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今起實施!兩項便利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大陸)生活發展新舉措

Photo by drown_ in_city on Unsplash 中國出入境管理局決定,從2025年3月20日起,為有需求的港澳台居民簽發來往內地(大陸)臨時通行證,並提供來往內地(大陸)通行證與居住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據介紹,兩項便利措施的具體內容為,一是港澳台居民因遺失損毀或忘記攜帶通行證,需緊急乘坐飛機、火車在內地(大陸)城市間出行的,可通過手機登錄中國出入境管理局政務服務平台(移民局12367)即時申辦有效期為7天的電子臨時通行證,供民航、鐵路等單位查驗,避免耽誤正常出行。二是港澳台居民因辦理個人事務有通行證與居住證關聯需求的,可在該局政務服務平台提交關聯查詢申請,或向全國任一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申請開具紙質關聯查詢結果,用以向有關部門和企業證明本人通行證與居住證的關聯關係。為港澳台居民提供辦證辦事服務的各行業主管部門及企業可申請對接該局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台,根據港澳台居民需求,通過系統對接自動核驗雙證的關聯情況。據瞭解,隨著港澳與內地、台灣與大陸間交流往來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港澳台居民來內地(大陸)商貿、旅遊、學習、工作和生活,他們在使用通行證和居住證享受生活發展便利的同時,因通行證遺失損毀或忘記攜帶存在“出行難”問題。港澳台居民在境內乘坐飛機、火車時,如證件遺失損毀或忘記攜帶,需從機場、車站前往當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開具紙質證明,來回折返耗時影響行程。此外,部分港澳台居民同時持有通行證和居住證,其持用任一證件辦理金融、互聯網等業務後,再持另一證件時有關部門難以核驗兩證的關聯關係,帶來生活辦事不便。針對港澳台居民融入發展中的急事難事,中國出入境管理局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科技賦能,推出上述兩項便利舉措。 點此觀看詳細說明

