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李玉保應邀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

■ 湖北頻道 6月2日,由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高品質互聯互通分論壇在武漢舉行。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運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玉保受邀出席。 會前,李玉保與布吉納法索駐華大使阿達馬·孔波雷展開親切洽談,雙方致以誠摯的問候。孔波雷表示,李玉保主席不僅是自己的好朋友,也是布吉納法索國家的好朋友。自2019年運鴻集團投資以來,雙方合作融洽,在推動布吉納法索國家農業發展和糧食生產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期望運鴻集團在布吉納法索國家其他產業方面達成更深、更廣的合作。提到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組織時,孔波雷介紹,布吉納法索國家處於發展中階段,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技術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希望該組織能夠在本國發揮作用,助力提升布吉納法索國家的食品安全水準。最後,孔波雷表示,布吉納法索國家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到布吉納法索投資發展。 李玉保對孔波雷大使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謝,他介紹,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組織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交往密切,該組織的主要目的是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促進和推動食品安全和營養發展。例如:進行教育、科研、社會學和其他相關研究,並對農業、營養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進行投資促進可持續食品安全;促進弱勢群體的社會經濟發展,以確保其食品和營養安全;幫助弱勢群體獲得健康均衡的飲食;鼓勵世界人民為自身安全和社會穩定而保護環境等。接下來在加強與布吉納法索國家合作的同時,還會拓寬合作領域,為中非友好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在與會人員的見證下,孔波雷代表布吉納法索農業部門與運鴻集團完成項目簽約。據瞭解,此次簽約是為了幫助布吉納法索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達到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從而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據瞭解,此次論壇邀請了來自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以及其他有關國家的領導人、駐華使節、各國民間友好組織代表、相關境內外企業、國內外智庫及大學相關研究機構、國內外媒體等近500位代表參加。(編輯:陳輝)

家庭教育規劃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藍海教科院 5月30日下午,由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主辦、深圳市藍海教育科學研究院發起、中聯大恩(北京)國際資訊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我國首屆以「家庭教育規劃」為主題的高規格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參會的主要專家代表有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管理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現代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易昌良,北京大學發展規劃部原部長岳慶平,國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書記劉承波,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事業發展處處長曾健康,國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部副主任張家勇,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關工委家庭教育中心副主任康麗穎,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翻轉教學形態的變革與創新」課程組研究員汪起,北京開放大學家庭教育學院院長郭喜青;中國安文化教育課題組組長周黎明,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專項基金委員會秘書長祝燕春,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紅信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聶偉明,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專項基金秘書長鹿燕明,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科技事業中心副主任冷濤;《法制日報》法務部主任胡軍益,《人民日報》(民生週刊)事業發展部主任楊偉;會務組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國際教育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劉浩,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企業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建軍,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對外聯絡部副主任丁楠,深圳市藍海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深圳市立信測評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理事長朱雁群;以及世家教育規劃院(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魯婭瓊、湖南新時代教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曉等50多位關注家庭教育規劃的專家學者應邀出席。