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詐欺詐騙犯入獄後,是否真有教化的可能? 高雄第二監獄教化科梅英強科長,語重心長說了這麼一句……

■記者 / 游宏琦 高雄第二監獄專題報導 位於高雄燕巢,法務部矯正署高雄第二監獄,教化科梅英強科長,受林典獄長振榮,親自下命令交辦,要求教化科梅科長必須研擬出教化方案,針對目前在社會上非常猖獗的詐欺案入監服刑的受刑人,作一系列的教化工作! 記者非常榮幸,親自專訪了高二監梅英強科長;當記者請梅科長針對詐欺犯案件的矯正教化工作發表他的看法,並回答一個粗暴又直接的問題,就是,「這些詐騙犯到底有無教化之可能?」梅英強科長卻反問記者:「您想聽官方說法還是我個人對教化工作的看法?」梅科長表示:目前在整個犯罪矯正工作上常用的兩個理論學派,第一個理論是,「社會控制理論」這是赫胥黎(Hischi,1969)提出的社會控制理論,所關注的不是「造成犯罪的原因」而是「什麼因素能使人不會犯罪」。這理論認為當人們不再受法律的控制與接受傳統環境的制約與教化便會傾向犯罪。這是本我的慾望與外在制約相抗衡的理論。所以必須讓個案藉由四個社會鍵(social bonding)共四個面向發揮作用,才能抑制住犯罪:依附(attachment)參與(involvement)抱負(commitmrnt)信念(belief)。 就這個理論來說,要光靠兩年至四年的刑期,來抑制住動輒獲利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詐騙行為,可以說非常難!因為要誘發信念與抱負需要有系統的去重新建構一個知識系統,才能重新建立新的價值觀。再者,社會上目前對接納受刑人、更生人的團體,還有支持受刑人鼓勵更生人參與的社交活動;老實說都要靠有緣人陪伴。因此要同時具足這四個面向實在不容易! 矯正署高雄第二監獄教化科梅科長英強,在監所中總以微笑示人。他說,監所教化工作的推動要感謝很多同仁的幫忙。 第二個理論是,「抑制理論」:內在信念必須大於外在誘惑!雷克利斯(Reckless)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各種社會牽制(social containments),人們用這些牽制來幫助一個人拒絕犯罪。而有抑制犯罪的力量,當然社會上就有牽引他犯罪的力量!犯人的過去我們並沒有參與,要藉由他在獄中服刑期間,改變他,並不是不可能。你直接地問我有無教化可能?我就要問讓一個人要學習具有同情心、同理心、並做到四個字「感同身受」要多久時間?有無教化可能?官方說法是:「有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矯正署的監獄各科是會通力合作盡力而為。」我個人的說法是:「我個人深深覺得我們這位林振榮典獄長是真有心要做反詐騙的教化,是玩真的!長官願意給予我行政支援,讓我協調科室,借用教室,願意讓我投入教化人力開辦生命教育課程。長官給了我支持,那教化的可能性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因為,教化工作絕對不是我一個科長說了算。監所的戒護人力已經非常吃緊,同學每次上課都要調撥戒護人力、從舍房或是工廠帶同學出來,到小教室或是到諮商室接受個別教育或是諮商都要靠戒護同仁陪同。所內的心理師要做各項評估,本身業務已經非常繁重;要心理師再抽出時間對詐欺收容人進行個別,薩提爾式的溝通訪談進一步作社會情緒學習(SEL)。我實在也不知道如何再向心理師開口!針對此次典獄長交辦的反詐騙輔導課程,我必須引進社會資源,因此我親自到高雄市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找適當有經驗的老師來為同學上課,並且請老師在課後還要作個別訪談及個案追蹤紀錄。 高二監在所內實施的詐欺防治處遇,輔導課程。 反詐騙課程的授課老師,與同學近距離的溝通。 此次反詐騙專案輔導課程也感謝,高雄橋頭地檢署的觀護人,來監所就保護管束業務及法規面進行法治教育。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也藉此將監獄的犯罪矯正與假釋出獄後的觀護保護管束業務,互相作了銜接與聯繫。三個月一期,每個月兩次上課;共六堂課。此專案課程將為期一年總共將舉辦四期。這次反詐騙專案課程,就是要彌補上述兩種犯罪抑制理論的不足與強化內在信念,尤其加強詐欺犯行的同學能夠對被害人產生同理心,再進一步導入「修復式正義」讓加害者願意真誠地向被害人道歉與和解。專訪最後,梅科長用了禮記的一句話來作總結:「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其意云,我在監所的教化工作除了要齊之以刑,更要導之以禮。開發出收容同學內心知禮好禮的良善,才能幫助同學們真正遠離罪惡!

