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

台灣每日新聞短評 2025-02-13

罷免風暴席捲國會:社群動員與政治對抗的新戰場台灣政壇自去年底選舉以來,政治對立情勢未見緩和,反而在新國會開議之際迎來一波「罷免潮」。根據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的分析,截至2月3日,全台已收到32案立委罷免案,其中國民黨立委遭點名者多達19位。網路輿情數據顯示,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徐巧芯、王鴻薇等人聲量最高,而在民進黨方面,吳思瑤、吳沛憶、王定宇等人亦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這波罷免行動,背後不僅反映選民對政治情勢的不滿,更展現出台灣政黨競爭已逐漸轉向社群媒體動員的新戰場。 罷免潮的政治動能與現實影響罷免制度原為民主體制內的重要機制,賦予選民監督民意代表的權力,然而當罷免成為政治鬥爭的延續,其對立法院運作乃至社會穩定的影響不容忽視。此次罷免風潮,與過往單一個案不同,規模之大、鎖定範圍之廣,顯示政黨之間的對抗已非侷限於議會內部,而是擴散至選區基層,乃至全國輿論場域。 從政治脈絡來看,這波罷免運動源於國會權力版圖的變化。在1月立法院開議後,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取得立法院主導權,並在議事程序、法案審查等議題上採取強勢手段,引發民進黨及其支持者不滿。由於國會改革議題涉及攸關未來政策走向,雙方陣營各自集結輿論聲勢,形成社會高度對立的氛圍。此次罷免行動即是這場政治對抗的延伸,試圖透過選舉外的手段影響立法權力結構。 藍綠社群動員的強弱對比值得注意的是,根據TPOC的數據分析,這場罷免戰不僅是在選區與國會內部進行,社群媒體更成為關鍵戰場。民進黨陣營在社群動員上展現壓倒性優勢,其支持者與關鍵意見領袖(KOL)發文數超過4300則,累積互動次數達221萬次,反觀國民黨陣營發文數僅1400多則,互動次數約27.8萬次,兩者差距懸殊。這樣的結果顯示,民進黨的社群網絡具備高度組織性與影響力,而國民黨雖有個別立委如徐巧芯、王鴻薇、羅智強等人憑藉自身影響力創造討論度,卻難以形成整體性的聲勢。 分析其背後原因,可歸納出三點關鍵因素。首先,民進黨長期經營網路社群,透過「百花齊放」的方式讓支持者參與議題擴散,形成高效的網路動員機制。相較之下,國民黨的社群經營模式較為分散,主要依賴個別政治人物的影響力,缺乏廣泛的草根支持者參與。其次,罷免作為議題本身對於執政黨而言是較具吸引力的動員工具,因為其可被包裝為「反對制衡」的政治正當性,易於凝聚支持者共鳴。最後,民進黨在新國會成為少數黨後,積極運用罷免策略作為反擊手段,並透過社群媒體強化議題渲染,使得罷免行動得以迅速升溫。 罷免成效與未來發展然而,罷免案的成案與否,仍需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與選民支持才能實現。根據台灣的罷免制度,立委罷免須經過三階段,包含連署人數門檻、投票率限制及過半同意票等條件,因此過去成功案例相對有限。即便如此,罷免行動的發起本身,已能對特定立委造成政治壓力,影響其未來選舉布局與政黨策略。 另一方面,罷免案的政治影響力不僅限於個別立委的存續,更可能改變政黨競爭態勢。若罷免行動獲得大量支持,可能導致國會內部權力重組,影響未來政策推動。例如,若此次罷免潮成功促成部分國民黨或民眾黨立委下台,將削弱在野聯盟的立法主導權,進一步為2026年地方選舉、2028年總統大選埋下伏筆。 結論:社群政治與罷免常態化的隱憂從此次罷免潮的發展可見,台灣政治正進入一個「社群政治」主導的時代,政黨影響力不僅限於傳統媒體與選舉場域,更深入至社群平台與輿論戰場。罷免作為政治攻防的工具,已經超越單純的民主監督功能,而成為政黨動員選民、測試政治動能的重要手段。這樣的趨勢是否會導致罷免制度的濫用,進而影響立法院的穩定運作,值得社會深思。 若罷免行動成為政治鬥爭的固定戰略,未來台灣恐將陷入「選後不斷選」、「罷免成常態」的惡性循環,導致政局更加不穩。民主政治的核心在於權力制衡與民意反映,但若罷免制度被過度使用,最終可能削弱民意代表的施政穩定性,使得立法院淪為政黨角力的戰場,而非民眾利益的實踐場域。因此,如何在確保民主監督機制運作的同時,避免罷免機制被過度政治化,將是台灣民主深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親綠網紅申請入黨國民黨遭拒 國軍志願表成話題焦點去年12月30日,親綠YouTuber八炯及創作歌手「閩南狼」陳柏源曾突訪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表明希望申請入黨,惟當時未獲接受。