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湄洲紀念媽祖誕辰1061周年 啟動「天下媽祖回娘家」

〔本報特約記者 林春茵 周建國報導〕農曆三月廿三是媽祖誕辰日,今年正值媽祖誕辰1061周年。12日(農曆三月初一),「媽祖故里」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紀念媽祖誕辰,拉開「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當天,海內外近千名媽祖信眾齊聚湄洲島媽祖祖廟聖旨門廣場。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與台灣澎湖紫微宮建廟主委翁啟鏡、台灣澎湖紫微宮委員周漢中、大陸各省媽祖宮廟代表及地方官員共襄盛舉。廣場上,鑼鼓齊鳴,50名旗手撼動龍旗,聲勢浩大。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分靈媽祖像由信眾托舉,在30名提燈湄洲女的引領下,拾階而上祖廟天后宮,謁祖朝聖。莆田市政協主席周青為「天下媽祖回娘家」啟動儀式開鑼。山門內各地陣頭施展絕活,上演「擂鼓迎賓,四海歡聚」等儀式,電音三太子、戰鼓、哨角、舞龍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演出紛紛登場。林金贊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正月至今,已有50萬人次來自天南海北的媽祖敬仰者來島謁祖進香。湄洲島媽祖祖廟正著力完善硬體軟體,使海內外進香團謁祖進香之路更加便利。台灣澎湖紫微宮建廟主委翁啟鏡在當天的致辭中表示,兩岸神同根,血同源。每一個台灣媽祖信眾都把湄洲當做心靈的原鄉,「把回到湄洲祖廟謁祖進香作為引以為豪更是無比神聖的事情」。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俞建忠在致辭中表示,「天下媽祖回娘家」已成國際交流品牌,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

海峽兩岸人士安徽肥西祭拜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

〔本報特約記者 趙強報導〕海峽兩岸祭拜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活動12日在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舉行,120餘位兩岸各界人士參加。獻花、敬香……祭拜活動上,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顧問李泰山宣讀祭文,劉銘傳嫡裔、劉氏後人及其他祭拜人員分別行跪拜禮、鞠躬禮,場面肅穆莊重。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銘傳第五世嫡孫劉學宣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劉銘傳是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將領,一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臺灣近代化的奠基人,在中華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臨危受命,挺起民族獨立的脊樑,挑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重擔的民族精英中的典型代表。當日,前來參加祭拜活動的台灣中華兩岸交流協會理事、安徽台樹會展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東飛認為,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先生在抗擊侵略、建設台灣方面功不可沒,深受海峽兩岸民眾的尊崇與追念。「劉銘傳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可貴的創新精神,是兩岸共同的精神財富,值得兩岸同胞發揚傳承。」

桂林市廟王街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引進合作基金簽約

〔本報特約記者 歐惠蘭 姜文驊報導〕為開展好台青「信心」服務,促進桂林市廟王街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借助桂台各民族歡度三月三活動契機,4月13日晚,桂林市廟王街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基地數位化連鎖產業基金投資簽約儀式暨基地原創歌曲《桂林就是我的家》發佈會在桂林舉行。此次引進的資金投資方為上海引溪嘉汐企業管理合夥企業,總投資額1.6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將以資金加數位化投資的方式投入廟王街經營團隊,協助廟王街在未來兩到三年間以全新的形象走入資本市場,讓廟王街「美食甲天下」。據瞭解,桂林市廟王街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去年10月開業以來,台灣大稻食光埕總策劃人曾瑩玥陸續邀請管理、美術、美食手藝人、行銷等方面的老師為兩岸青年創業者培訓提升,把台灣夜市美食文化與桂林傳統美食文化深度融合,去年榮獲「廣西十大美食夜市」。當晚,台灣知名藝人劉爾金蒞臨桂林市廟王街基地,為現場嘉賓演唱基地原創歌曲《桂林就是我的家》,同時宣發《桂林就是我的家》MTV。

辛丑年兩岸同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本報特約記者 於台報導〕農曆三月初三(4月14日),辛丑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黃帝故里舉行。台灣島內也同時舉辦了「辛丑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與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遙相呼應。此次大典主題仍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儀程分為盛世禮樂、敬獻花籃、淨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樂舞敬拜、祈福中華、天地人和等9項。河南新鄭大典由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先生擔任主拜人,台灣島內大典由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擔任主拜官。全球華人通過現場拜祖和網上拜祖,同拜軒轅黃帝,祈福中華民族繁榮昌盛、世界和平安康!河南省台辦特別邀請了在豫就讀的9名台灣籍青年學生代表參加。在拜祖大典現場,台灣學生追尋著百家姓的姓氏牌,探尋自己姓氏的來由。「來到現場參加拜祖活動,讓我感到特別震撼,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活動過後,我也會向親朋好友大力宣傳,爭取邀請他們來河南尋根謁祖。」觀看拜祖大典的台灣學生說道。據瞭解,為全面展示黃河文化、黃帝文化根脈,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同期舉行,「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黃河流域舞臺藝術精品演出季、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黃河珍寶——沿黃九省(區)文物精品展等多項活動陸續舉辦,將持續至5月上旬。

兩岸同胞騎行桃花海和京台鄉村視頻連線交流活動舉行 京台交流「花為媒」

〔本報特約記者 張盼報導〕最美人間四月天,京郊桃花展笑顏。「京台兩地共賞桃花——兩岸同胞騎行桃花海和京台鄉村視頻連線交流」活動近日在北京市平谷區享有「天下大桃第一鎮」美譽的大華山鎮舉辦。北京台資企業協會自行車俱樂部30餘名隊員、北京騎行愛好者組成的隊伍行進在20公里山水相間的公路上。俱樂部隊長龔先進感慨道,我們記錄這一路的美好,尤其經歷了疫情,更能體會在祖國懷抱生活的美好。北京台資企業協會秘書長陳哲彬介紹,協會曾在2018年舉辦兩岸青年京滬公益騎行活動,主要是讓兩岸年輕人更加瞭解祖國大陸。「我們用兩個輪子去丈量祖國的土地,讓台灣青年更接地氣。」「經過京滬騎行,我們發現用騎行的速度更能領略祖國山川的美,就號召更多兩岸朋友一起來參加自行車俱樂部。我們也在海澱、通州、延慶等北京各區騎行。」俱樂部秘書長楊淑蓉告訴記者,「我是第一次來平谷騎行,這裡十分美麗,滿路桃花盛開,我現在就等著秋天來吃桃了。」在平谷桃花環繞的山前和高雄市六龜區新發里山上,「京台鄉村視頻連線交流會」活動同步舉行,北京村民、社區居民及騎行隊200餘人,與高雄里民100人通過視頻連線,共賞灼灼桃花。北京會場的歌曲表演《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配合大螢幕中的花海影像,讓雲端連線的台灣同胞如臨其境。六龜區會場的舞蹈表演《癡情玫瑰花》,將交流會氣氛推向高潮。北京剪紙藝術家現場剪出福壽大桃、北京知名書法家向在京台胞獻上祝福,寓意吉祥,帶領京台兩地民眾共同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台胞林聖庭因疫情無法回台過年,現場連麥向視頻對面的母親表達孝義,感動了在場的兩岸同胞。「兩岸媒體平谷美麗鄉村行」活動也在同日舉行,兩岸媒體記者前往大華山鎮梯子峪村採訪。當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力發展精品民宿,村民共建美好家園,逐步脫貧致富,展現出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