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2021雙城論壇 柯文哲「以對話代替對抗」力保兩岸交流之窗

■ 本刊特別報導 (圖/台北市政府提供,下同) 台北上海第12屆雙城論壇12月1日正式登場,由於COVID-19疫情未歇,今年的雙城論壇延續去年模式,再度以視訊方式舉行,由台北市長柯文哲與上海市長龔正連線主持,以「新經濟 新發展」為主題,全程僅短短一個半小時,由雙方市長分別致詞後,安排雙方副市長及秘書長進行主題演講,最後簽署3項合作備忘錄(MOU)即閉幕。3項MOU分別是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合作事項,雙邊針對區塊鏈、物聯網等科技方面進行交流;以及野生動物大熊貓保育照顧計畫,最後則是民族樂團、國樂團交流事宜。此次論壇除有疫情攪局,兩岸情勢持續緊張、惡化,隨著台灣與歐美官方互動日益密切,共軍軍事行動愈趨頻繁;北京當局更進一步祭出「台獨頑固分子」名單,點名將打擊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其金主等,在此氛圍下,此次雙城論壇成為自2010年舉辦以來規模最小。柯文哲曾坦言,舉辦雙城論壇「不會加分」,但「不辦會扣分」,兩岸之間確實存在分歧與對立,論壇目的就在於增加善意、降低敵意。2021雙城論壇由龔正致詞揭開序幕,他表示,雙城論壇是兩岸長期交流機制,在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旅遊、產業等眾多關係民生福祉的領域已簽署36項交流合作備忘錄,儘管這2年面對嚴峻疫情,但雙方仍透過視訊連線延續一年一度雙城論壇的約定。龔正指出,上海市正以「國際經濟、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航運、國際科創」作為5個深化建設中心,並以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研、高端創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等4大功能,聚焦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3個領域,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台北作為世界一線城市,有許多值得上海學習借鑒的先進理念。龔正強調,「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兩岸同胞都是一家人,血脈相連、骨肉天親」,將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支持交流,並關心台胞與台企在上海的發展、學習、創業、生活等,期待兩地偕手努力,合譜雙城合作的新篇章,「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針對兩岸論述,柯文哲則未提及「兩岸一家親」,而是重申他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一直都沒有改變,還是認為交流比斷流好,對話比對抗好,友善比仇恨好。他主張兩岸交流要基於「五個互相」,也就是「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至於他處理兩岸事務的態度,就是「務實」,希望透過對話,務實解決兩岸人民的重要民生問題。善待在台灣的陸配、陸生、陸企;也希望在大陸的台灣人被善待、權益被保障,這就是雙城論壇應該繼續舉辦的理由。柯文哲表示,過去兩年,全世界遭遇了新冠疫情的危機,接下來還有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變遷等危機,中國大陸和台灣也都面臨相同的挑戰。兩岸的歷史、地理、語言和文化相近,經濟往來密切,但因政治隔閡而產生不同的理念和制度,疫情不會一直存在,兩岸也不可一直僵持下去,仍須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柯文哲認為,美中激烈對抗,但雙方領袖仍在溝通,嘗試解決紛爭;反觀台灣處於美中對抗的中心點,成為大國博奕的最前線,但兩岸溝通斷線,中國對台灣政策強硬,民進黨操弄反中也不手軟,兩岸之間政治存有分岐,但人民不應該互相仇視。柯文哲指出,領導者應該堅持不為了政黨利益犧牲國家利益、不為了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如果1個全球5分之1人口的國家在旁邊虎視眈眈,就不能不找方法解決。交流比斷流好、對話比對抗好,尤其疫情下,台北與上海這2個大城市,都需要產業轉型升級、邁向「新常態」經濟。柯文哲表示,雙城論壇是兩岸最大城市之間的交流平台,也是維持兩岸關係的重要管道。藉著雙城論壇,兩岸持續交流、累積善意、促進互信,雙城論壇超過10年的經驗也證明,這是兩岸應該走的方向。對於此次雙城論壇舉辦形式,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雙城論壇從2010年舉辦以來,對陸方而言,論壇辦與不辦,絕非上海市政府能決定,最終拍板決定權是在北京;而台北方面能夠進行雙城論壇,至少陸委會與中央政府「不表反對」。由此可見,這顯示兩岸政府體認到,雖然涉及政治互信的談判協商、公權力事項有其困難,但仍希望透過雙城論壇,為兩岸制度性交流保有希望。而北京方面願意透過雙城論壇釋出對話的善意,也由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1月24日在記者會上提及「樂見兩岸進一步深化各領域的交流合作,雙城論壇有利增強兩岸同胞親情福祉」態度可獲知。至於台灣方面,陸委會也持續重申向來支持合於規範、秉持對等尊嚴、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的兩岸交流。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認為,總統蔡英文今年國慶演說、接受外媒專訪也重申願意與對岸平等對話,顯示蔡政府還是具有與對岸互動的意願,且近期陸方祭出的「台獨頑劣分子」清單未點名蔡英文,顯示雙方仍表現出有管控分歧的能力與意願。然而,隨著2022年地方選舉將至,未來雙城論壇能否延續也勢必出現變數。柯文哲在此次雙城論壇的論述大致有「五個互相」、「以對話代替對抗」等內容,規避了「九二共識」等在台灣具有爭議性的詞彙;但張五岳指出,對北京來說,涉及兩岸公權力協商的議題,北京絕對不會在政治底線讓步。這樣的條件是否有所變化,仍要視未來北市府政黨輪替的結果。

