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桃花開了 還是在去年的那個地方

1 桃花開了,貼著心邊,還是在去年的那個地方,每一朵都是最動人的情感,猶如隨意揮灑的文字飄滿一座城。季節裡的陽光,微風中的小雨,全都靜靜停泊在芳華一端。 鳥聲纖軟,輕輕落下,碰響了深深淺淺的笑,好像彌散世界的幻覺。快樂和憂傷燃燒成粉色的雲朵,繚繞枝頭,融進日月,一色地浪漫。 凝眸相望,光芒傾瀉,一層層地氤氳心頭,煮沸了細密的思緒。飲一掬清新,天空敞開,和美的湛藍映托著桃林。景色漸漸地濃郁,流過指間,成就了一首歌,敲打沒有褪盡的蒼涼,透著溫婉,湧進人間三千里眷念。 冷酷的時代一朝燦爛,桃花靈穎,率真,熱烈,優雅,明媚。朗朗深情,百轉千回,一點一滴地搖曳。 2 神韻如風,全是平民的情懷,清愁朦朧,春未央。多少宿命,多少心願,緩慢綻放,一塵不染,途徑了歲月的宛如。春燕臨風,穿過河中的淺浪,把親昵的留言寫在落水的桃花瓣上,使用了現代詩歌的唯美手法。 似乎,嫌三月不夠長。 一襲羽衣委地,踏徑賞花,夭夭春桃與王朝的腐敗不共戴天,清純樸實,爽朗明快,沁心印骨。借一抹天高地廣的熱烈,舞盡一生,踮起腳尖遙看遠方,淚眼帶笑,悔中頓悟,散發著絲絲縷縷的暖意。青山依舊,薄紗般的迷蒙漸漸消失,耳畔的東風微微偏一點南,淡淡的紅暈縱橫原野,心在有陽光的地方,輕輕蘸一抹錦繡滄桑,調勻滿袖芳香。 彈盡一曲纏綿,慢數晨昏,多少情思穿越茫茫煙塵。3 靜靜地站立枝頭,蜂纏蝶繞,山路折疊回環。春來,飛花轉動,淺笑安然,渡過了忘川,前世情,今生緣,繾繾綣綣伊人。空谷生成大面積風景,可聆聽畫意。 剪一窗嫵媚時光,隨雲影婆娑,暈染飄蕩在肩上的天,咀嚼春的味道。心擱淺於繽紛處,無煩擾,也無糾纏,一場廣大的演變發生在回眸的瞬間。冷暖轉換,滑落一粒淚珠,下墜到委婉小路,感受繁華,內心一片恬淡。面對幻化的現實,鐘聲響起,時日期待著結果。 陽春的氣息,總要輕輕地沾上許多美感,愛恨蹉跎,說不出理由。風靜而安,用清純年月換取永世無邪,一本人生的書太倉促,錯了也來不及更正,只能無聲地匆匆翻過。 4 桃花時節,滿枝梢春色飄飄拂拂,風采從眼前一直延展到天邊,落塵卷去雲外世界,清流小溪載著太多的幽夢,容顏煥然含笑。回收靈魂時,網路空間被踩踏的痕跡明顯,雲起雲落的日子靡麗醉人。陳年的孤獨揉皺了過客的軌跡,傳來大悲咒的佛音。 春深處,桃花風,洗盡山裡山外的鉛華,氣韻天成,沒有一絲雕刻的拙劣,從容淡定,情緒飽滿,真誠地做自己,成為世間美景。鬥轉星移,春風化渡,心燈一盞,憑一份善良恬恬地幸福,讓曲折的命運回到出發的地方,從頭認識。 撥開煙嵐,辟一處優雅的桃園,種下思想,踏著笛聲漫步。肩荷日月,用手指劃一道如意小橋,擁有前行的安好,給予人生一路自由。5 陽光透過髮絲,宛如青春的呼吸。舒心地一展臂,萬種風情,每年都有重複的量變積累成質變,平靜的小事倏然橫跨宇宙,編寫一首長調,為過去做總結。人生大境界,所有章節都溫婉如桃花,短暫與永恆交錯,其中包括大量綻放和凋謝的撲簌迷離。 呈放射形舒張的花蕊,觸摸著天堂穹頂的半圓,上蒼的情感讓浩蕩世間花開花落,人與人絕對平等。 桃林所有的植株都在默默沉思,輕拾歲月,漫說流年。希望好像一盞高高舉起的燈火,閃閃滅滅,用悅目的光彩描摹天地,抒發纏綿的情懷,有關風月,也有關哲理。紅塵擺渡,大家僅僅只是過客,活在當下,如應時的桃花。 啊,清泉煮茶,靈魂應該用做解讀世界,一程山水一路歌,桃花落,成為一生最美的疼痛。

