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tw

地方勢力壟斷資源阻礙建設 立委參選人誓言終結黑金

〔本報綜合報導〕宣誓打破地方黑金決心,民進黨多位立委參選人日前舉辦「退黑激素成軍記者會」,指控花蓮由傅崐萁主導長達25年,彰化謝家更是掌握長達40年之久,共同特徵就是「黑金家族政治」,長期靠著黑金、黑箱、黑心及黑勢力,壟斷資源並阻礙建設發展。花蓮縣立委參選人張美慧表示,她的對手傅崐萁被稱花蓮王,連任3屆立委、2任縣長,現在是第4個立委任期,傅崐萁家族主導花蓮長達25年,但他沒有善待花蓮,他擔任立委跟縣長都在入獄服刑,兩度因炒股及假離婚入獄服刑,都不傷其在家族影響力,花蓮政治走入長久的黑暗發展原地踏步,被鄰近縣市發展超過,議員強力質詢會被清算。彰化縣立委參選人吳音寧指出,彰化謝家是全台唯一的「三代立委」,壟斷地方已經四十多年,國民黨立委謝衣鳳也被視為王惠美卸任後,下一屆彰化縣長的熱門人選。謝衣鳳的胞弟謝典林,30歲就當上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家掌握縣議會,到現在也將近15年。 「謝家強大政治地位背後是金錢鞏固來的」,吳音寧揭露,謝家各式各樣的投資持股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第四台,三大有線電視近20年來壟斷彰化15個鄉鎮的有線電視系統,一年拿走彰化鄉親5億元的收視費,還不包含廣告、託播費用收入。

藍白合僵局 柯文哲:「民主初選」如砒霜半罐喝下去還是死

〔本報綜合報導〕距離2024年總統大選剩下不到3個月,「藍白合」僵局未解,國民黨侯友宜主張藍白合民主初選、全民調各佔50%,且雙方要都能接受「柯侯配」或「侯柯配」,民眾黨柯文哲回應表示,民主初選如同砒霜,一罐砒霜喝下去會死,換成半罐喝下去還是死掉。侯友宜日前受訪透露「不堅持選正的,當副手搭配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參選也可以」,強調他願意接受「柯侯配」,但柯文哲也要接受「侯柯配」,大方向先談妥後,再來談「誰正誰副」的比賽規則,他主張「民主初選」、「民調」各佔50%。對此,柯文哲形容侯友宜拋出願意接受「柯侯配」,感覺大黨打壓小黨,連選票都印好只有「柯侯」或「侯柯」,完全沒選擇餘地,簡直像是「逼婚」;柯文哲說,若要合作,就用大家都認為公平的方式比賽,並提到比照2020年藍綠民調方式,這個方式已經使用20年,可性度、效度大家都接受,自己也很清楚,若全民調他贏侯友宜的方式沒那麼容易,但國民黨開放式初選利用動員等方式非常容易,不應當用這種方式。外界分析,侯友宜釋出最大善意,柯文哲持續不表態,外傳國民黨內已出現「同歸於盡」的打算,寧願讓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勝選,也不願養大民眾黨;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副召集人謝龍介駁斥說,國民黨從來沒有想讓賴清德贏,從頭到尾的目標都是政黨輪替,「但誰不願意合作,大家可以看」,國民黨會窮其一切力量促成合作,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放棄。

提告求償9000萬 營造商控竹市府片面解約停七停車場工程

〔本報綜合報導〕新竹市第七停車場興建工程去年底遭市府認定營造商工程進度嚴重落後主動解約,負責營造的繼信營建公司主張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缺工缺料,全球皆然,不滿市府未給予合理工期,遭片面解約,已提告求償新台幣9000萬元。新竹市「停七」停車場工程獲中央前瞻計畫補助共投入2.8億元,在西大路興建地下1層、地上4層的立體停車場,2020年11月由資深甲級營建公司繼信營造承包並與市府簽約,原訂2022年完工,但期間配合市府辦燈會的停車需求,後續又因應重新地質鑽探等狀況,直到2021年8月才開工,新竹市政府交通處以停七工程進度大幅落後為由,拒付多達6期的工程款,又將履約保證金全數沒收。繼信營造表示,期間營建成本上漲,又碰上疫情缺工缺料嚴重,市府卻不給予合理工期;市府另漏列600萬元粉刷預算,過去1年要求市府完成編列,市府卻遲未能補上,許多工程需完成粉刷才能進行,市府卻指責工程嚴重落後,業者難以接受。繼信營造指出,去年8月起被市府稱工期落後,11月、12月間只開了2次趕工會議就被市府解約。市府也曾連6期工程未給付款項違約在先,甚至忽視因疫情不可抗力所應延展工期等狀況,片面強制終止施作,已在今年6月向法院提告求償9000萬元,由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庭審理中。對此,新竹市府認為,工程進度落後是事實,廠商在工程進度落後也無實際補救進度措施,未提出有效追趕工程進度計畫,因此依規解約。

