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重大突破!鄭州發現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遺存

〔本報綜合報導〕記者日前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鄭州商城遺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新發現迄今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遺存,填補了對鄭州商城南部空間佈局認知的空白。距今3600多年的鄭州商城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老城區中心,總面積達25平方公里,被學界普遍認為是商代第一位君王湯所建的亳都,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商文明在這裡形成與發展起來。與同時期的偃師商城水系相比,新發現的鄭州商城水系規模更大、覆蓋範圍更廣。該大型水系兼具排水與城市區劃的功能,其發現改寫了以往對於鄭州商城整體佈局尤其是南部格局的認知,對於深入探索商代早期都城的規劃理念、功能分區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考古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本報特約記者 王子銘 李賀報導〕9月15日,中國考古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中國考古博物館是中國歷史研究院下設的國家級專業考古博物館。地處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貴古籍文獻為依託,致力於展示與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中華文化輝煌燦爛的中國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歷史文化客廳和展示中華文明的國家窗口。

杭州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全名單公佈

〔本報綜合報導〕9月12日,第十九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正式公佈。馬龍等老將再次出征亞運賽場;張雨霏等中堅力量向金牌衝擊,為明年的奧運會調整狀態;不少亞運新人將在本土迎來自己運動生涯的里程碑時刻。杭州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1329人,其中運動員886人(女運動員437人,男運動員449人),包括36名奧運會冠軍,630人為首次參加亞運會。運動員平均年齡25歲,年齡最大的是橋牌運動員戴建明,60歲;年齡最小的是滑板運動員崔宸曦,13歲。參賽運動員中有來自回族、蒙古族、壯族、苗族、滿族、維吾爾族、藏族等19個民族的71名少數民族運動員。代表團將參加除卡巴迪、板球以外的38個大項、407個小項的比賽。中國體育代表團參賽的總體目標是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中華骨髓庫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6000例

〔本報特約記者 董博婷 黃玥報導〕9月16日是第九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15日,中華骨髓庫實現16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達328萬人份,累計為11.6萬餘位血液病患者提供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檢索服務。中華骨髓庫於2012年加入世界骨髓庫,是世界第四大骨髓庫。已先後為國(境)外30個國家和地區的373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幹細胞。

7.7萬列!中歐班列10年來累計運送貨物731萬標箱

〔本報特約記者 陳煒偉報導〕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9月15日在江蘇連雲港市舉行,大陸相關部門發佈的資料顯示:10年來,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7.7萬列,運送貨物731萬標箱,貨值超3400億美元,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7個城市,成為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樑。本次論壇以「深化互聯互通 促進合作共贏」為主題,安排了豐富的交流內容和配套活動,包括主論壇、兩場平行論壇以及新亞歐大陸橋30周年發展回顧等活動。同時,還通過「線上+線下」「展覽+宣傳片」形式,展示國家及中歐班列開行城市取得的工作成效。論壇邀請400餘名嘉賓以線上線下方式參會,其中國外和國際組織嘉賓近90名,來自21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7個商協會和30家外國知名企業;大陸嘉賓300餘名,包括公務人員以及部分研究機構、智庫專家學者、商協會組織、大型企業代表等。與會嘉賓圍繞中歐班列發展熱點話題開展深入交流、凝聚發展共識,深化形成系列務實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