兩人於今(10日)再度造訪國民黨中央黨部,表明相同意願,結果黨部方面拿出國軍志願役報名表供其簽署,引發外界熱議。 事件經過 八炯與閩南狼去年底首次進入國民黨中央黨部時,曾於影片中強調,國民黨黨章第二條明確表達反對共產主義的立場,因此他們認為自己符合入黨資格,並聲稱要「帶領國民黨反共」。該舉動引發國民黨官方回應,指稱入黨程序需嚴格審查,並以反諷方式表示:「舔共網紅滲透本黨,仍令人擔憂。」同時,該黨官方社群媒體亦發佈影片,搭配軍歌〈黃埔軍魂〉作為背景音樂,調侃意味濃厚。 今日,兩人再次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重申入黨意願。不過,此次黨部人員則遞上國軍志願役報名表,表示若真心反共,可透過服役來展現決心。面對此舉,閩南狼當場表示:「我簽的話,我就不能拍視頻了,長官不能讓我在外面講反共的東西!」此番言論隨即在網路上引發熱議,部分網友質疑其邏輯,並對「視頻」一詞的使用提出揶揄,直指其用詞符合中國大陸習慣,進一步質疑其真實立場。 國民黨回應 對於兩人二度申請入黨並引發話題,國民黨新媒體部主任韋淳祐指出,閩南狼過去曾創作歌曲《福建艦》,內容涉及對中國解放軍軍事力量的宣揚,質疑其「反共決心」的真實性。因此,國民黨方面特意遞上國軍志願表,強調若真心反共,可透過實際行動加入國軍。 此外,該事件在社群平台上亦引發廣泛討論,有網友認為八炯與閩南狼此舉僅是「蹭流量」,而非真心欲加入國民黨。另有評論認為,兩人的行動最終反而成為國民黨藉機反擊的題材,達成反效果。 網路反應與輿論分析 此次事件迅速在網絡社群間引發討論,不少網友針對兩人的行為提出批評,認為其目的明顯是為吸引關注,並非真心加入國民黨。部分網友留言指出:「想找素材,結果自己成了別人的素材。」也有人對「視頻」一詞的使用產生質疑,認為閩南狼可能長期受到中國大陸語境影響。 此外,也有部分評論針對閩南狼「簽了志願役就不能拍視頻」的說法進行反駁,強調國軍人員並無禁止反共言論的規定。部分軍事相關社群亦對此提出質疑,指出軍人本身肩負保衛國家的職責,並不會限制個人在國防政策範疇內的言論自由。 結論與影響 此次事件突顯了當前台灣政治輿論場域中對於「反共」與「舔共」標籤的敏感性,也反映出社群媒體在政治攻防中的角色。國民黨此舉可視為對網紅操作政治議題的反制手段,藉此強化自身反共立場,並在特定支持者間塑造對立方形象。 八炯與閩南狼此次再度申請入黨並遭遇國軍志願表一事,已成功吸引輿論關注,然而其行為動機與真實立場仍受質疑。未來,隨著台灣政治環境與兩岸關係的變化,類似的政治操作可能會持續出現,成為選戰或議題操作的一環,值得持續觀察。  立法院否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覆議案 罷免制度修法爭議持續立法院今日(11日)針對行政院提出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法覆議案進行表決,在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聯手動員下,最終以51票贊成、60票反對,否決了覆議案,維持原修法內容。然而,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早上仍強調黨團一致決議投下反對票,然而開票結果卻顯示兩位民眾黨立委未參與投票,引起關注。對此,民眾黨團回應稱林憶君與黃珊珊均身在國外,事前已請假。 立法院表決結果與覆議案背景 本次覆議案的否決,確立了《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最新修正版本,該法針對罷免連署程序進行了嚴格規範。根據立法院議程安排,今日上午立法院召開全院委員談話會,隨後各黨團代表發表意見,最終在11點30分進行記名投票,下午1點截止投票,總計111名立委領票,開票結果為51票贊成覆議、60票反對覆議。 行政院方面認為,此次《選罷法》修正影響國人與民選民意代表之間的誠信原則及選舉契約,作為唯一具有覆議權的憲政機關,行政院有義務對此提出覆議。然而,由於立法院否決覆議案,意味著行政院的提案未能獲得多數立委支持。 政黨攻防:藍白聯手 否決覆議案 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今日共同動員,確保擁有足夠票數以否決覆議案。民眾黨立院黨團在今日院會召開前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投下反對票,黃國昌表示,民眾普遍支持強化罷免連署程序,以避免罷免淪為政黨操弄選舉的工具,造成民主制度的破壞。