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120個項目大比拼 2023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開賽

〔本報特約記者 唐娟報導〕8月22日,2023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在江蘇省常州市開賽。經過前期專家評審,120個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專案入圍。當日,「『青』心相印,兩岸一家」台青創新創業特訓營開營,兩岸青年齊聚常州,接受賽前輔導。 兩岸參賽選手接受賽前輔導。 2023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致力於為兩岸青年搭建創新創業交流平台,為台灣青年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大空間、搭建圓夢舞台。大賽於8月22日至25日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辦,由國台辦經濟局、江蘇省台辦、常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重慶、四川等地台辦共同支持,常州市台辦、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承辦,蘇台青創聯盟、常州市科技局、常州市人社局、共青團常州市委員會、武進區委統戰部協辦。自6月30日大賽啟動報名以來,台灣島內青年報名踴躍,最終入圍的近一半專案來自台灣。根據往屆參賽專案落地轉化等情況,本屆大賽對參賽專案結構進行了調整,企業組和團隊/個人組比例由原5:5調整為3:7,從而吸引、鼓勵更多初創項目參賽。通過前期溝通,大賽組委會發現有30多個項目有融資需求,為此,組委會邀請30多家創投機構全程參與預賽、決賽,加強對專案的瞭解與跟蹤。與此同時,針對獲獎項目,大賽首次設立獎金獎勵。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對於獲獎項目落地園區還增設配套獎金,進一步推動大賽成果轉化和可持續運行。在南京創業的台灣青年游忠倫報名參加了此次大賽。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平台,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開拓業務。談及自己在大陸的創業經歷,他表示:「無論是資金還是政策,大陸相關部門都給我們提供了諸多實質性的幫助,同時全社會也在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通過當天特訓營的「熱身」和專家賽前輔導,兩岸青年將全力備賽,在本屆大賽初賽、決賽中比創新、「曬」創意。據悉,本次大賽參賽專案重點聚焦電子資訊、智慧製造、健康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等行業領域,最終將有50個項目亮相總決賽。

一鍵購票+海空聯運 福馬「小三通」套票「上線」了!

〔本報特約記者 劉深魁報導〕23日,福馬「小三通」航商業者發展推進專題交流會在福州舉行,兩岸航商業者、客運碼頭及旅行社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岸人員往來便利化舉措。會上宣佈,福馬「小三通」航線票務正式在「台陸通」平台上線試運營銷售,即日起旅客可線上購買「小三通」海空聯運套票。這標誌著我省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又邁出新步伐。據介紹,該套票包含福馬「小三通」船票、馬祖至台灣本島機票以及碼頭/機場接駁服務。旅客只需登錄「台陸通」APP或微信小程式,即可輕鬆線上購票,系統還支援人民幣或新台幣支付。此外,「套票」還提供一系列貼心服務,比如客服人員將為乘客優化行程,並可代寄行李到家;銷售的套票都是「open年票」(一年之內可以免費改簽),以應對「小三通」航線因天氣原因停航而造成的損失等。「這是兩岸各方共同合作、互信互助的成果。台胞只要動動手指就能一鍵訂購『小三通』船票,還有經馬祖中轉台灣本島的機票,這樣既省時省錢,又免去了到視窗排隊的麻煩,兩岸旅客的出行會更方便。」福建新通途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台陸通」負責人劉向東說,套票一上線,就引起台胞熱烈反響,這將助力兩岸人員往來、深化閩台融合發展。「這是一個好消息,我們樂見其成。購票服務便捷化,必將帶動更多人選擇『小三通』航線,未來有望帶來更多人流、物流和資金流。」馬祖航商、南北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雲松說,今年4月公司剛投用新客輪「南北之星2號」,就是因為看好福馬「小三通」的市場潛力。福州市台港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福州充分發揮近台臨馬優勢,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先行城市,努力在兩岸融合發展中走前頭、作示範,取得積極成效。

