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2023年水下機器人大賽暨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在大連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操秀英報導〕近日,2023年水下機器人大賽暨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金石灘黃金海岸舉行。來自大陸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領域企業的21支水下機器人隊伍會師決賽,重點比拼在真實近海環境下水下機器人的綜合性能、人機協同和智慧化作業能力。據介紹,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起舉辦了第一屆水下機器人大賽,成為國際上首個在真實近海環境下進行的智慧型機器人競賽。六年來,賽事始終堅持以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推動海洋科技創新為導向,成為大陸該領域技術含量最高、比賽難度最大、參賽水準最強的高端引領性賽事,在引領推動海洋智慧系統領域科技自立自強,促進地區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貴州省第二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黔東南賽區決賽精彩上演

〔本報特約記者 邰光菊報導〕8月13日,貴州省第二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黔東南賽區決賽精彩上演。前國家男籃主教練、現廣東宏遠隊主教練杜鋒帶著廣東宏遠籃球隊球員來到「村BA」球場,與球迷們互動,點燃了現場球迷的熱情。當晚,在親切的鄉音解說中,凱里市代表隊和麻江縣代表隊為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最終,凱里市以65:51戰勝麻江縣,成功奪得黔東南賽區決賽的冠軍。除了精彩的球賽,現場發放的獎品獨具農味。獲得冠軍的凱里市代表隊獎勵了1頭黃牛和20袋台江鯉吻香米;獲得亞軍的麻江縣代表隊獎勵2頭黑毛豬和20擔香禾糯穀;獲得季軍的劍河縣代表隊獎勵2只湖羊和20袋硒米;獲得第四名的台江縣代表隊則獎勵20只天柱雞和20袋台江一鐮香米。農趣農味、原汁原味讓現場的球員、遊客和球迷感受到了「村BA」的獨特魅力。

祝賀!《長安三萬里》票房突破16億元

■本報特約編輯林家家 盛唐氣象、唐詩韻味、文人墨客的交往故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在今年暑期檔上映,引發觀眾的持續關注和廣泛討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已突破16億元,位列中國大陸影史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二位。在這個熱鬧的暑期檔,《長安三萬里》為何能脫穎而出?它的成功帶來了哪些創作啟迪?影片導演謝君偉和鄒靖表示,早在創作初期,主創團隊就把「壯美」定為影片的一大關鍵詞,力圖通過畫面呈現山河的壯美,深入挖掘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現唐詩背後的意境。「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酣暢,「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悵惘,「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影片中對於唐詩的呈現一次次喚起觀眾的文化記憶。其中,李白吟誦《將進酒》的段落更是引起大家的廣泛好評。「主創團隊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選擇題材,最終找到了唐詩。因為唐詩是中華文化的一次高峰,也代表了中國文人精神境界的一次高峰。」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說,「影片從浩如煙海的唐詩中精心挑選了48首予以呈現,主創團隊是下了功夫的。」從內容看,影片中所挑選的48首詩並非是單純的點綴,而是對情節的推進產生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影片以唐詩寫唐朝。每首詩背後的思想情感與故事中展現的時代變遷相結合,很好地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也激發了大家對於歷史文化的興趣。」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說。事實上,《長安三萬里》對於傳統文化的表達並不局限於唐詩,音樂文化、舞蹈文化、書法文化,以及建築、服飾、風俗等都很好地融入到影片的故事講述中。此外,影片還通過一系列精彩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動展現唐代詩人們的精神境界。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認為,影片中的兩位主角李白和高適,雖然性格不同,人生經歷各異,但他們的入世之路集中展現了這些詩人們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博大的胸襟抱負。借詩見人,借詩見史。「我們秉承尊重史實原則,在歷史空白處展開合理藝術創作,把李白、高適、杜甫這些許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詩人有血有肉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少年壯志、才華義氣,以及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謝君偉說。一部好的電影作品,在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滋養的同時,也應當注重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影片的敘事效能和共情效應。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認為,《長安三萬里》在文化追求之外,還展現了角色的友情、人物的成長經歷和情感釋放等不同方面內容,不同類型的觀眾可以從影片中品讀出不同的思想主旨。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影片中,詩人們在歷史洪流中的堅持和抉擇,對當下的人們有非常多的啟發,可以激勵人們在新時代不斷奮勇前行。「我們希望通過《長安三萬里》在大家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讓更多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影片中的那些詩人產生興趣。我們也希望這樣的影片可以拓寬中國動畫電影的邊界,為豐富電影市場貢獻力量。」《長安三萬里》製片人宋依依說。

