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心安之處即是家-蕭家曜:從工作到做志願者,北京充滿溫度和機會

■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mda-ph281f2g160y1xpm-1.mp4大家好,我叫蕭家曜,我來自臺灣桃園,現在在德國的一家做健康管理的(公司)擔任女性婦科醫藥代表的工作。我從2012年第一次來北京到現在已經10多年了,真正開始來到北京工作是在2017年。在我的工作之餘我會去做志願者,但是我沒有想過2022年的這一刻,我能在北京這座城市參與冬奧盛會,我們10位臺灣同胞參與了北京市的冬奧城市志願者的服務工作,所以在整個服務的過程當中,我們希望把兩岸的文化元素融到我們的志願者服務過程當中,每一張臉、每一張笑容、每一個過程當中,參與過程當中的這種歡喜的感受,都讓我們覺得很溫暖。對於我們臺灣青年來說,能夠做一個兩岸橋樑的這樣一個角色,其實我覺得是這次志願者活動當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從2020年開始,我認識了彩虹天使咖啡屋的創始人李紹嬅李老師,咖啡屋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我們的聽障兒童、聽障青年,尤其是聽障青年,希望培養這些聽障青年們,擁有烘焙的技能,他擁有專業的技能之外,未來他可能會走出咖啡屋,帶領這些孩子從以前不被人重視、不被人尊重,到擁有了技能之後可以獨立自主、最後昂首闊步走出咖啡屋。所以在這過程當中,其實對我來說我是個志願者,同時我也把咖啡屋當成一個家,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裏面有大陸的志願者,有臺灣的志願者,這是一個兩岸連接的一個場所。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你要不要回臺灣工作,我也坦白跟他們說,我說比如說我從自己的工作職業發展,從我的薪資水準,從我現在在北京工作的那種歸屬感、生活的歸屬感就告訴他們,我會選擇繼續在大陸工作。我作為一個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我覺得現在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同時我在生活上廣結更多的大陸朋友,包含做志願者服務也好,奉獻出自己多餘的力量去給到社會,同時更多的將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做公益也好、專業的工作也好,都分享給臺灣的朋友,讓他們知道原來兩岸的差距沒有那麼大。原來不管到哪里發展,咱們同根同源的這件事情是永遠不會變的,而這種發自內心的愛心,不論身份,不論地域,不論時空,我希望一起將這樣的一個想法分享給臺灣青年,讓他們更認同我們現在在大陸發展的情況。心安之處即是家,心懷感恩,踏實前行,充滿溫度和機會的北京等你來探索。

心安之處即是家-丁肇辰:北京教書16年,助推兩岸青年設計師交流

■ 京彩台灣 近年來,大陸出台不少惠台政策,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選擇來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他們的故事和經歷,也為更多台胞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即日起,光明網聯合北京市台辦融媒體中心推出「心安之處即是家」系列短視頻。內容聚焦30位生活在大陸的台灣同胞,通過鮮活的人物、真實的經歷、生動的表達,記錄台胞融入大陸、紮根大陸的印記,全景呈現大陸台胞的工作生活故事,展現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真情實感。今天,我們聚焦第一位人物——丁肇辰。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mda-ph11n7an7t7cve3p-1.mp4我來北京服裝學院已經16年了,從2007年到現在這16年當中,我都在負責新媒體系的主要工作。雖然我是在新媒體系工作,但是其實我大量指導學生的設計方向,很多都是圍繞著我們的生活,而不是只有單一一個數位媒介這一塊。比如說,我曾經指導過學生做一個跟老人失智症相關的一個設計課題,叫懷舊書法日曆,幫助提升他的認知能力,加上數位媒體的內容,比如說,我們讓他掃二維碼唱歌,掃二維碼看視頻,掃二維碼跟其他人互動,這個課題當時獲得非常多的反響。我也關注我們的生活方式裏面健康這一塊,我們有一個課題組叫做都會寢室,曾為了失眠患者製作45道幫助他們解決失眠的菜譜。像這種設計其實都是圍繞生活方式。設計圈有一個概念叫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就是通過設計師的角度,去思考任何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說,設計師現在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我們想要設計一個產品。一個服務的產生,也有可能通過設計的方式去完成它。像我高中之前是在臺灣,然後大學跟研究生是在美國跟歐洲,我後來又回臺灣工作。在臺灣教書,然後在北京生活,因為有這麼便捷的兩岸交流機制,才讓我有機會在這邊落地那麼久時間,在學校教書教了16年。我在過去的8年裏,在北京設計周舉辦了一個活動:設計馬拉松,這都是學校大力支持我來完成,我實際上受益這個部分。在推動兩岸交流上,很早以前我在北服的時候,就一直在執行兩岸學術交流這一塊工作,一直到現在我都還在做這個事情。這兩個方面的學術交流,我做起來得心應手,而且讓我覺得比較有意義,能夠讓兩岸年輕設計師互相接觸的機會更多,讓兩岸的學生彼此能夠更瞭解。心安之處即是家,我希望未來能夠助推兩岸青年設計師,更多地瞭解北京的優秀文化資源。也希望這些資源能夠幫助你們,在拓展你們的設計領域、邁向全球的進程當中,有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最後,也希望大家有機會來北京服裝學院做客。

高雄里長劉德文:小人物的大情懷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4/6fdb1b9c21ba8b558ab2a817ef4ebcea-720-2.41680618274-1.mp4劉德文是高雄市左營區祥和里的里長,2001年當選。祥和里的主要居民是1949年去到台灣的大陸老兵,他們大多年老獨居,劉德文常去做義工,和他們結下深厚感情。2003年,一位年過九旬的大陸老兵對他的囑託,改變了劉德文的一生。這位老兵說,「里長,可不可以等我死後,把我的骨灰背回家鄉,葬在我父母的墳前。」至此,在往後的二十年裡,劉德文不辭辛勞、奔走兩岸,足跡遍佈大陸20多個省,先後帶著200多位老兵的骨灰重回故土,讓他們葉落歸根。劉德文也被稱為現實世界裡的「靈魂擺渡人」。4月2日,劉德文做客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講述他20年來的善行義舉以及那些故事背後兩岸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