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近400件新出土文物齊聚國博 一覽新時代考古成果

〔本報綜合報導〕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鑒往知遠——新時代考古成果展」,以2012年以來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重點,彙集43家文博考古機構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對考古文博愛好者可謂是不折不扣的盛宴。展覽分為「走向文明」「協和萬邦」「海宇攸同」「殊方共用」4個部分,生動講述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歷程,充分展示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就以開放包容聞名於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連通了中國與世界,見證了人類文明在交流融合中的創新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是中華文明繁榮興盛、延綿不絕的基礎。近年來,有許多重要的考古發現反映了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史上最大規模亞殘運會開幕!為夢拼搏的人,加油!

■本報特約編輯 方一 10月22日晚,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開幕式以「心相約,夢閃耀」為主題,用滿滿的看點傳遞美好送上祝福。深情唱響《我的祖國》國旗入場時,兩名聽障兒童佩戴人工耳蝸與健全兒童一同深情唱響《我的祖國》伴隨國旗行進。舞臺上,聽障兒童手執國旗在樂音中堅定走向旗幟台。升國旗,奏國歌!本次開幕式採用共「唱」的形式來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著嘹亮的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場地中的手語老師帶著殘疾演員,深情地用手語與大家合「唱」國歌,同心共唱愛國深情。 10月22日,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現場。 10月22日,聽障兒童手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入場。 中國亞殘運代表團入場開幕式入場儀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登場全場沸騰。祝福中國運動員!中國隊加油!輪椅舞者與健全人舞者共舞開幕式上,場地內如同玉石印章般的運動圖示流轉,身穿紅衣的健全人舞者和輪椅舞者共同起舞!這世界不分殘健,在奔赴夢想的征途上我們並無不同。亞殘運會主火炬點燃在亞殘運會開幕式上,主火炬由戴有智慧仿生手的中國游泳運動員徐佳玲和杭州亞殘運會吉祥物「飛飛」一同點燃。從智慧仿生手的應用到吉祥物「飛飛」的出現,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的點火方式兼具科技與溫暖。 10月22日,中國大陸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 大家合「唱」國歌 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共設射箭、田徑等22個大項、564個小項。中國亞殘運代表團共計723人,代表團運動員439人包括男運動員221人、女運動員218人。他們來自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平均年齡26.5歲。年齡最大的是乒乓球運動員高延明,58歲年齡最小的是國際象棋運動員楊亦瀟13歲。中國體育代表團將參加全部22個大項、397個小項的比賽。 旗手是女子輪椅籃球運動員黃曉連男子輪椅擊劍運動員孫剛 杭州亞殘運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亞殘運會讓我們一起為亞殘運會的運動員們加油期待他們的精彩表現!

台南沒有米其林,冤嗎?

■媒體人 單厚之 前一陣子,米其林餐盤公布,就有一堆朋友歡天喜地,還好自己的私房餐廳沒入榜,不用面對漲價和人擠人之苦。台南人的私廚,就是每個人街頭巷尾的小店。這句話說得在理。誰家的飯菜比自己媽媽做得好。但台南的美食平均水準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觀光客越來越多,台南的小吃越來越貴,人潮卻越來越多。台南人想吃一口古早味也不可得,只能卑微的期望,自己街頭巷尾的小店,不要不小心成為網紅店。不可憐嗎?台南還是那個舉手投足皆有古意、席間皆有文風的那個古都嗎?承認吧!台南早已變樣,我們只能在犄角旮旯裡,尋找幼時的回憶。那個遍地美食的府城,早已回不去了。回過頭來,談談米其林。庶民美食都崩壞至此,高檔美食能好到哪裡?台南,就是中國蘇杭的縮影。有錢,才吃的起糖,食物才能甜死螞蟻。有錢人,講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跟平民美食沒有半毛錢關係。米其林也是同樣的標準。回頭想想,台南可以達到這八個字的餐廳有幾家?米其林的標準是,一顆星,一個人、一餐,100鎂,按照這樣的預算,你會推薦哪個朋友去台南一餐花3000?米其林沒星,冤嗎?阿霞如果賣一個人3000,即便有李安的加持,你花得下去嗎?同樣是海產、吃肉,花大價錢,到高雄吃菜包李、吃岡山羊肉不好嗎?海產、牛羊肉、燒烤、火鍋、西餐、日本料理,台南是哪一樣真能贏過其他5都?米其林一星的明福,說是台菜,其實是高檔海鮮。其實就是媒體的過度吹捧,網民的一窩蜂,讓台南的飲食文化不進反退。所有沒有爆紅的店,都能被認為是保留古早味、保留住文化。那些網紅店,說不上難吃,但就是兩個字,離譜。城市土包子掌握了台南美食的詮釋權,網紅的虱目魚腸,只有苦和焦,沒有香甜,蝦仁飯也不是記憶中的那個樣。放棄掙扎的路邊小攤,反而能吃到正常的味道,有點意外的驚喜。然後他又變成網紅店,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當然,你可以說,台南人有錢,也不想賺更多,反正天天都爆滿,並不在乎星不星的。我也同樣懷念那個遍地都有蝦仁飯、虱目魚排包便當的日子。但認真的想想,我們都只是擔心記憶的味道消失,何曾有朋友說過哪家的味道變得更好、服務更好、更高級?米其林本來就是城市發達的象徵,台南的人均本來就是六都之末。台南沒星,真的意外嗎?(轉載自單厚之臉書)

