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采風

《龍騰耀福瑞、鳳舞迎春風》2024龍鳳吉祥春聯揮毫暨防治性別暴力治安防治宣導,鳳山區大東公園登場

鳳山今年建城235年,將首度舉辦「鳳山光之季」燈會,將以高雄版的「忘憂森林」大東濕地公園為主軸,沿著曹公圳與鳳山溪,打造全長6.9公里的燈會,活動至2月28日止。2024新春為配合鳳山光之季大型系列活動,鳳山區公所,鳳山區里長聯誼會與高雄市創意台灣文化協會聯合主辦「2024龍鳳吉祥春聯揮毫暨防治性別暴力治安防治宣導活動」特於大東公園隆重登場,活動中由高雄市創意台灣文化協會理事長王錦成老師率領、蔡金興、龔永南、歐桂華、李美莉、吳昭瑢、許璟芬等老師現場揮毫。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創教室師生組成參與現場揮毫活動。 為了配合鳳山光之季的大型系列活動,由鳳山區公所主辦一年一度春聯揮毫活動,為迎接新年的到來,增加年節氣氛,特別選在大東公園擴大舉行。邀請鳳山區里長聯誼會、高雄市創意台灣文化協會聯合擔任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鳳山分局文山派出所擔任協辦單位,集結更多的社區資源,一起在新年頭、舊年尾的時刻,來一場春聯揮毫活動。 活動由石慶豐區長、里長聯誼會趙志成會長、創意台灣文化協會王錦成理事長共同邀請與會的貴賓,舉行2024龍鳳吉祥秀、同時寫下「龍騰耀福瑞、鳳舞迎春風」,作為揭開2024龍鳳吉祥春聯揮毫活動的序幕。 活動與高雄市社區大學聯合成果展同時舉行,由石慶豐區長、王錦成理事長、趙志成會長率領里長們大展身手加入揮毫的體驗行列。透過活動同時宣導如何防治性別暴力以及治安防治,也由鳳山分局文山派出所共同宣導如何杜絕以及防止詐騙等不法情事。 手寫春聯過好年,提供民眾前來免費索取現場揮毫的春聯。龍鳳吉祥春聯揮毫活動在鳳山光之季燈會逐漸亮起,在活動熱鬧氣氛濃厚的氣氛下進行圓滿落幕。

沉浸式走春好去處 佛光山2/10啟動平安燈法會

迎接2024春節,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今(1/25)日宣布「佛光山2024年春節平安燈法會」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新春賀辭「雲水自在‧祥和歡喜」為主軸,2月10日至3月9日展出,有平安燈等活動,特別的還有長20公尺的「飛龍」將和主燈「鳳凰展翅」相映成影,締造「龍鳳呈祥」的意象。 平安燈燈籠隧道有各式創意彩繪,五顏六色絢麗光彩。 慧傳法師、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在法寶堂主持記者會,宣布平安燈法會自農曆正月初一至廿九日舉行,並宣布今年活動的四大主題,盛情邀請民眾闔家走春賞燈,還有全攻略導覽路線,盼大家在新年的開始走春,以充滿法喜的心迎接龍年到來。 「九色鹿」於佛教故事中寓意捨己救人。 慧傳法師表示,今年的主題是「雲水自在‧祥和歡喜」,亮點除了有信眾供養百萬盞的平安燈、遙控飛龍的花燈象徵龍鳳呈祥以外,更有來自佛光山全球各道場信眾彩繪的燈籠隧道、燈籠海點綴全山,讓民眾感受光耀無限及平安燈籠映照,讓民眾於新的一年光明幸福,還有無盡的法樂。而每年備受好評的高空無人機展演在大雄寶殿前,將呈現大師開創佛光山及弘法五大洲的歷程,藉以緬懷大師創建佛光山的慈心悲願。另一亮點還有在如來殿廣場以自行車動力發電的花燈,象徵追隨星雲大師早年弘法的足跡,讓大眾以一步一腳印的踩踏方式來與星雲大師接心。更特別的是呼應龍年的到來,會有一條長20公尺,以遙控飛機動力的「祥龍獻瑞」,與曼陀羅園的主燈-「鳳凰展翅呈吉祥」相對應,呈現龍飛鳳舞、飛龍獻瑞的吉祥意境。 「祥龍獻瑞」和主燈「鳳凰展翅」相映成影,締造「龍鳳呈祥」的意象。 「佛光山2024年春節平安燈法會」的四大主題分別是「雲水自在樂融融」、「祥和歡喜遍五洲」、「藝文科技入法海」、「時蔬百味品食尚」,融和了傳統的迎春習俗與現代的科技動感。有花燈、殿堂祈福、叩平安鐘、花車遊行、展演節目、美味蔬食等,還有熱門景點、美食、燈會、藝文、景點打卡等,多種「沉浸式走春」的攻略及路線,適合親子、情侶、文青、網紅及美食達人遊賞。 長20公尺的「飛龍」,透過遙控飛機動力,呈現「祥龍獻瑞」景象。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推薦佛館敦煌特展,而最應景的新春祈福可以在石窟中找到「散財觀音」,祈願觀音賜福平安、財寶廣進,也歡迎民眾於2月12日(農曆正月初三)下午3時穿著古裝遊敦煌石窟,可獲得精美紀念品及祈福卡。最受歡迎的光照大千祈福活動,從大年初一到2月23日(農曆正月十四日)都有展演,而大覺堂安排「龍騰雲影舞藝獅」表演,採索票方式進場,歡迎全家觀賞。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介紹三好嘉年華花車遊行,是慈善院院童的手做成品,這項新春花車遊行已經延續38年,佛光山用歡喜心供養大眾,呈現過年的熱鬧和燦爛,還有才藝舞蹈表演等,就是要讓大眾心靈開闊、歡喜迎春,遊行隊伍從福慧家園、菩提路經藏經樓到佛陀紀念館,歡迎民眾夾道欣賞同樂。星雲大師說:「只要雲水隨緣,逍遙自在,那麼生活將會是多麼的美妙。只要大家心中有法喜、有慈悲,那麼散發出來的氣質就是歡喜與祥和。」迎接農曆新年到來,佛光山誠摯邀請民眾闔家到佛光山點「平安燈」種福田,點出自心的智慧慈悲及家庭的平安吉祥,也把平安如意帶回家,把歡喜布滿人間。佛光山也將在2月5日晚上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試燈點亮百萬盞平安燈、主燈及光照大千,屆時將更顯濃濃的年味。

