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談民主遭青鳥撻伐 趙少康批民進黨淪一言堂

前總統陳水扁日前受邀出席凱達格蘭學校演講,以「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為題,呼籲社會應尊重與包容不同聲音,強調「不能因為意見不一樣,就說是中共同路人」。此番發言引發社群平台部分深綠支持者強烈反彈,「青鳥行動」社群更大肆批評,質疑阿扁「立場模糊」,甚至貼上「投降主義」標籤。

面對輿論風波,「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公開聲援陳水扁。他在臉書發文指出,民進黨內早已不容異見存在,批評者動輒被貼上「匪諜」或「同路人」標籤,甚至連「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都難逃出征。趙質疑,如今連陳水扁這位曾帶領民進黨執政、推動台灣民主發展的「台灣之子」也遭質疑,是否意味民進黨已淪為「民主退步的一言堂」。

趙少康列舉多位前民進黨元老,包括施明德、張俊宏、沈富雄、鄭麗文、李永萍、陳文茜、蘇煥智及郭正亮等,皆已先後退出民進黨或轉向批判態度,指出這些人物曾為台灣民主奮鬥,如今卻對民進黨感到失望,甚至遭受攻擊。他呼籲民進黨支持者「該醒悟」,不應盲目支持黨意,否則將「害了民進黨,也害了台灣」。

針對賴清德政府施政風格,趙少康批評其將反對聲音視為敵對勢力,甚至將「反罷連署」與黑幫活動相提並論。他認為,賴政府目前以清算異己為施政核心,缺乏民主協商精神,導致社會撕裂愈發嚴重。

趙少康並提及陳水扁任內雖為少數「總統」,仍展現「全民總統」的格局,不僅曾拜訪國民黨要員,參與政黨領袖會議,亦透過協商推動大法官人事案、金融改革與減稅政策。他強調,扁政府當年展現對在野的尊重,是今日政府可以借鏡之處。

對此,政治評論人士分析指出,陳水扁近年多次重返公開舞台,常以黨外長者之姿對民進黨提出建言,但其言論在年輕深綠群體中卻引發極大反彈,反映世代間對「台獨」、「轉型正義」與「包容異見」的看法分歧。

此外,學界觀察認為,賴清德執政後面對在野挑戰與罷免浪潮,選擇強勢應對雖有政治考量,但若處理過當,恐損及民進黨長期以來標榜的民主價值與多元包容。

針對本次爭議,凱達格蘭學校未回應媒體詢問,陳水扁辦公室則低調回應,強調「扁前總統一向堅持民主、多元與和平理念」,盼社會理性對話、避免情緒化對立。

目前,青鳥行動社群未就趙少康言論做出正式回應,但其社群留言板已湧入大量挺扁與批扁言論,網路對立聲量仍持續升高。

相關事件後續發展,仍待各方進一步回應。

高虹安成白營「官司王」 二審出庭、六案纏訟引關注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涉貪案一審遭判刑7年4個月,遭停職至今,今(21)日上午就該案赴台灣高等法院出庭,為12天內第二度出庭。她日前於4月9日已因誣告旅美教授陳時奮案出庭。根據目前法院審理紀錄,高虹安所涉官司多達6件,其中4案為被告,2案為原告,成為白營之中最具司法纏訟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外界形容其為「白營官司王」。

據了解,高虹安今日出庭應訊為其貪污案之二審程序,該案源自其擔任立法院不分區立委期間,涉嫌與幕僚共謀詐領助理費與加班費。北檢起訴金額為46萬30元,但一審法院認定詐領金額為12萬3128元,其中高虹安本人所得為11萬6514元。台北地院依據《貪污治罪條例》中之「利用職務詐取財物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4個月。

一審宣判後,高虹安及台北地檢署雙雙提起上訴,案件進入高院審理。2024年11月4日,高院合議庭開庭後認定,《立法院組織法》中對助理身份與助理費用途之規定可能違反憲法明確性原則,遂裁定暫停審理並聲請釋憲。不過,今年2月8日,憲法法庭裁定不受理,指出高虹安所涉為《貪污治罪條例》與《刑法》條文,法院並非依《立法院組織法》作為判決依據,因此無釋憲要件,全案續由高院審理。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開庭時,檢方再度聲請對高虹安限制出境,理由為其刑期甚重、具逃亡之虞。高虹安則表示「尊重法院決定」,其辯護律師則強調被告自偵查起即配合辦案,且無逃亡動機,不應限制出境。法官當庭未裁定是否准許該聲請。

另有輿論關注,高虹安之前助理「水母」王郁文並未被檢方聲請限制出境。王郁文出庭時還稱5月、6月有渡假計畫,法院因此將下一次開庭排定於7月進行。

除該貪污案外,高虹安尚有數起案件同時進行中,形成罕見的多案纏訟局面。包括:誣告旅美學者陳時奮案,一審遭判刑10月並上訴中;陳時奮對其提出之誣告民事求償案,於4月17日已完成宣判;資策會控其博士論文侵權案仍在審理;以及高虹安自提告名嘴徐嶔煌誣指其「交往人夫」一案,以及控告主持人李正皓稱其與都更建商有不當對價關係。

在多案進行中,高虹安的司法處境引發政壇高度關注。外界普遍關注其是否會影響2026年新竹市長選局,及民眾黨在地方執政版圖的維持力道。相較之下,前黨主席柯文哲雖亦面臨京華城案訴訟,高虹安現階段承擔的司法壓力已遠超同黨政治人物。

