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

一副「棉花」牌 算盤各自打

美國、歐洲、中國 — 新疆棉花事件各方在打甚麼算盤? ■ 時事評論者 盧斯達 近來,因為一些國際時裝品牌不再採購新彊產棉花,近期十分亢奮的中國網民又有了新話題,而世界上的各大政商巨頭,在這場風波中又在打甚麼盤算?美國的盤算美利堅人合力推倒了川普,拜登上場。商業集團在選戰中捐了很多錢,期待美國在建制派帶領下,與中國平息衝突,大家又可以回到有錢齊齊搵的 good old days,不過事與願違,一眾向來討厭政治的時裝品牌仍然被綁上戰車。之前我猜測拜登政府的「新策略」是打算將其他國家綁上戰車,因糧於友,美國在設定對中戰略時盡量不動手,好恢復元氣,並且謀求最後補刀,收割戰果,就像他們在二戰前夕對待軸心國。以上只是猜測,但現在似乎也有這個調調。時裝集團肯定並非純粹因為道德而棄用新疆棉,良心消費運動很早就已經萌芽,為何等到今日。各大集團的異動,扯出業界組織「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巨頭異動源於它的影響力。不過秩序的源頭更可能是美國本身,在川普任期之末,美國政府推出一份行業清單,包括科技、服裝、食物等等行業,指這些行業的供應鏈有強迫勞動製作產品;國會又通過《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加上前國務卿 Pompeo 一錘定音新疆人權出大問題,製造業被迫超前部署,平衡政治風險,如果自己的生產鏈繼續與中國掛鉤,就可能面對法律政治責任。現在看來,貿易戰仍然以另一種方式上演。川普時期是「清潔」美國生產鏈,減少中國巨企在美國國內影響力,例如華為和中興,主要是通過「聯邦通信委員會」,現在卻是進一步脅迫其他製造業退出中國,等於直接攻擊中國經濟架構。美國的行為仍然是因糧於友,調動製造業作戰場前卒,自己躲在後面。而且他們開闢戰場的自由度很高,今天可以說新疆棉是血汗棉,明天也可以說其他地區生產鏈一樣血汗,要求產業購買者轉到民主自由國家。他們預計中國會激烈反對,並且抵制轉身的企業,這進一步可以加速世界經濟供應鏈的去中國化,而中國會越來越依賴自己的內循環。中國確實變成內循環的一日,就會俄羅斯化,即它仍然是區域霸權,但基本上與西方平衡隔離發展,無法威脅和左右西方,那一天美國可能就會滿足。這個願景未知道會否成功,但期待拜登可以帶領他們與中國繼續雙雙發大財的財閥經濟大戶,心裡可能就有一種被拜登耍了的感覺。歐洲的盤算英國和一些歐盟國家也在制訂類似美國的政策。德國正在製訂《供貨鏈法》,英國則修訂原有的《現代奴役法》,都可以(或必然)用來針對中國。加拿大也在做類似跟進,多屬五眼聯盟。德國的轉變則來自多年來與中國做生意時吃了的虧,包括技術被轉移和生產鏈越來越單一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加上國內民眾要求,而德國內心與美國爭鋒的心理需要,令德國的轉變可能比很多人想像的還要來臨得早。中國的盤算中國外交界和網民進入狂熱,不過在狂熱狀態的底層,始終是出於中國的自我認識與世界結構的矛盾。如果中國表現沒那麼「有尊嚴」,外界要用權謀令中國進入純粹內循環也會難得多。首先中國有深深的後發展國家危機感,即使在底層文宣,有一些段落念茲在茲,要求國民要努力不讓中國跌入南美式依賴結構、修昔底德陷阱(大國必然衝突)及中等收入陷阱(國民收入停滯)等等。中國的反應,基本上都是為了避免重蹈某些後發展國家的覆轍,因此會認定所有干涉其國家內政的行為,都是為了將中國推入永久貧窮的深淵。這個由苦難中華史觀開出的世界觀,同時影響一般人和黨國高層,並主宰國家行為。關於新疆,中國人認為這只是「新疆問題」一部份。「新疆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融合問題,只要維吾爾人融合於中華民族,新疆就沒問題。中國的解決辦法就是「發展經濟」,因此新疆是一個生產基地,寓產於教,移風易俗。只要新疆人有錢,而且漢人移民佔多,就會穩定,就不會有極端伊斯蘭恐襲。所以新疆的棉花產地,對他們來說不只是經濟,更是政治安全的基石。新疆作物賣不出去,就動搖經濟,更動搖融合維吾爾人的政治任務。中國早前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提出了自己對人權的新定義,加強「生存權」、「發展權」等有利後發展國家的概念,也就是如果你損害中國人的經濟利益,就等於傷害其發展權,傷害其人權。而中國不斷將經濟邊陲納入中心,建立生產鏈,過程可能涉及強迫勞動、有拆遷、有傳統文化和聚落被破壞,但這些事漢地都經歷過,憑甚麼新疆就可以保持聖潔?發展經濟更是促進人權的大好事,勞動更是光榮,在黨國眼中可能根本不明白「強迫勞動」這個詞,因為窮山惡水挨出來的他們,會更傾向認為「勞動是人權」,冇得勞動才是冇人權。沒有飯吃還說甚麼自由?這在學理中據說叫做「發展式人權」(developmental human right)。近年中國在國際間強烈推廣有關思想,最早應該是在 2017 年的世界經濟論壇提出,後來有關概念進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中國眼中虛偽的西方至於外界說新疆人權受損,中國的反應亦不難解釋。除了雙方對人權的標準和時間段不同,也是因為「讀太多歷史」。中國讀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歷史,知道了西方的陰暗面,外交官的辭令也非常沉迷於美洲印地安歷史。對他們來說,西方美國現在講人權都是虛偽,因為他們自己就抹除了絕大多數美洲原住民,有大屠殺,還有黑奴(碰巧很多黑奴都是生產經濟作物)。他們對美國乃至西方的力量固然有多少敬畏,但也導致他們認為大國崛起過程是必須不仁慈的,必須犧牲一些「小數族群」的利益。他們認為,西方自己渡了血污海,便坐在岸上說風涼話,說中國不是。中國也要渡過那個血污海,擠身一線強國之列。西方的階段是發財立品,而中國人認為西方自己發了財,卻不想其他人發財,所以才用「品」來阻止後進者出生。這就是他們「大格局」的思考,但這會不會是另一種後發展國家陷阱?很多人認為西方政客很功利,只想賺錢和掌權,很容易對付,但西方也有一些民主,西方民眾的道德感會慢慢影響政府。在中方民眾和西方民眾之間,多年來存在的隔閡反而是保衛和平的基石,貿易問題可以貿易解決,一切都操持在兩國政治菁英的小機制之中,但現在雙方民眾已經為對方建立了既定形象,雙方的政治菁英都要援引各自的民眾,取得政治合法性。政治家在國內的政治合法性,遠比起外部如何衝突更加重要,先進和後進國家的商貿衝突逐漸升級成文明衝突。外交官和政府機構的言行慢慢變得「十分網民」,因為在網絡時代我們都意識同化了,貴族正在凋零。不管有沒有民主,時不時取悅民眾還是重要的,而民眾通常是一無所有,因而充滿戰鬥性。在他們的帶領下,本來歐洲人沒有太大反應,但因為中國尊嚴雄起,也觸動了歐洲諸國的國家尊嚴,於是本來為平衡中美衝突而發展的中歐關係,也可能就此產生變數。(本文作者為香港自由作家、政治時事評論者)

