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容涉貪遭起訴 牽涉洩密、圖利及侵占公有財物等罪嫌

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以下簡稱「北分署」)分署長謝宜容,繼遭指控職場霸凌導致屬下輕生後,再被檢調查出多起涉嫌貪瀆、洩密、圖利及侵占公有財物等不法行為。新北地檢署上週正式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與《刑法》洩密等罪嫌將謝等七人起訴,並建請法院量處適當之刑。目前仍在押中的謝,預計於4月8日移審新北地方法院。

本案源自2023年吳姓北分署職員輕生案,該案最初引發社會關注的是職場霸凌是否構成過失致死,但檢方調查後認為因果關係不足,對該部分處分不起訴。然而,謝宜容任職期間相關採購案是否涉及貪瀆,則另行展開偵辦。

根據新北地檢署說明,謝宜容在2023年10月16日北分署新莊本部整修工程採購案公告前,涉嫌指示秘書室劉姓主任、簡姓股長與習翌公司人員頻繁會議,討論標案細節,目的在於讓工程可於2023年底前完成,並規避需加入外部評選委員的採購規定門檻。因此,謝等人採納習翌公司意見,將部分工程自主要標案中拆出,並以習翌公司提供之內容製作標案文件,形成「量身訂做」型招標架構。最終,習翌公司以「士禾公司」名義中標,獲利新台幣25萬100元。

除工程案外,謝宜容亦涉將2024年度北分署對外活動及主視覺設計,以未逾採購公告門檻的方式發包予習翌公司,並指派綜合規劃科郭姓督導員與業者接洽。檢方認定,謝與郭涉嫌洩露標案內容,使習翌公司順利承作該視覺設計案,獲得17萬40元的不法利益。

另就中秋、春節等「三節禮盒」部分,檢方查出謝宜容明知禮盒採購係以「就業安定基金」或「就業保險基金」等公款支應,仍於2023至2024年間,將剩餘12盒禮品價值2萬901元據為己有,涉嫌侵占公有財物。

新北地檢署於偵查終結後,認定謝宜容違反《貪污治罪條例》圖利、侵占公用暨公有財物、《刑法》洩密等罪嫌,予以起訴;劉姓女主任、簡姓男股長及郭姓女督導員3人亦因涉洩密與圖利同案起訴;習翌公司負責人林峯白與林峯立兄弟亦因圖利與違反《政府採購法》起訴;另有借用廠商名義讓習翌公司投標的徐姓人士亦被列被告,共7人被起訴。

檢方強調,謝宜容等人藉公職之便,圖利特定廠商、操控採購程序,破壞公務機關正常運作與採購公正性,影響甚鉅,建請法院依法嚴懲。據了解,謝宜容目前仍在羈押中,地檢署已於2025年2月7日聲請延押2個月,法院裁准。4月8日將移審至新北地方法院進行開庭,至於是否繼續羈押,將由法院抽籤法官閱卷後排定庭期再行裁定。

勞動部對謝案不予評論,僅表示將尊重司法調查結果,並強調公務員應恪守法律與行政倫理。此案所揭露之招標程序瑕疵及公務行為失當問題,也引發外界對政府採購制度監督與廉政教育之關注。

川普對台重稅陰影下 朝野協商因「座位之爭」爆場面尷尬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日前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部分亞洲出口產品祭出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舉世震驚。此一重大經貿衝擊對台灣出口導向型經濟形成龐大壓力。行政院長卓榮泰7日下午2時緊急召集立法院三黨黨團總召進行政院協商,希望尋求朝野共識,凝聚國家應對策略。然而,這場原本意在攜手抗稅危機的會議,卻因座位安排問題意外爆出激烈爭執。

據了解,當日下午的協商會議由行政院主導,邀集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及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與會。座位安排上,行政院依慣例安排國會代表於「賓客主位」位置,其中傅崐萁被安排坐在主客位置,柯建銘與黃國昌分別位於左右。

柯建銘進入會場後,對此安排感到強烈不滿。他認為身為執政黨黨團總召,若讓在野最大黨代表傅崐萁坐在主位,無異於「國格喪失」。據現場人士轉述,柯當場質問傅崐萁:「你代表國家喔?這是國家尊嚴!」並強調「在立法院你可以坐這裡,這裡是行政院欸!」

