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

台資「重慶造」IT產品與「鋼鐵駝隊」的結緣

〔本報特約記者 劉賢報導〕18日,台資企業華碩的筆記型電腦等IT產品,又搭載在中歐班列(渝新歐)上,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向歐洲而去。這已成為每週星期四和星期五不變的「約定」,就像兩個老朋友。時間回溯到十年前。彼時的重慶,作為中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正加快開放和產業轉型升級,吸引了惠普、廣達等一大批IT企業巨頭入駐,成為全球智慧終端機產品的重要製造基地之一。華碩是最早與中歐班列(渝新歐)結緣的IT企業之一。華碩電腦西南區品牌總監路巨集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近十年來,中歐班列(渝新歐)的戰略通道作用、安全高效、定制化服務,使其成為公司最信任的物流選擇,也為公司不斷開拓新的貿易市場與合作商機。路宏說,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國際交流被切斷,空海運力出現斷崖式下跌,導致企業物流成本高漲,運輸時間大幅延長,對外貿易往來通道嚴重受阻,公司面臨巨大的違約風險。「中歐班列在此期間的常態化運行降低了疫情對我公司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衝擊,發揮了國際運輸新動脈的作用。」路宏說,特別是在重慶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不僅在疫情期間獲得穩定的艙位保障,其量身定做的落地政策優勢還吸引了公司大量華東和華南外地貨源。利用鐵路運輸,公司向終端消費者交付的速度絲毫未受疫情影響,反而在效率上大幅提前。中歐班列(渝新歐)成為保障公司全產業鏈穩健運行的重要夥伴。

兩岸專家線上共探清明文化與民族認同

〔本報特約記者 繆璐報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延續數千年的清明文化讓中華兒女無論身處何地,都要祭祀祖先,慎終追遠。清明節將至,兩岸專家學者20日彙聚線上,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清明文化的創新,增強兩岸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八屆海峽兩岸清明文化論壇」以視訊會議方式召開,近百位元兩岸文化研究學者就「清明文化的生命關懷」、「清明文化與民族認同」、「清明文化永續傳承」等議題展開探討。台灣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前院長劉阿榮指出,兩岸對清明節都非常重視,台灣民間不同族群掃墓的時間與儀式略有差異,但到墓地去掛紙及拜墓,在家中祭拜神明及祖先是兩項最普遍的儀式,這與大陸極為相似,實際上這些習俗或儀式裡具有兩岸共通的文化意涵。台灣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賴榮偉認為,清明節具有兩岸民眾的共同核心生活信念。掃墓、踏青蘊含民眾對於生活、生命的觀念、態度和價值。此等具有歷史延續性的習俗,雖因不同地域與不同民族(族群)而有著多樣性,但此等清明節的核心要素卻反映著兩岸民眾彼此的相互理解與期待。換言之,清明節對兩岸民眾可以有著形塑中華民族集體認同的深層意義。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由亂轉治,反中亂港勢力正受到法律的懲處,最近戴耀廷等47人被控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愛國市民拍手稱快——「讓我們自豪說愛國」