遇見高雄國藝之美

藝術創作就是要被看見-高雄國藝協會贈書儀式 為了讓更多的民眾看見藝術的美,國際文化藝術協會特別以「藝展風華-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25周年紀念畫冊」旗艦版精裝本25套,捐贈給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作為典藏,並舉行贈書儀式。藝術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被人們看見,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並理解藝術創作的理念。藝術家透過自己的創作,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希望能夠觸動觀眾的心靈,帶給觀眾美的享受和思考。因此,藝術家們更有著重要的角色。以自己的藝術創作豐富了世界的美學,展現了藝術氛圍和風貌。適逢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成立25年,特發行出版旗艦版精裝本紀念畫冊,由書法家也是資深里長張吉雄封面題字「藝展風華」,蒐錄了50位藝術家包含120件藝術創作,25年前由國際知名大師王海峰號召藝術家成立創會,目前會員多達百餘人,為南台灣頗富盛名的畫會。 王錦成理事長於贈書儀式中表示,遇見高雄國藝之美,藝術創作就是要被看見。協會成立25周年之際,特別出版發行紀念畫冊,為了帶給觀眾美的體驗和啟發,今贈書25套予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特別具有意義,藝術家們的存在和貢獻更加不可或缺,高雄國藝協會立足高雄,放眼世界的舞台,更是藝術活動的核心。藝術創作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創作,也是是藝術的傳承,承擔著將藝術帶給大眾,推動藝術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藝術家必需被看見,必需被廣為傳播,由理事長王錦成、創會長王海峰、常務監事陳韻如、秘書長王惠娥等帶領協會幹部,於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行贈書儀式,開啟2024開春伊始閱讀的風氣,徜徉在浩瀚無垠的書海,期待著更多美好的藝術作品和文化活動的出現。

2024龍鳳呈祥手寫春聯

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2024龍鳳呈祥手寫春聯」揮毫活動 於高雄橋頭糖廠隆重登場 「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為迎接一年一度最大節慶春節即將來到,於2024年年味漸濃的此刻,主辦「2024龍鳳呈祥手寫春聯」揮毫活動,在橋頭糖廠重磅登場。該活動包含有書法創作、有花鳥年畫,或牡丹花語或吉祥嘉言,透過手寫春聯現場揮毫的活動將書藝大師的春聯,開放贈送給民眾。參與手寫春聯現場揮毫都是一時之選的老師,包含理事長王錦成、簡維亨、歐桂華、謝彥杉、蔡文雅、梁美月、黃啟和、林振豐、陳明順、陳合發等老師們共同參與。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成立至今已有二十七年歷史,以結合文化藝術傑出人士,宏揚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促進國民外交與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為宗旨。此次結合多元化的藝術創作者,將藝術推廣至民間社會,以淨化民心,提升藝術生活層次,使宜居的高雄更有藝術風采。 理事長王錦成表示,今年率領國際文化藝術協會的書藝老師們,親臨現場手寫春聯或彩繪年畫,除此之外更特別的是,此次活動更擴大邀請「集士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協辦單位一起共襄盛舉。活動當中由主持人王惠娥秘書長引言揭開序幕,並配合112學年度外籍英語教師聘僱計畫,邀請高雄市公立學校的外籍教師及學生一同參與盛會,由協會書法老師現場教學,拿起毛筆有模有樣的寫了春聯,都表示自己手寫的春聯最美。活動透過「新春揮毫」活動象徵新年新希望,藉由農年前手寫春聯活動,深化高市外籍教師在台生活的文化體驗。也透過過年猜謎活動,將節慶、文化與習俗融為一體,在集思廣益、搶答中訓練參加的學生腦力激盪,多元思考能力,是一場宣揚傳統文化的藝術盛會。同時也結合芳玲聲演藝坊街頭藝人團隊的精彩開唱演出,結合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感動,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並索取春聯,熱鬧滾滾把整個橋頭糖廠裝扮的充滿濃濃的傳統年味。

