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

地方勢力壟斷資源阻礙建設 立委參選人誓言終結黑金

〔本報綜合報導〕宣誓打破地方黑金決心,民進黨多位立委參選人日前舉辦「退黑激素成軍記者會」,指控花蓮由傅崐萁主導長達25年,彰化謝家更是掌握長達40年之久,共同特徵就是「黑金家族政治」,長期靠著黑金、黑箱、黑心及黑勢力,壟斷資源並阻礙建設發展。花蓮縣立委參選人張美慧表示,她的對手傅崐萁被稱花蓮王,連任3屆立委、2任縣長,現在是第4個立委任期,傅崐萁家族主導花蓮長達25年,但他沒有善待花蓮,他擔任立委跟縣長都在入獄服刑,兩度因炒股及假離婚入獄服刑,都不傷其在家族影響力,花蓮政治走入長久的黑暗發展原地踏步,被鄰近縣市發展超過,議員強力質詢會被清算。彰化縣立委參選人吳音寧指出,彰化謝家是全台唯一的「三代立委」,壟斷地方已經四十多年,國民黨立委謝衣鳳也被視為王惠美卸任後,下一屆彰化縣長的熱門人選。謝衣鳳的胞弟謝典林,30歲就當上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家掌握縣議會,到現在也將近15年。 「謝家強大政治地位背後是金錢鞏固來的」,吳音寧揭露,謝家各式各樣的投資持股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第四台,三大有線電視近20年來壟斷彰化15個鄉鎮的有線電視系統,一年拿走彰化鄉親5億元的收視費,還不包含廣告、託播費用收入。

藍白合僵局 柯文哲:「民主初選」如砒霜半罐喝下去還是死

〔本報綜合報導〕距離2024年總統大選剩下不到3個月,「藍白合」僵局未解,國民黨侯友宜主張藍白合民主初選、全民調各佔50%,且雙方要都能接受「柯侯配」或「侯柯配」,民眾黨柯文哲回應表示,民主初選如同砒霜,一罐砒霜喝下去會死,換成半罐喝下去還是死掉。侯友宜日前受訪透露「不堅持選正的,當副手搭配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參選也可以」,強調他願意接受「柯侯配」,但柯文哲也要接受「侯柯配」,大方向先談妥後,再來談「誰正誰副」的比賽規則,他主張「民主初選」、「民調」各佔50%。對此,柯文哲形容侯友宜拋出願意接受「柯侯配」,感覺大黨打壓小黨,連選票都印好只有「柯侯」或「侯柯」,完全沒選擇餘地,簡直像是「逼婚」;柯文哲說,若要合作,就用大家都認為公平的方式比賽,並提到比照2020年藍綠民調方式,這個方式已經使用20年,可性度、效度大家都接受,自己也很清楚,若全民調他贏侯友宜的方式沒那麼容易,但國民黨開放式初選利用動員等方式非常容易,不應當用這種方式。外界分析,侯友宜釋出最大善意,柯文哲持續不表態,外傳國民黨內已出現「同歸於盡」的打算,寧願讓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勝選,也不願養大民眾黨;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副召集人謝龍介駁斥說,國民黨從來沒有想讓賴清德贏,從頭到尾的目標都是政黨輪替,「但誰不願意合作,大家可以看」,國民黨會窮其一切力量促成合作,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放棄。

提告求償9000萬 營造商控竹市府片面解約停七停車場工程

〔本報綜合報導〕新竹市第七停車場興建工程去年底遭市府認定營造商工程進度嚴重落後主動解約,負責營造的繼信營建公司主張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缺工缺料,全球皆然,不滿市府未給予合理工期,遭片面解約,已提告求償新台幣9000萬元。新竹市「停七」停車場工程獲中央前瞻計畫補助共投入2.8億元,在西大路興建地下1層、地上4層的立體停車場,2020年11月由資深甲級營建公司繼信營造承包並與市府簽約,原訂2022年完工,但期間配合市府辦燈會的停車需求,後續又因應重新地質鑽探等狀況,直到2021年8月才開工,新竹市政府交通處以停七工程進度大幅落後為由,拒付多達6期的工程款,又將履約保證金全數沒收。繼信營造表示,期間營建成本上漲,又碰上疫情缺工缺料嚴重,市府卻不給予合理工期;市府另漏列600萬元粉刷預算,過去1年要求市府完成編列,市府卻遲未能補上,許多工程需完成粉刷才能進行,市府卻指責工程嚴重落後,業者難以接受。繼信營造指出,去年8月起被市府稱工期落後,11月、12月間只開了2次趕工會議就被市府解約。市府也曾連6期工程未給付款項違約在先,甚至忽視因疫情不可抗力所應延展工期等狀況,片面強制終止施作,已在今年6月向法院提告求償9000萬元,由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庭審理中。對此,新竹市府認為,工程進度落後是事實,廠商在工程進度落後也無實際補救進度措施,未提出有效追趕工程進度計畫,因此依規解約。

