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台南市參訪團到牡丹江市參訪 以球會友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近日,受黑龍江省輪滑協會和穆棱市政府邀請,台南市參訪團一行38人到穆棱市參加2023年穆棱湖杯U系列單排輪滑球邀請賽。此次參訪團是近年來到牡丹江市參訪交流平均年齡最小的團組。比賽中,台南市代表隊與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安徽省、廣東省等地的七支隊伍上演了一場場扣人心弦的高水準賽事盛宴。他們腳踩輪滑鞋,手持冰球杆,在球場上穿梭、控球、射門,充分展現了輪滑競技的魅力。台南市代表隊協作一致、配合默契,不僅展示了高超的技能,更體現了努力拼搏、奮勇爭先、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獲得了邀請賽第二名的好成績。活動期間,參訪團一行還到海林橫道河子鎮俄羅斯老街、威虎山影視城、西安區台創園稻田主題公園等地進行了參訪交流。

心安之處即是家-蕭家曜:從工作到做志願者,北京充滿溫度和機會

■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mda-ph281f2g160y1xpm-1.mp4大家好,我叫蕭家曜,我來自臺灣桃園,現在在德國的一家做健康管理的(公司)擔任女性婦科醫藥代表的工作。我從2012年第一次來北京到現在已經10多年了,真正開始來到北京工作是在2017年。在我的工作之餘我會去做志願者,但是我沒有想過2022年的這一刻,我能在北京這座城市參與冬奧盛會,我們10位臺灣同胞參與了北京市的冬奧城市志願者的服務工作,所以在整個服務的過程當中,我們希望把兩岸的文化元素融到我們的志願者服務過程當中,每一張臉、每一張笑容、每一個過程當中,參與過程當中的這種歡喜的感受,都讓我們覺得很溫暖。對於我們臺灣青年來說,能夠做一個兩岸橋樑的這樣一個角色,其實我覺得是這次志願者活動當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從2020年開始,我認識了彩虹天使咖啡屋的創始人李紹嬅李老師,咖啡屋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我們的聽障兒童、聽障青年,尤其是聽障青年,希望培養這些聽障青年們,擁有烘焙的技能,他擁有專業的技能之外,未來他可能會走出咖啡屋,帶領這些孩子從以前不被人重視、不被人尊重,到擁有了技能之後可以獨立自主、最後昂首闊步走出咖啡屋。所以在這過程當中,其實對我來說我是個志願者,同時我也把咖啡屋當成一個家,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裏面有大陸的志願者,有臺灣的志願者,這是一個兩岸連接的一個場所。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你要不要回臺灣工作,我也坦白跟他們說,我說比如說我從自己的工作職業發展,從我的薪資水準,從我現在在北京工作的那種歸屬感、生活的歸屬感就告訴他們,我會選擇繼續在大陸工作。我作為一個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我覺得現在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同時我在生活上廣結更多的大陸朋友,包含做志願者服務也好,奉獻出自己多餘的力量去給到社會,同時更多的將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做公益也好、專業的工作也好,都分享給臺灣的朋友,讓他們知道原來兩岸的差距沒有那麼大。原來不管到哪里發展,咱們同根同源的這件事情是永遠不會變的,而這種發自內心的愛心,不論身份,不論地域,不論時空,我希望一起將這樣的一個想法分享給臺灣青年,讓他們更認同我們現在在大陸發展的情況。心安之處即是家,心懷感恩,踏實前行,充滿溫度和機會的北京等你來探索。

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隆重開幕

〔本報綜合報導〕共用大運盛會,共譜青春華章。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7月28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開幕。21時40分,主火炬點燃儀式開始。在過去1個多月裡,取自義大利都靈的大運聖火,先後在北京、哈爾濱、深圳、重慶、宜賓和成都等地的多所高校進行傳遞,最終抵達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場地中央,「太陽神鳥」圖案的聖火盤緩緩升起。太空人葉光富等31名火炬手高擎火炬,進入場地。在萬眾矚目下,火炬手奔跑至聖火盤前,圍成一圈,用手中的火炬點燃「太陽神鳥」,瞬間,光芒萬丈。大運聖火熊熊燃燒,傳遞出全世界大學生如陽光般燦爛的美好祝願。「把世界照亮,聽見生命的歌唱」「把未來照亮,眺望美麗的遠方」……青年大學生們在聖火下歡聚,共同演唱開幕式主題曲《成就夢想》,整座體育場化為歡樂的海洋。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和貴賓出席開幕式。

