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中國政府包機接孟晚舟回家 「祖國,我回來了!」

■ 本報特約記者 夏文穎 9月25日晚,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親切關懷和堅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結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後,乘坐中國政府包機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順利回到祖國。這是中國的一次重大國家行動。這是中國人民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21時50分許,飛機穩穩降落,機場燈火通明,機身上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艙門打開,著一襲紅裙的孟晚舟向等候在這裡的歡迎人群揮手致意,現場爆發熱烈歡呼。「經過1000多天的煎熬,我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異國他鄉的漫長等待,充滿了掙扎和煎熬,但當我走下舷梯,雙腳落地的那一刻,家鄉的溫度讓我心潮澎湃,難以言表。」由於疫情原因,現場沒有握手,沒有擁抱,人們卻從孟晚舟微微顫抖、略帶哽咽的聲音裡聽出最深沉的情感,「祖國,我回來了!」「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公民,遭遇這樣的困境,滯留異國他鄉3年,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黨、祖國還有人民的關愛和溫暖。」孟晚舟說。「習主席關心我們每一位中國公民的安危,同樣也把我的事情掛在心上,讓我深受感動。」她說,「我也感謝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相關部門對我的鼎力支持,他們堅定地維護了中國企業和中國公民的正當權益。」孟晚舟數次向歡迎人群深深鞠躬。歡迎人群多次對她的深情致辭報以歡呼和掌聲。深圳人民也為迎接孟晚舟回家顯示出巨大熱情。25日晚,深圳市內多處地標建築樓身打出「歡迎孟晚舟回家」的巨幅標語;在龍崗,300架無人機組成的機隊在空中飛出「月是故鄉明」「輕舟雖晚 終回家國」等字樣;寶安國際機場,《我和我的祖國》悠揚的歌聲響徹國際候機大廳。2018年12月1日,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過境轉機時遭加方無端拘押,前後長達1028天。這是一起由美國一手策劃、加拿大幫助實施的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對孟晚舟所謂「欺詐」的指控純屬捏造,目的是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阻撓中國科技發展,其所作所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加拿大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美方僕從的不光彩角色。在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經中國政府不懈努力和堅決鬥爭,美國司法部日前與孟晚舟簽署延緩起訴協議,美方向加拿大撤回引渡申請。當地時間9月24日,孟晚舟在不認罪、不支付罰金的情況下離開加拿大,踏上返回祖國的征程。消息發佈後,立即引發中國線民強烈反響。網友紛紛留言:「好激動,眼淚都快出來了」「仿佛是自己的親人回來」「為強大的祖國點贊」……「回首3年,我更加明白,個人命運、企業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是十指相連,祖國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孟晚舟的聲音堅定有力,「我想說,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夜空下,孟晚舟和歡迎人群一同高唱《歌唱祖國》,很多人流下熱淚。在機場等候的有100多人,除了孟晚舟的家人外,還有外交部、廣東省、深圳市有關領導同志和華為公司有關負責人。中國駐加拿大大使與孟晚舟同機抵達。孟晚舟將按照防疫規定,前往指定酒店接受隔離。 Previous Next

第十三屆「重慶·台灣周」開幕 14個活動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劉相琳報導〕第十三屆「重慶·台灣周」27日在重慶開幕。本屆「重慶·台灣周」將開展四大版塊14個分項活動,持續打造兩岸綜合性交流平臺,深化渝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重慶·台灣周」由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兩岸企業家峰會支持舉辦,自2009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十二屆,在海峽兩岸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已成為兩岸重要的綜合性交流平臺和渝台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在開幕式上表示,實踐證明,大陸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態勢沒有改變,大陸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巨大的投資潛力沒有改變,大陸以人民為中心,為兩岸同胞共謀福祉的初衷不會改變。儘管任重道遠,前景始終光明。希望兩岸企業家看清歷史大勢,擔當民族大任,扛起時代重任,主動適應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搭上祖國大陸高品質發展的快車,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在開幕式上致辭。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視頻致辭時說,台灣企業應充分把握大陸發展及政策的機會,促進兩岸產業互利雙贏,為兩岸新時代融合發展,開拓一個更高遠的新格局和更廣闊的新空間。台灣與重慶之間有著深厚淵源,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將持續促進渝台產業界緊密交流對接。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通過視頻致辭。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周甯表示,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將為兩岸經濟合作特別是台胞台商台企在大陸發展提供廣闊舞臺和更大空間。希望廣大台胞台企把握大陸新發展階段的巨大機遇,主動適應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參與民族復興中實現更好發展。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將一如既往支持兩岸同胞投身渝台交流合作,繼續助力重慶成為台商台企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熱土。本屆「重慶·台灣周」以「共用新機遇 融入新格局」為主題,聚焦深耕基層、深耕經貿、深耕人文,旨在引導台企台胞把握新發展階段、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十四五」規劃實施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開幕式上,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向第十三屆「重慶·台灣周」致賀信。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通過視頻對活動的舉行表示祝賀。

