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

秘密開發新科技?

■ 羅卡雷 特約作者 近年不少人認為 Apple 的產品欠缺讓人耳目一新的特色,不再像以往般創新,根據日前的最新報導,Apple 似乎正在秘密籌組團隊,聘用了十數名衛星、航太科技、天線設計的專家去研發衛星技術,希望可以利用衛星將數據傳送到 Apple的裝置。相關報導指出,Apple 希望將團隊研發的衛星技術,在5年內部署好和推出。這個祕密研究項目當前還在早期開發階段,Apple不一定會打算實行這項計劃,不過Apple CEO Tim Cook據說對團隊的工作感到興趣,意味著衛星技術研究項目可能會成為Apple的重點。據瞭解負責領導秘密衛星技術團隊的,是前航太工程師Michael Trela和John Fenwick,兩者都是Skybox Imaging的一員,這公司在 2014 年被 Google 收購,二人為Google的衛星項目工作到2017年,之後加盟 Apple。在Apple現任CEO Tim

看好「十四五」新機遇 廈門台商持續增資擴產

[本報特約記者 張思相報導]2021是大陸「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台商投資大陸最活躍城市之一的廈門,台商台企看好新機遇,紛紛表示將持續增資擴產,共用大陸發展紅利。「新的一年,公司將在大陸投資1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5000萬用於擴大廠房;另外5000萬,我們將購買自動化設備,持續推進智慧製造的更新換代。」鋼宇集團總裁李曜君談及公司發展計畫時說。鋼宇集團位於廈門海滄的生產基地,眼下一派繁忙景象。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鋼宇集團生產的健身器械和戶外烤爐的銷售額同比仍增長70%。李曜君說,公司幾年來持續推動轉型升級,從代工企業成功轉型為持有多個自有品牌的企業。他認為,「十四五」期間,大陸大健康產業將加快發展,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大健康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前景廣闊。「今年開始,公司將更加注重健身產品與互聯網結合,打造智慧健康運動器材。」李曜君說,大陸所宣導的「雙迴圈」對鋼宇這樣的外銷企業是很大的機會。據介紹,公司線上廣告費投入將增長50%,打開產品在國內的知名度,也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打造旗艦店,通過線上、線下的整合行銷機制,讓產品更快地走向消費者。李曜君透露,公司計畫在廈門翔安或漳州長泰新建工廠,擴大生產規模,滿足市場需求。今年1月,總投資5.4億元的建霖家居廚衛產品線擴產專案在廈門集美奠基。建霖集團總裁陳岱樺介紹,預計2022年7月投產的這一項目,將為公司發展增添新的智慧製造發展要素,助力廈門市廚衛千億產業鏈發展。台企建霖家居2020年在大陸上市。「我們希望透過A股市場的資本力量,繼續做強實業基礎和家居能力。」陳岱樺說,廚衛產品線擴產專案是建霖A股募集資金後第一個增資擴產專案,後續還會推動資訊化研發中心、淨水項目的投入、投資。「因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我們更要思考如何提供綠色智慧的好產品給消費者。」陳岱樺表示,建霖家居在深耕大陸市場的同時,還將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說,「十四五」對廣大「登陸」發展的台商臺胞而言,是理解和把握大陸未來發展方向的機會,更是一個可以積極參與的機遇。「大陸始終是台商臺胞投資的最優地。大陸經濟持續向好、穩定增長的態勢不會改變,大陸市場前景只會越來越好。我們應順勢而為,深入佈局,和大陸共同成長。」吳家瑩說。

蔡政府拿台積電晶片換疫苗 宅神:為何不跟臺灣人說實話?