台企、台籍人才加速集聚安徽首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本報特約記者 趙強報導〕記者24日從安徽省首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合肥新站高新區獲悉,該區以產業為核心,依託平臺綜合優勢,不斷深化與台灣地區企業、園區、機構的合作,該區台企加速集聚,已成為園區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的重要力量。自2016年8月國務院台辦授牌合肥新站高新區成為安徽省首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以來,該區圍繞重點產業開展對台招商及交流工作,一批龍頭企業落戶發展,涉及積體電路、關鍵材料、新型顯示、國際教育等多個領域,累計來該區發展的台籍管理人才超過500人。其中,在積體電路產業方面,台企、台籍人才已成為發展中堅力量。依託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圓廠(晶合12英寸晶圓基地專案)、大陸首個顯示晶片封裝COF卷帶基地(奕斯偉雙子項目)、大陸首家12英寸全工序金凸塊封測項目(新匯成金凸塊封裝測試項目)等核心項目,合肥新站高新區在安徽省率先實現高端積體電路製造「零突破」,形成了自設計、材料、核心製造到下游封裝測試以及智慧終端機的緊密產業鏈條,成為全國高端積體電路的重要區域。

僅剩不到2成認同 國民黨下一步該怎麼走

[本報編輯團隊]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一份民調,顯示國民黨的認同者只剩19%,民進黨的認同者卻有43.1%,兩者相差足足有2.27倍。自2019年以來,蔡英文先是反擊習近平「一國兩制」談話、支持香港反送中,在近日疫情處理也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讓民進黨獲得民眾滿意度持續飆升;反觀在台灣深耕70年的國民黨,究竟明不明白自身的定位價值與問題所在?或許不少人會感到疑惑,國民黨全力推動的四項全國性公投,連署數字都非常漂亮,為何國民黨的認同者比例卻如此低靡? 其實,這不僅是自2020年總統大選後國民黨不斷加深的錯誤迷思,更攸關近年來在台灣人自我認同意識上揚、習近平促統壓力、中美關係變化的趨勢下,夾在這中間難以取得平衡的國民黨,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而模糊了自身路線。願意連署四項全國公投案的民眾,大致可區分為幾類:第一,國民黨的認同者;第二,討厭民進黨的民眾;第三,議題取向的民眾。然而,反對民進黨並不代表認同國民黨,而議題取向的民眾(如環保團體),向來對國民黨的印象並不好。國民黨認同者跌破2成,有學者解讀為是國民黨認同崩盤的前兆,但國民黨要關注的數據,並不是19%的認同者,也不是43.1%的民進黨認同者,而是自認為中間選民的35.1%。認不認同國民黨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國民黨的主張與論述,能否掌握到「討厭民進黨」及「議題取向」兩大類選民的青睞。民眾對政黨的認同,絕大多數是因為意識形態的認同,而身為在野黨的國民黨,不應該因為認同者少,並妄想爭取43.1%的泛綠認同者,就本末倒置地將核心價值統統丟掉。國民黨應將重點放在提出重大議題的主張與論述,成功獲取「討厭民進黨」及「議題取向」等民眾的目光與選票,這才是國民黨能否重返執政的關鍵所在。

美國新一屆政府執政以來的中美首次面對面會晤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談了啥?