〔各地風情〕

河北陽原:首屆考古科學大會閉幕 7月30日,為期兩天的首屆考古科學大會在河北陽原落下帷幕,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大陸70餘家考古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大會以「考古科學」為主題,在梳理考古科學的理念、方法及目標,探討中國考古學的未來發展方向,聚焦考古學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上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重慶:《畫游清明上河——故宮沉浸藝術展》開展  7月31日,由鳳凰數字科技、故宮出版社、重慶兩江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畫游清明上河――故宮沉浸藝術展》在重慶開幕。該展覽綜合利用現代數位技術,通過全息投影、裸眼3D、8K超高清數位互動等科技手段呈現《清明上河圖》中的宋代城市生活,讓參觀者可以身臨其境般感受宋朝生活美學和中國傳統文化。圖為遊客在「盛世長卷」動態高清巨幕展區內近距離感受古代名畫《清明上河圖》。劉潺攝 吉林長白山:避暑旅遊火熱進行時 盛夏時節,長白山景色宜人,涼爽舒適,遊客接待量節節攀升,「到長白山避暑」成為眾多遊客的首選。截止到2023年7月20日,長白山景區接待遊客已突破百萬大關,達100.77萬人次,比2019年突破百萬人次提前7天。據瞭解,隨著長白山客流量增長明顯,長白山機場暑運加班青島、煙臺、濟南、深圳等7條航線,長白山高鐵站增加長春、牡丹江、瀋陽、大連等多個直達列車車次,滿足遊客出行需求。 山東濟南:書博會人氣旺 7月31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的第31屆中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吸引了大批讀者前來閱覽選購。本屆書博會以「奮進新征程 書香潤中華」為主題,來自大陸各省(區、市)和港澳臺的1700多家出版印刷發行單位參展,線上線下共展出各類出版物70多萬種。朱崢攝 湖南湘潭:湘蓮產業興 7月以來,湖南省湘潭縣花石鎮迎來忙碌的「採蓮季」。花石鎮因湘蓮產業而興,是大陸知名的湘蓮集散中心,全鎮湘蓮種植面積2萬餘畝,從事湘蓮種植、加工、貿易的企業及個體戶900餘家,從業人員達2萬餘人。圖為在湖南省湘潭縣花石鎮羅漢村湘蓮種植基地拍攝的荷花。柳王敏攝

紀念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施氏宗親聚首廈門 共話兩岸融合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吳生林報導〕兩岸一家親,融合向未來。7月30日上午,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以及菲律賓等地的施氏宗親和專家學者聚首廈門,舉行紀念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座談會,共話兩岸融合發展,助力兩岸統一大業。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知名統派人士、新黨主席吳成典也以視頻方式參與這次座談會。1683年,施琅將軍奉旨征台。農曆六月十四從東山出師,攻奪鄭軍重兵鎮守的澎湖,全殲鄭軍主力。爾後開展招撫,促使鄭氏政權釋兵而降,台島不戰而下。施琅針對棄台論,疏請留台,強調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經其力爭,台澎得以納入清朝版圖。 之後,清政府為強化對台灣地區的行政管理,採納施琅建議,設置「台灣府」,隸屬于福建。「台灣府」下設三縣——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高雄)、諸羅縣(嘉義),派八千官兵駐防,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紀念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廈門市臨濮文化研究會聯合台灣的世界臨濮施氏宗親總會主辦這次座談會,100多位嘉賓與會,其中包括數十位來自台南市、台中市、台北市、高雄市、彰化縣的施姓宗親會代表。與會嘉賓圍繞施琅統一台灣的歷史功績與現實意義、相關歷史文物保護與傳承等議題進行研討,並對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建言獻策。「將台灣納入中國版圖,維護國家統一,讓台灣與祖國大陸心手相連, 是施琅將軍最大的歷史功績,他也因此成為兩岸民眾非常懷念與敬佩的歷史人物。」新黨主席吳成典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如今紀念施琅將軍統一台灣340周年,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絕不能讓台灣落入外人手中。兩岸統一是歷史必然,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是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最佳選擇。此外,吳成典也歷數施琅將軍對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積極作為。「設官、駐兵、減稅、賑災、興修水利、開墾土地,施琅對開發台灣做出了卓越貢獻,對台灣老百姓非常照顧。」施琅也曾經描述台灣港道迂回,地勢險要,又具有周環四達的優勢,是江、浙、閩、粵四省的門戶和屏障,且當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非常富饒繁榮。福州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陳承茂表示,今天,施氏宗親們牽頭在這裡舉辦紀念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座談會,這不僅是施琅後裔、施氏族人們的盛事,也是兩岸的大事。通過此次紀念活動,有助於推動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三年前,我們提出建設「兩岸大灣區」,並先後成立了由大陸、台灣共同擔任所長的16家不同行業的研究所,鼓勵兩岸企業合作開展專業領域研究。同時,在北京成立了兩岸大灣區研究院和兩岸大灣區產業聯盟,在香港掛牌成立兩岸大灣區產業基金等。期望全球施氏宗親企業家們發揮施琅將軍堅決捍衛華夏一統的愛國主義情懷,積極投入兩岸大灣區融合發展,強化資源分享共用,加強合作,共擔民族復興大任,共用民族復興榮光。台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許勇鐵致詞表示,施琅統一台灣,撫平了因改朝換代造成的兩岸政治傷痕,使台灣成為屏障祖國東南半壁的海上長城。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事實無從辯駁。中國人民希望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施琅統一台灣,無愧於維護國家統一的明智之舉,這對今天我們解決台灣問題仍有借鑒的現實意義。廈門市臨濮文化研究會會長施性勤認為,施琅為靖海寧疆,統一祖國,鞏固海防,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促進兩岸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功在當代,澤及千秋!而施琅與廈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包括統一台灣後在廈門駐紮十三年,最後在廈門逝世。如今在廈門舉辦施琅統一台灣340周年座談會,除了紀念、宣傳他統一台灣的歷史功績外,也希望發揮傳統的宗親文化力量,同姓同宗,家國一體,以情促融,進一步密切兩岸施氏宗親的交流合作,助力兩岸融合發展與統一大業。據悉,這次座談會由台盟福建省委會、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福州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福建海峽傳統文化研究院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