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首屆胥山詩歌「村」晚成功舉辦

■ 本報特約記者 李雙微 近日,首屆胥山詩歌「村」晚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胥山遺址公園舉辦。據悉,這是大陸首場詩歌「村」晚,因而備受關注。禾點點直播、京視網手機台直播、文旅直播等媒體現場直播。嘉興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張建華主持活動,國家一級演員丁建華,中國詩歌春晚總導演、屈原後裔屈金星等參加晚會。鄉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繁衍傳承、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本次活動以詩歌朗誦的形傳承鮮活的傳統文化,展現大橋鎮的鄉土鄉情和美麗鄉村新面貌,詩歌「村」晚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晚會分「信仰之力」、「傳承之路」、「文明之源」三個篇章,透過大橋尤其是胥山的歷史、現在和未來以詩歌來謳歌美好生活,頌揚文明傳承。詩歌「村」晚的舞臺承載著鄉音、鄉土、鄉情,凝聚群眾情感、載起美麗「鄉愁」,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丁建華以及浙江、嘉興本地朗誦家朗誦著名詩人黃亞洲的《南湖的船,南湖的水》、曉弦的《在大橋鎮的愛情裡》、屈金星的《大橋:江南文明之源的現代激蕩》等詩作。晚會上,朗誦、歌舞等藝術形式將活動推上高潮,引發現場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海峽兩岸雜誌社執行總編朱東升高度評價活動。活動同樣在網上引起了較強的反響。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朗誦藝術團團長汪葆明收看直播,高度評價說,胥山詩歌「村」晚堪稱全國首創。透過一個村的歷史變遷折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不息,別出心裁,獨抒機杼。中國詩歌春晚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東京、歐洲、美國、加那大等在內的全球近百會場組織轉發收看現場直播。中國詩歌春晚歐洲會場負責人池蓮子說:「作為浙江人,看到這台詩歌『村』晚格外親切,我特向歐洲20多個國家詩人轉發推薦。」新加坡女詩人舒然說,整台晚會恢弘昂揚、唯美浪漫,極富感染力。胥山,原名張山,也稱史山,相傳伍子胥伐越駐兵於此得名胥山,曾是嘉禾平原上唯一的山丘。清朝詞人朱彝尊《胥山題壁》中寫道:嘉禾四望無山,近府治者胥山。山不在高,當以少為貴。至元《嘉禾志》也提到:「胥山,一名張山,在縣東南三十裡,高一十五丈,周回二裡」。是的,胥山,原名張山,曾是嘉禾平原上唯一的山丘。分為東、西兩峰,海拔在50多米和60米左右。舊經中記載在春秋後期,因吳國大夫伍子胥曾在此山練兵磨劍,百姓後為紀念他而將「張山」改名為「胥山」。胥山歷來都是嘉禾重點名勝,歷代文人墨客無不慕名而往,在山上賦詩作畫,為後人留下許多墨寶佳作。元代畫家吳鎮曾繪《嘉禾八景圖》,其七為「胥山松濤」,描繪的即是此地風光,原畫目前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與黃公忘、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長畫山水、梅花、竹石。作品「胥山松濤」還提了詞「酒泉子」:「百畝胥峰,道是子胥磨劍處,嶙峋白石幾番童。時有兔孤蹤。山前萬個長松樹,下有高人琴劍墓。周回蒼檜四時青,紅日戰濤聲。」淋漓極致的描繪了當時胥山上上的風景。近年來,大橋鎮重建胥山遺址公園,致力於重現胥山在嘉興吳越文化中的地位。通過做好本土歷史文化的保護、融合、傳承等工作的同時,將歷史文化「胥山村遺址公園」作為一種鄉愁貫穿於美麗鄉村建設始終,力圖完美呈現大橋鎮柔美的江南水鄉風情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滬蘇同城「五五購物節」昆山啟幕 「寶島又一村」慧聚夜市開街迎客