慶祝北京市台聯成立40周年 筆墨抒懷·情聚兩岸

——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北京台灣會館開幕 11月29日,由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筆墨抒懷·情聚兩岸——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北京台灣會館隆重開幕。中共中央台辦、國台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台盟中央宣傳部部長穆學峰,全國台聯副會長鄭平,北京市台聯黨組書記黃塞溪、會長高峰,北京市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領導及來自兩岸的各界嘉賓共計5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與會領導啟動「筆墨抒懷·情聚兩岸——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開幕式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北京市台聯在成立40周年之際,舉辦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現場展出了啟功、楊先讓、張郎郎、翟鑫等大陸書畫家和李轂摩、江明賢、杜忠誥、沈榮槐等台灣書畫家的80幅書畫精品。來自兩岸的53位書畫家用筆墨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用書畫展現風華正茂的當代中國,共書兩岸交流篇章,共繪兩岸和平盛景。 與會領導及嘉賓參觀書畫展 1981年11月16日,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正式成立。40年來,北京市台聯通過不同形式、多種領域的交流活動,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北京市台聯會長高峰在致辭中表示,雖然目前兩岸形勢嚴峻複雜,但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都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愈是風高浪急的時候,愈要凝聚智慧力量,攜手共度時艱。未來,市台聯將繼續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以心為筆,共同描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北京市台聯會長高峰致詞 大陸書畫家解永全表示,兩岸書畫藝術家雖因疫情無法相聚,但疫情阻隔不了心靈的距離。北京市台聯作為聯誼台胞、服務發展的愛國民眾團體,不斷為兩岸藝術家搭建藝術性、專業性和創新性兼具的平臺,促進切磋交流,推動中華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此次展覽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氣節和中華文化的精神,更體現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 大陸畫家解永全致詞 在開幕式上,大陸書畫家張廣志、李羊民特向台灣會館分別贈送繪畫作品《台灣太魯閣秀色》、書法作品《于右任〈望雨〉》,北京市台聯秘書長張曉軍代表台灣會館接受贈送,並向兩位書畫家頒發收藏證書。 北京市台聯祕書長張曉軍(中)向大陸書法家張廣志、李羊民頒發收藏證書 台灣書畫家雖未能現場參與,但仍發來視頻表示祝賀:海天遼闊相隔,兩岸仍心氣相連,希望疫情速去,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兩岸書畫家能再聚一堂、攜手共進,用筆墨及藝術語言,展現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及追求,展現愛土、愛鄉、愛國的赤子初心,將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任延續下去。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同心築夢。在全國台聯的指導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北京市台聯將繼續為海內外愛國台灣同胞搭橋鋪路,增進鄉親情誼,謀求同胞福祉,為促進首都發展、振興中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 與會嘉賓合影

第三屆海峽兩岸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在福州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林春茵報導〕第三屆海峽兩岸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物聯網技術與標準博士後人才交流研討會,2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本次研討會由福建師範大學、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中國通信學會物聯網委員會、台灣物聯網協會共同主辦,來自海峽兩岸物聯網領域的100多位專家學者雲端論道。 圖為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通信學會物聯網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洪波作主旨報告。 福建師範大學校長王長平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旨在搭建助推分享經濟發展的新平臺,促進深化兩岸物聯網界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行業應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通信學會物聯網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洪波指出,物聯網驅動資訊社會的未來網路新基建革命,從「以網路為中心的服務」進階到「以服務為中心的網路」,這為海峽兩岸物聯網產業帶來巨大合作空間。台灣物聯網協會理事長/華苓科技董事長梁賓先作《物聯網與元宇宙》學術報告。他指出,元宇宙作為互聯網終極形態,將由許多獨立工具、平臺、基礎設施、標準和協議等共同支撐;兩岸物聯網技術發展互聯互動,深化物聯網產業發展合作共贏,有助於海峽兩岸深化融合。本次研討會搭建大資料、資訊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兩岸科技交流平臺,台灣中興大學、東南大學、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台灣元智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多位學者及台灣產業界人士受邀與會,開展特邀報告和技術交流報告。報告聚焦物聯網新趨勢、新發展和新應用,緊跟物聯網發展的新機遇,借助5G、6G連結物聯網及資訊新技術,突出特色引領,以「科技和產業融合創新」助力兩岸智慧物聯網全新發展。此次研討會並開展了兩岸博士後人才交流會,共話6G等新技術助力智慧通信技術系統的發展和應用,充分發揮兩岸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積極交流作用,推動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

