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第九屆海青節以「線上+線下」方式全年舉辦24項活動

〔本報特約記者 張艾翊報導〕第九屆海峽青年節(簡稱「海青節」)新聞發佈會1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發佈會透露,第九屆海青節將以「合作·發展·未來」為主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年舉辦24項活動,其中集中活動4項,系列活動20項。活動內容涵蓋數位經濟、海上福州、鄉村振興、社區營造、非遺傳承、古厝保護、人才交流、創業創新、氣象環保、文化藝術、體育教育等眾多領域。9月14日至18日,海青節集中活動將以「1+3」模式在福州舉辦,即:「1」是以海峽青年峰會為核心;「3」是以黃巷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周、海峽氣象青年匯、2021海峽數字體育競技大會為重點。據介紹,海青節還將創新「N+N」兩岸線上線下多城市多點聯動模式。充分發揮兩岸青年組織、民間團體的主體作用,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漢、杭州,以及臺北、台中、馬祖等兩岸20多地設立分會場,預計線上線下直接參加海青節活動的臺灣青年超2000人,擴大參會台灣青年規模和覆蓋面。此外,海青節還將緊扣時代發展主題,邀請獲得國家、省市榮譽稱號的優秀台青參加活動,結合台胞赴大陸施打疫苗、探月工程等熱點話題,分享在大陸創業就業學習生活的故事,展現兩岸青年在合作抗疫、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等方面的擔當作為,彰顯「和衷共濟、青年力量」的青春主題。同時,海青節還為廣大台灣青年甄選了1232個優質就業崗位,平均年薪達15萬元(人民幣,下同),涉及軟體發展、遊戲策劃、教育、醫療等眾多領域,進一步鼓勵兩岸青年來大陸就業發展。據悉,海峽青年節於2013年首次舉辦,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八屆,累計吸引了近3萬名兩岸青年參加,其中有1.2萬名台灣青年、百所台灣院校、百個台灣高校社團、百個台灣青年團體參與其中。

無錫市與金圓統一證券攜手合作加快台企創新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張艾翊報導〕近日,無錫市攜手金圓統一證券公司,啟動全面戰略合作,助推在錫台企借力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 廈門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是目前在大陸獲批的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台資入股的證券公司。自去年成立以來,一直在深化兩岸金融合作、豐富區域金融產業鏈、促進兩岸資本和人才集聚方面積極探索。此次金圓統一證券董事長一行來錫參訪,希望在台資密集的長三角地區通過共同攜手,創新合作,在打造大陸資本市場「台資板塊」方面積極作為,並在前期考察調研溝通交流的基礎上,與無錫市台辦、國聯證券達成戰略合作並簽訂框架協議。無錫市政府副市長周常青指出,推動台企上市是無錫市委市政府落實同等待遇,加快台企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此次金圓統一證券與無錫聯姻結對,為今後雙方緊密合作開了好頭,也為無錫市台企在資本市場借力破局,互惠雙贏創造了條件。他表示,近年來無錫大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期待與金圓統一證券的合作,讓更多的台資企業特別是生物醫藥、積體電路等領域企業關注無錫、投資無錫。他希望,市台辦、金融局等相關部門及市屬證券經營主體與廈門金圓統一證券能夠深化交流,密切往來,拓展在錫台企融資管道,為台企高品質發展加油賦能。在錫期間,金圓統一證券董事長一行還調研走訪了無錫台資企業,同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詳細瞭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並就開展進一步合作事宜作了探討交流。

「顏值」與「實力」兼備!這屆服貿會,不一般!

