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海外及兩岸華文媒體甘肅「高原行」采風活動圓滿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8月22日至25日,海外及兩岸華文媒體甘肅「高原行」采風活動精彩啟程,來自兩岸及法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捷克、馬來西亞、奈及利亞、斐濟等國家的逾20位華文媒體代表齊聚蘭州,走進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等地,從文化、生態、宗教、民生等多方面參觀考察,共探歷史文化悠久的西北城市,讓更多的人們認識甘肅、瞭解甘肅。在蘭州,華人媒體代表們參觀了讀者出版集團博物館,瞭解集團發展歷程、出版發行、《讀者》雜誌的演變等情況,品味到了「中國人的心靈讀本」。探訪甘肅省博物館時,感受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和文明,瞭解甘肅彩陶文化的發展,體會到佛教藝術的莊嚴與宏偉。走進被譽為「世界藏學府」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之一——拉卜楞寺,一眼望去,那金色的廟頂,紅白交相輝映的院牆,牆壁上特有的藏區圖騰,路上不斷踱步的喇嘛,無論是來自各地虔誠的信徒或是探索者,都沉醉其中,享受此刻的平靜。在寺院的周邊建有一條世界上最長的轉經筒,總長超過3公里,順時針轉一圈大概要走1小時,信徒和遊客們日復一日的波動著轉經筒,或虔誠的誦經,或默默的感受這濃厚的佛教文化。據瞭解,寺內還擁有全蒙藏地區建制最為健全的六大學院經堂,僧侶們在學經的同時,還會學習天文曆算、醫藥、英語等知識,打破了一些人所認為「打壓宗教」的偏見。在中國唯一一座脊椎古哺乳動物化石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博物館,嘉賓們在這座被譽為「世界的和政,古動物的伊甸園」裡,看到了六項世界之最化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產地、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這些生命經過了歲月侵蝕,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是人類文明的珍寶。在深入藏區入戶參觀考察時,代表們感受到藏區百姓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大街小巷乾淨整潔,百姓們利用獨特的飲食文化和優渥的環境做起了民宿、咖啡館、特色餐廳等多種經營場所,帶動了旅遊業的同時也增加了營收。採訪中,尕秀村村長提到,政府在提供補貼的同時還修建了安置房,讓牧民們冬天也能坐在屋子裡開暖氣、看電視,「現在有寬寬的公路,到城裡辦事太方便了,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說到村子裡近幾年的變化,村長的情緒也跟著激動起來。幾天的行程,讓媒體代表們不禁讚歎著甘南地區的高速發展,深刻體會著民族文化展新貌。海外及兩岸華文媒體「走進高原」活動始於2011年,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組織發起,彙聚五大洲華文媒體代表於高原之地訪問,進入西藏自治區、四川,甘肅、雲南、青海的涉藏州縣,通過多語言、多頻道的廣泛報導,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瞭解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的甘肅。

林彥辰:將小我融入大我,將青春獻給祖國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林彥辰-1.mp4我是林彥辰,現在在北京大學學習國際政治經濟學,2017年考進了北京大學。我有一些社會兼職,現在在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擔任臺生部部長,也主要負責臺生的兩岸交流工作。在2019年的時候,我積極報名參與了國慶70周年群眾遊行方陣,有幸可以參加到北大凝心鑄魂方陣並成為方陣的其中一員,和大陸同學一起同吃、同住、同訓練三個月,最後在2019年10月1號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我們高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風采,給全世界全國的人去看到我們當代青年的風采。我在2021年擔任兩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會的演講嘉賓,不管是島內的青年學子,或者是在大陸發展的、在大陸學習的青年學子,去向他們說祖國的發展以及祖國的故事,讓他們願意來到祖國大陸,然後願意待在祖國大陸,願意來北京追夢築夢圓夢,我相信就能達到這種兩岸心靈契合,並且對於同學們的自身發展也是比較好的一個選項。我主要是學經濟學,我覺得北京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在於基礎建設。首先是北京的地鐵,我宿舍旁邊地鐵16號線也是剛開通,學校在四環邊上,我們到市中心就很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是很有特色,是世界上第一個高鐵可以直接到機場航站樓的這麼一個設計,是類似這種放射性的、很像手指的這樣子的這種長廊的設計,你在中心點你往外去這樣走,其實不管你去到哪個登機口都很方便。我覺得這個方面就是在基建以及在為我們出行生活便利上,我覺得北京的變化非常快速,你只要來到北京,你都能夠有這種深刻的感受,深刻的體會。由於我的家人他們都沒有來過北京,我學習上的所見所聞,以及我生活上的這種經歷跟感悟,我都會分享給他們。走在北京的路上,其實看到好多這種新能源汽車,在臺灣可能很少見。在北京我們用手機支付很方便,其實我也會跟他們說,你們現在也可以嘗試,去辦移動支付,快速地使用這些移動支付。北京我覺得打車也特別方便,有很多的這種打車軟體,在生活上提供很大的便利,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很新鮮的事物。每當我跟他們去分享這些東西的時候,會特別希望(他們)能夠來大陸看一看,能夠來北京看一看,未來如果有機會,也希望他們可以留在大陸。

