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集錦

〔各地風情〕

廣西北流:秋染梯田好「豐」景風吹稻浪,又到了一年秋收時,廣西各地的水稻進入收穫期。北流市民樂鎮的梯田也迎來最佳觀賞期,層層疊疊的金色稻田,分佈於群山綠樹間,村莊錯落點綴其間,交相輝映,美不勝收。鐘勇攝雲南寧洱:秋日雲海壯美如畫入秋之後,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迎來了觀賞雲海和日出的好時節。寧洱縣地處橫斷山脈南段,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海拔差距大,較容易形成雲海。普洱山橫臥在寧洱縣城西側,最高海拔1838.3米,每年秋冬季,在普洱山不僅可以看到壯觀的雲海日出,還可以俯瞰美麗縣城全景。虎遵會攝江蘇南京:金秋十月賞菊時金秋十月正是賞菊的好時節。近日,在南京湖熟菊花展上,2400多種菊花爭相鬥豔,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第六屆湖熟稻花節暨第十一屆湖熟菊花展以「心動湖熟 花趣水鄉」為主題,展期持續至11月12日。湖熟菊花展至今已舉辦十屆,在南京乃至長三角地區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劉偉攝西藏拉薩:載歌載舞歡度重陽10月23日,老年文藝團的演員們表演舞蹈節目。當日,由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主辦的「我們的節日,關愛老年人」重陽節文藝演出活動在西藏自治區群眾藝術館舉辦,來自全區各地的老年文藝團演員齊聚一堂,載歌載舞歡度重陽佳節。丁增尼達攝

史上最大規模亞殘運會開幕!為夢拼搏的人,加油!

■本報特約編輯 方一 10月22日晚,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開幕式以「心相約,夢閃耀」為主題,用滿滿的看點傳遞美好送上祝福。深情唱響《我的祖國》國旗入場時,兩名聽障兒童佩戴人工耳蝸與健全兒童一同深情唱響《我的祖國》伴隨國旗行進。舞臺上,聽障兒童手執國旗在樂音中堅定走向旗幟台。升國旗,奏國歌!本次開幕式採用共「唱」的形式來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著嘹亮的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場地中的手語老師帶著殘疾演員,深情地用手語與大家合「唱」國歌,同心共唱愛國深情。 10月22日,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現場。 10月22日,聽障兒童手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入場。 中國亞殘運代表團入場開幕式入場儀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登場全場沸騰。祝福中國運動員!中國隊加油!輪椅舞者與健全人舞者共舞開幕式上,場地內如同玉石印章般的運動圖示流轉,身穿紅衣的健全人舞者和輪椅舞者共同起舞!這世界不分殘健,在奔赴夢想的征途上我們並無不同。亞殘運會主火炬點燃在亞殘運會開幕式上,主火炬由戴有智慧仿生手的中國游泳運動員徐佳玲和杭州亞殘運會吉祥物「飛飛」一同點燃。從智慧仿生手的應用到吉祥物「飛飛」的出現,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的點火方式兼具科技與溫暖。 10月22日,中國大陸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 大家合「唱」國歌 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共設射箭、田徑等22個大項、564個小項。中國亞殘運代表團共計723人,代表團運動員439人包括男運動員221人、女運動員218人。他們來自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年齡26.5歲。年齡最大的是乒乓球運動員高延明,58歲年齡最小的是國際象棋運動員楊亦瀟13歲。中國體育代表團將參加全部22個大項、397個小項的比賽。 旗手是女子輪椅籃球運動員黃曉連男子輪椅擊劍運動員孫剛 杭州亞殘運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亞殘運會讓我們一起為亞殘運會的運動員們加油期待他們的精彩表現!

兩岸一家親 江蘇昆山台灣民俗文化節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孫權報導〕22日,昆山媽祖回鑾安座儀式暨台灣民俗文化節開幕式在江蘇昆山慧聚廣場舉行。至此,「傳香諦緣、情系兩岸—昆山媽祖遊台灣」活動圓滿結束。「台二代」黃文英是彰化人,學生時便隨父母來到大陸生活,親眼看著兩岸同胞齊心合力建起了昆山慧聚廣場。當天,她帶著兩個兒子前來感受傳統民俗。「這裡彙聚著兩岸建築、藝術、人文、歷史的精華,每逢傳統節令,一系列的傳統文化民俗展示對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體驗,希望他們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媽祖文化是聯繫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昆山慧聚廣場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以媽祖文化為媒,連續三年舉辦「昆山媽祖」回娘家活動。今年的活動由昆山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昆山慧聚天后宮、昆山市台協會共同發起,歷時七天六夜。活動期間,昆山媽祖從昆山慧聚廣場起駕,依次至台灣新北板橋慈惠宮、台中大甲鎮瀾宮、台中南屯萬和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台南西港慶安宮、台南鹿耳門天后宮、高雄旗津天后宮參香並締結姐妹廟,受到島內信眾熱情歡迎。同時,昆山媽祖還巡安賜福南京和昆山的台協會及當地台商台企。陳仁付攜家人自江西趕來,在昆山慧聚廣場一睹台灣老街風情、「打卡」兩岸美食的,恰逢昆山媽祖回鑾安座,令他新奇不已。「蔚為壯觀,對閩台文化又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不虛此行。」昆山市台協會會長孫德聰說,昆山慧聚廣場是昆山打造的台商精神家園,為慰藉在昆台商思鄉之情而建,現已發展成為重要的兩岸同胞交流場所。「每次辦活動,各地的台商都會趕來,因為這裡有家的感覺。昆山的台商投資總額還在持續增加,就因為有更多人把企業總部安在這裡,把家安在這裡,留下來發展。」昆山是大陸台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昆山充分發揮慧聚廣場資源優勢,聚焦民俗文化、傳統節慶、體育賽事等主題,積極打造一系列昆台交流品牌,連續多年舉辦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昆山媽祖杯」海峽兩岸慢速壘球邀請賽、兩岸青年花燈設計比賽、「繪聚兩岸」少兒繪畫比賽、慧聚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等活動,每年吸引數萬名台商台胞台屬參訪交流,不斷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2023台灣卓越印刷設計展」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創意登場