燕趙義士鄭新忠

作者:陳永新 一自古以來,燕趙之地從來都不乏慷慨悲歌之士,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燕地刺客荊軻,有豪氣干雲、長阪坡單騎救主之常山趙子龍,有怒目圓睜、當陽橋頭一聲暴吼喝退曹兵的猛張飛……時至今日,燕趙大地忠勇之風仍在回蕩,而最具代表性的,當是人稱“燕趙鐵騎勇士”的河北保定人氏鄭新忠。他以單人騎自行車,自2015年1月6日始至2018年8月25日止,歷時三年半,行程六萬五千公里,足跡幾乎遍及華夏大地,尋訪數百處抗戰紀念地,祭拜數十處抗戰英烈墓地。萬里獨行過程中,蒙各地關愛老兵志願者相助,共看望311位抗戰老兵,使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歷盡坎坷後,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享受到了一份遲來的、獨特的尊嚴和榮光!這樣的行動,堪稱壯舉!想像一下:當他披星戴月,穿行于東北白山黑水的朔風野地裡,當他揮汗如雨,奔走于海南天涯海角的椰子林中,當他孤身一人,在南嶽忠烈祠叩下長長的跪拜時,他似乎已不是屬於這個時代,他是從古代穿越而來的壯士!二對燕趙鐵騎的大名,因其當年壯舉被所到之處媒體廣為報導,我早就耳聞並由衷敬佩。三年前的一個中午,有同道中人將我的微信推薦給他,他加上後發來一條短信,稱:“你是陳永新大哥?你的大名早有耳聞,你那篇《尋找飄蕩的忠魂》非常感人”。他告訴我:這次是以古詩詞作溯源長江騎行,這幾天騎到浙江嵊州,因露宿的帳蓬杆斷了,從廠家快遞,他居無定所無收貨地址,想到江湖上傳說的諸暨遠征大酒店,就想寄到遠征,兩天后來取。我說:難得到諸暨,就為你接風洗塵,在我遠征好好住一晚。第三天,他到遠征,我因臨時有事去鄉下,囑酒店經理先請他住下好生款待,待我晚上去看望他,沒想到他取了帳蓬杆逕自走了。我給他打電話挽留,他說多謝大哥好意,我獨往獨來慣了,不喜歡打擾別人,晚上我就在諸暨西施故里露宿,明天一早往浦江金華騎,你也不用來看我,山高水長,有緣總能相見。我見他如此,也就不再堅持,想想世外高人,大抵行為怪異。第二天一早,看到他朋友圈裡發了滿屏的遠征大酒店抗戰時期的照片、實物並寫了許多讚美之辭,給他打電話,說已騎車上路。沒見到這位千里獨行俠,心中悵然。 三今年一月十六日,我應邀去湖南衡陽參加一個紀念抗戰的大型活動,有四百多位抗戰將士後代及關愛老兵志願者從天南地北趕來,場面甚為熱烈。進得會場,忽然一位精壯漢子撲上來一把抱住我大喊:永新大哥!猜猜我是誰?我腦子裡電光火石般跳出一個名字,也大叫:不用猜,你是燕趙鐵騎鄭新忠!兩人緊緊擁抱,心中的歡暢可想而知。原來,他這幾年一直看我文章視頻,我一進門他就認出我來。衡陽匆匆一晤,大家又各奔東西。四幾天前,收到他短信,說三月十一日又要開始萬里騎行,他說:當年看望過的抗戰老兵大都歸隊了,這次重走當年路,主要是因為今年是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為了喚醒民眾對抗戰的記憶,用他自己的形式向抗戰英烈致敬,向抗戰老兵致敬。他同時告知:按行程,七月初到諸暨,到時候來看望大哥。我大為感動,同時又不無擔憂地說:十年過去了,你身體吃得消嗎?他笑稱沒事。但是,由於這次所帶行李較多,自行車裝不下,改騎摩托車。他希望我為他此次遠行題一幅字,說要製作一面旗幟插在車頭伴他萬里風塵,我一聽堅決謝絕了,我說我的字配不起你的壯舉。沒想到這老弟執拗得很,此後又多次發短信,堅持讓我寫一幅字並擬就了所寫的內容。我轉念一想:憑他十年前的壯舉,憑他對抗戰歷史的癡迷,作為同道中人,我無法再推辭。於是,我坦城告知:你發來讓我題寫的文字與我一貫的語言風格不符,但既然你如此堅持,我覺得你這次是又一次遠征,就截取我自書的、高懸於酒店樓頂的遠征大酒店招牌中的“遠征”兩字比較合適,他一聽非常開心。於是,我將“遠征”兩字截圖給他,並另寫一行小字:致敬燕趙義人鄭新忠先生。這份致敬,確實發自肺腑。我問他:為什麼選擇三月十一日出發?他回復:三月十一日是九十二年前29軍大刀隊在河北長城喜峰口大捷、怒斬日本侵略者的日子,因此戰誕生了一首國人耳熟能詳、當年激勵抗戰英雄奮勇殺敵、至今唱來仍激蕩人心的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我聞言肅然起敬!大道不孤!壯哉燕趙鐵騎鄭新忠!陳永新  二O二五年三月十一日(作者簡介:陳永新,大公報大公網、浙江日報特約撰稿人,抗戰專題片《尋找飄蕩的忠魂》、《重返緬甸戰場》總製片人、主持人,浙江省諸暨遠征大酒店董事長)

著名甲骨文研究專家許進雄先生逝世

當代著名甲骨文研究專家許進雄先生於2025年3月13日晚,病逝於新北市。許進雄先生生1941年出生於高雄人;台大中文研究所畢業。畢業後在李濟先生、屈萬里先生的推薦下,於1968年受聘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遠東部,整理館藏的明義士舊藏甲骨文字,編輯出版了《殷虛卜辭後編》《明義士收藏甲骨文字》《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等甲骨著錄。1974年獲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並受聘在該系教授中國文字學、經學史、中國古代社會等課程,博士論文《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于藝文印書館出版,書中闡發甲骨鑽鑿型態斷代法對甲骨斷代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進雄先生自1996年返台,任台大中文系教授,2006年自台大退休後,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為臺灣培養甲骨學人才。先生的主要論著還有《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集》,先生還致力於甲骨學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科普寫作,著有《文物小講》《文字小講》《字字有來頭》《漢字與文物的故事》《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揭秘甲骨文》等書。

