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映丞

有感的通膨,正在侵蝕這個世界,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對於通膨的衝擊,更是遍體麟傷,一般最有感的民生消費,至少有20%的漲幅,一碗40元的陽春麵,已漲到50元,民眾哀號不已。

台灣主計總處最新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將上漲1.98%,創13年新高;美甚至預估未來2至3年內,累積通膨率將達20%至25%。

這是因為造成通膨的原因,從原本的央行放水、財政擴張,如今又加上變種病毒Omicron、綠色通膨(Greenflation)等各種非典型因素,各種力量同時發生,促成了「史上最複雜通膨」。它將引發哪些影響?又將如何影響你我財富?

首先能源轉化的綠色通膨,最先影響到成本的提升,這是指全球推動綠色經濟、節能減碳,對舊經濟投資、供應都下滑,結果推高原物料、金屬等相關產品價格。它是最新、也最可能帶來長久影響的因素。所以「綠色通膨將是下一場金融危機。」

舊經濟能源供應下降,帶來了連鎖效應。印度塔塔鋼鐵執行長表示,未來全球鋼鐵價格將「遠高於」過去十年。新舊經濟都需要的物資,包括太陽能或風力發電使用的銅、車廠標榜減碳使用的鋁,也同樣漲價。除了金屬,節能減碳風大盛,越來越多業者發現「以農養綠」有利可圖,攻生物燃料的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價格也在上漲。

這代表,用來填飽肚子的食物會減少。如近來巴西甘蔗多被用來做生物燃料,糖原料缺乏,導致糖價今年來漲約50%,其他農作物也有同樣情況,聯合國統計,如今全球食品成本升至10年來最高水準。

然而,這波綠色通膨不只出現在原物料、農作物,也出現在終端產品。在英國,政府正在制定計畫,用更環保、昂貴的暖氣系統,取代傳統燃氣鍋爐。這意味著一般家庭將因此花更多錢;歐美決策者甚至還打算推出碳關稅——對生產過程中碳排放較多的進口品,加徵額外關稅,此舉也將推高生產成本和價格。

這種綠色通膨,並非央行透過貨幣政策就能消除。未來如何避免推動綠色經濟導致「劫貧濟富」,將是各國政府的挑戰。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上漲,也助長通膨。有些人因投資虛幣賺錢而辭掉工作。這種因為金融市場上漲帶來的缺工,使企業必須以更高工資招聘工人:美國勞動部今年第3季工資年成長率,漲幅就創下20年來最高。

通膨發生後加將面對的是工資大漲,大企業短期內也將因此增加資本支出,成本同樣會上升。對一般企業來說,只能被迫接受持續上漲的工資,雇用量與時數下降,導致產品供應減少,物價因此上揚,即所謂的「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都會使通膨加劇。

此外,越來越極端的清零政策,也阻礙了航運業全面復甦,並延長了全球港口和缺貨危機。為將病毒拒於門外,各國禁止外國船隻更換船員,對回國船員實施7週強制隔離。這導致間接成為全球港口壅塞率最高的地區,大批貨櫃空等無法入港。清零的代價,是加劇全球供應鏈危機。

全球綠色通膨、炒幣缺工、中國清零,這些非典型因素都對通膨推波助瀾。就算各國央行收水升息,也難一夕間讓物價平穩。

若疫情捲土重來,或能讓通膨暫時降溫。但若疫情重創經濟,各國央行為救經濟,又再度對貨幣放水、開始撒錢,將埋下通膨攀升的導火線。

從綠色通膨、勞工短缺、航運斷鏈等因素,都顯示擁抱實體經濟的邊際報酬率上升。以大宗商品來說,不僅是綠色通膨下的搶手商品,舊經濟也有需求,因此易漲難跌。

在「非典型通膨」之下,未來的物價水準,對各國央行來說將越來越難控制。不是單純在「升息」或「降息」裡二選一,就能解決。隨著市場起伏不定,人們恐怕要有迎接更大波動的心理準備。

理論上通貨膨脹可以帶來加薪潮,目前當紅產業如科技業以及一些需要人力的產業正在調高薪水搶人,引發所謂大離職潮,但即使Z世代可以得到更好的薪資,也可能不足以緩解將來稅收上漲的趨勢。報導分析,即使年輕人懂得理財,也勢必會遇上稅收上漲、實得薪資降低,以及未來生活方式更加昂貴的風險。

每個人都感受到這波物價上漲的威力,尤其年紀大的人,但也有一群人毫無感受,事實上這群人將受害最深。一項調查顯示,Z世代對債務和財務有很多擔憂,但卻對通貨膨脹完全冷淡,專家分析,這是因Z世代沒有真正了解什麼是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對年輕人的打擊最大。

最年輕的一代也是最樂觀的一代,但一項英國調查顯示,年輕人在住房成本和基本帳單上的支出通常是50歲以上的兩倍多,這兩個都是通貨膨脹的痛點。而且年輕人財務彈性也較差,近半數年輕人表示背負極高債務,且儲蓄不足。未來即使央行升息讓房市降溫,也很難降到年輕人負擔得起的水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