■記者/游宏琦 高雄報導2023年10月21日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及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的「台灣卓越印刷設計展」為全台首創印刷設計特展。此次展覽匯聚國內卓越印刷品牌,以「印刷設計加值」為核心,呈現產業精湛技術與發展趨勢。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陳正剛董事長與高雄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林伯瑜理事長表示:「今年首屆展覽以「印刻美好生活」為主題號召,單元涵蓋「台灣金印獎—2023獲獎精選」、「未來進行式—創新數位印刷」、「擁抱低碳—綠能永續」、「印刷精品—台灣印刷設計量能」、「玩美技法—專精印刷加工」、「創意生活—美感文創」,展現台灣印刷產業巨大的量能,讓更多民眾更能親身體驗印刷與設計的獨特魅力。」 印研中心陳正剛董事長、高雄市政府市長室李幸娟與南部印刷設計學界、產業界代表共同出席活動開幕。印研中心提供 這次活動機會印研中心也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正修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四校簽署策略聯盟學研合作MOU,藉此縮短學術與商業應用用的落差,加強產業連結,為產業育才,提升產業競爭力,串連產官學界三方,促成未來多元合作夥伴關係。國際交流面向上特別規劃「AAD跨界國際展區」邀請來自日本、香港、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台灣、中國等9位設計師與高雄在地獨立服裝品牌IDENTITY STUDIO合作,共同創造出8件服裝作品。 印研中心陳正剛董事長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正修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四所學校單位代表簽署學研合作意向書。印研中心提供 透過每一位設計師獨一無二的風格開展出多元的美感語彙,發掘不同亞洲文化的深度量能,展現了台灣印刷產業在織品服裝領域的卓越能力。「台灣卓越印刷設計展」品牌識別以「Print」、「Design」為設計主軸,取用字首「P」與「D」、加入「輸送紙夾」元素意象,融合為貫穿品牌核心的識別標誌—「印」。標準字以明體為基調,傳遞品牌專業性與卓越價值,並同時定調了本展之於產業既有展覽品牌所對應的品牌高度。 如何符合永續低碳的世界趨勢,是此次展場中一個關鍵重點。 展覽期間將帶來印刷設計交流小聚,邀請業界專家、設計師和印刷愛好者交流經驗洞見;亦透過體驗工作坊,帶領民眾一探印刷用品如何豐富我們的日常風景!高雄市政府市長室李幸娟主任也歡迎大家除了觀賞本次活動,順道在駁二藝術特區感受設計美學及文藝氣息。美好生活的構築擔落在這片土地上的你我肩上。「台灣卓越印刷設計展」以專業、創新的姿態展示台灣印刷設計產業實力,描繪永續價值的展新篇章,一同感受台灣印刷設計的影響力!展出日期:10月21日至10月29日展出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6蓬萊倉庫展覽開放時間:平日10:00-18:00假日10:00-19:00

〔各地風情〕

新疆尉犁:沙海胡楊惹人醉      10月14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沙漠、胡楊、河流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近年來,隨著塔里木河中下游綜合治理,下游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復,呈現出綠進沙退的景象。汪志鵬攝江西仙女湖:金秋魚滿倉10月15日清晨,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巨網秋捕現場呈現一派魚躍滿倉的壯觀豐收景象。據悉,今年仙女湖秋季捕撈持續近40天,秋捕起網100萬斤左右。採用網眼直徑16釐米的巨網捕魚是仙女湖傳統的捕撈生產方式,以捕大留小為特點,每年盛產的鱅魚、鰱魚、青魚等魚類暢銷大陸市場。趙春亮攝四川南充:第一所大熊貓學院成立近日,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與西華師範大學攜手共建的大陸第一所大熊貓學院在四川南充揭牌成立。大熊貓學院是大陸踐行生態文明思想,高品質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實踐。四川是大熊貓模式標本產地和現今分佈中心,肩負著保護好大熊貓的任務和職責。成立大熊貓學院,開啟了四川大熊貓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新征程。南海流沙灣:巨無霸「糧倉」助力向海圖強在南海流沙灣,巨型智能養殖平臺「海威2號」載著約100萬尾、20多萬斤金鯧魚苗「遊牧」深藍。據瞭解,「海威2號」為半潛桁架式漁業智能養殖平臺,長86米、寬32米、高16.5米,養殖水體3萬立方米,單個週期可養魚百萬斤以上。「海威2號」通過搭載太陽能電力系統,可實現綠色能源的自給自足,同時也可實現無人值守和即時遠端監控。劉大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