分點,但溫和支持者則大幅提升8.2個百分點,顯示選民的政黨認同正在趨向極化,但仍以溫和支持者增長為主。

調查結果亦顯示,民眾黨支持者的政黨傾向發生劇變。2024年1月時,僅25%的民眾黨支持者認同國民黨理念,而到了2025年1月,這一比例已攀升至51.8%。這顯示,原本作為第三勢力的民眾黨,其支持者已逐步向國民黨靠攏,而非維持中立。

 

選民流動與政黨支持趨勢

從長期趨勢來看,國民黨的政黨認同度上升8.4個百分點,是自2022年地方選舉大勝後的最佳表現,與2024年1月的總統選舉時期相當,反映出該黨近期在選民間的吸引力有所增強。而民進黨的支持度雖然仍保持領先,但其增幅相對較小,顯示在選民結構變動下,政黨支持度的差距正在縮小。

台灣民意基金會指出,這一趨勢可能與近期台灣政局變動有關,包括立法院朝野對立升溫、社會議題發酵,以及部分民眾對執政黨施政的滿意度變化。此外,民眾黨支持者向國民黨靠攏的現象,可能與近期國會攻防、柯文哲政治操作及民眾黨內部發展有關,值得進一步觀察。

 

調查方法與統計數據

本次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執行,訪問期間為2025年1月12日至14日,共計3天。調查對象為20歲以上台灣成年人,採用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方式(市話70%、手機30%),共取得有效樣本1081人(市話762人、手機319人)。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8個百分點,調查結果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加權,以確保數據的代表性。

台灣政黨結構持續變化,未來選民傾向如何發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高雄兩里長赴陸旅遊涉賄選 判刑4月並褫奪公權1年

高雄市前金區民生里長黃博群及榮富里長顏炳豪,於2023年12月接受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台港澳事務辦公室的招待,率里民前往廈門進行5天4夜旅遊。此行被認定為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兩人皆遭判刑4個月,並褫奪公權1年。案件經高雄地方法院審理後,法官認定該行為已構成「投票權人收受不正利益罪」,違反選舉公平性,對我國民主制度造成嚴重影響。

赴陸旅遊行程遭指為賄選手段

根據判決書內容,黃博群及顏炳豪明知「落地招待團」是中國政府企圖影響台灣選民投票意向的手段,仍然接受招待,支付9500元費用後,參加由翔安區政府安排的旅遊行程。行程期間,所有團員的住宿、餐飲及旅遊行程均由對岸政府負擔,並透過旅遊過程間接傳遞政治訊息,暗示成員在2024年總統大選時,勿將政黨票及總統票投給民進黨及賴清德。

法院查明,該次旅遊為翔安區政府主導,透過當地旅行社建發國際旅行社,委託台灣的喬安旅行社及台灣中國旅行社高雄分公司進行安排。根據旅遊計畫,每個團體須至少包含一名里長,並由該里長攜帶5名里民,所有交通與旅遊費用均由中國政府補助,以此方式進行「社區交流」,實際上則是以「落地招待」的模式影響選情。

旅行社與主辦單位角色曝光

本案涉及的喬安旅行社負責人蘇惠美及台灣中國旅行社高雄分公司經理莊俊雄,經法院查證,兩人皆接受翔安區政府的指示與資助,負責安排台灣地區的團員前往廈門。法院認定,蘇惠美及莊俊雄的行為違反《反滲透法》第7條以及《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86條,兩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月,褫奪公權2年,並沒收犯罪所得共87000元。

判決書指出,蘇惠美與莊俊雄並未基於政治理念或個人信仰行動,而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接受對岸政府資助,以商業模式配合操作滲透行動,協助中國政府影響台灣選舉公正性。法官認為,此類行為嚴重破壞台灣的民主制度,應予以嚴懲,以示警惕。