■ 本報特約記者 連錦添 會由亂轉治,反中亂港勢力正受到法律的懲處,最近戴耀廷等47人被控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愛國市民拍手稱快。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落實「愛國者治港」踏出堅實的一步。香港愛國市民備感振奮。香港的政治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而有益的變化。更多香港市民大聲說出愛國香港各大政團、社團、工商界、教育界等多個團體和有關人士,3月11日宣佈成立「撐全國人大決定 完善選舉制度」連線,舉辦的系列活動包括擺街站簽名、網上簽名等。市民踴躍參與,參與網上連署者幾個小時內就有近10萬人。3月14日,香港的士從業員總會開展巡遊活動,100輛車浩蕩前行,宣介全國人大的決定。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連日來在各區共開設街站300個,向街坊講解、派發宣傳單,每天收到上萬個簽名。「我88歲了,今天專門過來簽名,支持中央決定。我支持『愛國者治港』!」在北角電氣道,居民廖先生表示。在土瓜灣街市,一位懷有身孕的媽媽牽著孩子到街站簽名,媽媽簽完,又握著孩子的小手一筆一畫寫下名字。香港友好協進會在灣仔擺街站,約50名政界人士分批到場支持。在一個個街站,市民們紛紛表達心聲。「支持國家,不想香港亂下去!」「一定要站出來,用行動支持!」「讓我們自豪說愛國!」 一直致力於青少年交流的香港知名人士洪為民,近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沙龍」上表示,「全國人大的決定,讓更多香港市民自豪地說出愛國。」「愛國和不愛國之間,沒有中立!」香港網路紅人工作者協會這幾天也在擺街站,協會主席高松傑說,這次簽名的反應比以往更熱烈,他看到不少青年人主動走向街站。愛國,始終是香港的底色。積極支持人大有關決定全國人大有關決定通過後,特區政府官員以聲明、談話、撰文等方式,第一時間表達支援。他們紛紛現身街站簽名,並呼籲市民積極支援。3月13日,特區政府總部金鐘附近街區,有公務員團體擺出了支持「愛國者治港」的街站。支持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的文章鏗鏘有力:「保安局會全力配合,繼續無畏無懼,履行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和香港繁榮穩定的使命。」香港五大紀律部隊(警務處、懲教署、海關、入境處、消防處)的多個協會和工會,分別發聲明表示堅決支援完善選舉制度。政府人員協會、香港公務員總工會等四大公務員團體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作為特區管治力量的主體,公務員堅決支持完善選舉制度,必全面配合有關修訂工作。青年群體積極行動。香港青年聯會、菁英會、華菁會等發出「香港新篇章,青年有未來」倡議,短時間有212個青年團體迅速回應,在主流媒體發表連署,團體之多打破近年紀錄。在法律界發起的一場連署中,90名律師及大律師迅速參與,全力支持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眾多的民間社團也行動起來。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吳換炎說:「我們要把決定傳達到252個香港閩籍社團,再傳達到120萬在港閩籍鄉親,做到家喻戶曉。」這些天還陸續有市民團體前往特區政府總部前表達心聲。他們表示,只有堅持「愛國者治港」才能杜絕「黑暴」,停止內耗,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才能真正保障香港民主制度健康向前發展。立好規矩促進良政善治連日來香港各界人士除了表達支持,還就落實「愛國者治港」、促進特區良政善治等深入思考,建言獻策。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說,「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制度,將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定型,一些管根本、管長遠的規矩立起來,各種深層次問題就能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實現香港長治久安。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分析說,這次完善選舉制度,基本法的精神沒有變。許多專家指出,對於治港者,愛國只是基本要求,接下來的香港選舉,還必須選賢選能。香港員警劉澤基建議,愛國主義教育應從幼稚園開始,要重編學校課程,增加中國歷史內容。五千年的歷史、誕生的民族英雄等,都要教給孩子們。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認為,相關宣介要大大方方走進工商及專業團體,走進社區、學校,用國家發展的實例,增進港人對國家和國家所走道路的認知。在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交流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語重心長地說:「香港已經歷非常沉痛的教訓,全社會都需深刻反思並全力補救。」董建華呼籲香港市民團結一致,開拓由亂到治、由治到興的黃金時代。

海南首批在瓊港澳臺同胞和僑胞 集中接種國產科興新冠疫苗

〔本報特約記者 李玉萍 李秋翊 侯君岩 通訊員 何光興報導〕日前,瓊海市委統戰部組織40多名在瓊港澳臺同胞、僑胞前往瓊海市人民醫院接種國產科興新冠疫苗。這是海南首批集中接種新冠疫苗的在瓊港澳臺同胞、僑胞。在疫苗接種點,港澳臺同胞、僑胞們有序排隊,在完成測溫、填表、健康諮詢等一系列身份核實和接種準備工作後,逐一接受疫苗注射。「沒想到在海南的台商也能享有大陸居民免費接種疫苗的同等待遇,我很開心。因為商業往來,我需要經常去外地出差。現在接種了新冠疫苗,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跑生意心裡就有底了。」瓊海台商聯誼會名譽會長陳瑞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工作人員非常貼心,還叮囑大家接種疫苗後多喝熱水,注意休息,飲食清淡。香港瓊海同鄉會常務副會長周士雄表示,「感謝家鄉政府將我們納入此次疫苗接種範圍,香港瓊海同鄉會也將積極動員返鄉的旅港鄉親接種新冠疫苗。」為做好此次疫苗接種的服務保障工作,瓊海市委統戰部在與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協調溝通後,詳細登記現階段有接種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在瓊港澳臺同胞、僑胞資訊,及時告知接種安排及要求。瓊海市委統戰部負責人表示,大陸使用的新冠肺炎疫苗免疫程式為接種2劑次,間隔為14天至28天。市委統戰部將及時為此次接種疫苗的港澳臺同胞、僑胞安排好第二針疫苗接種工作。

福建緊缺急需人才引進指導目錄出爐 臺灣人才可適當放寬條件

〔本報特約記者 鄭江洛報導〕日前,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了《福建省2021-2022年度緊缺急需人才引進指導目錄》。目錄在對福建省現有人才資源狀況進行分析和廣泛徵集行業、地區、部門、單位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編制,旨在對人才流向、流量的宏觀指導提供依據,引導境外、省外人才以多種形式向福建省重點產業、行業、領域、專案、學科及地區集聚。據福建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產業、行業、領域和崗位的情況,以及專業技術、經營管理、特殊技能等各類人才的特點,從實際需要出發,提出引進原則條件要求。用人單位可根據崗位特點和自身需求,引進相關專業人才。臺灣人才及能力特別突出的人才可適當放寬條件。根據有關規定,對引進符合指導目錄條件的人才,可按規定享受生活津貼、住房補貼等待遇。鼓勵各地、各用人單位結合實際,對引進人才給予相應支持。根據「十四五」規劃建議對產業發展的定位和產業佈局的實際情況,福建突出「高精尖缺」和「多點多極支撐」人才供需,聚焦電子資訊和數位產業、據瞭解,先進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現代物流、旅遊等主導產業,特色現代農業與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文化等優勢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與新醫藥、海洋高新等新興產業,引導人才資源向產業流動集聚,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