以口述之名,顯時代擔當-第九屆口述歷史之夜在京舉辦(下)

內容多元,萬事皆可「口述歷史」口述史學的方法與理論來源是高度跨學科的,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涵蓋了全部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在口述實踐領域近年來同樣呈現出高度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小至一菜、一車、一人、一校,大至一城、一國、一代,萬事皆可「口述歷史」。口述歷史之夜所展示的項目,涉及戰爭的宏大敘事,川菜的微觀領域,電影、汽車的行業視角,雲南、重慶的城市記憶與交大的校史記憶,有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也有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的勞工與遺孤,呈現出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口述歷史奇觀,是當前口述歷史在中國熱火朝天景象的腳註。《口述雲南》計畫整理了百年來雲南在政治、經濟、建設、文化等方面發生的重要事件、取得的重要成就,採訪紀錄了多位在雲南各類大事件中的親歷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很多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曲作者聶耳的後人、研發出小兒麻痺糖丸的顧方舟先生的同事、「一二•一運動」的親歷者等。蔣春柳團隊2006年在為朱踐耳、呂其明、閔惠芬等音樂家梳理個人作品檔案的過程中,萌生了做口述歷史的想法,截至2023年10月,已經累計完成口述歷史採訪1262人,累計素材時長超過3900小時,形成「上海市重大時政工程建設」「上海世博會」「上海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上海老藝術家」「抗戰老兵」等多個主題的口述資源庫;上海電影老藝術家口述歷史計畫始於2018年,共訪談了64位見證了上海電影事業發展的老藝術家,涵蓋演員、導演、編劇、攝影、服裝、化妝、道具、特效等各個工種。10本書,20年,數百名汽車產業從業者,2000多萬字,幫寧工作室口述記錄下的汽車人,正是中國汽車工業前僕後繼的主體力量,是他們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波瀾壯闊的發展篇章。 《口述雲南—科學家係列》計畫分享 家國擔當,彰顯濃厚人文關懷相較於傳統歷史記錄與敘事方式,口述史料更具個人性、私密性與互動性,將此前不為歷史學家所關注的人群和角落納入其中,關注了歷史聚光燈之外的平凡人物與事件,賦予了沉默的社會邊緣族群以發聲的可能,彌補了歷史事件發生之前與之後的時間空白,填充了以往諸多歷史研究所缺失的廣度、溫度與維度。與書面史料的靜態呈現不同,口述歷史由口述者/受訪者與敘述者/訪談者構成,他們共同承擔銘記的任務與責任,是一種更具互動性的動態結構。這種在形式與內容上呈現出的特性,使得口述歷史計畫及其參與者散發出的濃厚的人文關懷與家國擔當。1959年9月30日晚間7點,在新落成的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世界八十多個國家的朋友及全國各界人士合計5000人的盛大國宴,當時的盛況因為難以找到親歷者而致很多細節缺失,最終因為「高爸爸」的口述補充了關鍵的內容。「解放碑」幾乎可以說是重慶的標誌,但許多年輕人只知道它是人民解放紀念碑。其實,它建於解放前,1947年8月落成。口述歷史團隊透過一張解放碑落成當天拍攝的照片,找到拍攝者的後人,並走訪了歷史學家,還原了「解放碑」既是抗戰勝利紀功碑,也是人民解放紀念碑的事實。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1917—1922年一戰前後,總共約有14萬華工被招募法國的歷史在個體記憶裡瀕臨消失,只成為歷史書上的幾行字,紀錄片《永恆》以口述歷史訪談的方式,保留了一戰華工的珍貴紀錄。《我是誰:戰爭遺孤啟示錄》透過被訪者的敘述和回憶,站在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視角來看待這場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講述了二戰結束後中國人收養4000餘名日本遺孤,並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日本遺孤回到祖國生活、回報中國養父母的動人故事。抗戰、抗美援朝紀錄片《尋找飄蕩的忠魂》《家•國記憶-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週年》為歷史抹去塵埃,給後人留下記憶,將中華兒女英勇抗戰、保家衛國的精神以口述影像的方式定格下來,傳承下去。