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首個西藏山水國畫展在拉薩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讓寶奎邢一報道]「雄偉的雪山、滄桑的古寺、鬥角的小藏羚羊、借鑒了唐卡畫法的著名景區聖像天門、西藏七地(市)不同風格的非遺服飾……」10月29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野下西藏系列劉洋國畫作品展」在拉薩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展。這也是西藏藝術家首次以中國畫筆法展示西藏山水自然風光等主題的畫展。西藏歷史文化記憶的景觀符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註腳,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劉洋以「山川藏痕」為主題,吸收了唐卡和壁畫等表現手段,用中國畫的筆墨,結合西藏元素,展示了西藏獨特的自然風光以及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態和文化底蘊。透過採風、訪談、寫生等方式創作的近100件作品,主題圍繞民俗、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等四個面向展開,全景式展現大美西藏的精神家園,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過程。展覽將持續至11月12日。

張桂梅的學生考上了軍校,還勇奪「三冠王」!

本報特約編輯 方一 還記得西藏軍區某旅女兵丁王英嗎?她是全國「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的學生、雲南通達傈僳族鄉近20年來第一位女兵、西藏軍區新兵旅女兵組紀錄打破者。如今,她又有了新身份——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2023級新學員。丁王英家住通達鄉白姑河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穿上軍裝,戴上軍帽,踏入軍營是丁王英從小的夢想。進入華坪女高讀書後,通過張桂梅老師的教導,她進一步懂得了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奉獻,更加堅定了參軍入伍的決心。2021年9月,正在雲南農業大學讀書的丁王英報名應徵入伍,主動選擇赴邊遠艱苦地區摔打錘煉,通過層層選拔考核最終如願前往西藏服役。穿上軍裝、踏入軍營,將青春交給部隊。初入軍營丁王英認真刻苦,訓練場上揮汗如雨不斷超越自己。回到宿舍還利用器材「開小灶」,手扒床簷練引體向上倒撐身體練臂力,跟著教學視頻練核心力量。在西藏軍區新兵旅舉行的「雪域雛鷹·2021巔峰」創破紀錄活動,女子全副武裝手榴彈立姿投遠比武場上丁王英以「31.34米」的成績打破新兵旅女兵組紀錄。雪域高原上丁王英在練兵一線淬煉成長,在執勤途中飽覽祖國壯美山河,更加深刻理解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錚錚誓言而萌生了考取軍校、長期服役的想法。功夫不負有心人,丁王英最終成功考取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在學校「精武·2023」軍事基礎競賽中面對多項陌生的競賽課目,丁王英沉著冷靜、超常發揮,一舉摘得3000米跑、單兵戰術基礎動作、刺殺基礎3個課目桂冠,成為師生口中的「三冠王」。對於丁王英而言,如願考上軍校只是軍旅人生的新起點,未來的路還很長。沒有一朵花一開始就綻放,丁王英說:「我要在院校這個平台上繼續提升自己、鍛煉自己、磨礪自己,以我之浪花,築國之巨浪」。放眼望去,如今張老師的學生們均已長大,在各行各業散發著光芒桃李天下各飄香。正如網友們說的那句話:「先生以一己之力托舉起一隻只雛鷹起飛」。向張老師致敬

台灣黃埔團體到四川參訪 共話親情共促統一

〔本報特約記者 黃川報導〕日前,台灣黃埔團體到四川參訪。 這次交流活動由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發起並邀請,旨在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促進川台兩地民眾的交流交往,增進兩岸人民共識。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參訪團認真聆聽關於黃埔軍人、抗戰軍民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蹟,深情緬懷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爭取民族獨立付出生命和鮮血的革命先輩。在成都市郫都區黃埔聯誼之家、姚霽月美術館,兩岸藝術家潑墨揮毫,以書法、繪畫等中華傳統文化深入交流,互贈書畫作品。 台灣參訪團代表現場書寫“我愛中華”,表達兩岸同胞同為中華兒女的赤子之情;郫都區黃埔後代書寫“兩岸黃埔 百年一脈”,贈送參訪團一行。在川期間,參訪團還赴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杜甫草堂、武侯祠、樂山大佛等地,深切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風光的絢麗多彩、人文歷史的同根同 脈。嘉賓表示,這次來川考察是新冠疫情後首赴大陸,參訪交流活動十分成功,深刻感受到了近年來祖國巨大變化和偉大成就,一路所見所聞,不論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人文歷史和自然 風光,都給參訪團每位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對身為中華兒女感到驕傲和自豪。 參訪團成員一致表示,「台獨」是死路一條,大家都希望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並願意為之而共同努力奮鬥。參訪過程中,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與台灣黃埔團體就共辦人文交流等項目達成許多共識。