會議因此一度陷入僵局。卓榮泰試圖調解,親自請柯建銘入座,但對方仍堅持「若不能換位就不開會」,甚至一度作勢欲離場。最終在副院長鄭麗君出面協調,與柯建銘交換座位後,爭議才得以平息,協商會議才正式開始。

民眾黨新北市議員陳世軒當天下午於臉書發文,痛批整起事件是「政治鬧劇」,質疑民進黨團總召「耍大牌」,指稱:「這哪門子協商?根本是場秀!」他認為行政院召集此會原意是針對川普新關稅政策尋找出路,而非讓場面淪為政治表演。

陳世軒指出,「國家前景如何度過難關,都沒有自己是不是坐在C位重要」,並直言柯建銘的行為顯示其更在意個人地位而非國家整體利益,對民眾觀感極差。他呼籲朝野應在此時展現團結與成熟,而非內耗與意氣之爭。

會後,國民黨團對此爭議低調回應。傅崐萁本人未公開評論,但有出席藍委透露,「位置上都有名牌,皆由政院事先安排,實無挑釁之意。」另一名與會的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則表示,政院對座位安排未事先說明,或許是誤會所致,但也直言「柯總召反應過度,會議初衷本應以國家為念」。

有學者指出,面對美方關稅重擊,台灣政經層面需通盤因應,包括向美方交涉、重建供應鏈彈性、制定短中長期補助方案,並尋求跨黨共識。台大政治系教授林子翔表示:「川普政策變動劇烈,不確定性高,台灣若僅以內部政治戲碼回應,難以向外展現穩定與實力。」

此外,經濟部初步預估,受影響產業主要為電子組裝、機械與塑化出口,美方關稅將造成每年逾百億新台幣損失,並可能牽動外資布局與產線轉移。

儘管協商最後仍得以召開,朝野三黨於會中就對美交涉、產業補助、以及貿易策略達成初步共識,但座位風波所留下的政治印象,卻也再次引發外界對朝野互信基礎之疑慮。未來在面對國際挑戰時,台灣政治人物如何放下歧見、展現一致對外的格局,將是全民關注的焦點。

對美高關稅衝擊台灣產業 卓榮泰召集朝野會商應對

行政院將赴立院專案報告 談判進度仍籠罩不明

針對美國宣布對台灣部分產品課徵高關稅,引發台灣產業界憂慮與政壇關注,行政院長卓榮泰於4月7日召集朝野黨團代表,進行跨黨派的閉門會議,歷時超過兩小時,針對補助方案、談判進程與產業影響等議題進行溝通。會中唯一取得共識者,為行政院長將赴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與備詢。至於補助金額與談判細節,則仍多所保留,未達明確結論。

補助規模未定 朝野質疑880億元不足

會議中,行政院初步提出880億元補助方案,作為協助受衝擊產業的緊急應對。不過,不論是國民黨或民眾黨均表達對金額之疑慮。國民黨強調該數字「遠遠不足」,並建議政院應以特別預算擴編因應,強化對受損產業之挹注。民眾黨則指出,若依外界預估,該事件對經濟可能帶來數個GDP的衝擊,粗估一個GDP相當於約兩千億元,880億元可謂杯水車薪,恐無法發揮實質效用。

對此,副閣揆鄭麗君回應指出:「880億元既不是上限,也不是下限」,顯示補助金額仍具彈性。鄭並強調,此次補助政策將以勞工為優先考量對象,兼顧就業穩定與社會安全網;卓榮泰則表示,政府將審慎評估實際產業受損狀況,再根據實際需求擴編規模,避免陷入「撒幣式補貼」。

朝野唯一共識:專案報告進立院

會議中唯一形成共識之處,為卓榮泰將主動赴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並接受朝野立委備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會中發言時間長達40分鐘,從歷史回顧談起,觸及前總統蔣中正到美國前總統川普貿易政策轉向,據會中轉述,卓榮泰數度插話表示「這些都是歷史了」,希望儘快聚焦正題。

國民黨方面則強調,應針對補助機制、談判進度及經濟衝擊提出具體說明與因應措施。民眾黨團建議,行政院應先提出完整產業衝擊評估報告,並公開補助對象與細節,避免資源濫用。