翁鈺淇:不畏艱難險阻,探索歸屬的家園

■京奇隊長 我是翁鈺淇,我來自臺灣政治大學,目前在北京大學做交換學生。我在大一的時候去過西安,那是我第一次來到大陸,改變很多我對大陸的認知,然後我就更想有機會可以來大陸看看。我在臺灣的家人跟朋友,就跟之前我一樣就沒來過大陸,只能夠透過那些新聞媒體或者別人的轉述去了解這邊的情況。他們還是只能夠透過別人的轉述,但是那個人是我,那這個人是我的話,他們可能就更相信一些。每天我的生活,或者我發朋友圈背後的場景,這些東西對他來說是更真實的。北京給我的感受,第一個是我感覺北京很安全,就一個人晚上走在路上也很安心,因為路上都有很多保安、員警或者是地鐵站的安檢員安全員之類的,不管多晚他們都會在,就讓你覺得一個人走在路上也不會覺得很擔心。第二個的話就是我感覺北京特別的方便,在臺灣的話我出門肯定得帶一個錢包,裡面要放很多的現金零錢、公交卡、然後會員卡,一大堆卡,那個東西就很重。現在我出門就直接只需要帶一支手機,就可以解決我生活中所有需要。我要買東西、搭公交搭地鐵或者是騎共享單車都很方便。第三點的話是我覺得北京很豐富多元,四季分明,也是很重要的首都,歷朝歷代的那些精髓都在北京。我在北京就很短的時間、很近的距離,就可以去故宮、去長城、一些科技企業,或者像上周中關村論壇,很多最新的東西也都在北京。我這學期修了一堂課叫戶外探索,上課內容就是會教各種在野外你需要運用的知識,老師也會實地帶我們去實踐。我覺得這也是北京很好的地方,近郊就有很多可以做戶外運動的場域。去的路沒有任何人為修建,所以不可能開車上去,我們就是要負重,背著那些睡袋帳篷什麼的,走那些很難走的土路,有時候旁邊就是斷崖,如果不小心下去的話就不用再回來的那種路。回來之後像老師就說,去野外不是為了不回來,而是為了更好地回來,我走完那一趟的時候,我就感覺特別能理解那句話。在這邊發現很多臺灣學生或者臺灣青年的組織,我參加過很多他們舉辦的活動。就讓我感覺在這裡不是一個人,很多臺灣的同胞都在這邊,更有一種家的感覺。一般都是比我待在這邊時間更長的人,可能有一些自己的事業或者在這邊讀研讀博之類的,跟他們交流就可以看到一些前景。我如果真的要在這裡長期發展,肯定不能只有安全便利,他們的一些先例就可以作為我的參考,對於我未來想在北京發展,可能這一塊也可以更安心去規劃。總的來說在北京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半年交換時間太短,我希望可以有更多時間留在北京,感受北京的魅力。心安之處即是家,歡迎大家來北京體驗,一定能讓你感受到不一樣的大陸。

丁翊凱:在中華民族的復興進程中幫助臺灣青年更好融入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丁翊凱-1.mp4我是丁翊凱,我來自臺灣的新北市。小時候是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所以我是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一,都是在大陸上學的。然後高二起回到臺灣,直至完成學業。因為我自己小時候在大陸成長,所以對大陸會有一個比較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自己畢業之後又選擇回來大陸發展生活。因為我覺得童年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像我小時候和一般的大陸小朋友一樣,也都是戴著紅領巾唱著國歌長大的。再加上我所生活的城市,是大陸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城市西安,所以我對於我們民族還有文化是有非常高的自豪感,還有一個歸屬感。我是2019年的時候碩士畢業,然後2020年的7月來到大陸的。當時也是因為在朋友的介紹之下,我知道在珠海有一個以幫助港澳臺青年在大陸創業服務為特色的一家孵化器領域的公司。“跟澳門的一些大學進行互動,希望能夠帶動他們的學生,未來實習就業可以來到珠海。”我想說如果你能夠在孵化器領域工作的話,你就可以對各行各業的初創企業都會比較了解,這樣可以幫助我更快速地對於大陸各產業,有一個相對而言熟悉的了解,所以我就選擇了孵化器領域的這家公司。並且這家公司又跟我喜歡的兩岸交流是相關的,所以我就把這家公司作為我在大陸的一個起點。我現在是在一家環保領域的台企工作,我覺得我自己的工作節奏還是相對而言比較快的。但是我覺得遇到一些突發性的事情,能夠鍛煉我的抗壓性,能夠使我更快速地成長起來。工作之餘,我還擔任了臺灣青年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的工作。我對於兩岸交流是非常感興趣的,而且自己這麼多年下來累積了非常多的朋友,也是從事相關的(工作)。我想說能夠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我們已經不再是學生,可能會更多出於工作上的一些考慮,我覺得是希望能夠比較精准地(幫助)。比如說傳播學院的一些學生,能夠跟傳播行業的一些公司對接,或者是說比如金融或者其他的(行業),使他們能夠更精准地點對點(對接),對於彼此之間的需求能夠達成一個共識跟互補。祖國越來越強大,我覺得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一個必然的進程,我如果能在這中間能夠加快一點點,能夠幫助他們(臺灣青年)更好地融入的話,我覺得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心安之處即是家,我要為1%的可能盡200%的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夠一年比一年更好。

七夕相約齊聚蘭州 海內外華文媒體甘肅「高原行」采風活動熱鬧開展

〔本報綜合報導〕海外及兩岸華文媒體甘肅「高原行」采風活動22日在蘭州熱鬧開展,當天恰逢傳統節日七夕,20餘位來自兩岸及法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華媒代表,相約齊聚甘肅蘭州,開啟了為期5天的甘肅「高原行」采風活動。海內外華文媒體「高原行」采風活動首次舉辦於2011年,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組織發起,十餘年來邀請相關媒體實地深入走訪少數民族地區,瞭解當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建設與發展成就,多篇報導被翻譯成英、德、法、葡等多種語言,被國外報紙、刊物、網站等廣泛轉載,為世界瞭解中國西部提供了重要視窗和平臺。今年,該活動再度來到甘肅省,甘肅省地域遼闊,地形地貌多樣,自然風景優美。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甘肅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是中國各民族融合交匯、和諧相處的共同家園。甘肅還是「絲綢之路」的黃金樞紐地帶,自古就是東西方的貿易大通道和文明大動脈。 此次活動行程豐富,涉及文化、生態、民生、宗教、民族等方面,為期5天的活動中,華媒代表將參觀讀者出版集團,品味「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前往甘肅省博物館,領略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走進拉卜楞寺、郎木寺等寺廟,瞭解宗教工作情況;實地走訪極具濃郁風情的夏河縣、碌曲縣,考察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體驗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獨特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