兩岸以球會友 第七屆「台協盃」慢速壘球賽重慶開賽

〔本報特約記者 梁欽卿報導〕投球、揮棒、奔跑…運動場上,加油助威聲不斷。 第七屆「台協盃」慢速壘球邀請賽28日在重慶開賽,來自天津、蘇州、成都、廈門等地的6支球隊120餘名台胞,在為期兩天的角逐中切磋球技、以 球會友。慢速壘球由棒壘球運動衍生而來,由於簡化了棒壘球規則,擊球難度更低,成為推廣棒壘球的絕佳選擇。 在台灣,慢速壘球運動十分火熱,伴隨著「登陸」台商持續增加,這項運動在大陸也逐漸興起。從第二屆「台協盃」開始,來自台北的張凱賀每屆都來參加。 從小學開始接觸壘球運動的他表示,他雖不是專業運動員,但在大陸工作十多年一直推廣壘球。 在江蘇崑山,張凱賀成立了一個壘球相關的協會,600多名成員裡台灣人佔八成。 於他而言,這次來重慶是故地重遊,隊員中也有沒來過重慶的台灣人,想趁著比賽空檔去景點走一走,感受下標準的「重慶味兒」。「這個活動以壘球為媒介,是兩岸民眾溝通交流的好機會。」來自台中的潘俊吉在重慶生活多年,他告訴記者,一上賽場就有熱血的感覺,希望「小球賽」能推動兩岸「 大團結”,打開台胞了解大陸、走進大陸的新視窗。作為本屆比賽為數不多的女選手,來自台南的黃琬玲此前是一名快速壘球職業運動員。 2016年,她退休後來到廈門工作,認識了許多和她一樣熱愛壘球的台灣人。 「這是我第二次來重慶,見到了很多許久未見的朋友,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黃琬玲說,這些年她常在大陸參加壘球比賽,希望帶動更多兩岸愛好者參與這項 運動。據了解,「台協盃」慢速壘球邀請賽今年是第七屆,該賽事立足重慶,開闢海峽兩岸民間體育社團交流合作的新路子,以壘球比賽為新窗口,發揮渝台兩地交流的優勢 和特色,推動兩岸交流。

第一屆海峽兩岸動漫配音大賽在廈門頒獎

〔本報特約記者 楊伏山報導〕第一屆海峽兩岸動漫配音大賽最終獲獎名單揭曉,頒獎典禮27日晚間在廈門大學翔安校區舉辦。經專業評選,160組兩岸選手入圍決賽,選出競賽一等獎1組、二等獎4組、三等獎6組、奶龍專項獎1組、最佳創意獎24組、最具潛力獎 24組,同時選出優秀獎100組、優秀指導教師50位、最佳組織單位50家。浙江傳媒學院唐旭、徐芳頔、趙煌嶔、顧芙寧、杜涵睿團隊表演的《赤炎錦衣衛》動畫作品配音片段獲得大賽一等獎。武漢體育學院楊思然、呂鵬和湖南長沙選手張敬雨涵、許子堯、吳雅文、付佳林分別表演的《霧山五行》,台灣參賽者臧孟君、杜彥樺表演的《戌天伏魔錄》和台灣參賽者 張至超、張乃文表演的《兩不疑》等4組動畫作品配音片段獲得競賽二等獎。西安華學院武少雄、王汶思表演的《最強反套路系統》,台灣參賽者連思宇表演的《電器少女》等8組動畫作品配音片段獲得大賽三等獎。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新聞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陳斌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高健,廈門市翔安區委書記黃鶴麟等嘉賓出席,並為兩岸獲獎選手們頒獎。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指導,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政府和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本次大賽,自7月啟動以來,透過線上發布、徵集、評選、沙龍、頒獎等流程和環節 ,邀請兩岸6,300多位配音愛好者參與個人化動漫配音創作與交流互動,共收到兩岸200多所高校和100多家配音社團、聲音工作室選購的2852部參賽作品,其中台灣參賽作品521部 。騰訊動漫、嗶哩嗶哩、愛奇藝、優酷、新漫畫、第七印象為大賽提供20多部優秀動漫作品作為配音素材,為參賽者提供了內容豐富的創作空間。全國大學配音聯盟、台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台灣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台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等機構協助支援。 大賽邀請兩岸配音界的知名專家、導演和演員擔綱評審。主辦單位介紹說,評審團認為,兩岸參賽者在作品中呈現的個人化聲音特質和深邃的作品領悟能力,充分展現了中文配音藝術的魅力。參賽者們表示,透過這場比賽,他們不僅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在大賽中得到了成長和提升。據介紹,此前,主辦單位於27日下午在廈門市翔安區同期舉辦海峽兩岸青年配音沙龍,邀請騰訊動漫、第七印象、哆啦聲工坊分享最前沿的影視動漫資訊,北京冠聲、 哆啦聲工坊、廈門外圖等與競賽優秀選手簽約,推動兩岸動漫配音人才培育合作。 第七印象與大賽合作特設的奶龍專項獎,提供奶龍動畫合作配音員簽約機會,為《奶龍》IP注入了新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