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報及多家主流媒體現場跟蹤報導。會議分成幾個大環節進行,主題發言,專家討論,專家聘任儀式,合作簽約儀式,書畫贈送儀式等。會場氣氛熱烈,專家發言深刻精闢,高潮迭起。本次會議由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對外聯絡部副主任丁楠主持,在其熱情洋溢的主持發言中,高度肯定家庭教育規劃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規劃研討會在國家《家庭教育法》即將出臺之際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對新時代發展的深遠意義。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國際教育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劉浩代表主辦單位致歡迎詞。中國安文化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周黎明宣讀了國家原副總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關工委副主任郭振有及中宣部新聞局原局長張凡的賀函。 深圳市藍海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朱雁群就家庭教育規劃的前期工作情況作了系統彙報,他提出「行勝於言、行致於知」的公民教育理念,對家庭提出「規劃先行和學習踐行」的建議,把家庭教育規劃作為家庭教育的前置性、預防性的頂層設計工作,作為家庭教育的優先順序工程,以全面引領家庭的優質發展。在他的闡述中,深刻解讀了家庭教育規劃的核心內容,點燃了主題發言的序目。 與會專家代表圍繞主題積極發言。北京大學岳慶平做了「家庭教育規劃乃家國大計」的主題分享;首都師範大學康麗穎以「構建家庭教育規劃生態系統」為題展開闡述;北京開放大學郭喜青分享主題為「家庭教育規劃、繪製美好人生」。國家發改委易昌良提出「十四五規劃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規劃發展機遇」;國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劉承波提出要發揮社會力量的優勢,研究成果一定要及時轉化,要一邊探索一邊實踐,同時他強調表示:家庭教育規劃利在當下,功在千秋;國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張家勇提出即將來臨的家庭教育法必定迎來家庭教育規劃的良好發展契機。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祝燕春從「兒童立場構建社區教育」的啟示提出家庭教育規劃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實質參與;來自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的王建軍提出以規劃為抓手、共同構建新時代家庭素質教育的理論及實踐創新範式;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鹿燕明則指出關心下一代從家庭教育規劃開始,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冷濤提出教育應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化特徵,而家庭教育規劃是青少年的理想和夢想基石。汪起、聶偉明、馬春秀、張珈琦、遲毓剛、張雅、白萬省等與會專家代表圍繞主題積極討論發言,一致認為,習近平主席提出大國發展,規劃先行,家庭發展,同樣也應當是規劃先行,家庭教育規劃優先發展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無論是前瞻性理論研究、優質服務體系建設、優秀人才培養,家庭教育規劃都是一項具有先見性的系統工程,是踐行國家人才戰略和國民素質發展戰略的重要表現。 家庭教育規劃成果論證是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深圳市藍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已初步形成家庭教育規劃的家長及教師課程系列、家庭教育個性化定制規劃模型、家庭教育規劃師培養模型、研究生培養試點等一期工程成果。與會代表對已取得的成果一致表示肯定和認可,同時對後續的可持續發展寄予厚望。為了更好的推進工作,在與會全體代表的見證下,會議發起單位深圳市藍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規劃工作委員會)特聘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管理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現代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易昌良,國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書記劉承波,國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部副主任張家勇為發展顧問;特聘北京大學教授、博導、北大規劃發展部原部長、中央統戰部機關黨委常委岳慶平,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導、學前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關工委家庭教育中心副主任康麗穎,北京開放大學家庭教育學院院長郭喜青為學術顧問。 會議現場,家庭教育規劃實施主體世家教育規劃院(深圳)有限公司分別與湖南新時代教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新青創(北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主辦單位代表劉浩表示:家庭教育規劃是一項具體、細緻、實踐性的系統工程,目前已經奠定夯實的基礎,也取得部分優質的先見性成果。他強調,家庭教育規劃工作將一如既往地聽取廣大專家學者意見,高標準嚴要求地做好相關工作,立足中國本土,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深耕細作,服務家庭,讓家庭教育規劃為提高中華民族智慧水準和創新能力做出應有的貢獻,需要整合社會多方面的資源和力量。 會議最後環節,中國安文化教育課題組組長周黎明代表韶山市書協名譽主席、韶山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韶山活動中心主任沈建平,向活動發起單位「深圳市藍海教育科學研究院」贈送書法作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民族興盛的基礎」。