兩岸一家親 江蘇昆山台灣民俗文化節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孫權報導〕22日,昆山媽祖回鑾安座儀式暨台灣民俗文化節開幕式在江蘇昆山慧聚廣場舉行。至此,「傳香諦緣、情系兩岸—昆山媽祖遊台灣」活動圓滿結束。「台二代」黃文英是彰化人,學生時便隨父母來到大陸生活,親眼看著兩岸同胞齊心合力建起了昆山慧聚廣場。當天,她帶著兩個兒子前來感受傳統民俗。「這裡彙聚著兩岸建築、藝術、人文、歷史的精華,每逢傳統節令,一系列的傳統文化民俗展示對孩子而言,都是很好的體驗,希望他們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媽祖文化是聯繫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昆山慧聚廣場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以媽祖文化為媒,連續三年舉辦「昆山媽祖」回娘家活動。今年的活動由昆山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昆山慧聚天后宮、昆山市台協會共同發起,歷時七天六夜。活動期間,昆山媽祖從昆山慧聚廣場起駕,依次至台灣新北板橋慈惠宮、台中大甲鎮瀾宮、台中南屯萬和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台南西港慶安宮、台南鹿耳門天后宮、高雄旗津天后宮參香並締結姐妹廟,受到島內信眾熱情歡迎。同時,昆山媽祖還巡安賜福南京和昆山的台協會及當地台商台企。陳仁付攜家人自江西趕來,在昆山慧聚廣場一睹台灣老街風情、「打卡」兩岸美食的,恰逢昆山媽祖回鑾安座,令他新奇不已。「蔚為壯觀,對閩台文化又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不虛此行。」昆山市台協會會長孫德聰說,昆山慧聚廣場是昆山打造的台商精神家園,為慰藉在昆台商思鄉之情而建,現已發展成為重要的兩岸同胞交流場所。「每次辦活動,各地的台商都會趕來,因為這裡有家的感覺。昆山的台商投資總額還在持續增加,就因為有更多人把企業總部安在這裡,把家安在這裡,留下來發展。」昆山是大陸台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昆山充分發揮慧聚廣場資源優勢,聚焦民俗文化、傳統節慶、體育賽事等主題,積極打造一系列昆台交流品牌,連續多年舉辦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昆山媽祖杯」海峽兩岸慢速壘球邀請賽、兩岸青年花燈設計比賽、「繪聚兩岸」少兒繪畫比賽、慧聚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等活動,每年吸引數萬名台商台胞台屬參訪交流,不斷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在京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鐘欣報導〕以「光陰的故事」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近日在北京台灣會館舉辦,展出近300幅來自兩岸暨港澳地區、馬來西亞等地的青少年畫作。本屆展覽設幼稚園組、小學組、中學組等組別,呈現不同地域的孩子們對光陰的理解和各自成長經歷。市民胡兵強帶著女兒前來觀展,他表示,小孩學習繪畫已近5年,以往大展在北京展出時,也曾帶她觀展。「這些畫作各有特色,我們也想過來看看其他小朋友如何通過畫作表現主題、展現當地的風景和習俗。」引用古代詩人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台灣中華文創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肇松表示,儘管「寸金難買寸光陰」,但畫作所能涵蓋的內涵十分豐富,可以呈現百代甚至千代過客的身影和精神,小朋友們的這些畫作可以見證兩岸暨港澳地區當代的發展,在未來也可成為一部分歷史的初稿。交流不限於小朋友,大朋友在這些美術教育中也能瞭解到交流的重要。據介紹,本屆展覽由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台灣中華文創發展協會等兩岸多家單位、機構聯合主辦,此前已在福州、廈門等地展出,11月還將赴台舉辦高雄、台北「雙城展」。國務院台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表示,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已走過14年歷程,為兩岸少兒美術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為兩岸民眾增進瞭解、促進心靈契合搭建了重要平台。即便在疫情時期,展覽也未曾中斷,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來自兩岸民間的大力支持,這說明兩岸交流是民心所向,定能克服各種障礙,不斷向前發展。希望兩岸青少年心懷藝術之光,走好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