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發言並頒發證書 國際口述歷史泰斗亞歷山德羅·波爾泰利 面向未來,代際傳承成果斐然經過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等機構及海內外口述歷史同道的努力,口述歷史理論與實踐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廣泛地應用於歷史、教育、醫療、科技、社會、文學創作等領域,以論文、圖書、影像、檔案、資料庫等多種方式沉澱下來,成果斐然,蔚為大觀。「每一位老人去世,都意味著一座圖書館被燒毀了。」口述歷史的工作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搶救性工作,也是一項「為未來記錄過去」的偉大事業,基於此項共識,近年來口述歷史計畫參與者無論從發起者或受訪者來看,均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跡象,擺脫了口述歷史就是一群中老年人對老年人的訪談這一刻板印象,代際傳承工作成效顯著。1955年,黨中央出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戰略需求,決定將13所沿海高校遷往內地,其中要求包括交通大學在內的四所高校全遷。從交通大學接到高等教育部的遷校通知,到交大的西安校址動工建設,再到9月如期開學,僅用時一年多時間,這在當時被稱作「交大速度」。6000多位交大師生從上海遷到西安,完成主體西遷,成為唯一一所實現整遷的大學。《最美西遷人-交通大學西遷口述採集工程》中的西遷人與他們的故事,將「交大精神」錒刻進校史的豐碑與學子的心中。2019—2022年,《重慶母城建設》口述計畫在短短3年時間裡走訪人數超過300人,收錄103位受訪者口述內容,收集圖片資料3000餘幅,錄製口述影片超過6T,為重慶市城市文化建構累積了彌足珍貴的資源。從2011年《看歷史》雜誌起,唐建光團隊先後發起的全國中學生歷史記錄計劃、家春秋口述歷史影像計劃、大江大海少年影像計劃致力學生群體的口述歷史教育工作,讓從小學到大學的小「口述歷史人」用筆記錄他們的親人、家族、家鄉以及身邊的故事。近年來,這些十二到十七八歲的學生,從內蒙的錫林郭勒,到山西的長城、四川最遠的山區,走遍全國很多地方去發現我們國家、民族各種多元的文化,多樣的族群以及多彩的故事。他表示,「我們知道口述歷史都知道口述歷史應該是很老的人,去採訪很老很老的人,實際上只要我們的『05後』、『15後』、『25後』還在參與口述歷史,我們口述歷史將永遠年輕」。無獨有偶,敬一丹為年度十大口述歷史項目獲得者頒發證書時,同樣表達了口述歷史參與者年輕化的欣喜,「我特別高興看到更多的年輕人的參加,這件事情有年輕人參與就有未來」。亞歷山德羅•波爾泰利接受口述歷史週組委會頒發的「口述歷史事業推動者」榮譽時,表示「我在剛開始從事口述歷史的時候,完全想像不到會有今天,我們的產業會有這樣的一天,當時從一個不被接受的領域,到一個國際的運動和一個國際的行動」。這樣的盛會,是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團隊多年的心血之作,第九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週發起人、組委會執行主席林寨表示,「我們都是在努力地做口述歷史這件事,它的意義會在千秋萬代之後。也希望繼續跟大家一起做這件對的事情」。活動的最後,崔永元教授講述了自己與口述歷史事業的淵源,並對口述歷史理論與實踐中的法律與倫理議題表達關切,他認為現行的口述歷史行業規範雜亂、水平遠遠不夠,國際口述歷史學界在法律和倫理上的要求已經越來越嚴,對受訪者以及受訪者提供的內容越發尊重與鄭重。希望中國近年能出現標準的口述歷史原則與規範,其中有嚴格的法律倫理界定及國內外成熟的經驗總結,「把我們的學生、我們每個人都能培養成合格的口述歷史人」。據悉,中國口述歷史國際週是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在持續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和資料收集的同時,為推動這一領域學術交流與國際傳播活動而搭建的一個國際性平台。由口述歷史國際研習營、年度紀錄影像展映、國際口述歷史計畫展示、口述歷史之夜和「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等眾多版塊組成。自2015年起,口述歷史週已連續舉辦八屆,吸引了來自中國大陸及港澳台、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瑞典、澳洲、義大利、南非、伊朗、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蒙古等十餘個國家、地區數千位口述歷史同仁的參與,線上線下逾百萬人次的互動,已成為中國口述歷史界的重要年度活動。 崔永元教授發言 第九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週發起人、組委會執行主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