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台籍教師在安徽:山水城中享文化之美

〔本報特約記者 儲瑋瑋 張俊報導〕「池州有地方特色的儺戲文化和詩歌文化,整座城市被山水包圍,是一座具有美麗詩意的文化城市。」安徽池州學院台籍教師沈孟湄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說。安徽省池州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有著「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特色風貌,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級園林城市。在沈孟湄看來,「一城山水滿城詩」的城市意境是吸引台灣教師過來的重要原因。沈孟湄是台灣南投縣人,她常用「城市公園」形容家鄉。2019年,她到池州學院擔任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這裡跟我的老家很像,滿眼綠色,是我一直嚮往的生活環境。」池州學院不遠處,是齊山·平天湖景區,沈孟湄閒暇時最愛來。詩人李白曾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寫道:「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岳飛也在《池州翠微亭》中感慨:「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沈孟湄說:「我會環湖騎行,偶爾尋著小路探一探,在一草一木中感受自然之美。」作為傳媒專業教師,沈孟湄認為,現代人能夠即時地感知、認識、理解某個城市,掌握該城市文化的面貌,主要是通過媒體。所以,媒體如何傳播這些城市文化內容,是她研究的重點。日常,她會通過拍攝風光視頻、研究地方戲曲文化等豐富研究內容。沈孟湄強調與學生互動,課程中會設計「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等內容,不限於課本,也可以是生活、理想多個維度。「師生之間更像是朋友,教學相長,老師是那位『友直友諒友多聞』的朋友。」「講好中國故事」是沈孟湄培養學生的目標。她認為,中國故事包含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要講好中國故事,最核心的是需要人生信仰,要展現中國自信、中國理想與中國智慧。近年來,池州學院開展了台灣教師引進工作,高峰期有十餘位台灣教師在校任教。截至目前,安徽有39所高校與台灣42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台籍教師林葆青是池州學院商學院教授,來大陸已有5年。回憶初次進校園,徽派建築讓她印象深刻。「白牆青瓦馬頭牆,成語匾牌的樓名很有特色。」來池州的第一年,林葆青便去了九華山。歷史上,九華山是文壇大儒吟誦千古絕唱、丹青巨匠揮毫潑墨之地。九華山現存文物2000多件,歷代名人的詩詞歌賦500多篇,書院、書堂遺址20多處。「九華山文化底蘊深厚,在台灣也很有名。」5年來,林葆青「打卡」了眾多池州周邊的文化景點,也到長沙、武漢等城市旅遊。今年暑假,她還邀請家人來大陸遊玩,化身「導遊」帶他們參觀「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池州杏花村,去黃山宏村體驗徽州文化,去「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江西廬山感受清涼。「兩岸一家親,想讓更多的人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林葆青認為,兩岸無論在教育還是文化上都應多交流互動,融合互鑒。眼下,大陸電商發展快速,自己也在學習跨境電商運營相關領域知識、短視頻拍攝與製作等,希望能將所學應用於課堂的教學上,順應時代的發展。