[本報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一周年,對全球造成難以撫平的災難,民進黨政府經濟部長王美花表態,將委請國內各大晶片廠協商,優先生產車用晶片,對於臺灣遲遲無法取得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則抱怨,有幾個大國囤積大量疫苗,導致取得疫苗速度將比國際社會要慢。但對於王美花與陳時中說法,網路名人朱學恒感歎,能不能拿到疫苗,晶片能不能擴產,為何都不跟臺灣人說實話?朱學恒1月31日在臉書開直播表示,王美花先前興忡忡的大內宣告訴國人,政府找了很多家國內晶圓廠商,可以配合德國跟日本調整車用電子晶片交貨期限。但朱學恒認為,這到底是騙大家不懂產業,還是騙外國人白癡,以為寫封信給經濟部長就甚麼都解決了?台積電聯電各大廠寧可違約,也要替這些外國廠商趕工?也沒疫苗也沒國家認同,廠商白癡還配合經濟部違約嗎?結果還有「相信政府相信黨」的自稱業內人士說沒問題,可以調整產量,旁邊人紛紛打臉說不可能,偏就王美花在死撐,結果呢?他提到,台積電方面回應,「如果能進一步擴大產能,會優先生產車用半導體」。但相關人士表示,台積電表面上回答得很禮貌,但事實上完全拒絕了請求。因為已經沒有了增產的餘地。台積電之所以能採取如此的姿態,無疑是因為擁有強大的實力。

中國大陸首次運用北斗技術 實現集裝箱碼頭自動化

[本報特約記者魏玉坤 王井懷報導]1月17日上午,天津港集裝箱碼頭自動化駕駛示範區內,一排排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有序經過自動加解鎖站,停靠到預定地點,自動化岸橋再從集卡上抓取集裝箱,穩穩落在貨輪上。大陸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標誌著中國大陸首次運用北斗技術實現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天津港集團總裁焦廣軍向記者介紹,天津港在率先實現單體集裝箱碼頭全堆場軌道橋自動化升級改造之後,拓展應用北斗衛星定位技術,用時不到1年,實現了對傳統集裝箱碼頭的全流程自動化改造。改造後的集裝箱碼頭整體作業效率提升近20%,單箱能耗下降20%,綜合運營成本下降10%。近年來,大陸交通運輸行業持續擴大北斗系統應用規模。截至目前,大陸有超698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使用北斗系統,超1300艘公務船舶安裝北斗系統,並在首架運輸航空器上安裝使用北斗系統,實現零突破。以港口作業系統應用為例,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技術工程部經理彭曉光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4小時的國土覆蓋能力,是保障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24小時不間斷作業的基礎;對國土區域的高精度定位支援,則是保障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定位精度的基礎。去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危機壓力,天津港全面發力建設新基建,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在港口實現最大規模應用。在科技賦能下,天津港集裝箱輸送量持續數月保持正增長態勢,去年全年集裝箱輸送量突破183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1%。「未來,將以協同攻關團隊、院士專家工作站為依託,打造創新聯合體,牢牢掌握核心科技,加快數位化發展,為世界智慧港口建設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有益經驗。」天津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褚斌說。

台幣恐升破25元?出口產業如臨大敵!

[本報綜合報導]台幣強升,讓出口導向的企業哀鴻遍野,但現在更傳出,新台幣匯率很可能一路升值到25元大關,勢必也讓工具機、機械產業面臨更大壓力,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台幣過去也曾經站上25元,但中小企業還是活下來了,朱志洋坦言,台幣升值是擋都擋不住,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在短時間急遽強升,否則企業會承受不了,若是緩步升值、不受美國施壓情況下,企業能慢慢調適,朱志洋認為,儘管大國任性,但台灣企業也展現驚人「韌性」,也提到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有出口才有生產、有生產才有就業!目前台幣面臨最大困境,是頭號競爭對手韓幣貶值,加上台幣升值,企業壓力不小,但朱志洋也認為,台幣升值並非全然壞事,對於內需、進口也有幫助甚至對企業的海外併購也能帶來優勢!新台幣匯率有沒有可能真的再次站上25元,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認為機率恐怕不大,除非經濟出現驚人的爆發性成長,而對於匯率強升,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表示,匯率與競爭對手有直接關係,如果競爭國家貶值3%、台幣貶值2%,來回競爭力就差了5%!而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則說,過去20、30年來,台灣歷經石油危機、台幣強升到金融海嘯危機,都能看出中小企業的強大韌性,儘管主客觀條件台灣趨於弱勢,但相信在充滿韌性與彈性的優勢下,勢必能挺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