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本報特約記者 孫瑜報導〕近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佈2023年獲獎名單。因發現抗病小體並闡明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免疫學講席教授柴繼傑、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儉民獲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超導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趙忠賢,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仙輝因對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發現和對轉變溫度的系統性提升所作的開創性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Facebook AI研究院研究科學家何愷明、曠視原首席科學家孫劍(已故)、蔚來自動駕駛研發首席專家任少卿、曠視研究院基礎科研負責人張祥雨因提出深度殘差學習,為人工智慧作出了基礎性貢獻,獲得「數學與電腦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地區作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該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電腦科學獎」三個獎項,每年一屆,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增效,提速!磨憨口岸迎來發展新機遇

〔本報特約記者 王紹紹報導〕蔥郁的原始森林,特色的民族寨子,繁榮的邊民互市貿易,往來的出入境旅客……在雲南磨憨,到處都能感受到邊貿口岸繁榮發展的生機活力。磨憨是離老撾最近的邊境城市,也是中國通往老撾唯一的國家級陸地口岸,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中中老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2022年,磨憨鎮正式託管昆明市,雙方全面發力、提速提效,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今年7月26日,中老鐵路國際列車新的運行圖實施,昆明到萬象D887/8次國際旅客列車執行時間壓縮1個小時以上。據瞭解,2023年到2025年,雲南每年安排18億元人民幣支援磨憨國際口岸建設,目前重點推進119個專案的落地。在地緣與政策的雙向優勢下,磨憨這個邊陲小鎮,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海南七夕節慶暌違三年再辦 兩岸同胞共嬉水

〔本報特約記者 王曉斌報導〕8月22日,農曆「七夕」,海南七仙溫泉嬉水節暌違三年後再度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行,來自台灣的工商界代表、基層民眾及少數民族客人與當地民眾一道,共同嬉水狂歡。據介紹,一年一度的海南七仙溫泉嬉水節源於黎族古代的祭水活動:每到農曆七月初七,海南七仙嶺腳下的黎族人民來到溫泉湖中嬉水,載歌載舞、供奉祭品,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年復一年演變成了如今的嬉水節。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嬉水節按下「暫停鍵」。「三年來,全縣人民翹首以盼,各地遊客拭目以待。今天,嬉水節盛大『回歸』,重新出發。」保亭縣委書記穆克瑞說,今年嬉水節將傳統與時尚融合,精心安排了「千人舞.百桌宴」「七仙匯」嗨潮集市、黎族醫藥展演(體驗)、取聖水、雨林潑水電音節、歡樂大巡遊、嬉水狂歡、「點亮夜保亭」嬉水演藝嘉年華等系列精彩活動。台灣同胞組成多個團隊參與嬉水節活動,包括全國台企聯赴海南考察交流團、台北市商業總會來瓊考察交流團、2023瓊台兩地基層交流活動參訪團、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等。台灣屏東縣議員洪宗麒八年前因嬉水節與海南結緣。此番率團來訪海南,專門安排出一整天的行程參與嬉水節的各類狂歡活動。「雖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狂歡,現場卻井然有序,而且地面不見一點垃圾。」洪宗麒為當地民眾和遊客的素質點贊。回歸的嬉水節將歡樂擴散到了更多地方,保亭除了在縣城七仙廣場設置了主會場,還聯動景區和周邊市縣,在呀諾達、檳榔谷、七仙嶺、神玉島、五指山市紅峽谷等多地設置了分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