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綜合消息-在地過年

廣州:讓留校港台大學生就地過年也精彩 〔本報特約記者 壯錦報導〕2月13日,雖然第一次不在家過年,但梁慧婷認為一個人過除夕也不能少了儀式感。這位來自香港的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女生,決定在朋友圈裡把自己和家裡人的年夜飯「PK」一下。為做好疫情防控,廣東省今年提倡儘量留粵過年。和不少來自香港的同學一樣,梁慧婷留在廣州校園裡過寒假。雖然沒能和家人一起過春節,但她仍然把假期安排得很豐富。節前,她參加了暨南大學的中華傳統文化體驗課。射箭、國畫和書法,梁慧婷試了個遍。過完節,她還要準備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來自台灣的楊采綺就讀於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她,這個寒假也很充實。「我還有許多實驗要做,在校基本上是宿舍、實驗室『兩點一線』。」她說。梁慧婷和楊采綺不約而同地談起,畢業後想留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梁慧婷覺得大灣區目前的發展很快,內地尤其是廣東的機會很多。2020年12月,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等單位共同啟動實施「展翅計畫」港澳台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這次行動整合了300多家廣東大企業、行業領先企業等機構,涉及金融、科技、醫藥等領域,提供近900個實習崗位。  武漢:台灣青年在「英雄城市」圍爐話團圓 〔本報特約記者 喻珮報導〕2月13日,霓虹閃爍,萬家燈火,武漢長江大橋的橋面兩側早已掛上了喜迎春節的紅燈籠。離大橋不遠處的一個住宅社區裡,十幾位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歡聚一堂,圍爐話團圓。37歲的台青陳俊宇在武漢經營一家智慧科技體育公司,今年的農曆新年,是他和妻子沈潔姮第一次在武漢過春節。為了迎接朋友們的到來,沈潔姮特意提前把家中佈置一新,採購、備菜,大年三十這一天,端出了一桌地道的台灣年夜飯——清蒸多寶魚、火腿鮑魚燉母雞湯、鹵肉飯……張貼好春聯和「福」字,擺好果盤和大富翁桌游,陳俊宇點開微信和在台中的兄弟、母親視頻拜年。「母親已經68歲了,去年我教會她使用微信,所以分隔兩地的這段時間裡,我們經常視訊,也讓她瞭解我在武漢工作和生活的狀況,請她放心。」陳俊宇說。在武漢創業的台灣青年導演薛穎穜,每天也接到好幾位元台灣好友的視頻問候,他還隔著手機螢幕,和好友「雲」合唱了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被台青們親切地稱呼為「薛導」,薛穎穜常去一些台灣朋友開的店鋪「串門子」,並有計劃地記錄這些店鋪逐漸恢復人氣的面貌。大年初一一早,「春節留漢台青群」裡已經熱鬧起來,拜年的祝福語此起彼伏地閃現。近60位「留守」武漢的台青在微信群裡互相拜年,相約著聚會。「過年需要什麼說明隨時聯繫我!」武漢市台青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群裡說道。針對今年武漢市大部分台胞選擇留漢過年的情況,湖北省台辦、武漢市台辦、武漢台資企業協會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隨時解答台胞在武漢過年的各類疑問,提供生產生活保障。 山東:就地過年展望牛年 養精蓄銳再出發 〔本報特約記者 吳書光報導〕2月12日,農曆大年初一,身處山東濟南的台商王克璋頗為從容。由於3月要回台灣開會,忙碌了一年的他計畫好好休息:「養精蓄銳再出發!」從1992年洽談專案算起,濟南大自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克璋與山東濟南有了近30年的交情。這個春節他回應「就地過年」的倡議,首次在濟南過年。「心安之處是吾鄉。」家在台北的王克璋說,從民俗到食品等過年的禮數,台灣與山東幾乎一模一樣。大年三十,王克璋給工廠同事發了紅包,一起吃了餃子,他還與在台灣的家人視頻拜年,共迎辛丑牛年。雖然遠離家人在濟南,身為濟南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的王克璋並不孤單:「由於疫情防控要求,據統計今年有60位台商在濟南過年,而且很多台商是一家人在濟南過春節,熱熱鬧鬧。」據山東省台港澳辦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山東省市兩級台港澳辦服務熱線電話保持24小時暢通,隨時接聽和答覆台港澳同胞有關諮詢,做到有求必應、應做盡做。 湖南:在湘過年 心有所依,異鄉亦是家鄉 〔本報特約記者 張玉潔 張格報導〕2月12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因疫情讓回家的路遙遠!因疫情也聯結了許多關愛!」春節前,在湖南藍山縣湘威人文實驗學校擔任校長的台灣女博士李視芳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資訊。2011年,李視芳受一家在湘台企邀約,來到地處山區的藍山縣,參與創辦服務農民工子弟的學校,堅守至今已是第十個年頭。今年決定留在湖南過年的李視芳剛走訪完困難學生,就收到了節日禮物。「不少大陸友人邀我去他們家過年,還給我寄來水餃、韭菜盒子等各種食物,我身處異鄉卻感受到特殊的一份溫暖!」她說。據瞭解,受疫情影響,湖南共有606位台胞、台商、台生選擇留湘過年。春節前夕,湖南省委台辦發出公開信,宣導大家就地過年,同時各地台辦以多種形式走訪慰問台胞台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全力保障在湘台胞過一個安定、祥和的好年。