交通部整合大型車預警系統遭轟跳票 全台20萬輛沒裝半台

〔本報綜合報導〕交通部為降低大型車輛肇事率,推動整合8項預警輔助系統的計畫,原計劃去年在近千輛大型車輛上進行試辦,但由於盲點偵測尚未整合完成,計畫被推遲,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質疑交通部承諾跳票。根據交通部統計,近兩年來,大型車肇事數和死傷人數略有下降,但仍然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2020年有9399起大型車肇事事件,導致1萬1236人受傷,其中包括350人死亡。而2021年,事故數字略微下降,有9332起事故,導致1萬1054人受傷,其中有352人死亡。交通部在2020年提出了整合8項預警輔助系統的計劃,並編列3.3億新台幣的預算,整合的8項大型車輛預警輔助系統包括行車視野輔助系統、防撞警示系統、車道偏移警示、胎壓偵測、盲點警示、疲勞偵測、數位行車記錄器和酒精鎖等功能。交通部原本去年要在960輛遊覽車、公車及貨車等大型車試辦,但因盲點偵測項目整合仍待解決,計畫延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5日進行「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審查,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質疑,大型車裝設主動預警輔助系統,交通部說要自己研發,但好像做不出來;5月質詢時,交通部宣稱要裝2400台,現在又稱預計從下個月至明年3月可以安裝完成800台,全台大客車超過3萬台,大貨車17萬5千台,至今沒裝半台,預算卻拿了3.3億元,要求交通部重新把計畫擬定好,因為之前的計畫都做不到。

【如視我聞】柯文哲提出台灣外交新方向 真能在國際舞臺上找到「平衡點」嗎

■ 理應 隨著2024台灣選舉逐漸逼近,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近日在雷震民主人權紀念講座上提出了一系列關於台灣外交政策的新觀點,呼籲尋求特殊關係,推動和平共存,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情勢。他的言論引起廣泛關注,值得深入探討。柯文哲首先回顧了自己向前總統李登輝提問的一個關鍵問題:為何提出兩國論?李登輝的回答是,不要拘泥於名詞,強調「特殊」而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一觀點被柯文哲視為解決台灣外交困境的方法,使台灣能夠在國際舞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柯文哲強調,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每天都主張台灣是其一部分。這種政治現實要求台灣必須擁有清晰的對外政策。為此,民眾黨中央黨部已成立涉外委員會,分為大陸組和外交組,以應對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特殊關係。在這種特殊關係的基礎上,柯文哲提出了他對台灣外交政策的新思考。他認為,從美國和中國的角度來看臺灣,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一平衡點應該是建立在台灣自主和兩岸和平的基礎上,並維護台灣現有的民主自由政治體制。這樣的政策可以形容為「嚇阻」和「溝通」,即在必要時展示台灣的國防力量,同時保持對話和交流的管道。柯文哲強調,和平是有代價的,台灣不能僅仰賴他國的善意,必須具備足夠的國防力量,同時主張兩岸交流,以增加善意並降低戰爭風險。他指出,台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但降低戰爭風險是每個台灣人的責任。在柯文哲的提議下,台灣將不再被簡單地視為「台灣海峽兩岸」,而應被視為「大平洋兩岸」。這一新的外交思維可以幫助台灣在國際舞臺上找到平衡,不僅仰賴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善意,同時也積極參與區域和國際事務。柯文哲的提議為台灣外交政策帶來了新的視野,強調了特殊關係、和平共存和平衡外交的重要性。這一政策觀點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中,為台灣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使台灣能夠在世界舞臺上保持穩定和繁榮。隨著2024台灣選舉的臨近,我們期待政治領袖能夠進一步探討和實現這一新的外交方向,為台灣的未來帶來更多希望和機遇。台灣的和平、安全和繁榮是全體台灣人民共同的期望,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我們應支持這一新的外交理念,以實現台灣在國際事務中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