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tw

中國人的「探日」天眼 有望於2022年發射升空

我們的ASO-S衛星將攜帶3台儀器,一個叫全日面向量磁像儀,專門觀測太陽磁場;一個叫硬X射線成像儀,專門觀測太陽耀斑;一個叫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專門觀測日冕物質拋射。 ■ 本報特約記者 張曄 季天宇 在距離地球1.5億公里的太空中,有一顆時時刻刻都在發光發熱的巨大恒星,它散發著的耀眼光芒,穿透大氣,為蔚藍的地球帶來了光明與熱量,它便是太陽。太陽,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恒星,也是唯一一顆人類當前可以詳細研究的恒星,通過對太陽的詳細研究,我們能更深層次地瞭解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一磁兩暴)。「目前,我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即將進入正樣研製階段。」ASO-S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甘為群告訴記者,「我們的ASO-S衛星將攜帶3台儀器,一個叫全日面向量磁像儀,專門觀測太陽磁場;一個叫硬X射線成像儀,專門觀測太陽耀斑;一個叫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專門觀測日冕物質拋射」。這意味著,衛星的工程樣機研製已經接近完成,再經過1年左右的正樣研製,ASO-S有望於2022年發射升空,屆時將詳細記錄第二十五個太陽活動周的「太陽風暴」,並及時預報太陽爆發對地球的可能影響。太陽一「發威」後果很嚴重大約46億年前,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之處的螺旋臂上,一團分子雲開始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縮,並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太陽。從古至今,太陽引發了人類太多的思考,我們對這顆耀眼的恒星充滿了好奇。不過,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總是繞不開太陽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儘管太陽與地球平均距離達1.5億公里,但一旦太陽「發威」,就會給地球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2003年10月31日,太陽爆發了一次強磁暴,使歐美的GOES、ACE、SOHO、WIND等一系列科學衛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損害,導致全球衛星通訊受到干擾,GPS全球定位系統受到影響,定位精度出現了偏差,致使地面和空間一些需要即時通訊和定位的交通系統出現不同程度的癱瘓。究其原因,就是太陽發射出大量帶電高能粒子,對地球電磁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其中尤以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對地球電磁環境影響最為顯著。太陽黑子存在於太陽光球表面,是磁場的聚集之處,借助現代科技,科學家們觀測到太陽黑子的數量和位置每隔11年就會出現週期性的變化。太陽耀斑則是一種強烈的輻射爆炸,是太陽系中最激烈的局地爆炸事件,它所輻射出的光的波長橫跨整個電磁波譜。日冕物質拋射則是太陽釋放能量的另一種形式,一次巨大的日冕物質拋射可讓數十億噸的物質短時間內離開太陽。「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說,太陽是一個非常好的天然物理實驗室,除了太陽內部物理過程,對於太陽的表面、大氣、磁場、結構、波動、全波段輻射、等離子體、流體的規律等我們都可以進行觀測研究。」甘為群說道。據計算,一旦發生日冕物質拋射等爆發活動,科學家可以在它影響地球前至少40個小時以內得到資訊,從而及時做出防護,避免可能的破壞。為天文學研究貢獻中國力量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已經先後發射了70多顆太陽探測衛星。2018年,備受矚目的美國派克太陽探測器發射升空,它以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對太陽進行觀測,並已經獲取了相當的成果。為什麼要在空間進行太陽探測?甘為群解釋說,由於地球存在大氣層,在地面只能觀測到太陽可見光和有限的射電輻射,它們在寬廣的太陽輻射波譜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更多波段輻射,比如大部分紫外和紅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高能輻射,在到達地面前就被地球大氣吸收掉了。去年7月,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時隔多月,嫦娥五號返回器在眾盼之下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近年來,我國「探月」「探火」工程逐步推進,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我國「探日」工程也提上日程。2016年4月28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背景型號項目「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通過了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組織的專案結題評審。之後經過1年多的深化研究和綜合論證,ASO-S在2017年底終於獲得中國科學院批復工程立項。早在1976年,我國就嘗試提出和實施太陽空間探測衛星計畫,數十年過去,迄今我國仍沒有發射過一顆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因此,中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ASO-S受到了人們的密切關注。「打造這顆衛星的想法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形成,之後經過不斷修正完善,直到2011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空間科學先導專項,ASO-S才得以走上正軌,經歷了空間科學衛星專案的一套標準程式。」甘為群表示,ASO-S預估在2022年完成發射任務,隨後按照計畫進入720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開始肩負起探索太陽的重任。「在國際天文學中,我國的太陽物理研究論文總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這些論文所使用的資料大都來自國外衛星的觀測,我們缺少原創性貢獻。ASO-S上天后不僅可以擁有第一手資料,也將為國際天文學研究貢獻中國力量。」甘為群說。中國「探日」衛星攜帶3件「法寶」與國際上之前的70多顆太陽探測衛星相比,ASO-S衛星最大的特點是要實現 「一磁兩暴」的科學目標,即在一個衛星平臺上同時觀測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拋射,研究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了觀測「一磁兩暴」,ASO-S將搭載3台不同功能的太陽探測望遠鏡,它們的有機組合,是ASO-S的又一個大特色。「我們的ASO-S衛星將攜帶3台儀器,一個叫全日面向量磁像儀,專門觀測太陽磁場;一個叫硬X射線成像儀,專門觀測太陽耀斑;一個叫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專門觀測日冕物質拋射。」甘為群說,除了3台儀器的組合特色外,3台儀器又各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比如全日面向量磁像儀,其時間解析度相對較高;硬X射線成像儀比國際同類儀器探頭數目要多,有99個探測器;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則不僅能進行內日冕觀測,同時萊曼阿爾法譜線本身又是一個新的觀測波段視窗。在此之前,我國的「探日」衛星屬於空白,沒有多少經驗可循,關鍵技術的攻堅克難可謂「難比登天」。就拿硬X射線成像儀來說,需要攻克3項關鍵技術。以光柵的加工為例,硬X射線成像儀的99個探頭相當於一個個的小眼睛,這些小眼睛前面是由硬金屬加工的光柵構成的,X射線光子需要穿過光柵中的縫隙,而最窄的縫隙只有18微米,比頭髮絲還要細。甘為群把製作過程比作加工一本書,首先要生產出帶有狹縫的「紙」,再嚴格控制好紙與紙之間的距離,黏成一本縫隙均勻的厚「書」。此外,還要綜合考慮熱脹冷縮、空間環境惡劣、經歷發射過程等因素。2021—2022年正處於第二十五個太陽活動週期的開始階段,太陽黑子將越來越多,太陽磁場也會越來越強,太陽的爆發會增加,預期在2025年前後達到峰值,ASO-S衛星2022年發射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能夠觀測到一個較為完整的太陽週期。升空後,ASO-S衛星將在距離地表72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行,該軌道穿過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傾角在98度,這個角度能夠確保衛星24小時連續不斷地觀測到太陽。ASO-S衛星的預期在軌執行時間將不少於4年。 Previous Next