交通部整合大型車預警系統遭轟跳票 全台20萬輛沒裝半台

〔本報綜合報導〕交通部為降低大型車輛肇事率,推動整合8項預警輔助系統的計畫,原計劃去年在近千輛大型車輛上進行試辦,但由於盲點偵測尚未整合完成,計畫被推遲,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質疑交通部承諾跳票。根據交通部統計,近兩年來,大型車肇事數和死傷人數略有下降,但仍然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2020年有9399起大型車肇事事件,導致1萬1236人受傷,其中包括350人死亡。而2021年,事故數字略微下降,有9332起事故,導致1萬1054人受傷,其中有352人死亡。交通部在2020年提出了整合8項預警輔助系統的計劃,並編列3.3億新台幣的預算,整合的8項大型車輛預警輔助系統包括行車視野輔助系統、防撞警示系統、車道偏移警示、胎壓偵測、盲點警示、疲勞偵測、數位行車記錄器和酒精鎖等功能。交通部原本去年要在960輛遊覽車、公車及貨車等大型車試辦,但因盲點偵測項目整合仍待解決,計畫延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5日進行「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審查,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質疑,大型車裝設主動預警輔助系統,交通部說要自己研發,但好像做不出來;5月質詢時,交通部宣稱要裝2400台,現在又稱預計從下個月至明年3月可以安裝完成800台,全台大客車超過3萬台,大貨車17萬5千台,至今沒裝半台,預算卻拿了3.3億元,要求交通部重新把計畫擬定好,因為之前的計畫都做不到。

【社論】羅森伯格再次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且看台灣大選候選人如何表態

隨著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日前訪問台灣並再次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不禁要問:在即將到來的台灣總統選舉中,哪位候選人曾經主張台灣獨立?這個問題對於台灣的政治未來以及美國和台灣的關係都至關重要。羅森伯格的台灣之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她在台北強調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但同時再次確認了美國政府的一貫立場,即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一立場的表達在當今的國際政治環境中特別重要,因為美國正面臨著多個國際危機,包括俄烏戰爭和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哈瑪斯行動。這些事件使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角色變得更加複雜,因此羅森伯格的訪問被認為具有重大使命。那麼,為什麼羅森伯格此刻訪問台灣並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這個問題引出了一個更廣泛的議題:台灣的大選。目前,台灣有幾位知名的參選人,包括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和郭董。然而,其中哪一位曾經主張台灣獨立,哪一位是台灣獨立的支持者,哪一位是台灣獨立的積極倡導者?對於這個問題,前大使介文汲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認為羅森伯格之所以訪問台灣,是要在選舉前向台灣發出一個明確的資訊,即「不支援台灣獨立」。這表明美國對台灣選舉的態度,並強調了台灣的未來發展必須符合現有的國際體系。值得注意的是,羅森伯格在訪問中明確表示不會干涉台灣的選舉,但她的訪問本身已經傳達出了一個強烈的政治資訊。這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即台灣的獨立運動是否仍然具有實質性的支持,尤其是在台灣政治領袖中是否有人堅定支持台灣獨立。然而,要弄清哪位參選人曾經主張台灣獨立,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過去,台灣政治的複雜性和多元性使得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模糊。雖然台灣政治經常涉及對中國大陸的關係和國際地位,但每位參選人的政治立場和主張都有所不同。賴清德是台灣民進黨的總統參選人,他在過去的政治生涯中一直強調台灣的主權和獨立,但也支持與中國和平共存。侯友宜是新北市市長,他的政治立場相對較保守,強調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柯文哲是臺北市前市長,他的政治主張通常較獨立,但他的立場在多個問題上也有變化。郭董是知名企業家,他在政治上相對新手,對台灣未來的政治方向尚無明確表態。在台灣的政治風暴中,台灣獨立問題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它涉及到台灣的未來和國際關係。美國的立場,特別是在這個時刻,對於台灣政治的走向具有深遠的影響。然而,對於哪位參選人曾經主張台灣獨立,以及他們的政治立場如何,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最終,台灣的選民將在選舉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並決定台灣的未來方向。然而,無論選擇是什麼,美國的立場已經被強調,即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一立場將繼續影響台灣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並塑造台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不得不再次強調台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台灣位於亞太地區,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民主政體,使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台灣的政治地位一直受到中國大陸的壓力,中國主張台灣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不排除使用武力來實現統一。美國一直是台灣的盟友和支持者,並通過一系列政策和立場強調台灣的安全和經濟利益。然而,美國也在中國之間保持著複雜的關係,因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不斷增強。因此,美國必須謹慎處理台灣問題,以確保不會引發國際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選民和政治領袖將需要平衡國內需求和國際現實。台灣的未來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需要謹慎的政策和外交努力。然而,無論選擇是什麼,我們都應該牢記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和立場,即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一點在台灣的政治和國際關係中都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並將繼續在未來的發展中發揮作用。總之,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伯格的訪問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台灣的總統參選人中是否有人曾經主張台灣獨立。這一問題反映出臺灣政治的複雜性和台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無論選擇如何,我們都應該理解美國的政策和立場,以確保台灣在國際事務中能夠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同時確保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台灣的未來發展將在這些關鍵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