高雄橋頭地檢署開辦榮譽觀護人特訓 112年十四名新聘榮譽觀護人熱血入橋檢仗義出擊

■記者 / 游宏琦 高雄橋頭地檢署 報導 橋頭地檢署為這一期的榮譽觀護人在112年八月23號24號精心安排了兩天的課程:從法規面的觀護制度與社區處遇,榮譽觀護人的角色與定位,志工工作倫理、個案研討,並由資深觀護人帶領榮觀老師們進行現場一對一的訪談實際演練。這次橋頭地檢觀護室,也準備了非常嚴謹的諮商輔導教案與許多書單給榮觀老師們,回家讀書做功課。這一期的榮觀老師們都說:參加橋頭地檢署的榮觀訓練課程,真的很有儀式!也深感責任重大! 主任檢察官王聖豪(右2)觀護人組長彭群英(右1)帶領觀護室同仁參加榮觀特殊訓練課程開訓, 前後任橋頭觀護協進會理事長王東碧、王琮欽(前排左1左2)也共同出席致賀。 高雄市橋頭地檢署的吳銀倫觀護人表示,高雄橋頭地檢署自民國105年9月成立至今,我們橋檢的歷任檢察長都非常重視保護管束的觀護業務;我們觀護室的韓國一主任,在檢察長的交辦下也非常積極的向多方尋求社會資源,希望提供受保護管束人有一個與社會接軌的機會。但是以我們科室來說:除了韓國一主任,我們還有十一位觀護人,但每一位觀護人手上被分配到要監督及追蹤輔導的個案都至少保持在100位個案,有時候甚至超過150位個案,曾有同仁休假三天後回來,桌上又是一疊高高的個案卷宗。所以工作實在非常吃緊繁重。幸好我們有許多位榮譽觀護人加入我們的行列,協助分擔了許多個案的重複家訪及對一些假釋出獄的更生人,持續給予長期的追蹤輔導。有了榮觀的協助,讓我們在職的觀護護人才有足夠的間,可以加強心力在高危險個案或是再犯率較高的個案上,落實做到案件分類、分級,作有效的人力資源分配。這次我們很榮幸在疫情後,透過各種管道的推薦,共延攬了十四位榮觀老師加入我們橋頭地檢署。 觀護人彭組長群英、吳銀倫、劉祐群觀護人;三人共同接招,回答榮觀老師的各種問題。 這十四位老師,有1995生命線的志工老師、有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有企業界的優秀賢達、有消防隊的同仁、有媒體記者、有加油站的資深主管、有民間公益社團的資深理事長、更有長期在監獄裡輔導受刑人的志工老師,可說是臥虎藏龍,皆是一時之選。榮譽觀護人除了協助我們地檢署觀護室,執行交辦業務之外;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我們橋頭地檢署的社會資源寶庫,隸屬於觀護人協進會。每一位榮譽觀護人在延攬前也都先經過了嚴格的徵信調查,接下來還要上課受訓,並與在職觀護人一起訪視實習三隔月,確認足以勝任後,最後才能由檢察長簽名核定,正式成為一名正式聘任的榮譽觀護人。榮譽觀護人對於觀護室所交辦的各項業務都是義務職,無任何的薪資報償。也因此,目前在地檢署負責榮觀業務的吳銀倫觀護人,一再肯定此「榮譽」二字不是浪得虛名。 具有27年資歷的鄒一清觀護人,親自上場傳授個案訪視注意事項。 ◎關於觀護人:檢察官大家耳熟能詳,就是負責案件偵查及起訴;然後將案件移交至法院後,讓法官去審理作出判決。所以一個犯罪事件通常要經過兩個單位一個是地檢署,一個是法院。一般民眾對於法官及檢察官這兩個官銜應該都不陌生。但在地檢署中,另外有個重要的職銜,稱為觀護人;其重要性還有所承擔的責任可以說不亞於刑事偵查,如果在整個犯罪事件中少了觀護人這個角色,法官及檢察官在執行工作上等於缺了一角!觀護人,這個角色可以說是社會安全防護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司法體系中;檢察官對案件偵查後,認為是輕罪、是初犯;願意給當事人一個機會,於是暫緩起訴並交付保護管束;這個初犯者在緩起訴一年至三年期間,就必須定期向地檢署中的觀護人報到。法官經審理案件後,本刑在兩年以下而且加害者、或是犯行者,已經明顯有悔改認錯或是已經與當事人和解得到受害者的原諒,法官會酌請給予判處緩刑;等於暫時不用入獄!這無疑是對犯錯的人一個非常大的恩典,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但是這段二至五年不等的緩刑期間,或是改以服社會勞動期間,犯罪的當事人也都必須定期向地檢署的觀護人報到。觀護人的工作不僅如此;連在監獄服刑者,若表現良好提早假釋出獄,例如原本判處八年刑期,因為表現良好,在第六年就得到提早假釋出獄;出獄後未服刑的兩年都必須向觀護人報到。這段期間觀護人同時兼具,監督與輔導兩個工作目標,若假釋中的更生人有不服管束及再犯罪,觀護人就會依照情節輕重呈請檢察官裁示,撤銷其假釋。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發佈

