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百幅「光影」記錄兩岸風情 台胞參觀攝影展解思鄉情

〔本報特約記者 潘沁文報導〕2021浙台(蒼南)攝影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暨光影隨蹤姚思成攝影作品展此間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舉行,連日來,眾多台胞陸續到場觀展。該攝影展以「大好河山,百年百幅」為主題,分為「寶島印象」、「一帶一路」、「雲霧黃山」、「印象古鎮」四個系列,共展出作品100幅,其中「寶島印象」55幅,用鏡頭記錄了台灣的風情人文。台胞王晨懿專程從廣東東莞赴蒼南觀展。她說,因為新冠疫情已有兩年未回家,此次與上海、廣西等地的台灣朋友相約赴展,透過攝影作品「看到」家鄉,勾起許多回憶,也緩解了思鄉之情。在台胞張樂民看來,本次展出的「寶島印象」系列作品,沒有選取壯觀華麗的著名景點和繁華都市的高樓大廈,展現了很淳樸的台灣風貌,十分生活化、具有草根性、充滿自然美。觀展的台胞黃坤元來到大陸發展已有20多年,熱愛旅行的他足跡遍及大陸多個名山大川,此次展出的攝影作品中最吸引他的是黃山美景。「攝影師鏡頭捕捉的黃山風景很美,20年前我曾去過一次黃山,現在想再去一次。」他說。中國當代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姚思成曾多次赴台灣感受「寶島」自然與生活氣息,他表示,希望用作品記錄獨特的台灣風情,有機會也想把大陸的風土人情帶到台灣,讓台灣民眾瞭解大陸的山山水水。

水木清華:北京清華大學迎來建校110周年紀念日

〔本報特約記者 李斌 魏夢佳 趙旭報導〕4月25日,北京清華大學迎來建校110周年紀念日。「校史與國運,息息相關。」110年來,清華始終同國家興衰、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傑出英才。從一所由「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成長為如今世界一流高校,清華跌宕起伏的歷史與近現代中國發展相伴同行。一代代清華人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尋求救國圖存之路,成為助力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110年來,清華始終堅持為國育人,培養國家需要的各類人才。竺可楨、趙九章、吳晗、錢鐘書、曹禺、季羨林、錢三強……眾多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從清華走出。2016年至2020年,學校共培養4.4萬餘名高層次拔尖人才,80%以上畢業生赴國家重點單位就業創業。近年來,清華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立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完善研究生分類培養機制,構建學生全面發展支持體系,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推行「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畫」,開展大類招生和培養,為學生提供450餘門通識課程。2020年,啟動「強基計畫」,成立致理書院、日新書院、未央書院、探微書院和行健書院五大書院。2020年春季學期,為保障疫情下教學,清華共開設線上課程4471門次,上課師生超268萬人次。截至今年2月底,清華慕課平臺免費向全球開放2800多門課程,為數百萬學習者提供高品質學習內容。清華在建校初期就具國際化特徵,多年來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2011年到2019年,清華派出境學習學生人數擴大近兩倍,達8771人次;疫情前,約一半本科生在學期間有海外學習經歷,博士生比例超60%;有200多名學生到50余家國際組織實習或任職。2011年至2020年,學校在讀國際研究生人數增長近一倍。2016年,清華實施全球戰略,更主動走向世界。50個國家、293所高校、近20項戰略科研合作協定……清華與來自世界的優秀高校、研究機構及國際組織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完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海外教學科研基地的全球佈局,國際聲譽持續提升。2020年,清華牽頭承擔重點研發專案30項,連續五年居於全國高校首位;「十三五」期間,共牽頭承擔重點研發專案148項,涉及42個重點專項。面向未來,清華展示了一張清晰的時間表: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2050年前後成為世界頂尖大學。

8個笑話讓你領悟人生

(幽默短文)■劉凡意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惟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把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父子二人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裡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裡一定沒有錢!」■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裡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 「她沒有罵人。」■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有兩個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一位導遊連聲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而另一個導遊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我們現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將來的志願同是當小丑。中國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國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要求多於鼓勵,更以狹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在後面緊緊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分展現出來。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

四月芳菲在人間

(詩歌)■ 藍翎 打開四月的窗我用力舒展著身軀吸著甜甜的空氣眼前盡是花開鳥爭鳴多想化作一朵朵嫣紅相映在桃花林中猶羞半掩如少女懷春好像纏綿卻似飛揚一座座紅綠相間的山朝夕都照面像你那一灣溫柔不經意陷入便是永久四月芳菲在人間誰的琴聲悠揚和著鶯歌與春交響又是人間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