目前,高虹安因貪污案遭新竹市議會決議停職,新竹市長職務暫由副市長代理。若貪污案最終定讞,她恐將面臨褫奪公權並喪失參選資格。

本案下次開庭時間預計為7月,相關司法程序仍待觀察,社會各界持續關注其發展。

黃國昌回應倒閣重選爭議:柯文哲是永遠領袖,賴清德應同步接受民意檢驗

針對國民黨提出「倒閣重選」主張,政壇反應持續發酵,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在北檢前高調喊出推動對行政院的不信任投票,呼籲立法院重啟選舉。此舉不僅引起藍營內部共鳴,也引發泛白陣營議論。親白立場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更公開支持該主張,並建議民眾黨將前主席柯文哲列入不分區立委名單,重返政壇。對此,民眾黨現任主席黃國昌今(21)日於立法院受訪時表態,強調黨內已有討論,各界聲音也充分聽見,並對倒閣議題與柯文哲角色提出明確立場。

黃國昌指出,針對目前的政局困境,社會各界的意見民眾黨都有接收,並在內部進行研議與評估。他表示,問題根源並非單一政策或立法院運作失靈,而是賴清德在40%得票率下的少數執政卻未展現應有的包容態度。他批評賴清德不願聽取多元聲音、獨斷行事,導致台灣政治對立與僵局持續擴大。

針對沈政男所提「讓柯文哲列入不分區名單」一事,黃國昌特別回應,「柯前主席,請不用懷疑,他是台灣民眾黨永遠的主席、永遠的領袖」。然而,他同時透露,目前民眾黨無法與柯文哲溝通,原因是其遭禁見,黨內無論透過何種管道均無法取得其指示或建議。他強調,這種禁見措施本質上是民進黨所設計的政治壓迫,目的是透過羞辱與孤立策略來削弱柯文哲及民眾黨的影響力,企圖徹底消滅這股中間力量。

對於藍營頻頻釋出倒閣風向,是否有合作可能?黃國昌表示,民眾黨的基本立場一貫而清晰:若真的要解散國會、重新改選,那總統賴清德亦應主動請辭,共同接受人民最新民意的檢驗。他質疑單純解散國會、倒閣改選,最終仍由賴清德續任,這對紓解當前政局僵局毫無助益,反而更可能加劇朝野對立與社會撕裂。

黃國昌強調,民眾黨不排除任何合法的民主程序與選項,但前提是必須正視制度設計與現實困局,不能僅以倒閣為政治操作手段。他呼籲執政者應展現更大格局,停止對異己的打壓與分化,並真正回到以民意為依歸的民主治理路線。

目前距離立法院會期結束尚有數月,藍營是否正式提出對行政院長的不信任案仍未明朗,但在民進黨內部持續穩定的情勢下,是否會出現足夠跨黨派支持,尚屬未知數。政界觀察家普遍認為,倒閣是否成局,關鍵在於民眾黨的最後選擇與戰略部署。

此外,柯文哲何時能公開發聲,亦是觀察民眾黨動向的關鍵因素之一。雖然黃國昌明言柯文哲「永遠是主席」,但未來是否能實質回歸決策圈,仍待後續司法程序與社會輿論發展進一步釐清。

倒閣與重選議題在政壇如火如荼展開,民眾黨作為關鍵少數,其立場將深刻影響後續局勢發展。隨著時間推移,民眾黨是否選擇與藍營合作、共同推動政局改變,亦或堅守中道獨立角色,將成為未來數週政治觀察的焦點。

川普批FED引發股災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度針對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發難,於美東時間21日清晨在其社群媒體平台發文,直指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是「大魯蛇」(big loser),並呼籲立即降息以提振經濟。此番言論引發金融市場震盪,美股主要指數全面下跌,道瓊工業指數終場重挫近千點,創下近期單日最大跌幅。

川普在文中表示:「除非聯準會立刻降低利率,否則經濟成長將陷入放緩。鮑爾根本不懂市場,他的猶豫和無作為將拖垮美國經濟。」這是川普本月第二度公開抨擊鮑爾,延續其對貨幣政策不滿的立場,也再度點燃市場對於政策穩定性的疑慮。

受總統言論與市場對經濟前景轉趨悲觀影響,21日美股四大指數全面下跌。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下跌971.82點,跌幅2.48%,收在38170.41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24.50點,跌幅2.36%,收在5158.20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15.55點,跌幅2.55%,收在15870.90點;費城半導體指數則下跌80.55點,跌幅2.10%,收在3751.91點。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川普的言論無疑加劇了投資人對貨幣政策前景的焦慮,也可能對聯準會的獨立性構成政治壓力。華爾街知名策略師凱倫.史奈德(Karen Snyder)指出:「總統公然批評Fed主席,對市場信心構成干擾。雖然市場原預期年中前仍有降息機會,但目前恐需重新評估政策風險。」

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聯準會目前利率維持在5.25%至5.50%區間,尚未明確透露何時調整利率,但市場普遍預期2025年下半年才可能有更積極的寬鬆政策。儘管3月的通膨指標略高於預期,聯準會成員依舊強調維持觀望立場,並強調須先觀察經濟數據是否穩定回落。

此外,投資人對於地緣政治風險亦有所反應,包含中東局勢未解、全球原油價格持續上揚,加深市場對通膨持續壓力的憂慮,也促使避險情緒升溫。分析師認為,未來數週若沒有聯準會清楚的政策指引或總統轉為溫和態度,市場波動可能進一步加劇。

目前白宮與聯準會尚未就川普發言做出正式回應。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聯準會內部對川普再度干預貨幣政策感到不安,部分匿名官員擔憂,若聯準會因此改變政策節奏,恐喪失市場信任。

有鑑於此波股市下挫與總統發言的連動效應,外界關注接下來鮑爾是否將於4月下旬的公開會議中作出回應,並釐清聯準會對政治干預的立場,以穩定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