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一切變化都是生命對我們的要求

(抒情散文)■ 聞泣 好像太陽下擁有一堆夢,卻需要我的雙手在泥土拋出希望。往來在筆尖寫在紙上,不論多少年,甚至於一輩子,我的故事永遠都壓不穿一張紙。或許是這麼多年我積攢多了惆悵,回頭看歲月都是帶著傷的。我用真心所走過的每一步,都把真心走的剩下了余溫,溫存裡還有的情深,感動不了別人,我卻被往事感動著。回想那一抹憂傷,都被歲月遺失成平常,可我還是不會運用平常心去看待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就如我想要遺忘的那些事,這麼多年還是沒法遺忘。漸漸的回憶,淡淡的痛,被淺淺的緣分刻劃了深深的痕。歷經風雨擦拭心鏡,人生猶如風過境,我愛上的那人她在我心中,而她又活在我的故事裡。繞不過的回憶,懷念不忘的她,在腳步即將要走散的時候,在揮手說再見的那一刻,這種感覺都像是在我的心情上狠狠刮了一刀,靈魂無肉,卻比斷了手指還要疼。我跟隨希望前行,就像是個被心願牽扯的紙鳶。跟隨時代的搖晃,我也嘗試做過太多改變,望著那些拾不起的遺憾,我的心情也安慰不了遺憾。就是無法彌補才把它們看作是謊言,曾說過的誓言逐漸被自我背叛。在我堅持的時候,我想過放棄。在我放棄了之後才發現那是多麼美好。如果心中想起你,只道當時是從前,懷著悔恨去彌補,不如換個勇氣去嘗試,人生有太多的選擇,而我最怕否定了我的過去,可是也沒有人願意活在往事裡。只有一段最美好的記憶,只屬於我和你,或許每個故事的趣味性都在其中,因為失去讓我們都無法創造出更多精彩的回憶,所以我選擇把它記著。睹物思人只恨時光匆匆,一隻茶杯,或者一張舊照片,就仿佛看到了那些往事和那個人,記憶緩緩流淌在心中,這是愁的衍生。舉杯只能賣醉,人生無處消愁,我為舊事添新愁,悲痛琵琶傷心在酒樓,辛辣的滋味頭一次嗆落了淚,後來、我又喜歡上了這種辛辣滋味。千言萬語變成一個人的冷冷清清,被沉默覆蓋著,也被心思捉弄著,我還是來不及感受愛意,就已經習慣了失去。顧影自憐笑春風,吹的花又紅,紅塵若夢時,我夢浮生。用所有的熱情去迎合我所希望的每一個可能,好像這個世界並不歡迎我,能有多少真心,還剩多少真情?在這個你爭我奪的天地,爾虞我詐的世界裡,我的那一抹善意早已千瘡百孔,就像是腐蝕在心底的恨,我心有多痛,或許就會有多少恨。恨過別人,恨過天地,恨過友善,恨過自己。最過可恨的是,我對這種恨意也是無可奈何,一輩子就像有一千萬種無可奈何,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茫茫人生十年風雨,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可人生卻無法著急。我已經無法設想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有著太多的不可控制因素。我以前相信自我,現在我相信變化,仿佛這一切變化都是生命對我的要求,把人生當作過往,再把這世道品嘗,讓每個不甘寂寞的心思與寂寞為伍。常聽雲抒意,執筆寫詩,疑問紅塵夢,落款為癡。當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首先的管好自己的心。

兩岸青農攜手廣西岑溪農業交流

〔本報特約記者 王萬泰報導〕岑溪市委副書記韋學文、梧州市台港澳辦主任滕文、農業企業家陳標,以及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農業委員會副會長陳鴻傑、青年工作組的臺灣青年農民與專家成員,共同考察了糯垌鎮平坡村西江果蔬產業核心示範區、岑溪市頒祿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岑溪天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農業專案,並進行交流座談。韋學文表示,將利用良好的區位、交通等優勢,積極為臺灣青年、臺灣人才、台商到岑溪創新創業投資創造良好條件。滕文表示,梧州市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將積極為臺灣青年搭建創新創業平臺,落實落細「梧州51條」惠台措施。陳鴻傑表示,近年來臺灣青農在文創農旅融合實踐的經驗豐富,亦有良好的實踐成果,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青年工作組未來會透過線下活動與線上交流,提供平臺及促進兩岸青年農業交流的機會。臺灣青年聯合會農創中心主任蘇詩嵐表示,未來十年文旅農創仍為兩岸農業發展的重要主題,兩岸農村建設的規劃與模式各有優勢應多交流,臺灣青年聯合會將為兩岸青農的農業專案創業與就業提供更多資訊,以說明更多青農實現田園夢。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表示,兩岸的現代農業與文創、休閒旅遊息息相關,可創造出一級、二級與三級的產業服務工作需求,兩岸青農可進行資訊交流、優勢互補、資源引導與農業專案及業務媒合。

