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見影

在陸台胞的端午味道:最是那縷悠悠粽葉香

上海神旺大酒店推出的三種口味粽子 〔本報特約記者 李典報導〕剝去粽葉,熱氣騰騰的粽子隨即飄來陣陣清香;一口下去,米的軟糯和肥瘦相間、醃製入味的肉在口腔中融合、交匯,緊接著,各種輔料香氣四溢……作為中華傳統節日美食,粽子是許多人心中頗愛的美食,也是許多台胞記憶中無法忘卻的鄉愁。「台灣粽子分為『北部粽』與『南部粽』,餡料差不多,但是『北部粽』會先拌炒米,整個粽子是半熟狀態下蒸的;『南部粽』則是包好生糯米,下鍋煮的。」在浙江寧波工作十幾個年頭的台胞張凱安,對家鄉的粽子侃侃而談。在大陸,隨著像張凱安這樣在此工作、生活的台胞越來越多,記憶中的端午味道成為一抹淡淡的鄉愁。為了重現家鄉味道,幾年前,台企旺旺集團所屬的上海神旺大酒店推出了手工台式燒肉粽。來自台灣的主廚曾俊郎告訴記者,今年其以「傳統+創新」,共推出三種粽子,兩鹹一甜。其中,台式燒肉粽源于閩南粽,在本質上並無太大差異。但在調味上,台式燒肉粽注重配料的豐富性,除了基本搭配三層肉與鹹蛋黃外,還會加入蝦米、花生、栗子與蘿蔔乾等,近幾年甚至開始加入干貝與鮑魚等高檔食材增加其風味。除了傳統的台式燒肉粽外,另外一個鹹味粽為香芋臘味粽,配合上海口味並結合廣式臘味的方式製作而成;而甜粽就是完全以上海喜甜的口味為考量,以八寶飯的概念,製作出了五穀糯米粽。從傳統台式粽到融入新口味的「融合粽」,小小的粽子緩解鄉愁之時,亦展現出台灣與大陸的融合。「作為一家台灣企業,促進兩岸之間的交流一直是我們的職志(宗旨)。」上海神旺大酒店行銷公關部主管沈惟棖說。粽子融合之時,人也在融合。和丈夫從台灣來到寧波生活已逾十年的柯愛辰稱自己為「資深吃貨」,常常和當地的兩岸家庭一道,烹飪各色美食。談及端午粽,她說,在台灣,親友之間會相互分送粽子分享不同口味。現在居住在寧波,她仍會在每年端午節前夕,沿襲台灣傳統,分享台灣粽的家鄉味。「一年多沒有回台灣,希望早日再相聚,讓台灣的親人們也能品嘗到大陸的特色美食。」柯愛辰說,這是她當下最大的心願。

綠色環保 消費升級 一批重要國家標準集中發佈

〔本報特約記者 林麗鸝報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日集中發佈一批重要國家標準,涉及綠色環保、消費升級領域,助力提升大陸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提振消費信心。在綠色環保領域,《中國森林認證 森林經營》國家標準規定了森林可持續經營認證應遵循的指標體系,增加了森林固碳能力、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相關認證內容,可更好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評價技術要求》國家標準為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評價工作提供了技術依據,將提高我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運營服務組織的技術水準和服務品質,有助於打造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在消費升級領域,《紡織品 基於消費者體驗的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基於消費者觸覺、視覺、嗅覺等感官體驗需求,重新構建了規範產品品質的技術指標體系,將提升產品穿著使用的舒適性,增強國內市場對國產品牌的認可度。《家用移動機器人性能評估方法》國家標準針對家用移動機器人自主移動這一核心特點,制定了回充電座能力、單次充電運行時長、單臺階處理、避障和跨越線纜特性等多項原創性性能評估方法。

端午假期 大陸境內旅遊出遊8913.6萬人次

〔本報特約記者王珂 劉志強報導〕文化和旅遊部14日發佈2021年端午假期文化和旅遊市場情況,經測算,端午假期三天(6月12日至14日),大陸境內旅遊出遊8913.6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4.1%,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98.7%;實現境內旅遊收入29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9.7%,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4.8%。隨著「七一」臨近,各地紅色旅遊迎來客流高峰,紅色文化在年輕人群中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快速提升,紅色旅遊人群呈現年輕化、親子化特徵。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端午假期三天(6月12日至14日),大陸交通運輸行業運行總體平穩有序,應急保障有力,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預計共發送旅客1.24億人次,日均4123.2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日均下降18.8%,比2020年同期日均增長52.5%。

2020年大陸無償獻血人次達1553萬

〔本報特約記者 申少鐵報導〕今年6月14日是第十八個世界獻血者日。在世界獻血者日到來之際,國家衛健委於近日舉行例行發佈會,介紹大陸無償獻血、兒童血液病以及惡性腫瘤救治管理有關情況。1998年,大陸頒佈實施了獻血法,規定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目前已經建立起無償獻血工作制度,大陸共建設血站452家,形成了以省級血液中心為龍頭、地市級中心血站為主體,中心血庫為補充的血站服務體系。臨床用血也實現了核酸檢測的全覆蓋,確保血液安全。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提高到了2020年的1553萬,獻血率從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0年的11.1‰。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血液安全報告顯示,大陸在無償獻血、血液安全和臨床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疫情對無償獻血影響很小。」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2020年,大陸無償獻血采血量達2636萬單位。廣大無償獻血者響應號召,戴上口罩走出家門,獻出熱血;血站系統的工作人員堅守崗位,盡職盡責,保障了血液的安全與平穩供應。大陸血液執行資訊系統檢測的結果顯示,6月以來,大陸血液庫存夠用12天以上,高於7天的安全線,血小板的庫存穩定在2.2天,高於1天的安全線,庫存相對充足。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的血漿可以中和患者體內病毒,防止病毒對肌體器官造成持續性的損害,是救治患者非常有效的手段,已納入了大陸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郭燕紅介紹,2020年2月以來,大陸開始研究組織利用恢復期血漿來進行患者救治的一系列工作,在武漢專門建立了國家恢復期血漿儲備庫,在各省份建立了省級的儲備庫。截至目前,已經累計採集了恢復期血漿4700餘人次,一共147萬毫升,累計跨區域調撥近50萬毫升,有效地保障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截至2020年底,11.5萬例兒童血液病和惡性腫瘤患兒被納入監測管理體系。兒童大病集中救治降低了醫療總費用,減少了跨省異地就醫頻率,提高了醫保報銷比例,有效降低了個人自付費用。血液病、惡性腫瘤患兒平均住院總費用比2019年政策實施前下降了5.69%,其中自付費用下降10.89%。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介紹,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的資料顯示,目前大陸兒童血液病和惡性腫瘤排位第一的是白血病,整體治癒率與國際水準相當,比如某一些亞型白血病,五年治癒率達到了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