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線上線下票房都火熱 大陸影院這個「春節檔」有點牛

[本報特約記者王默玲 程思琪 何曦悅報導]統計資料的節節飆升,社交平臺的超高討論度,購票軟體上「滿座」頻現……這個春節假期,在全家觀影這一「新年俗」的推動下,大陸院線票房創下新高,網路電影反覆運算突破,今年這個有著巨大爆發力的「春節檔」有點牛!——票房牛!「春節檔」首日票房超17億元(人民幣,下同)創紀錄。國家電影局2月13日下午發佈資料顯示,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中國大陸電影票房超過17億元,刷新了2019年創造的14.43億元的正月初一單日票房紀錄。燈塔專業版資料也顯示,「春節檔」首日觀影總人次達3403萬,同樣創造了大陸影史單日人次的新紀錄。今年「春節檔」首日在票房與觀影人次「雙創」紀錄的背後有不少「就地過年」因素的助力。正月初一晚間,記者在上海徐家匯商圈的一家影城看到,當晚所有場次的電影票全部售罄,觀影人群排成了長隊依次掃碼入場。不僅是一線城市,小城影院這幾天也格外熱鬧。「對於我們這種小城影院來說,正月一個月的收入能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安徽一家縣城影院的何經理說,「現在觀影越來越成為很多人過年的『標配』,這些年『春節檔』影片的品質也都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創新牛!首個「網路電影春節檔」正式推出。此前,中國電影家協會網路電影工作委員會聯合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共同發起了「2021網路電影春節檔」,並公佈了一份影片總數量多達43部的豐厚片單。業內人士指出,「網路電影春節檔」概念的提出,也意味著視頻平臺離真正得到傳統電影行業的認可,向前邁進了一步。

2021年中國大陸電影總票房破百億人民幣

[本報特約記者袁雲兒報導]據燈塔即時資料,截至2月16日上午9時30分,中國大陸電影市場2021年度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00億元人民幣,總觀影人次達2.29億,總場次1638.74萬。截至目前,排在2021年度票房榜前十的影片分別是:《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送你一朵小紅花》《拆彈專家2》《溫暖的抱抱》《刺殺小說家》《熊出沒•狂野大陸》《心靈奇旅》《大紅包》和《侍神令》。電影落幕,假期結束,新的一年掀開了帷幕,新年新氣象,去成為電影裡無所不能的主角吧,在自己的劇本里過關斬將,牛氣洋洋一路走上人生巔峰!

北京台胞:就地過年無礙「初二回娘家」

〔本報特約記者 楊程晨 李雪峰報導〕正月初二俗稱「迎婿日」,留在北京過年的十多位台胞選在這一天以聚餐的形式「回娘家」。距離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不遠的一家台式麵館,便是他們今年的「娘家」。2月13日晚,台胞們攜帶各自在家做好的台式餐點陸續抵達。「往返兩岸都需要隔離,加起來的時間實在太久了。據我瞭解,絕大多數在北京工作的台胞今年都沒回去,那我們就決定在初二辦一個聚會。」聚會發起者之一、台式餐廳老闆劉靜恒對中新社記者說,回不了台灣,那只要大家聚在一起的地方就是朋友們在北京的「娘家」。劉靜恒綽號「牛哥」。農曆牛年在「牛哥」的飯店聚餐「牛一下」,留京台胞也都想沾沾這份喜氣。幾位熱心的朋友張羅,獲邀約的朋友們即使不相識,聞聲趕來的人也愈來愈多。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餐廳內的桌子、板凳被分別拼成了幾塊區域,每桌圍爐台胞不超過10人。自助餐台上,麻油雞、燒酒雞、醉雞、地瓜球等多道台式料理是最受歡迎的菜肴。另一發起人、文創業者林慧雯解釋道,閩南語中「家」字的發音和「雞」字相近,所以台灣的傳統年菜裡雞肉一定「打頭陣」。台式滷味是在外台胞最想念的家鄉味之一,一位台胞特意為聚餐「口下留情」的墾丁豬腳成了當晚的前菜。此外,還有朋友帶來了大陸各地的特色風味。「在北京『回娘家』,吃的也是兩岸菜碼。」來京工作十多年卻頭一次留北方過春節的林慧雯,意外地發現北京年味十足。「原來聽說只要一過年北京的人就很少。年三十和初一,我特地去天安門、前門和王府井轉了轉,到處都是人,過年的氣氛很濃。應該是很多像我一樣的外地人都留了下來。」除夕當晚,鄰居盛情邀約林慧雯出席家宴,吃到北方的年夜飯讓她感到新鮮且溫暖。