高雄鼬獾「狂犬病」暴走!登山者驚魂PO文慘遭狠咬 動保處:加強防疫

圖/文 轉載自太報 施書瑜 一名山友日前與家人前往高雄茂林區鳴海山登山,突遭鼬獾攻擊,該名山友驚魂PO文表示「鼬獾從樹洞出現追我們,非常兇狠咬住不放,還好只是咬到褲管」,並提醒適逢驚蟄動物都出來了,近期上山建議穿長褲+長筒雨鞋,對此,高市府農業局證實今年有2隻鼬獾屍體驗出狂犬病,強調已加強防疫措施。高市府農業局表示,過去兩年內,雖然曾接獲過22宗動物屍體送驗的案件,其中3隻鼬獾的檢驗結果為陰性,但今年桃源區發現的2隻鼬獾屍體經檢驗確認狂犬病陽性,目前已加強周邊犬貓注射狂犬病疫苗防範。 高雄鼬獾「狂犬病」暴走!登山者驚魂PO文慘遭狠咬。截自臉書登山通報站 近日有山友與家人前往茂林區鳴海山登山,並在臉書登山通報PO文表示「鼬獾攻擊」,該名山友指出,適逢驚蟄動物都出來了,當時突然遭到從樹洞竄出的鼬獾追逐,且非常兇狠咬住不放,還好只是咬到褲管,提醒近期上山建議穿長褲+長筒雨鞋。農業局動保處則說明,鼬獾是夜行性動物,通常白天躲藏不露面。若出現異常行為,像是主動攻擊人類,很可能是因為侵犯了其領地或感染了狂犬病,呼籲民眾登山時持杖、穿厚鞋,以防萬一。動保處強調,鼬獾是台灣狂犬病的主要威脅,民眾若發現野生動物屍體,應避免接觸,並立即通知相關單位處理,除了加強對當地犬貓狂犬病疫苗注射的推動,將持續進行偏鄉地區的犬貓絕育、晶片植入及疫苗注射活動,去年已成功完成近300場次,預計今年將完成250場。

教育部禁止與三所陸校合作,不再採認學歷 引發朝野爭議

圖片來源:截自於教育部官方網站。 文/本站綜合報導教育部近日宣布,基於國安考量,全面禁止台灣大專校院與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三所中國大陸大學進行交流合作,未來也不再採認這些學校的學歷。教育部長鄭英耀強調,這些學校隸屬於中國統戰部,具有特定政治目的,並非純粹的學術機構,因此台灣學校應終止與其學術合作。該政策引發不同政治立場的看法,朝野之間爭論不休。教育部:這些學校具統戰目的 禁止合作是必要之舉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中國近年來透過這些學校積極招攬台灣高中畢業生,不僅降低入學門檻,還提供獎學金、免學費等誘因,目標是吸引更多台生赴陸就讀。目前約有2100名台灣學生在這三所學校就讀。鄭英耀強調:「年輕人放眼世界是好事,但如果學習環境帶有政治目的,就不適合成為學術交流場域。」教育部決定,即日起禁止台灣大專校院與這些學校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包括締結姊妹校關係,違者將面臨扣減政府補助款等處罰。此外,對於高中端,國教署將發文提醒各校,不建議學生申請這些學校,以免影響未來學歷認證。至於已經就讀的台灣學生,教育部將討論是否提供過渡措施,以減少影響。反對聲浪:學術交流不應政治化對於這項政策,國民黨多位政治人物表達不滿,認為此舉將學術交流政治化,甚至可能影響兩岸關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痛批:「如果政府要這樣標籤化,那乾脆宣布所有陸校都不合法,連陸生來台就讀也一起禁止!」他認為,兩岸學術交流應基於學術標準,而非政治立場,台灣學生應有選擇受教育的權利。曾就讀廣州暨南大學的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則直言:「這是間百年名校,全球80多國學生就讀,為何台灣要自我限縮?」他還反諷:「如果這是統戰學校,那我早就拿到博士學位了!」他質疑,民進黨政府不應該為了政治對抗而犧牲學生的權益。此外,部分學者也認為,政府若擔心統戰滲透,應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機制,而非全面封殺,否則可能導致人才流失,甚至促使更多學生選擇赴陸發展,進一步加深兩岸學術隔閡。政策效應待觀察 兩岸教育交流何去何從?這項政策的後續影響仍有待觀察。根據過去經驗,台灣政府曾多次調整對陸學歷的認定標準,這次的決定是否會影響未來兩岸學術交流仍是未知數。此外,已有學生及家長擔憂,若學歷不被承認,將影響未來回台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陸委會主委邱垂正預計在本次大學校長會議上發表演說,討論兩岸教育交流的未來發展方向。外界關注,這是否代表政府對陸校政策仍有進一步調整的可能。無論如何,這項政策顯示,台灣政府對中國統戰滲透的警戒正逐步升級,而兩岸教育交流的未來,也勢必將面臨更多變數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