兩岸浙江溫嶺鄉親 「雲」交流話鄉情

〔本報特約記者 範宇斌 趙春林 報導〕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臺北市溫嶺同鄉會理事長葉正時而言,這個春天期待著一個特別的心願——爭取今年金秋第31次組團返鄉,他希望今年能夠如願。7日,2021年溫嶺與臺北兩地溫嶺鄉親首次通過「雲」交流開展活動,身處臺北的葉正時通過視頻通話向溫嶺鄉親透露,「今天特別邀請了鄉親們攜高中以下學子來參加此次‘雲’交流,認同溫嶺是祖輩過來的地方,也讓他們從小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並發放新春紅包。」當前,「期待疫情快點過去」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而期待金秋時節順利組團返鄉,則是我們兩岸溫嶺鄉親的特別期待。」葉正時表示,他將和鄉親們重返家鄉溫嶺,看看家鄉近期的新變化,「我特別看好溫嶺東部新區的建設發展。」「我們很期待臺北市溫嶺同鄉會第31次組團返鄉,希望屆時能共敘鄉情,共同為溫嶺與臺北兩地經濟社會以及兩岸和平發展出謀劃策。」江楓說,在疫情好轉後,希望鄉親們回溫嶺探親訪友、參觀考察,並支援家鄉建設的發展。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 在臺北科技大學展出

〔本報特約記者 傅雙琪 吳濟海 曹典報導〕近50幅以高品質數位技術複製的唐代墓室壁畫作品5日在臺北科技大學展出。這是這批唐代壁畫作品2021年在臺灣巡展的第一站。名為《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的展覽精選了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等唐代皇家和高官墓室發現的壁畫,多為20世紀中期以來在陝西西安及周邊地區發掘出土。其中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多幅國寶級壁畫,例如《馬球圖》《闕樓圖》《狩獵出行圖》《客使圖》和《宮女圖》。展覽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和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共同主辦,去年9月以來,展覽已經在臺灣3所高校展出,獲得熱烈反響。2021年的巡展5日在臺北和北京同時舉行開幕式,並以視頻連線方式實現兩岸互動。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于群在北京的開幕式上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唐代壁畫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期待巡展活動能為臺灣青年搭建一個瞭解和探索唐代壁畫文化、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平臺,以增長知識,啟迪思考,開拓視野,追求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此次展覽在臺北科技大學展出至4月6日,此後還將赴新竹和雲林巡展。活動將持續至今年6月。

兩岸信眾 同祭鄭成功

〔本報特約記者 水源報導〕2月26日至3月1日,以「相約延平祭英雄,攜手兩岸話融合」為主題的海峽兩岸(延平)鄭成功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區舉行,來自福建以及臺灣等地有關文化社團負責人、學者及信眾共90多人現場參加活動。活動現場,兩岸信眾以傳統儀式共同祭拜鄭成功。現場還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與臺灣宜蘭、台南、台中、臺北等地信眾互動,共同共同祭祀。同時還進行了鄭成功圖片展、交流研討會以及沿鄭成功當年路線進行的成功之旅。「特別讓我感動的是,活動是民間自發自願進行的。這是我第一次沿著當年延平郡王在延平的足跡走了一次,當地對遺跡保存較好。紀念鄭成功特別有意義。」臺灣兩岸實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吳序儂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阻不斷兩岸交流和親情,這次活動我們邀請在閩臺胞參加在地活動,台南鄭成功祖廟、宜蘭國聖廟等也大力支持我們的活動,線上共同緬懷延平王鄭成功,我們感到很欣慰。」南平市鄭成功研究會會長鄭美華表示。2021年是鄭成功晉封「延平王」363周年。鄭成功在兩岸民間更是發展成為了「堅守中華傳統,弘揚民族之光」的民間信仰,有著眾多信眾和祭拜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