甘肅甘南:鄉村振興的嶄新一頁

■ 映丞 在風景如詩如畫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場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這個位於高山與草原之間的地區,曾經默默隱藏於歷史的迷霧之中,然而,如今,它正以嶄新的面貌為世人繪制出一幅充滿希望的美麗圖景。千年的歷史在這裡靜靜沉澱,昔日的唐蕃古道、絲綢之路與茶馬貿易的輝煌交匯,格薩爾賽馬的英勇傳說在這片土地上延燒。黃河、長江分別由東西兩側綿延而過,凝聚著這片土地的璀璨文明。然而,百年間,沙漠化與草原退化等威脅逐漸凸顯,曾一度使這片土地的美麗面紗籠罩在一片沉寂之下。然而,甘南的人民並未屈服,他們攜手奮鬥,踏上實現全面小康的征程,克服貧困,掀開鄉村振興的新篇章。瑪曲縣的沙漠化草原綜合治理,宛如大地的守護者,創造了一道綠色的屏障。在卓瑪加布等人的帶領下,沙漠化逐步得到遏制,湖泊恢復了昔日的風采,生態功能區的水源涵養作用得到加強。而舟曲縣則歷經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嚴峻考驗,然而在災難的磨礪下,它堅韌地站了起來。通過產業扶貧的探索,舟曲縣實現了從深度貧困到幸福致富的跨越。多元的扶持模式,如種植業和旅遊業的融合,為村民們開辟了一條通向繁榮的康莊大道。在政府的精準扶貸幫助下,創辦了藏家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脫貧的生動見證。這些努力和奮鬥,彰顯了甘南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環境革命,使甘南實現了「全域無垃圾」的目標,生態環境得到了有力的保護和恢復,鄉村變得更美,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在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民族的多元文化融合,生態的美麗蓬勃。從傳統的農家樂、藏家樂,到如今的產業發展,甘南的鄉村正在綻放著新的生機。甘南,這片擁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土地,正逐步走向更加繁榮的未來。隨著全域旅遊無垃圾的品牌建設,以及多元的產業發展,甘南將成為一個令人讚嘆的旅遊勝地,也將帶動更多農民致富,實現更美好的生活。在這個壯麗的風景中,我們看到了甘南人民的奮鬥和堅持,看到了他們的希望和未來。甘南的鄉村振興,如同這片土地一樣,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我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甘南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这也證明了,只要人民的意志堅強,振興鄉村,開創美好的明天,定能成為現實。

〔各地風情〕

雲南:多彩田野繪就豐收美好圖景 進入秋季,雲南各地陸續進入豐收的時節,田野間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畫卷。田園當布,作物為筆,有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秧苗拼湊出「中國式現代化」、「民族團結一家親」等字樣,有的繪就「石榴籽」、「大地母子」和「孔雀」等圖案,還有的在橙黃色的萬壽菊花海中,拼出了「鄉村要振興 產業必振興」的句子,不僅寄託著人們對豐收的希望,也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熱切期待。高夏龍傑攝河南光山:芡實飄香收穫忙 近日,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各地芡實陸續進入大面積採收期,農民加緊採摘,確保新鮮的芡實及時供應市場。近年來,光山縣通過採取「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芡實種植經營模式,引進種植連片高效品種芡實,不斷擴大發展芡實種植產業,不僅給農民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還通過流轉土地,解決了部分農田荒廢問題,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率。謝萬柏攝浙江:發放電影消費券 給廣大影迷實實在在的優惠〔本報特約記者 林曉暉報導〕「看精彩電影 享美好生活」2023浙江電影消費券發放啟動儀式9月6日在杭州紛騰電影生活館舉行。記者在現場瞭解到,即日起,主辦方將分階段在建行生活、潮新聞、Z視介三個App上發放共計25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電影消費券,本次活動面向全部在浙人員,所有領券人員可根據票券規則在浙江地區影院購買有效期內的電影場次,第一階段持續時間為2023年9月6日至2023年11月30日。看電影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休閒娛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疫情的影響逐漸平復,更多觀眾釋放出高漲的熱情。剛剛結束的暑期檔中,大陸影史票房以206.19億元創下新高,其中浙江貢獻了16.02億元票房,吸引3882.7萬人次走進影院。

大陸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03星

〔本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2023年9月7日02時14分,中國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86次飛行。

大陸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已達到省級全覆蓋

〔本報特約記者 謝希瑤報導〕9月6日,大陸相關部門對外公佈,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並向社會公示,確定了大陸第三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70個,涵蓋北京、天津、山西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記者瞭解到,加上前兩批80個試點地區,大陸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已經達到省級全覆蓋,目前大陸已有一半的地級城市行動起來。根據有關通知要求,試點地區按照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要求,堅持問需於民與頂層設計相結合,以居民滿意度測評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科學規劃並落實好試點方案。要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服務「一老一小」,優先配齊基本保障類業態,因地制宜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一圈一策補齊民生短板,營造多元化多層次消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