他更批評行政院長卓榮泰頻繁提出覆議案,指責其「明知覆議案必遭否決,卻仍執意提案」,認為此舉僅是為了拖延《選罷法》新制生效,進一步配合民進黨的「大罷免行動」。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則在國是論壇中表示,現行罷免制度存在「成案條件低」、「通過門檻低」的問題,新版《選罷法》修法旨在防止偽造連署及死亡連署的情況,防堵罷免制度被少數人利用為奪權工具。她更直指這是卓榮泰上任以來第三次提出覆議案,並呼籲卓應勇於承擔政治責任,在覆議案遭否決後應主動辭職。 民進黨反擊:質疑修法違憲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則強烈反對此次修法,認為其違反民主原則。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選罷法》修法過程未經充分討論,直接逕付二讀,缺乏委員會實質審查,並批評此舉違反朝野協商機制。她強調,罷免權是憲法賦予人民的重要權利,而新法嚴格限制罷免程序,形同「惡奴欺主」。 針對新法規定罷免連署時須附上身分證影本,吳思瑤認為此舉過於嚴苛,不僅創下歷來最嚴格的罷免門檻,且可能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最小必要性原則」,恐衍生個資濫用問題。 未來發展:政壇對立恐加劇 此次覆議案遭否決,意味著新版《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將正式生效,未來的罷免門檻將進一步提高。然而,這場修法爭議也凸顯了朝野在民主制度運作上的分歧,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堅持強化罷免機制,以防止政黨惡意動員,民進黨則批評此舉嚴重限制公民行使憲法賦予的罷免權,甚至質疑其違憲。 未來,隨著2026年地方選舉的逼近,此次修法的影響將逐漸顯現,是否會影響各政黨的選舉策略仍有待觀察。而行政院的應對亦備受矚目,卓榮泰是否會因覆議案遭否決而承擔政治責任,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在朝野對立加劇的情況下,選罷法修法的後續影響,勢必成為未來台灣政治局勢發展的重要觀察指標。  DeepSeek突圍:AI競爭新格局下的無聲戰爭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近期在美國晶片禁令的限制下,以遠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開發AI模型,並在短時間內超越ChatGPT,成為蘋果App Store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式,震驚全球科技界。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動向,以及美中科技戰的背景,使得這場AI技術突襲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DeepSeek橫空出世 AI市場震盪 DeepSeek於1月27日正式推出後,因其開源、低成本、高效能的技術,迅速席捲市場,成為AI領域的一匹黑馬。根據市場數據顯示,當天全球AI相關個股全面重挫,輝達股價大跌16.89%,市值蒸發5890億美元,而台積電ADR亦跌幅超過13%。與此同時,中國科技企業股價逆勢上揚,包括寒武紀、金山軟件、金山雲、小米、阿里巴巴、中微公司與中芯國際等皆大幅上漲。 川普新政與美中AI競爭 美國前總統川普於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並在就職當日宣布Stargate計畫,與ARM創辦人孫正義、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共同發起一項籌資5000億美元的AI新戰略,強化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然而,黃仁勳的缺席引起關注,因為他過去一直是AI產業的核心人物。 與此同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也在同一天召開科技會議,會中包括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等核心科技人士。外界推測,DeepSeek的戰略可能在此時已成形,北京政府或在第一時間向黃仁勳傳達該計畫。 