■ 本報特約記者 宋文彤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9月2日在北京開幕。本屆服貿會舉辦形式與往年有所不同,除繼續使用歷屆服貿會舉辦地點國家會議中心外,8個專題展及其配套論壇會議和邊會活動首次設置在北京首鋼園。「工業風」-首鋼園將現代展會與工業遺跡相融合高聳的大煙囪上掛著服貿會logo,現代化的展館與鏽跡斑斑的焦爐、高爐相映成輝……走在首鋼園裡,服貿會元素隨處可見,現代展會與工業遺跡相融合,別有一番景象。據瞭解,作為今年服貿會的雙會場之一,首鋼園利舊改造、新舊結合,打造聚落式的會展場所,形成「一軸四廊多點」的景觀結構。場館集中搭建區域充分利用工業遺存,與其和諧共生,賦予其新的功能,人們在老工業遺存裡逛展、開會、洽談,沉浸式體驗服貿會的現代化與首鋼園的「工業風」。「科技風」-感受體育和科技結合的魅力此次體育服務展以「體育讓城市更精彩」為主題,涵蓋「冬季運動」「國際體育服務貿易」 「文化體育融合」三大主題板塊。此外,體育服務專題展區還設置了很多沉浸式互動體驗專案,可以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體育和科技結合的魅力。首鋼園區電信、電腦、資訊服務專題展聚焦5G、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服務貿易領域前沿應用,彙集行業先鋒力量,打造智慧型機器人、自動駕駛、5G智慧應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防疫等智慧產業,引領行業發展。「中國風」-觀眾現場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體驗京劇臉譜、景泰藍點藍、製作香囊、捏陶製作……在今年服貿會的文旅服務專題展區,多項傳統文化和技藝製作吸引了不少現場觀眾前來體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據瞭解,今年16家北京市文化旅遊體驗基地首次參展,觀眾可以現場參與京劇臉譜、造紙印刷、景泰藍點藍、製作香囊、木作體驗、捏陶製作等特色體驗活動。六位京津冀非遺傳承人,還將開設非遺「小廟會」,現場進行非遺項目展示。 Previous Next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兩岸書畫交流展在京舉行

傳承辛亥革命優良傳統 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本報特約記者 謝黎報導〕9月3日,由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民革北京市委和台灣中華同鄉總會共同主辦的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兩岸書畫交流展在北京台灣會館隆重舉行。全國台聯副會長鄭平,台盟中央兩岸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蔡旭,北京市人大民宗僑外委二級巡視員魯勝利,北京市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宏生,北京市台聯黨組書記黃塞溪,北京市台聯會長高峰,北京市台辦副主任李長遠、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僑聯主席榮洋等領導出席開幕式,自海峽兩岸書畫界的代表、各界嘉賓近百人參加了開幕式。110年前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孫中山先生對台灣有深厚的感情,曾三次赴台,他臨終留下遺言「和平、奮鬥、救中華」,並念念不忘台灣光復大業,鼓舞了許多台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積極投身革命。主辦方表示,在紀念辛亥110周年之際舉辦兩岸書畫交流展,旨在深切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繼承和發揚辛亥革命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表達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追求和為之奮鬥的信心和決心。本次兩岸書畫交流展規模盛大,共有三百餘幅作品展出。兩岸藝術家們以精湛技藝,展現出或高古清雅或雋永瑰麗的書畫藝術風格,印證了兩岸傳統文化共同的根脈和歸屬,也表達了兩岸民眾對進一步加強兩岸交流、溝通、合作之願望。開幕式上,北京市台聯會長高峰在致辭中強調:「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在當前複雜嚴峻的兩岸形勢下,兩岸同胞更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彼此交流互鑒、對話包容,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榮洋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活動以書畫的形式紀念辛亥革命,希望通過回顧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祖國統一而不懈奮鬥的艱辛歷程,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致力振興中華的光輝業績,喚起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廣泛凝聚一切智慧力量,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台灣中華同鄉總會榮譽總會長黃典本在發言中表示,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同祖同宗的一家人,要共用身為中國人的榮光。開幕式上,黃典本向台灣會館捐贈台灣書畫家作品《兩岸一家人 家和萬事興》,北京市台聯秘書長張曉軍代表台灣會館接受捐贈。據瞭解,今年亦是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成立40周年。40年來,在全國台聯的指導和市委的領導下,北京市台聯積極廣泛團結在京台胞和海外台胞,堅定不移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今後將搭建更多藝術性、專業性和創新性兼具的平臺,讓海峽兩岸藝術家獲得更多切磋交流的機會,促進兩岸書畫家共同肩負起為民族文化代言的重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Previous Next

她們,是我們的榮耀!