法院裁決:影響選舉公正性 判刑4月

法院審理後認定,黃博群及顏炳豪接受中國政府提供的不正利益,已違反《刑法》第143條「有投票權人收受不正利益罪」,因此判處兩人有期徒刑4個月,得易科罰金,並褫奪公權1年。此外,法院亦裁定沒收兩人所得之6000元。

法官在判決書中強調,此案並非單純的旅遊活動,而是透過「免費旅遊」形式,意圖干涉台灣自由民主選舉的公正性,影響選民投票行為。此類行為不僅削弱台灣的選舉制度,也對社會風氣與法治構成重大威脅。

選舉干預與民主法治挑戰

據涉陸單位表示中國政府透過「旅遊交流」方式干預台灣選舉的企圖心。根據過去案例,中國政府常利用各種管道,透過免費旅遊、學術交流、農漁會合作等模式,對台灣基層組織滲透,試圖影響選舉結果。此次案件顯示,不僅選民,連基層民代也可能成為滲透對象,台灣司法機關如何強化法治防線,防範境外勢力干預選舉,將是未來選舉公平性的重要課題。

此外,針對此類事件,法界人士指出,現行《反滲透法》與《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雖已對境外勢力介入選舉設有法律規範,但仍需提升執法與查察力度,避免類似案件再度發生。政府相關單位應加強監督,防止類似「落地招待」或「免費交流團」成為影響選舉公正性的管道,以維護台灣民主法治。

後續發展與司法意義

目前本案仍可上訴,未來是否進一步影響台灣選舉相關法規的修正,值得關注。專家指出,這起案件是《反滲透法》實施後,針對基層民代涉案的首例,顯示法院對於外部勢力介入選舉的審視標準趨於嚴格。

由於2024年選舉已經結束,此案的司法判決將成為未來選舉案件的參考依據,將是兩岸事務、台灣社會與政府持續面對的重要課題。

 

勇鷹高教機墜海事故 引發對漢翔公司管理與品質管控疑慮

台灣空軍一架勇鷹高級教練機(AJT)15日上午在台東都蘭海域發生墜海事故,所幸飛行員林瑋少校及時彈射跳傘獲救。此事件為漢翔航空工業公司承造的國造軍機首次發生重大意外,引發各界關注。空軍司令部隨即下令該型機暫時停飛,並展開調查,而負責製造的漢翔公司則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

 

內部管理爭議浮現 員工多次建言未受重視

據漢翔內部資深員工透露,公司內部早在去年就出現諸多管理問題,許多員工曾向高層提出改善建議,卻多未獲採納。該名員工強調,公司內部長期以來的管理與決策問題,如今已導致嚴重事故發生,讓許多員工感到憂心。

 

發動機認證風波 疑影響製造品質

事故發生後,外界開始關注漢翔的製造品質與內部管理問題。去年12月,漢翔位於岡山的發動機廠傳出NADCAP(National Aerospace and Defense Contractors Accreditation Program)國際航空航太認證過期事件,內部員工當時擔憂此事可能影響公司聲譽與營收,甚至影響生產品質。

 

據了解,NADCAP認證對航空航太業至關重要,部分客戶須取得此認證才能接受交貨,認證過期形同失去兩大主要客戶。然而,漢翔當時對外發表聲明,表示已在期限內完成申覆與改善,且相關程序均屬正常流程,不會影響交貨與營收。儘管如此,內部員工仍對此表達擔憂,認為主管對於製造與品質管理的決策影響深遠,若管理不善可能會對整體生產與飛行安全造成隱憂。

 

主管調動影響生產效率

根據內部員工爆料,去年漢翔高層從台中總部調派主管至岡山園區監管發動機製造,但由於該主管對岡山產線的特殊製程不熟悉,導致NADCAP認證被取消。此外,由於該主管的管理模式與岡山團隊原有的作業流程不符,影響生產效率與品質控管。這類管理問題可能進一步影響勇鷹高教機的製造品質,進而埋下飛行安全隱憂。

 