北京時間5月15日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

■本報特約記者 辛春苗 北京時間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穩穩地降落在預選著陸區——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中國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在今年2月到達火星,成功被火星捕獲。經過3個月的養精蓄銳,天問一號已在近日實施降軌,完成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在成功軟著陸于火星表面後,不久中國首輛火星車「祝融號」也將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此次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什麼難點?「祝融號」火星車會以何種方式探索火星?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著陸火星經歷「黑色九分鐘」被火星成功捕獲以後,天問一號經過幾個月的充分準備,終於開啟了第二階段任務——「著陸」。火星的北半球多平原,南半球多山地,因此此次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軟著陸火星的地點,就選擇在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南部。整個降落過程大致分為進入——減速——軟著陸三步,簡稱為EDL(Entry, Descent,Landing)。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火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王闖介紹,天問一號在進入火星大氣層以後首先借助火星大氣,進行氣動減速,這個過程它克服了高溫和姿態偏差。氣動減速完成後,天問一號的下降速度也減掉90%左右。「緊接著天問一號打開降落傘進行傘系減速,當速度降至100m/s時,天問一號通過反推發動機進行減速,由大氣減速階段進入動力減速階段。」王闖介紹,在距離火星表面100米時,天問一號進入懸停階段,完成避障和緩速下降後,著陸巡視器在緩衝機構的保護下,抵達火星表面。總的來說,整個過程天問一號要在9分鐘內從約2萬千米/小時的速度降至到0米/小時。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前中國已有月表著陸經驗,但此次天問一號火星軟著陸任務更加艱難。一方面火星表面存在大氣(火星表面大氣的密度是地球表面大氣密度的1%左右),火星環境比月球更複雜;另一方面火星離地球距離更加遙遠,通信時延單程達到20分鐘左右,因此在整個著陸過程,相距遙遠的地球科學家們來不及做任何處置,只能靠天問一號自主完成這「黑色九分鐘」。13個載荷助天問一號探索火星成功著陸後,天問一號「繞」、「著」、「巡」的串聯任務終於進行到最後一步。著陸後,天問一號進入艙將著陸資訊通過環繞器轉發地面。進入艙和「祝融號」火星車先後完成坡道及太陽翼天線展開,「祝融號」火星車將在第一時間將成功展開的消息傳回地面。一切準備就緒後,火星車將自主駛離進入艙,抵達火面,開始新的征程。探測火星不僅是工程任務的突破,更是行星科學領域的突破。除了常規的通信、能源(太陽能帆板)、支撐結構、動力系統等部分外,天問一號整體上攜帶了13個科學載荷,其中7個在火星上空的環繞器上,6個分佈在火星車上。據介紹,天問一號環繞器搭載的7個科學載荷分別是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探測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而6個分佈在火星車上的科學載荷,則分別為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地形相機。據專家介紹,這些科學載荷有著五大使命,主要涉及火星空間環境、地表形貌特徵、土壤表層結構等研究,將給中國帶來火星的第一手資料。其中,與氣象有關的研究專案將收集有關溫度、氣壓、風速和風向的大氣資料,並研究火星的磁場和重力場,這些也將解答大眾的好奇,如火星究竟是什麼樣的氣候。「祝融號」如何「荒野求生」?此前,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曾對外公佈「祝融號」火星車的配置細節:火星車品質約240公斤,為6輪獨立驅動,攜帶6台載荷,其太陽翼呈蝴蝶翼形。因此有人形象地將「祝融號」火星車比喻為「火星蝴蝶」。火星環境是出了名的惡劣,要想完成使命,「祝融號」火星車必須足夠強大,努力「活下來」。中國曾數次造訪月球,積累了寶貴經驗。但月球與火星最大的不同,在於月表近乎真空,而火星有大氣層,這大大增加了探索火星的難度。從以往火星探測器拍攝的圖片來看,火星的地貌似乎與地球上的沙漠戈壁無異。但事實上,火星上的風速可達每秒180米,這幾乎是地球上特大颱風風速的三倍多。這如野獸般兇暴的烈風會掀起大量的沙塵、石塊,形成特大沙暴。讓「祝融號」火星車的「眼睛」蒙塵,「翅膀」不再靈活。面對這種情況,設計師使用了一種新型材料,這種材料不易沾上灰塵,即使沾上也可以通過振動將其抖落。火星表面還密佈著石塊等障礙物,這就使得火星車的行駛需要更加「小心翼翼」,以免被障礙物卡住造成操作的遲滯。那如何才能火星車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穩妥呢?設計師們也想出了應對之策。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的實驗室中,有一台與「祝融號」一模一樣的火星車。當「祝融號」在火星上遇到複雜路況時,地球上的火星車將對火星路況進行模擬行駛,確認無誤後才會發出指令。按照計畫,在緊張工作90個火星日後,「祝融號」火星車將結束巡視探測工作,天問一號環繞器也將進行軌道調整,從而開展環繞科學探測。「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曾有學者用上述語言形容「蝴蝶效應」。如今,「祝融號」這只全球矚目的「火星蝴蝶」已成功著陸火星,後續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意外驚喜,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