首個中國大陸跨境電商交易會 在福建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萬存靈報導]18日,首個中國大陸跨境電商交易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該交易會致力於疏解疫情影響下跨境貿易的堵點和痛點,推動傳統外貿數位化升級。展會設置跨境電商綜合平臺、跨境電商服務商、跨境電商供應商、跨境電商品牌宣傳四大展區,共吸引全球33個跨境電商平臺、35個大陸出口型產業帶、200多家跨境電商服務企業和2000多家外貿供貨企業參展。近年來,大陸多次出臺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舉措,為跨境電商的提速發展提供了支援。同日發佈的《中國跨境出口電商藍皮書》顯示,過去一年,全球電商呈現疫情之下逆勢而上的發展態勢,其中跨境電商成為突出亮點。

兩個人.三十年•一片林

■ 本報特約記者 蘇志剛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0個年頭。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裡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裡的職工有十幾名,後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幹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乾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臺灣青年在榕創建「第一雲家園」:盼更多臺灣教師加入

〔本報特約記者 鄭江洛 彭莉芳報導〕「未來的教育,一定要加上互聯網的元素。」「台青第一雲家園」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創始人李正能,由此希望有更多來自臺灣的教師加入「台青第一雲家園」。李正能在福州從事英語培訓教育行業已超過二十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在閩臺灣青年的線下教育課程受到影響。雖教學計畫被打斷,但李正能認為,這也是一個新的機遇。疫情下,李正能成立「台青第一雲家園」,致力於幫助在閩臺灣前年拓展網路管道、轉型發展。目前,該基地已入駐包含李正能在內的16位臺灣青年,涵蓋了英語、音樂、高爾夫球、美術等教育培訓。「線下教學局限性大,而線上教學,一名教師就可以輻射到好幾千甚至幾萬的學生。」李正能說,互聯網加上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未來教育的新趨勢。在李正能看來,臺灣的線上教育普及程度低,而大陸互聯網發展飛速,教育方面又有很大的市場。「未來,肯定是更多的臺灣教師來教大陸的學生。」目前,李正能正在研發英語課程,將一些AI互動元素添加了進去。他說,錄製完成後,也將全部免費放在臺灣人較常使用的平臺上。

臺胞台商打卡成都熊貓基地 熊貓場景共話川台融合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川越報導〕以「川台攜手 共話熊貓新場景」為主題的交流活動日前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舉行。雖然參加活動的30位兩岸嘉賓此前都曾到訪過該基地,但聽說有機會看熊貓、打卡全球首家大熊貓互動體驗博物館,還能與基地共議大熊貓文旅新場景,大家都踴躍報名。「第三次再來,基地已經融入很多新科技,有了大變化,原來熊貓文化也可以這麼現代。」紮根四川的臺灣文創達人宓欣怡在進行沉浸式大熊貓文化體驗後有感而發。 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四川省台辦主任羅治平表示:「為更好服務臺胞台商,活動邀請了在食品飲料、文化創意、百貨零售行業的品牌台企和『川台文旅新幹線』部分企業。希望大家抓住成都在大熊貓基地改擴建專案中孕育的新業態、新場景、新消費機遇,結合各自所長,做好新發展階段大熊貓文化的傳播,賦能川台融合發展。」熊貓基地主任吳永勝介紹說,「開展大熊貓科研保護、科普教育、做強文旅融合講好大熊貓故事是基地的主要職能。」吳永勝表示,基地也積極開展兩岸交流,舉辦「兩岸學生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活動等,讓臺灣青年透過大熊貓文化視窗增加對四川的嚮往和瞭解。川台文旅交流合作示範基地中國竹藝城負責人陳嵐已經嘗到熊貓文化賦能竹產業發展的甜頭,「疫情下大力宣導使用公筷,我們瞄準這個市場,設計了精美的熊貓筷夾,銷售量破10萬,這是四川竹文化走出去的全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