關於支援臺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和《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機遇,支持臺灣同胞台資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林業高品質發展,國務院台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供銷總社制定支援臺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措施如下。1.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通過流轉取得的農村土地經營權受國家法律保護,在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到期後同等條件下可優先繼續租賃。2.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通過流轉取得的林地經營權受法律保護,可依法進行登記、辦理權屬證書和流轉,並按照國家和地方政策進行經營管理。3.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從事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與生產農產品直接關聯的烘乾晾曬、分揀包裝、保鮮存儲、糞汙處置、檢驗檢疫,以及為生產服務的看護房、農資農機具存放場所等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可依法依規使用一般耕地。4.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可申請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同等享受農業信貸擔保和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供貸款貼息補助,重點支援農業生產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設施、農業投入品採購及農產品收購等生產經營貸款。5.台資農業企業可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進行直接融資。鼓勵商業銀行創新信用評價模式,提高臺灣同胞和台資農業企業信用貸款比重,根據臺灣同胞和台資農業企業融資需求特點設計個性化融資產品。6.在福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可納入「台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和台企臺胞征信查詢應用範圍,鼓勵金融機構為其提高審貸、擔保與再擔保效率。7.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可依法依規申請相關涉農補助資金支持。8.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在實施農機深松整地和免(少)耕播種的專案地區開展作業,可按規定同等申請作業補助;依照有關規定報廢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農業機械,可同等申請補貼。9.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可參與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批發市場等項目建設運營,參與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建設,對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10.鼓勵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發展鄉村特色農業、現代農產品加工業、鄉村休閒旅遊等鄉村產業,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11.支援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參與重型農機、漁業裝備、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的研發創新、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12.鼓勵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依託貧困地區生態資源稟賦優勢,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旅遊、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特色種養業等林草生態產業。13.鼓勵台資企業申請植物新品種權。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依法投資畜牧水產養殖業、苗種場等,同等享受農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內可投資水產品捕撈行業。14.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可依法同等從事林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林木良種培育、造林種草、防沙治沙、經濟林生產經營、林草種苗生產經營,可同等參與林草業重點龍頭企業推薦、國家林業產業示範園區申報。15.台資企業可按規定與農墾企業開展合作,促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16.支援有條件的地區設立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合作基地,深化兩岸農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17.支持符合條件的臺灣農民創業園按規定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申報新設臺灣農民創業園、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和農林業設施投入。18.鼓勵臺灣鄉村建設規劃設計師到大陸從事規劃設計工作。19.臺灣同胞在大陸從事農漁業生產,可申請接受創業培訓,紮根鄉村、服務農業、帶動農民的納入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範圍。20.從事水利領域設備生產的台資企業可將符合條件的產品和技術申報納入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指導目錄。21.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茶葉、水果、花卉等農林產品的國家標準起草工作,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22.支援臺灣同胞、台資企業與供銷合作社系統農產品經營企業、協會合作,推介、銷售優質農產品。支援臺灣同胞和台資企業參與各類線上線下農產品訂貨會、對接會,拓展大陸內銷市場。 Previous Next

大陸多部門出臺支持臺胞台資在大陸農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臺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 支持臺胞台企參與大陸發展

[報特約記者 辛華雯]17日,國務院台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供銷總社聯合出臺《關於支援臺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農林22條措施」),自公佈之日起施行。「農林22條措施」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圍繞臺胞台企在農業林業領域發展涉及的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投資經營、研發創新、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進一步為臺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支持臺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出臺「農林22條措施」,是有關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地實施,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將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