〔本報特約記者 蘇新報導〕4月27日晚,隨著「寶島又一村」慧聚夜市開街迎客,滬蘇同城「五五購物節」昆山狂歡購在開發區慧聚廣場火爆啟幕。作為蘇州市範圍內首個拉開滬蘇同城「五五購物節」活動序幕的地區,昆山狂歡購活動將持續兩個多月,貫穿勞動節、青年節、母親節、兒童節、端午節、父親節等六個重點節日,圍繞品味昆山、春遊昆山、昆山好物、昆山文化、全球優品「五大要素」,推動形成滬昆聯動、政企攜手、板塊同步、全社會參與的濃厚消費氛圍。特別是隨著以「士林在台灣、慧聚在昆山」為主題的「寶島又一村」慧聚夜市的開街,昆山將台灣特色夜市與昆山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集美食、休閒、購物、娛樂於一體的多元化街區市集,為「江南文化」品牌增添一抹亮色,讓購物節更具昆山特色、更顯台灣風情,體現了「昆台一家親」的理念。昆山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麗豔在致辭時表示,今年的狂歡購活動最大特點是滬蘇同城、滬昆聯動、攜手台商,堅持區域合作聯動、線上線下融合,不僅精彩紛呈、亮點不斷,而且誠意滿滿、實惠多多,是一場屬於昆山全體市民的購物盛會。當然,昆山的好物遠遠不止舌尖美食、眼前風景,還儲備了一批「黑科技」產品,這一切的產品都為了一條,那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十屆海峽兩岸休閒觀光農業交流會在山東省壽光市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魯維報導〕4月25日至27日,第十屆海峽兩岸休閒觀光農業交流會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舉辦。本次活動以「農業交流十周年」為契機,以「兩岸攜手合作·共築鄉村振興」為主題,緊扣「農林22條措施」的落地落實,著力創新提升濰坊農業產業化發展「三個模式」,融匯兩岸農業發展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推動兩岸休閒觀光農業融合發展。大會活動採取「主旨大會+實地觀摩+分論壇」的方式。參加活動的兩岸專家分別以《兩岸一家親 共圓健康中國夢》、《鄉村振興農康文旅融合發展之道》等為題做主旨演講。與會嘉賓實地參觀了第22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壽光蔬菜小鎮、壽光現代農業集成示範區等壽光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地標;150餘名兩岸專家、企業家圍繞精緻民宿、休閒食品、高端花卉、康養及生物科技等領域開展交流、洽談、合作,推動海峽兩岸農旅融合、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據介紹,此次大會洽談簽訂了京東台灣精品館、景檀新晶壽光現代農業珍果產業園、東籬居認知康復家園等6個合作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兩岸攜手合作共謀鄉村振興大業,為下步魯台兩地農業深入合作發展奠定了基礎。

首屆「兩岸青少年成渝雙城研學營活動」開啟四川段行程

〔本報特約記者 川越報導〕4月26日,由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成都市嬌子小學、重慶市曾家岩小學、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共同舉辦的首屆「兩岸青少年成渝雙城研學營」活動開啟四川段行程,研學營師生們走進成都市嬌子小學,開啟第一站研學。歡迎活動上,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與成都市嬌子小學互贈校旗,嬌子小學同學把心中校園最美一景製作在徽章上,送給結對的台灣小朋友,還表演了舞蹈《少年君子說》、民樂《漁舟唱晚》等節目。隨後,大家結對感受了嬌子小學的校園生活,深度體驗了《川茶葉韻》《綺麗年畫》天府文化課程。除了兩岸學子間的熱絡交流,雙方老師代表也借機交流起各自教學理念。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副校長馮思義雖年過八旬,卻一直饒有興趣地用手機記錄對自己有啟發的參訪內容,他說:「我們學校特別重視炎帝文化傳承,炎帝神農氏是中藥學的始祖,所以我們也有打造類似的中藥園圃,但效果不盡如人意,今天算是有了新的啟發和思考。」離開嬌子小學後,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師生34人一行來到成都市石筍街小學,與該校同齡學子開展了「一對一」結對家庭體驗活動。學生王乙淇曾和家人一起去台灣旅遊,也很喜歡台灣的風土人情,「這次有機會在四川見到台灣朋友,我想把自己知道的巴蜀文化故事講給她聽,也很開心有機會和她一同研學,能更好瞭解彼此的城市和生活」。接下來的3天行程中,結對學子還將結對前往金沙遺址、武侯祠、錦裡古街等地開展探秘古蜀文物尋訪體驗、三國人物故事趣聽、感受蓉城民俗文化、觀看川劇《變臉》絕活表演、前往都江堰熊貓樂園,開展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京台青年冬奧主題交流活動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汪靈犀報導〕「綻放青春同心築夢」——2021年兩岸青年冬奧主題體驗交流活動日前在京舉辦。活動組織京台兩地青年實地體驗冰雪專案,參觀冬奧場館設施,進一步體驗冰雪文化,感受冰雪魅力,弘揚奧運精神,加強兩岸青年交流互信,融合感情,共同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加油助力。參加活動的台灣青年陳文成目前在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任教,他說:「我之前有幸到現場,看過部分冬奧場館施工建設的過程,包括張家口賽區的『雪如意』(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首鋼滑雪大跳臺中心,冬奧運動員公寓等,感覺非常棒,科技感十足。」不久前,陳文成組建的「台灣青年志工服務隊」還參加了冬奧測試賽,擔任志工服務的工作。參與其中的台灣青年感受深刻,都興奮地期待北京冬奧會的到來。截至目前,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12個競賽場館如期竣工,賽事組織工作穩步推進,賽會服務保障工作籌備完善。活動主辦方北京市石景山區台辦表示,希望通過這種冬奧主題體驗式交流活動,為兩岸青年提供情感交流平臺,促進兩岸青年溝通,吸引更多兩岸青年參與北京冬奧會,體驗冰雪運動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