■ 本報特約記者 劉諾營 仲星 美國當地時間3 月19 日12 時02分,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正式結束。此前18 日和19 日,中美雙方共舉行了3 場會談。這不但是美國新一屆政府執政以來的中美首次面對面會晤,同時也是中美元首除夕通話後的首次高層接觸。當地時間3 月18 日至1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雙方圍繞各自內外政策、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長時間、建設性的溝通。雙方認為對話是及時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中美關係遭遇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不應再繼續下去了中方表示,中方是應美方邀請而來。中國農曆新年除夕,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成功通話,一致同意雙方要加強溝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這對今後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此次中方應邀來到安克雷奇同美方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是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的重要舉措,也是兩國元首親自決策舉行的。過去幾年,由於中國的正當權益受到無理打壓,中美關係遭遇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這種局面損害了兩國人民利益,損害了世界穩定與發展,不應再繼續下去了。中方願同美方加強戰略溝通,推動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兩國關係沿著健康穩定軌道向前發展,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世界持久和平與繁榮。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制度安全不容損害,這是不可觸碰的紅線中方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中國人民的高度共識,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制度,是中國發展的「密碼」。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將繼續沿著這條康莊大道走下去。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制度安全不容損害,這是不可觸碰的紅線。任何人不能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中方強調,中國的發展目標是一貫的、明確的,就是要通過艱苦奮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這是我們制定一切政策的出發點。中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任何人不能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美方應當正確看待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中方強調,中國始終重視保護和促進人權,把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全民民主、協商民主,其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中國不會將自己的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強加給其他國家,同時堅定維護自身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反對動輒拿人權問題作幌子對中方指責抹黑,干涉中方內政。中國的根本發展目標,對內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外就是通過自身發展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中國無意干涉美國的政治制度,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地位和影響。同時美方應當正確看待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正確看待中方一系列大政方針,正確看待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用,黨的領袖的核心地位,是在艱苦卓絕的實踐中產生的,得到14 億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這一集體意志堅如磐石,毫不動搖。合作共贏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黃金法則中方指出,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獨立自主、堅持和平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公平正義,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堅決反對別國對中國內部事務指手畫腳,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決定政策立場。中國自己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也期待其他國家走和平發展道路,期待各國超越社會制度、文明宗教不同,和平共處、共創繁榮。合作共贏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黃金法則。不能誰的胳膊粗、拳頭大誰說了算中方指出,中國的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下一步謀求高品質發展也將在更加開放條件下推進。多邊主義是現行國際體系的重要基石。真正的多邊主義應當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尊重世界各國主權,尊重文明多樣性,致力於國際關係民主化,而不應該拉「小圈子」,更不應該開歷史倒車,以意識形態劃線,重挑集團對抗。我們願與美方在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機制中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國際公共產品。我們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不能誰的胳膊粗、拳頭大誰說了算,更不能以大欺小、恃強淩弱。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應該被傾聽,發展中國家的權益理應得到保護。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應當攜手深化南北合作,包括面向發展中國家開展協力廠商市場合作,共同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中方表示,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中美兩國並不必然相互構成脅,差異分歧並不構成中美對抗的理由,中美雙方誰都無法承受衝突對抗的後果。