外籍勞工爭議 衝擊國防安全疑慮

去年10月,漢翔曾計畫為了解決人力短缺問題而雇用外籍勞工,卻引發內部員工及外界的強烈質疑。部分員工憂心,這可能帶來國安風險,因為國防產業涉及機密技術,若外籍勞工參與軍機製造,恐有機密外洩之虞。

漢翔則回應,該計畫仍在規劃階段,並強調外籍勞工僅限於基層工作,不會接觸國防機密。然而,此舉仍未能完全消除員工與國防專家的疑慮,顯示漢翔內部管理與決策仍存潛在風險。

 

勇鷹高教機事故調查進行中

目前,勇鷹高教機墜海事故的詳細原因仍在調查中,空軍已派遣專業團隊進行檢測,並對飛行員的操作記錄、機體結構及發動機運作狀況進行分析。漢翔公司則強調,將全力配合軍方調查,並對相關機型進行徹底檢查,以確保未來飛行安全。

此次事故不僅影響空軍的高教機訓練計畫,也使得國產軍機的品質與安全性受到質疑。未來,漢翔如何在確保國造軍機安全與品質的同時,改善內部管理並恢復業界與外界信心,將是公司面臨的重要挑戰。

 

川普點名台積電 美台半導體關係面臨新挑戰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發表言論,指責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並揚言對台灣半導體出口課徵更高關稅,對台積電(2330)施壓態度日益強硬。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表示,川普的發言實際上是為談判布局,需關注其目標與台積電的應對策略。

 

川普發言背後的戰略意圖

川普的言論引發市場關注,川普真正關切的是美國在先進製程製造上的落後,而非單純針對台積電或台灣半導體產業。外界不應只看表面言詞,而應理解川普發言的戰略意圖。以關稅為例,台積電每年出口美國的晶片金額低於其單月營收,且關稅成本可轉嫁給客戶,因此關稅本身對台積電影響有限,但不代表台積電可以忽視川普的施壓,因為美方仍有諸多手段促使台積電讓步。

 

台積電與美國的談判焦點

據分析,台積電與美國的談判應在「美國本土製造」與「台灣技術根留」之間尋求平衡。他指出,台積電的競爭優勢來自於技術領先,若技術轉移到美國,可能削弱其核心價值,這將是台積電難以接受的底線。因此,未來的談判將聚焦於如何滿足美方需求,同時維護台積電及股東的長期利益。

 

川普可能的四種策略與影響

進一步分析,川普可能透過四種情境與台積電交涉:

 

情境一:先進製程晶片在美國本土製造
台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AZ廠)設立晶圓廠,並計畫擴大產能,但川普顯然不滿意現狀,因此強硬發言試圖迫使台積電進一步投資。

 

情境二:美國本土擁有完整的先進製程供應鏈
若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特別是在先進封裝領域,可能有助於美國建立更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並加深與美國政府及客戶的合作。此策略被視為發生機率最高的方案。

 

情境三:美國政府或企業增加對台積電的控制權

 

方案A:美國政府或企業入股台積電的AZ廠,甚至將其更名為ASMC,但此方案對台積電的附加價值有限,川普可能不滿足。

 

方案B:台積電主導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例如透過入股或合資方式合作。但此方案涉及專利、設備、技術與供應鏈的整合,短期內難以落實,可能非川普的首選。

 

情境四:技術轉移至美國
目前台積電的海外廠(美國、日本、德國)主要負責產線運作與維護,核心研發仍留在台灣。若美國要求台積電將技術研發與製造know-how轉移至美國,將嚴重影響台積電的競爭力,並損及股東利益,因此台積電極可能拒絕此要求,導致談判受阻。

 

三星的競爭與美台半導體合作前景

在全球半導體競爭格局下,三星亦是美方可能考慮的選項。然而,三星在先進製程的品質與良率仍有待提升,若無法改善技術瓶頸,美國可能仍會優先選擇與台積電深化合作。

總體而言,川普的施壓與談判策略,對台積電與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台積電須在美方要求與技術自主權之間取得平衡,才能確保其競爭優勢與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