美國制裁與黃仁勳的立場 黃仁勳在返回美國後,立即針對拜登政府的晶片管制政策發表看法,對美國政府祭出的「三級管制」表達批評。市場人士認為,黃仁勳的發言與中國的AI戰略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連動性。 由於美國政府對中國高端晶片出口限制,使得中國企業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DeepSeek的成功被視為中國在AI技術領域突破封鎖的一大步。該事件亦讓川普政府意識到中國在科技競爭上的挑戰性。 全球AI市場的應對與未來發展 在DeepSeek帶來市場震盪後,美國科技巨頭迅速作出應對。Amazon近期宣布10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而美國五大科技公司(Apple、Microsoft、Google、Amazon、Meta)合計的資本支出更超過3000億美元,以鞏固AI競爭力。 DeepSeek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中國在AI領域的技術突破,也象徵著美中科技戰進入新的階段。川普政府如何調整AI政策,以及黃仁勳的未來動向,都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目前,全球市場從最初的震驚逐漸轉為理性應對。美中雙方的AI競爭持續升溫,未來的科技發展與政策走向,將深刻影響全球科技產業格局。 美國對台政策的調整與深化——台美關係進入新階段的戰略分析 前言:美國對台政策的戰略轉向 近期,美國在台灣議題上的政策調整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從移民文件中「台灣」名稱的明確使用,到國會推動廢除「一中政策」的聲音,美國的對台態度正展現前所未有的清晰度。這一變化並非突然而來,而是長期戰略布局的結果。美國在全球權力競爭中重新評估台灣的地位,並透過政策與法律的修正,穩步推動與台灣的關係向更緊密的方向發展。 本文將從歷史背景、美國政策的最新發展、台美關係的多維深化,以及其對區域與全球戰略的影響等角度進行分析,探討這場政策轉向的深遠意義。 美國對台政策調整的歷史脈絡 美國的台灣政策可追溯至 1979 年《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之制定,該法案確保美國在台灣的安全與經濟利益,即便當時美國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其後,美國政府基於「戰略模糊」原則,在維持與北京關係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台灣的發展。 然而,隨著中國崛起、地緣政治局勢變遷,以及美中競爭態勢加劇,美國對台政策逐步發生變化。例如,2008 年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發布備忘錄,允許在歸化證書與公民證書上使用「台灣」作為出生國。這雖是一項行政調整,卻象徵著美國政策的細微轉變。 近年來,美國對台戰略逐步向「戰略清晰」靠攏,包含提升軍事合作、推動經貿交流,以及強化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參與地位。美國此番政策調整,顯示出台灣在全球戰略中的關鍵角色。 政策最新發展:戰略清晰化 美移民政策變動:國籍標示「台灣」的政治意涵 美國移民局(USCIS)近日明確規範,未來持台灣護照申請美國國籍時,國籍欄僅能標註為「Taiwan」,不得再出現「Taiwan, China」或「Taiwan, ROC」等字樣。這不僅是技術性調整,更是美國對台灣國際地位認知的重大突破,強化了台灣作為獨立政治實體的事實。 美國國會推動廢除「一中政策」 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近期提出決議案,主張廢除過時且不符現實的「一中政策」,並積極推動與台灣恢復正式外交關係、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及支持台灣加入更多國際組織。這些行動顯示美國正穩步深化與台灣的關係,並調整過去的政策框架。 軍事與安全合作升級 美國國防部近期批准多筆對台軍售案,包括高機動性火箭砲系統(HIMARS)與長程飛彈,顯示美國持續強化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此外,美軍與台灣軍方的交流頻率亦有所提升,象徵著雙方安全合作的深化。 