第八屆大江論壇——津台職業教育融合發展論壇在津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11月25日,「第八屆大江論壇——津台職業教育融合發展論壇」在天津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提升職業教育品質 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津台兩地嘉賓圍繞打造大國工匠、深化產學融合、加強職教師資培養等專題展開交流。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蘇輝發表視頻致辭,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冀國強出席論壇並講話。 蘇輝在致辭中指出,「津台職業教育融合發展論壇」是台盟中央「一核三線多品」對台交流重點品牌專案,也是踐行「攜手推動民族復興」「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具體實踐。活動的成功舉辦,必將為兩岸學子、特別是臺灣青年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搭建新平臺,開闢新管道,預祝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冀國強在講話中強調,天津市政府大力實施「海河工匠」建設工程,致力打造「天津職業教育」這一金字招牌。津台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基礎扎實、前景廣闊,希望兩岸青年借此平臺攜手並進,傳承創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是兩岸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希望兩岸同胞永遠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奮鬥。活動期間,與會嘉賓觀摩了「第二屆津台青年職業技能競賽獲獎作品展」。台灣永續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臺灣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負責人張金剛,分別代表台灣及天津高校,介紹了活動整體開展情況。天津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負責人,南開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台籍教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十大「津門工匠」徐國勝等津台企業界、職業教育界代表,就形成「學校、企業、社會」合力,構建高品質職業教育發展體系,進行了主旨演講和交流互鑒。本屆論壇由台盟中央主辦,台盟天津市委會、天津市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台灣永續教育發展協會承辦,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台灣華梵大學以及台灣大同大學協辦。

2021年高雄市理事長盃法式滾球公開賽,於高雄市隆重登場,市議會曾麗燕議長前來頒獎

高雄市滾球協會於2021年11月19日至21日,在疫情舒緩後,假高雄市228紀念公園滾球場舉辦「高雄市滾球協會2021年理事長盃法式滾球公開賽」,活動邀請財團法人軍勝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山達基教會、八方雲集鍋貼水餃專賣店(一心、正興、自由、裕誠、陽明)加盟店、楠梓虛清大宮、中華虛清公益服務協會、安盛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柏順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玉福工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久淨土木包工實業有限公司、阿郎貓草店及社團法人社區產業曁養老照護協會一同聯合辦理,期許吸引社區民眾認識及參與法式滾球。賽事於2021年11月20日上午由滾球協會理事長黃泳龍帶領各理監事、市議員黃文志、市議員郭建盟、市議員黃文益、山達基教會成功課長李天立及社團法人社區產業曁養老照護協會理事長席震國等貴賓共同主持開球儀式。理事長黃泳龍在致詞時表示,滾球於2009年因世運會而在高雄市推展,本次也是高雄市滾球協會第二屆理監事團隊任內所舉辦的最後一場大型賽事。另外配合政府公布室外聚集人數不可以超過300人。本屆賽事,公開男子組48隊、公開女子組26隊,長青男女混合組36隊共報名隊數110隊,比賽隊伍來自全國各地滾球高手,澎湖縣高手也搭乘飛機前來參賽,11月21日賽事圓滿落幕,長年支持滾球運動的高雄市議會議長曾麗燕特別撥冗到場頒獎。  獎項別出心裁,理事長黃泳龍為選手們精心設計了,台灣檜木實木獎座(奬座內附鑽石、紅寶石、藍寶石、天然養珠、丹泉石),高額獎金、水晶琉璃獎牌及金箔獎狀。賽後頒獎前並舉行參賽球員的摸彩活動,摸彩獎品豐富,共計有高貴銀飾、吸塵器、日用品等等,讓來自全台各地的獲獎者直呼「揪甘心!」並相約2021年12月23日~26日,2021年軍勝盃法式滾球公開賽於高雄228球場再會!理事長黃泳龍表示,受限於社區場地有限,使法式滾球在台尚不普及,但法式滾球規則簡單易懂既可休閒也可競賽,進行方式溫和又具有運動效果,老幼皆適宜,還可以藉此連繫彼此情感,也感謝財團法人山達基教會的青年志工前來協助賽程推展,希望政府及民間社團及市民,共同在高雄社區內大力推廣,成為全民運動。 上一張 下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