在陸台商王健民:牛年春節我行走在公益路上

〔本報特約記者 周建琳報導〕2月15日,牛年春節,江南古鎮同裡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在古鎮遊船碼頭上,來自台灣的王健民穿著紅馬甲、操著閩南語不停地問候大家「新年快樂」,他攙扶和提醒遊客小心上手搖船。今年是王健民在同裡景區義務服務的第13個年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同裡。我希望我的服務,能在這個新春佳節裡讓遊客對同裡古鎮留下更美好的印象」。來自台灣台北的王健民,是瑞儀光電總經理室主任兼中國區公共涉外總處處長。今年是王健民第六次在大陸過春節。2002年,台灣第一家專業從事LCD背光模組研發與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瑞儀光電來到蘇州吳江設廠。王健民是第一批來到吳江的台企幹部,至今已在吳江待了近20年,雖然中間他有四次機會可以回台灣工作,但他都捨不得離開,理由是吳江是個好地方——「強富美高」。 「剛到吳江的時候,覺得古鎮同裡就是一個景點,一個買紀念品帶給台灣親友的地方,後來瞭解到古鎮的文化和故事,就愛上這裡了,我應該為這裡做點什麼」。王健民得知同裡古鎮缺少志工,尤其缺少會英語的志工,他便組織了一支台胞小分隊,其中不乏公司高管。如今,每個周日,王健民都騎著自行車來同裡古鎮「上崗」,除了給景區的外國遊客翻譯,他還幫助景區做保潔工作。每次志工活動時,他都會在自行車上掛一個急救包,服務意外受傷的遊客。2013年4月,王健民就救助了一名突發疾病的男孩,也因此,被稱為「最美麗的台灣同胞」。2014年,瑞儀光電志工者團隊正式成立。漸漸地,志工的隊伍越來越大,發展到現在有98人加入團隊。王健民呼籲志工們要奉獻社會,幫助他人,傳遞愛心,把每一次志工服務都當作一種成就感,把志工服務當做自己的生活內容和方式,時時刻刻去說明需要幫助的人。「自從加入了同裡志工服務隊以後,我的內心更加豐盈,接觸不同的人,交到很多好朋友。」王健民透露,今年春節除了在同裡做志工服務外,他還想去蘇州各地走走。雖然紮根蘇州已經20多年了,王健民笑稱,這裡的變化「日新月異」,自己必須多走多看,才能跟上城市發展的腳步。

特別的「春節」特別的「家」 僅北京高校就有7萬學生留校過「特色春節」

[本報特約記者 任敏報導]宿舍窗戶貼上紅色的窗花,烘托年味兒;食堂師傅用心烹製年夜飯,色香味俱佳;不同主題的嘉年華熱鬧開場,一團和氣……這個寒假,多所高校舉辦特色春節活動,特別是北京高校讓約7萬留校大學生過了個暖心年。「爸爸媽媽,快看,這是我們的團圓飯!」大年三十中午,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留校學生王子興迫不及待地舉著手機,給在石家莊家裡的父母展示學校豐盛的自助餐,「這是『牛氣沖天』,這道菜叫『紅紅火火』,還有『年年有魚』。好吃,有家裡做的味道!」「家」的味道,成為各校年夜飯的關鍵字。北京大學家園食堂推出「北京年味美食周」小吃特賣會,甜蜜的薩其馬、軟糯的艾窩窩、酥脆的大排叉,還有八寶飯、豆沙酥,林林總總28種傳統小吃詮釋出北京味道,滿足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們的口味。北京科技大學為學生開啟了線上「一對一」「一對多」輔導通道,內容涵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機械製圖等多個科目,50餘名留校學生報名參與。北理工通過徵集視頻、攝影、文章、書法、繪畫等,邀請學生記錄下「我在北理工過大年」「疫情防控獻綿力」「我的豐富多彩寒假生活」等學習生活點滴,並開展「21天習慣養成」打卡活動。北京林業大學組織「集北林新年福袋,贏青春夢想禮盒」系列活動,學生參與線上春聯徵集、家書溫情傳遞、線上燈謎競猜、線上新春歌會、暖心祝福集贊五項活動,集齊福袋即可贏得夢想禮盒。許多師生第一時間隔空為留校學子送祝福——「誰道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待雪融草青,我們峰頂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