美台關係的多維深化 經貿與科技合作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深知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因而積極推動台積電赴美設廠,以確保先進晶片的穩定供應。美台在技術與經貿上的依存度日益加深,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也正成為關鍵議題。 國際組織參與的推動 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積極倡導台灣參與全球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台灣在公共衛生、科技創新、民主治理等領域的卓越表現,已獲得多國認可,美國的支持無疑將為台灣帶來更大的國際空間。 軍事與戰略合作 美國在印太戰略中的布局,已將台灣視為「第一島鏈」的重要支點。隨著美中對抗趨於白熱化,美國勢必加強對台軍事合作,以確保印太區域的穩定。 美台關係深化的全球戰略影響 美國對台政策的調整不僅影響台美雙邊關係,也對整體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的反應與美中關係的演變 北京政府對美國的政策轉向表示強烈不滿,並透過外交與軍事手段試圖施壓。然而,美國的政策變化顯示其對抗中國戰略已趨於長期化,未來美中競爭將更趨白熱化。 印太區域的戰略格局 日本、澳洲、印度等國亦密切關注美台關係的發展,並在區域安全合作上展現更大意願。例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明確表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顯示出區域內國家對台海穩定的關切。 全球民主聯盟的擴展 台灣作為民主典範,其在美國政策支持下,將有更大機會與其他民主國家深化合作,形成更穩固的全球民主聯盟。 結論:台美關係新階段的展望 美國近期對台政策的調整,標誌著台美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國際組織參與、軍事合作、科技與經貿聯繫到戰略安全夥伴關係,美台之間的互動正在全面升級。 未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勢將進一步深化,台美關係的發展不僅影響台灣的國際地位,也將對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產生深遠影響。在此趨勢下,台灣如何在國際局勢變化中靈活應對,將成為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課題。

台中某科大教授遭控課堂開黃腔 校方啟動性別事件處理機制

〔本報綜合報導〕台中某科技大學教授遭指控在課堂上不斷開黃腔,對學生的言論不當,以及在課堂LINE群組分享抖音正妹影片,引起學生的不滿。校方已採取行動,依規定啟動性別事件處理機制,將展開調查。一名女大生在社交媒體平台Dcard上發文指出,某教授被指控在課堂上使用粗俗的言論,如「看到女生只想上」、「學生只會吃喝拉撒睡跟做愛」,並在課堂LINE群組分享抖音正妹影片,言論引起學生的熱議和不滿,迅速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不僅女學生反應對該教授的言論感到不舒服,還有男學生也表示「每次上他的課都覺得自己的耳朵髒掉了。」多名學生表示該教授的言論充滿低俗和侮辱性,不符合一名教育者的行為標準。對此校方表示,遭爆料者為該校管理學院副教授,教學多年,過去未接獲相關投訴、爆料,不過近日獲知後校方已按照「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第19條」的規定,向教育部進行了校安事件通報。此外,學校也依規定啟動了性別事件處理機制,並已組成調查小組。

批賴清德能源政策一變再變 侯友宜:「務實台獨」也是騙選票