第三十屆時報金犢獎北京複審評審會在北京台灣會館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9月25日,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第三十屆時報金犢獎北京複審評審會在北京台灣會館和台北兩地成功連線,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近40位業界、學界代表及品牌方負責人參與評審,共同為華文創意甄選好作品,遴選年輕新勢力。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會長李西沙、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文創中心主任李國英、北京市台聯副會長王慧和部分高校教授等嘉賓出席活動。 本屆金犢獎以「牛氣沖天 犢當一面」為主題,展現了「前有大牛同風起,名冠華夏;今有小犢踏星雲,獨當一面,燕雀應有鴻鵠之志,金犢自要爭風流」的時代風貌,見證了新時代地方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的全球華人青年從創意創新到創業孵化的不懈努力。本屆金犢獎大陸賽區收件75173件,展示出了時報金犢獎的強大號召力,也表現出華文創意青年對金犢獎的認可及創意表達的熱情。 時報金犢獎創辦於1992年,以「初生之犢, 不畏虎」之姿,堂堂邁入第三十年。三十年前,金犢獎尚是星星之火;如今,三十而立。金犢獎鼓勵青年創作,並培養未來創意精英,被視為青年創意最高榮譽,譽為業界「奧斯卡」,是全球華人地區最大的青年競賽活動之一。歷年參賽範圍涵蓋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韓國、北美、法國等地區。參與學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香港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南洋藝術學院、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等知名學校1410所,參與人數超過1000萬人。自2015年起,時報金犢獎已在北京台灣會館連續舉辦9年,北京台灣會館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將繼續為兩岸青年提供交流互鑒的平臺,加深互相理解,增進互信認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據悉,11月初本屆金犢獎將舉辦全球總決審。

第十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李洋報導〕第十三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9月23日在吉林長春開幕。東北亞博覽會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中國貿促會和吉林省政府共同主辦。本屆博覽會以「攜手東北亞,共謀新發展」為主題,設置7個展館,展出面積約7萬平方米。會議期間,將召開多場相關會議論壇及專業配套活動,為東北亞高層對話與經貿合作搭建「線上+線下」新平臺,推動東北亞區域擴大務實合作。

第十四屆全運會在西安開幕!

〔本報綜合報導〕9月15日20時,中國大陸第十四屆運動會開幕式在陝西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正式開幕。本屆全運會競賽項目共設35個競技體育項目和19個群眾體育項目,創下歷屆之最。攀岩、衝浪、滑板、霹靂舞這些新興項目也加入到全運賽場,注入新的活力。從1959年到2021年,全運會已經走過62年歷程,這是首次來到大陸中西部地區舉辦。而由於東京奧運會因為疫情延期,兩場大賽也首次在同年進行。開幕式現場,國旗方陣伴著《歌唱祖國》率先入場。各代表團方陣也依次入場,其中不乏全紅嬋、汪順、曹緣、施廷懋、鞏立姣等東京奧運冠軍的身影。伴著第十四屆全運會會歌《追著未來出發》,開幕式進入文體展演。從源遠流長的周代禮樂、鼎新圖強的秦人變法、佳話頻傳的漢朝開放、唐舞翩翩的盛世長安……深刻展現出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和根深葉茂的民族之根,聲聲秦腔更是吼出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在萬眾矚目中,全運會開幕式進入到最終的火炬接力。蘇炳添、張雨霏、秦凱、郭文珺、馬龍等5位火炬手接力傳遞,最後由東京奧運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倩點燃全運會主火炬,全運時間正式開啟。21時35分,第十四屆全運會開幕式在主題歌《跨越》掀起的熱烈氣氛中圓滿結束。未來12天裡,50名東京奧運會冠軍將攜手來自大陸37個代表團的12000餘名運動員,在全運會這片見證中國體育發展的舞臺上奮勇拼搏,展現中國體育健兒風采。期待所有體育健兒的表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