中美兩國應當相互信任而不是猜忌、相互理解而不是指責、相互合作而不是拆臺,確保雙方集中精力處理好各自國內的優先議程,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兩國可以在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等當前國際社會最緊迫的三大任務上開展合作,在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加強溝通協調,為雙方人文交流排除干擾,共同做大合作蛋糕,更多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時,合作應該是雙向、互利的,平衡解決雙方關切。中方對美政策保持高度穩定性和連續性,致力於同美方實現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同時堅定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益。雙方要根據兩國元首通話精神,保持溝通管道暢通,恢復正常對話交往機制,開展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避免誤解誤判。兩國有責任、有能力、有智慧找到不同政治制度大國相處之道,這將是中美兩國為人類文明作出的歷史性貢獻。中方指出,過去幾年來,由於美國上一屆政府逆潮流而動,實行極端錯誤的反華政策,嚴重損害中國利益,嚴重損害中美關係,中方不得不採取正當必要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全、發展利益。中方敦促美方消除上屆政府對華錯誤政策影響,同時避免製造新的問題。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中方指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美台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停止售台武器,不助台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慎重妥善處理臺灣問題,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不要試圖突破中方底線,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美方重申在臺灣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敦促美方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方指出,中國香港特區的選舉制度是中國的地方選舉制度,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是中央事權,如何設計、如何發展、如何完善是中國內政,任何外國政府、組織和個人都無權干涉。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必須堅持「愛國者治港」。我們敦促美方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尊重中國全國人大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停止為「港獨」勢力撐腰打氣,撤銷對中國官員和機構的非法制裁,不要再試圖搞亂香港,不要阻擋中國推進「一國兩制」的進程。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中國必將作出堅定回應。把「種族滅絕」的帽子戴到中國頭上,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中方指出,把「種族滅絕」的帽子戴到中國頭上,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中方願同美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新疆的大門向世界敞開,但我們不接受帶著偏見、居高臨下、像教師爺一樣到新疆去搞所謂「有罪推定」式的調查。希望美方尊重客觀事實,停止攻擊抹黑中國治疆政策,放棄在反恐問題上搞雙重標準。中方指出,第十四世達賴是打著宗教幌子、長期從事反華分裂活動的政治流亡者。希望美方恪守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不支援「藏獨」的承諾,慎重妥善處理涉藏問題,撤銷對中方有關官員的制裁,停止利用涉藏問題干涉中國內政。雙方同意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雙方同意按照兩國元首2 月11 日通話精神,保持對話溝通,開展互利合作,防止誤解誤判,避免衝突對抗,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雙方都希望繼續這種高層戰略溝通。雙方均致力於加強在氣候變化領域對話合作,雙方將建立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雙方探討了為各自外交領事人員接種新冠疫苗作出對等安排。雙方將本著對等互惠的精神就便利彼此外交領事機構和人員活動以及媒體記者相關問題進行商談。雙方討論了根據疫情形勢調整相關旅行和簽證政策並逐步推動中美人員往來正常化事宜。雙方還討論了經貿、兩軍、執法、人文、衛生、網路安全以及氣候變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鮮半島、緬甸等一系列問題,同意保持和加強溝通協調。雙方表示將圍繞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活動加強協調磋商。 Previous Next

兩岸專家「雲」座談 共用防疫策略與經驗

〔本報特約記者 鐘新報導〕由海峽兩岸民間團體共同舉辦的兩岸防疫政策與經驗交流座談會18日通過北京—台北視頻連線方式舉行。兩岸專家圍繞「兩岸防疫政策檢視與前瞻」、「科技應用與社區防疫」、「後疫情時代兩岸交流與融合」等三項議題展開交流研討。座談會由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與台灣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參會人員包括兩岸傳染病控制等領域專家、相關科技人員和來自基層一線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者等。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會長王立基在座談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大陸各界團結抗疫,共克時艱,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為全世界矚目。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兩岸同胞守望相助,深切感受到命運與共、血濃於水的民族情義。兩岸醫藥衛生界繼續攜手合作,一定能共同戰勝疫情,為兩岸民眾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台灣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邱淑媞表示,此次座談會是一次寶貴的交流機會。抗擊疫情須以人民福祉為考量,尊重專業、善用科技。兩岸專家通過專業互動共用經驗,對有效科學防疫大有裨益。兩岸經濟、觀光、文化等領域交流密切,在疫情之下,更需要守望相助。希望加強抗疫合作,攜手戰勝疫情,讓兩岸早日恢復正常有序交流,共創健康、經濟與社會多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