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聚焦「情」「緣」「親」 兩岸青年共話張聖君信俗文化交流

〔本報特約記者 葉秋雲報導〕「兩岸同根同源,閩台之間擁有『五緣』的緊密相連,民間信仰更是深深地刻在兩岸民眾的心上。」13日下午,2023閩台張聖君文化文創交流研討會在福州市永泰縣舉行,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如是說道。當天,兩岸青年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聚焦中華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探討張聖君信俗文化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台灣知名學者邱毅身在台灣,心系此次活動。他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這個活動體現了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深厚情感,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培養更多愛國、愛台、愛鄉的年輕人,一起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台灣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新黨副秘書長蘇恒在視頻致辭中指出,兩岸人民同根同源,應當互信互惠互補互助,心聲相互交融,目標互相協和。借由此次研討會,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務實的態度,積極推動兩岸交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記者瞭解到,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是閩台三大信仰神之一張聖君的故里。張聖君信俗文化在當地流傳上千年,他扶危濟困、懸壺濟世、保境安民,被昇華為兩岸農業神、商業神、醫藥神,成為連接兩岸同胞乃至海內外僑胞的精神紐帶。當下,張聖君信俗文化正成為海峽兩岸文創團隊共同關注的文化焦點,張聖君IP形象及相關周邊產品現場發佈。「民俗信仰是兩岸之間最自然、最堅實的感情紐帶,也是文化紐帶。」馬彥彬表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民俗信仰是需要傳承的,而最好的傳承就是與時俱進的創新。在文創領域,兩岸年輕人發揮他們的奇思妙想,將年輕的活力注入到傳統民俗信仰中,十分有意義。台灣青年周暐閎是廈門大學電影學院戲劇影視學在讀博士生,也是福建周公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談及張聖君信俗文化的推廣與傳播,他認為,透過戲劇表演的方式,結合當下正熱的鄉村振興,兩岸青年可以探索將張聖君信俗文化打造成熱門IP,吸引更多人來永泰感受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會上,圍繞著「海峽情.聖君緣.一家親」主題,同期舉行對台招商落地項目簽約儀式、樟台青年聖君文化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張聖君個性化郵票發佈等活動。14日,部分與會兩岸青年及專家學者將前往永泰嵩口古鎮,開啟尋根之旅。永泰縣委台港澳辦主任鄭春表示,希望張聖君信俗文化成為促進兩岸民心相通的新載體。鄭春指出,永泰將繼續以張聖君信俗文化為橋樑,為兩岸同胞搭建交流經驗、暢敘友情的平台,並通過一系列惠台政策,鼓勵更多台灣同胞和文旅界人士參與到聖君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中來。

「魅力黃河.亮麗內蒙古」旅遊文化周亮相巴黎

內蒙古印象攝影展參展作品 〔本報特約記者 唐霽報導〕9月9日,「魅力黃河.亮麗內蒙古」旅遊文化周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拉開帷幕,法國民眾近距離感受內蒙古的壯麗風光、特色文化和悠久歷史。據介紹,此次活動由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聯合舉辦,以攝影圖片數位展、內蒙古非遺和文創品展示、內蒙古音樂推介和體驗活動、旅遊和美食影片展播等方式呈現,讓法國民眾領略「大美內蒙古」、探索「草原寶藏」、品鑒「有滋有味內蒙古」。其中內蒙古印象攝影展將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現代樓展廊展出至9月17日。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劉紅革說,希望通過此次旅遊文化周活動,增進法國民眾對內蒙古文化的全方位瞭解,提升內蒙古旅遊傳播力吸引力,歡迎法國遊客去內蒙古探索和發現獨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遺產。

大陸開展2023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活動

〔本報綜合報導〕2023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以下簡稱「網安周」)於9月11日至17日在大陸開展。今年的網安周以「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為主題,深入宣傳《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重要法律法規、政策檔、國家標準,通過論壇、研討、展覽、競賽等形式,黨政機關、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群眾等各方力量廣泛參與網路安全宣傳活動,全面營造全社會共築網路安全防線的濃厚氛圍。今年網安周期間,除開幕式外,還陸續舉辦網路安全博覽會、網路安全技術高峰論壇、網路安全微影片徵集,以及主題日、進基層等活動。

墨子巡天望遠鏡在青海進入設備調試階段

〔本報特約記者 陳傑報導〕記者從墨子巡天望遠鏡團隊獲悉,北半球光學時域巡天觀測口徑最大、能力最強的墨子巡天望遠鏡在青海開始設備調試,將於近期開始試觀測。墨子巡天望遠鏡是主鏡口徑達2.5米的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基地,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和深空探測實驗室共建的天文「雙一流」學科平台。冷湖天文觀測基地位於大陸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的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鎮賽什騰山區域,平均海拔約4000米,其天文觀測條件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目前,已有總投資達27億元人民幣的12個望遠鏡項目落地冷湖天文觀測基地。

創刊15年,《分子植物》躍居植物科學領域期刊全球第一

〔本報特約記者 吳月輝報導〕在2021年度憑藉影響因數21.949躍居全球植物科學研究類期刊第一後,《分子植物》今年再傳捷報:在國際權威機構科睿唯安不久前公佈的2022年度《期刊引證報告》中,《分子植物》影響因數上升至27.5,躍居植物科學領域期刊(包括研究類、綜述類等全部期刊)全球第一。打造一本國際化的高水準科技期刊並不容易。15年間,雖然面臨諸多困難,但編輯團隊始終堅持辦刊宗旨,向著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不斷前進。截至2023年8月,《分子植物》已被全球8000多個研究機構訂閱,每月全文下載量超過6萬次。《分子植物》見證了大陸植物學科的快速發展,為大陸植物學科在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展示提供了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