■ 本報特約記者 孫文超 當前,各行各業正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女性從業者,她們中,有開拓創新的科技人才,有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有紮根農村的「90後」……    她們,以汗水澆灌熱愛,展現女性職場風采;    她們,以智慧創新創造,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她們展現的巾幗力量,正成為新時代我們的榮耀。她們中,有建設科技強國進程中的奮鬥者。從事無線電裝接工作的32年間,航太科工集團首席技師景鳳霞在複雜印製板元件裝聯、高頻電纜元件焊接、線纜敷設、整機裝配以及特殊返修操作等方面深入鑽研。2012年,因在載人航太工程中做出突出貢獻,景鳳霞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那段時間,她帶領著4名女職工組成了「巾幗小分隊」,每天工作到深夜,通過精細操作、工藝優化與技術創新,保證了產品品質及可靠性,使載人航太工程γ高度控制系統國產化的重大專案獲得成功,填補了我國此項技術空白。她們中,有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者。生於1990年的楊昌芹,通過不斷探索,讓竹編這門手上技藝向指尖經濟轉化。她根據現代審美及市場需要,探索出了竹編工藝的「新形態」——精細立體竹編和精細平面竹編,並取得了25項獨有商標和12項技術專利。作為竹編工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楊昌芹成立了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在為當地貧困群眾傳授技術的同時,還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直接或間接帶動3000餘人就業,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助力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她們中,有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陳貞,華東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第六屆上海市優秀護士。2020年初,新冠疫情來襲。小年夜,陳貞第一個報名請戰支援武漢。在金銀潭醫院,陳貞護士長和其他隊員接管了重症病房。一天工作下來,防護口罩深深的勒痕留在她臉上,病人們看不清穿防護服的陳貞,只能從護目鏡中看到她從容的眼神,大家親切地稱她為「大眼睛護士長」。她們中,也不乏工匠精神的踐行者。李曉涓是河南省三八紅旗手,也是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1989年,李曉涓進入國營汝州市美術汝瓷廠工作,從事汝瓷產業以來,她獨創「中國青·玉涓」,把汝窯創新推向新高度。2013年,李曉涓主持研究開發了膚色泥專案,使汝瓷作品的表現力有了突破性進步,獲國家發明專利。2016年,她主持研製生態泥項目,用生態泥做成茶具、酒器、煙罐等器皿。2020年,李曉涓開發研製出無紋片瓷泥,在創新技術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她們中,還有無數活躍在一線的巾幗奮鬥者。在焊接領域,女性從業者不多,能稱得上專家的更少。上海汽輪機廠的劉霞,正是為數不多的專家之一。自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劉霞始終忙碌在科研技術攻關第一線,成功研發了超超臨界百萬千瓦汽輪機低壓轉子焊接技術、重型燃氣輪機聯合迴圈汽輪機中低壓轉子技術、百萬千瓦等級核電汽輪機低壓焊接轉子等國家重大專項和上海市科委的重點攻關項目。在油田上,採油工作少不了力氣活兒。1998年,21歲的杜德香帶著青春和勇氣來到了柴達木盆地,扛上管鉗,抓起扳手,成為中國石油青海油田採油一廠的一份子。冬季生產維護難度大,管線易凍堵,作為該站班組成員之一,杜德香主動提出對井的壓力、含水、產量、液面、泵況進行及時監控。憑藉著勤學苦練、刻苦鑽研、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如今,杜德香已成為採油戰線上一名優秀的採油高級技師。23年來,杜德香從不因身為女子而退縮,她驕傲地說,從踏上這片土地至今,我將全部精力和青春,都獻給了祖國的偉大事業。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