對美談判進展低調回應 藍白立委憂「淪最後一國」

除內部補助措施外,對美談判進度亦為焦點議題。卓榮泰透露,自去年11月起已由副閣揆鄭麗君主責對美談判與協商。然而,對於實際談判進度、內容、是否已被納入美方所謂「50國名單」等問題,行政院以「機密」為由未予公開。

鄭麗君僅表示,「跟誰談、什麼時候談,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引發部分立委關切,認為此番表述暗示台美已有接觸,但主導權不在台方。有與會人士表示,此說法「模糊但耐人尋味」,惟透明度不足恐影響朝野合作基礎。

政府強調審慎因應 籲朝野團結抗衝擊

儘管對預算數字與談判透明度尚存歧見,但行政院強調將本於審慎、科學與有效原則,逐步推動補助與產業重整機制。卓榮泰於會後表示:「在這場全球貿易動盪中,台灣需要冷靜、理性與團結,才能有效保護國內產業與勞工權益。」

對美關稅措施尚未明朗,但相關後續發展,無論是預算動用、立法院審查,或是台美談判實質成果,勢將牽動台灣內政與經貿布局。外界亦將關注,朝野能否超越政黨之爭,共同為台灣產業尋求實質保障與出路。

美中貿易戰升溫 川普下通牒:不撤關稅將加徵50% 台灣陷高度風險時刻

美中貿易衝突再度升溫。繼美國前總統川普於4月2日宣布對中國大陸加徵34%「對等關稅」後,中方於6日反制,宣布對美國商品同樣加徵34%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盪。川普7日隨即在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反擊,指責中國「長年非法補貼、操縱貨幣」,並下最後通牒:若中方不在4月8日前撤銷報復性關稅,美國將於9日起進一步對中方商品加徵50%的額外關稅。

此舉被視為川普再戰「貿易強硬」策略的延伸,標誌著美中貿易摩擦正進入更具對抗性的階段。旅美學者、國際戰略專家翁履中7日警告,這不僅是雙邊經貿爭端,更是「經濟熱戰」(economic hot war)正式開打,台灣處境已被迫捲入這場大國衝突之中。

翁履中指出,川普的戰略意圖並非尋求談判妥協,而是透過極限施壓,迫使對手單方面讓步。他在臉書發文中寫道:「這不是談判,是通牒,是挑釁,是對北京實質『宣戰』。」他分析,北京當前不僅要評估100%關稅所能承受的衝擊力道,也需考量國內民族主義的反彈風險與第三市場出口替代方案。

針對此一發展,翁履中進一步提醒台灣:「川普和他身邊的鷹派團隊所設定的這種美國利益優先戰略,不一定分敵友。」他認為,川普所營造的全球貿易壓力氛圍,恐將波及所有盟友,「下一波壓力可能轉向任何美國的盟友,當然也可能包括台灣。」

川普的言論亦凸顯其一貫的「非對稱施壓」戰略。他在Truth Social強調,中方的報復性關稅「只是冰山一角」,並再度抨擊中國操縱貨幣、向企業非法補貼,以及對美國知識產權的長期侵害。他強調,若中方不立即讓步,美國將毫不猶豫擴大報復範圍,顯示其對中國的強硬政策未見鬆動。

對於台灣的衝擊,產業界已開始出現戒慎態度。有出口導向產業業者指出,若美中關稅戰全面升級,全球供應鏈與轉單效應將產生變化,「台灣廠商恐在夾縫中承壓,成為美中談判籌碼的間接受害者。」

此外,台灣政策學界與經濟界也紛紛呼籲政府需做好預判與調整機制。翁履中坦言,「這是一個高度危險的時刻,千萬不要再用意識形態的角度看國際政治。」他呼籲台灣決策層與產業界務實團結,謹慎評估風險與籌碼運用,「這場經濟戰爭不由我們選擇就已經入局,但台灣該如何押注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就看我們是否願意放下一切、團結因應。」

目前中方尚未對川普的通牒作出正式回應。然而,多數觀察認為,北京極可能選擇強硬回擊,以維護內部穩定與國際談判籌碼。若雙方無法短期內達成共識,全球市場與地緣經濟秩序恐將迎來新一波動盪。

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關鍵樞紐之一,在此場大國貿易博弈中難以置身事外。隨著2025年美國總統大選局勢逐步升溫,台灣面臨的不僅是出口轉單與市場風險,更需審慎應對未來可能來自美方的結構性壓力與政策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