〔本報特約記者 李占軼 周盛盛報導〕8月23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發佈《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總體規劃提出到203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地綜合植被蓋度提升到69%,濕地面積多年平均保有量不降低(3.12萬平方公里),藏羚羊、雪豹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健康,監測預警體系達到全覆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本建立。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中國大陸首個開展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因其廣袤的地域空間、多彩的自然生態、獨特的人文環境而備受關注。總體規劃由三江源國家公園基本情況、總體要求、總體佈局、保護管理體系、監測監管平台、科技支撐平台、教育體驗平台、和諧社區、保障措施9個章節構成,基準年為2021年,規劃期為2023年至2030年。總體規劃指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總體目標是堅持突出整體保護、系統修復,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大尺度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堅持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相協調,將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青藏高原共建共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向全世界展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將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2023年大陸早稻產量同比增長0.8% 單產小幅增長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相關部門8月23日發佈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早稻播種面積穩中略減,單產小幅增長,早稻產量略增。根據10省(區)早稻抽樣調查結果推算,2023年大陸早稻總產量2833.7萬噸(566.7億斤),比2022年增加21.5萬噸(4.3億斤),增長0.8%。2023年大陸早稻播種面積4733.1千公頃(7099.7萬畝),比上年減少21.9千公頃(32.9萬畝),下降0.5%。2023年大陸早稻單產5987.0公斤/公頃(399.1公斤/畝),比上年增加72.7公斤/公頃(4.8公斤/畝),增長1.2%。在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全球極端天氣多發的形勢下,大陸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高原行」:華文媒體探尋甘肅的多元風貌與美好未來

〔本報綜合報導〕海內外華文媒體「高原行」采風活動於8月22日踏足甘肅省,探訪了蘭州市、政和縣、夏河縣、尕秀鎮、合作市等地。此次活動焦點包括文化、生態、民生、宗教、民族等多個方面,吸引了來自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政協網、《亞洲時報》、《台灣新報》、《歐洲時報》、《西非統一商報》等20多家海內外華文媒體的近30名代表參與。華媒代表們在參觀考察的過程中感慨良多。甘肅省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連接東西方貿易和文化,其地理位置一直以來都至關重要。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甘肅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必將成為多民族融合繁榮的典範。 深入藏區實地考察時,記者們注意到藏區百姓的生活環境愈發幸福。城市和鄉村的大街小巷散發出多民族友好共融的氛圍,乾淨整潔的街道和有序的秩序使人印象深刻。即使在最遙遠的藏區,道路和通訊都井然有序,豐富的物資使得藏區居民生活有了巨大的變化。記者們走訪了甘南地區夏河縣的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特別對51歲的格桑扎西家庭進行了深入訪談。他的故事令人感動,他在印度出生,30年前回國,見證了藏區人民的巨大變化,由於黨和政府的關愛,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他的兒子則表示,現在的生活與城市的幾乎無異,他樂於留在家鄉,為家鄉的建設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華媒代表們走訪了夏河縣藏族聚集地--城東新村的馬蓮灘村。這個村莊的居民在政府的幫助下將拆遷賠償的房屋進行了大規模的裝修,開始經營民宿業務,取得了可觀的收入。村莊地理位置優越,靠近拉撲楞寺這一著名的佛門聖地,遊客絡繹不絕,這也為村民提供了創業的機會。政府的幫助使得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讓村莊的變化無人不稱讚。在尕秀鎮的尕秀村,華媒代表們進一步深入牧區,他們發現牧民們的生活並非傳統想像中的樸素。與過去住在蒙古包,缺乏水電的生活方式相比,現在的他們住在配有實木門和精美花紋、風格獨特的房屋裡,展現出豐富的生活內涵。他們不僅享受著富足的生活,還在閒暇時創辦了農家院、咖啡館和火鍋店。政府的幫助讓他們擁有了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而全民醫保和教育補貼也為村民提供了後盾。 「高原行」采風活動自2011年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啟動,至今已經走遍西藏、四川、雲南、青海等涉藏地區,以多語言、多渠道報導讓世界深入了解中國西部,尤其是藏族聚集地區,為這片土地提供了一扇重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