〔本報綜合報導〕民進黨賴清德19日拋出能源政見,表示若新技術能解決核安及核廢料,就不排除核能。國民黨侯友宜批賴「先說非核家園、現在又說不排除核能」,完全不清楚賴的能源政策是什麼;賴清德曾說「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最近不敢再講台獨,就是為了騙選票。賴清德19日舉行「淨零轉型永續台灣」國政願景發表會,強調「穩定供電」是淨零轉型的前提,宣示將透過「第二次能源轉型」、「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型塑淨零永續的綠生活」、「政府做淨零轉型後盾」、「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等五大策略,達成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對於能源政策是否完全排除核能,賴清德說,過去馬政府主張重啟核四,但核四已經經過公投,無法重啟,這是人民的決定,而核一、核二、核三要不要延役,除了要考慮安全性、核廢料的問題外,還要考慮法律、民意及執行面的問題。賴清德表示,未來若新的技術有辦法解決核能安全及核廢料問題,相信社會會接受,「在那個狀況下,政府當然不會排除安全、沒有核廢料的核能運用。」對此,侯友宜認為,賴清德一變再變,先說非核家園、現在又說不排除核能,「變來變去,我真的搞不清楚你的能源政策在做什麼」。呼籲賴清德說清楚到底要不要核電,還是要堅持非核家園,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對於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表態美國不支持台獨,侯友宜指出,賴清德一直說「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更高舉「台灣獨立萬歲」,這是一種嚴重挑釁的說法,也是陷台海於危機之中,但賴清德最近選舉又不敢說,根本一騙再騙,就是為了騙選票。

地方勢力壟斷資源阻礙建設 立委參選人誓言終結黑金

〔本報綜合報導〕宣誓打破地方黑金決心,民進黨多位立委參選人日前舉辦「退黑激素成軍記者會」,指控花蓮由傅崐萁主導長達25年,彰化謝家更是掌握長達40年之久,共同特徵就是「黑金家族政治」,長期靠著黑金、黑箱、黑心及黑勢力,壟斷資源並阻礙建設發展。花蓮縣立委參選人張美慧表示,她的對手傅崐萁被稱花蓮王,連任3屆立委、2任縣長,現在是第4個立委任期,傅崐萁家族主導花蓮長達25年,但他沒有善待花蓮,他擔任立委跟縣長都在入獄服刑,兩度因炒股及假離婚入獄服刑,都不傷其在家族影響力,花蓮政治走入長久的黑暗發展原地踏步,被鄰近縣市發展超過,議員強力質詢會被清算。彰化縣立委參選人吳音寧指出,彰化謝家是全台唯一的「三代立委」,壟斷地方已經四十多年,國民黨立委謝衣鳳也被視為王惠美卸任後,下一屆彰化縣長的熱門人選。謝衣鳳的胞弟謝典林,30歲就當上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家掌握縣議會,到現在也將近15年。 「謝家強大政治地位背後是金錢鞏固來的」,吳音寧揭露,謝家各式各樣的投資持股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第四台,三大有線電視近20年來壟斷彰化15個鄉鎮的有線電視系統,一年拿走彰化鄉親5億元的收視費,還不包含廣告、託播費用收入。

藍白合僵局 柯文哲:「民主初選」如砒霜半罐喝下去還是死

〔本報綜合報導〕距離2024年總統大選剩下不到3個月,「藍白合」僵局未解,國民黨侯友宜主張藍白合民主初選、全民調各佔50%,且雙方要都能接受「柯侯配」或「侯柯配」,民眾黨柯文哲回應表示,民主初選如同砒霜,一罐砒霜喝下去會死,換成半罐喝下去還是死掉。侯友宜日前受訪透露「不堅持選正的,當副手搭配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參選也可以」,強調他願意接受「柯侯配」,但柯文哲也要接受「侯柯配」,大方向先談妥後,再來談「誰正誰副」的比賽規則,他主張「民主初選」、「民調」各佔50%。對此,柯文哲形容侯友宜拋出願意接受「柯侯配」,感覺大黨打壓小黨,連選票都印好只有「柯侯」或「侯柯」,完全沒選擇餘地,簡直像是「逼婚」;柯文哲說,若要合作,就用大家都認為公平的方式比賽,並提到比照2020年藍綠民調方式,這個方式已經使用20年,可性度、效度大家都接受,自己也很清楚,若全民調他贏侯友宜的方式沒那麼容易,但國民黨開放式初選利用動員等方式非常容易,不應當用這種方式。外界分析,侯友宜釋出最大善意,柯文哲持續不表態,外傳國民黨內已出現「同歸於盡」的打算,寧願讓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勝選,也不願養大民眾黨;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副召集人謝龍介駁斥說,國民黨從來沒有想讓賴清德贏,從頭到尾的目標都是政黨輪替,「但誰不願意合作,大家可以看」,國民黨會窮其一切力量促成合作,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