《寶島一村》經典版15周年巡演登陸北京

〔本報特約記者 劉歡 許曉青報導〕熱騰騰的天津包子作為話劇《寶島一村》的結尾「彩蛋」,給北京觀眾帶來暖心回憶。10日至13日,《寶島一村》經典版15周年巡演登陸北京,在天橋藝術中心連演4場,累計吸引6000多名觀眾觀看。《寶島一村》由台灣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和節目製作人王偉忠聯合編導。故事從「趙家」「朱家」「周家」三個1949年赴台落戶的眷村家庭講起,呈現半個多世紀縈繞海峽兩岸的鄉愁。2008年12月,《寶島一村》在台北首演,並於2010年初開啟首次大陸巡演。15年來,台灣表演工作坊出品的《寶島一村》經典版上演超過300場,覆蓋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以及海外地區。2023年7月,《寶島一村》經典版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開啟15周年大陸巡演。此次巡演將依次走過上海、深圳、杭州、北京、西安五座城市,歷時一個多月,最終回到上海的上劇場。「眷村」指1949年後台灣當局為安置上百萬大陸赴台軍人和家眷所建立的聚落。隨時代變遷,台灣各地800多處眷村逐漸消失,僅有個別眷村得到保存。「演員跟我說,即使眷村被拆光,但還會剩下一個,叫『寶島一村』。」賴聲川告訴記者,《寶島一村》主要取材自王偉忠在眷村的成長經歷,「在眷村生活過的人看了覺得過癮,認為它真實反映了眷村生活,這部戲就是成功的,就對得起眷村的人。」整部劇三個多小時,沒有特別驚心動魄的情節,呈現給觀眾的是簡單而又真實的家居、鄰里生活。「看完演出後,我感受最深的是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首次觀看這部話劇的張先生說,劇中最打動他的是「探親」「重逢」這兩場戲,身邊很多人看完後跟他一樣淚流滿面。特意從天津趕到北京觀看演出的李女士說:「劇中『老趙』寫給兒子的信非常動人。」信裡說,願你此生不像我們一樣顛沛流離,願你此生不知道什麼叫戰爭,願你此生一切平安。「當前台海形勢比較緊張,希望兩岸關係儘快回溫,兩岸同胞共用和平、共同過上好日子。 」「我們需要更多交流和相互瞭解。」賴聲川說,《寶島一村》第一次到大陸演出時,大家都沒把握,因為不知道大陸觀眾是否對眷村題材感興趣。但這部戲演到今天,已去過大約40個大陸城市,所到之處都是熱情觀眾,很多人看完後起立鼓掌。「這種感動,也是兩岸一種深度的交流。」

江蘇昆山啟動兩岸青年「3+X」聯盟

〔本報特約記者 鐘升報導〕10日,江蘇昆山的昆山開發區、張浦鎮兩岸青年「3+X」聯盟啟動儀式舉行。聯盟將針對昆台創新創業青年、昆台大學生、三代台商3類群體,圍繞海峽兩岸文化、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多個領域,實現資訊共用、資源互通,共拓昆台青年發展賽道。昆山是大陸台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近十萬名台商台胞以昆山為家。長久以來,昆山致力於為兩岸青年搭建資訊共用、資源互通、交流互學的平台。據統計,2016年以來,昆山已吸引900多名台灣大學生前來參與深度實習活動,在全省率先創新增設司法、環保、社區服務等基層實習崗位,並為台青到昆山實習、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創造更好條件。活動中,參加台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的吳幸庭回憶了這個夏天跨越海峽,在昆山度過的一段溫暖、受益良多的實習之旅,希望更多島內小夥伴「都來大陸看一看」。昆山當代昆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黃朱雨引領台灣大學生們追溯了「百戲之師」昆曲流傳數百年的文化魅力。兩岸青年還實地瞭解了大陸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之路,並在昆山德國工業園參觀了園區綠色孵化基地。作為台胞台青活動交流較為密切的區域,昆山開發區近年來以昆台青年融合發展為方向,深入推動昆台青年交流,聚焦工作、生活等多領域,組織開展「一杯咖啡之約」昆台青年青春微聚會、「兩岸青年聚昆山數位經濟領未來」主題團建、昆台青年區鎮研學交流等特色活動,在此創新創業的台青們書寫了一個個生動的「兩岸故事」。此次活動也是昆山開發區「一區四鎮」昆台青年融合發展研學行動的延續,以文潤城、以文聚力,推動兩岸青年共話成長、共融交流。近年來,結合昆山團市委「社區青春行動」「『益』舉兩得」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昆山開發區依託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不斷優化人才引進舉措。張浦鎮連續舉辦四屆「歸雁計畫」,主動貼近聯繫青年,提供見習實踐崗位,不斷吸引高校畢業大學生返昆來昆就業創業,紮根基層,圓夢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