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成功救助巴籍「永豐」輪遇險船員
[本報特約記者 路梅報導]1月16日11時,「東海救113」輪成功接轉台籍漁船「閩發漁」救助的22名「永豐」輪遇險船員,返航廈門(郵輪中心碼頭),17日早晨抵達。日前,巴拿馬籍散貨船「永豐」輪在菲律賓以東海域機艙爆炸起火,中國海上搜救中心1月13日2時47分許接報並緊急組織救援。中國臺灣籍「閩發漁」漁船率先抵達事發海域,克服現場風力8級、浪高3米的惡劣海況,將遇險船員全部安全救起。
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特約記者 路梅報導]1月16日11時,「東海救113」輪成功接轉台籍漁船「閩發漁」救助的22名「永豐」輪遇險船員,返航廈門(郵輪中心碼頭),17日早晨抵達。日前,巴拿馬籍散貨船「永豐」輪在菲律賓以東海域機艙爆炸起火,中國海上搜救中心1月13日2時47分許接報並緊急組織救援。中國臺灣籍「閩發漁」漁船率先抵達事發海域,克服現場風力8級、浪高3米的惡劣海況,將遇險船員全部安全救起。
[本報特約記者 張俊報導]記者從安徽省合肥市台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上獲悉,該市通過聘請法律顧問,為台商提供24小時法律諮詢和服務,累計受理各類涉台來信來電778件次,結案率達93%,滿意率達100%。據合肥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投訴協調處處長曹青紅介紹,目前,合肥建立了29家市直部門共同參與的台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同時實行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專業律師為台商提供24小時法律諮詢和服務。近年來,該市共受理各類涉台來信來電778件次,協調處理涉台訴求183批407人次,解決涉及臺胞醫療保險、辦證換證、子女入託入學、涉外公證、落實政策等民生事項171件,結案率達93%,滿意率達100%。「合肥圍繞改善臺胞投資的『軟環境』,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立體化服務體系,說明台商台企解決各種困難。」曹青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該市率先編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臺灣同胞服務手冊》2000份,協調解決斷鏈斷供、員工返崗、產品銷售、小額貸款等生產經營難題40多件,協調企業購買測溫槍、口罩和酒精等緊缺抗疫物資,該市台企復工複產率100%。記者從合肥市台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上獲悉,未來,該市將積極打造服務台商的「合肥品牌」,進一步完善台商權益保障工作機制,從法律上保障好台商權益,落實好涉台政策法規,為台商臺胞的工作生活創造良好條件;在台商投訴案件處理上下功夫,及時解決生產經營等各類問題,吸引更多的台商投資興業。據瞭解,合肥設有海峽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廬江臺灣農民創業園等園區,吸引了許多台商和臺灣青年長期在合肥學習、工作和生活。
[本報特約記者 李國利 趙金龍報導]1月20日0時25分,中國大陸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發射迎來2021年開門紅。
[本報特約記者陳凱姿 羅江報導]2020年,袁隆平團隊在十地啟動「海水稻」萬畝片種植示範,10萬畝“海水稻”平均畝產穩定超過400公斤。袁隆平海水稻團隊1月15日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宣佈,目前已簽約中國大陸600萬畝鹽鹼地改造項目,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擬用8-10年實現1億畝鹽鹼地改造整治目標,實現「億畝荒灘變良田」。
[本報特約記者 徐珊 劉園園報導]本報記者從西湖大學得到消息,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線上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這項研究中,郭天南團隊及其合作者收集了19例新冠肺炎病亡患者的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睾丸7種器官的組織樣本。在進行鏡下病理學檢查後,他們對這些器官進行了分子層面的研究,鑒定了11394個人源蛋白質分子,繪製出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的多器官蛋白分子全景圖。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準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作出的回應進行詳細和系統的分析。「研究揭示,與非新冠患者的對照組織樣本比較,新冠肺炎病亡患者組織樣本中5336個蛋白質發生了改變。」郭天南表示。郭天南介紹,在人體7類器官組織中,脾臟紅髓裡未鑒定到明顯改變的蛋白,而肝臟裡改變的蛋白數量最多(1970個),這意味著新冠肺炎病亡患者肝臟受到的損傷可能比較大。對於說明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的「罪魁禍首」ACE2蛋白(病毒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研究團隊發現它的數量在新冠病人各類器官中與非新冠病人相比並無顯著差別。而說明病毒進入細胞相關的組織蛋白酶L(CTSL),在新冠病人肺部卻明顯增多。「這提示,CTSL可能是阻斷新冠病毒入侵的潛在治療靶點。」郭天南說。除了肺部,肝腎也出現纖維化先兆此後,研究團隊進一步對多種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形態與蛋白質組學進行系統比較研究,發現多個肺部蛋白出現改變,包括與病毒增殖相關、參與肺纖維化病理過程及降解病毒限制因數的蛋白。郭天南介紹,蛋白組學結果顯示,肺部和脾臟表現出以免疫檢查點蛋白的上調及T細胞富集蛋白的下調為分子特徵的適應性免疫反應抑制,且脾臟的T、B等淋巴細胞減少也印證了該分子特徵。「從臨床病理學來看,雖然只有肺部發生了實質性的纖維化病變,但蛋白組學結果顯示,在肝臟、腎臟等器官也觀察到組織纖維化的先兆。」郭天南分析,這提示,對已恢復健康的危重症新冠病人而言,需要對「多器官纖維化」這一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進行預防和採取提前干預。此次研究還找到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的睾丸組織中發生明顯改變的10個蛋白,它們的功能與膽固醇合成抑制、精子活性降低和Leydig細胞特異標記物減少緊密相關。其中Leydig細胞與男性雄性激素合成及分泌緊密相關,提示男性新冠患者的生育能力可能受到影響。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是基於新冠肺炎病亡患者的組織樣本,在輕症及重症患者中是否會出現同樣變化,以及這樣的變化是否可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