遠征!浩歌唱續篇

陳永新 《尋找飄蕩的忠魂》——“抗日戰爭中國遠征軍珍貴影像致敬展”啟幕已整整兩個月,幾乎是在聲勢浩大的開幕式結束的同時,我就立即決定:取消原定二十天的展出期,改為無限期長久展出。原因很簡單:我想盡可能讓更多的人知曉這一段中國抗戰史上波瀾壯闊的泣血悲歌歷史,我想讓那些戰地黃沙中披掛硝煙而來的神威形象永遠鐫刻在更多人心中,我想讓那葬身於緬甸野人山莽莽原始叢林中的五萬多忠魂無寄的孤魂冥冥中感知:儘管他們為國捐軀已近八十年,仍有許許多多未忘恩義的人們在記得他們,為他們唱著深沉的挽歌。閒暇之時,我常常穿梭於那些雄姿英發的英勇祖輩巨幅黑白照片中間,每當此刻,我心裡就升騰起無比的敬意,同時覺得有一股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豪氣充溢心間……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圖片展開幕式結束後,國內官方著名的軍事專家、中國軍事科學院大校軍銜研究員余戈先生在轉發我小文《遠征猶聞戰鼓聲》時作了如此精彩的點評:芒友會師以來遠征歷史的空前盛會,飄蕩的忠魂今天在諸暨的天空駐足。“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們在《不死的中國》的歌聲中欣慰含笑。 Previous Next

過年 春在千門萬戶中

在季節與季節之間,有一個時空的交點,春天從這時開始,紀元在這裡更換。春節,東方情結寫下這祖祖輩輩厚重的故事;過年,特有民俗鑄成了幾千年不可更改的理念;回家,縷縷情絲傳著世代的熱望;團圓,拳拳遊子帶著不眠的期盼。帶著對故土的深情,懷著對父老鄉親的思念,辭歲的列車開進了久別的故里,迎春之舟駛進這溫馨的港灣。過年!過年將兄弟姐妹聚攏在爹娘的身旁,親情濃濃,厚愛綿綿,炎黃子孫輝煌著華夏感情摯誠的宮殿。嗩吶唱著祝福,鑼鼓跳著平安,秧歌扭著火熱,美酒淌著甘甜。喜神州瑞氣盈門,笑滿街市,福澤坤乾……大年三十,火紅的燈籠點燃了年年有餘的生活,七彩煙花換來民富國泰的春天。聲聲爆竹,訴說著天倫之樂;陣陣鐘聲,祝福著神州歲歲平安。正月初一,當新春的太陽第一次升起,中華兒女迎接著祝福,互送著祝願。明媚的春光中,我們種下了進取、種下了智慧、種下了良緣。金秋時節,我們將收穫成熟、收穫吉祥、收穫甘甜。美德教會我們愛國愛家,勤奮賦予我們有志竟成,理想激勵我們不懈登攀。龍的傳人風發意氣,闖海敢平風浪,攬月能上九天。過年,新春給晚輩送來了精進的年華,時光給長者帶來了晚霞的燦爛。歲月如歌,天地審視著生活的韻律,光陰在書寫人生最美的寓言,時空拓寬了邁步小康坦蕩的大道,親情叮嚀著平安幸福永遠的夙願。 辭舊迎新,時間和空間在這裡輝煌、延伸;承前啟後,我們將無愧於昨天、今天和明天。過年,新的起點。起點,迎接又一個華年!春在千門萬戶中一行長長的足印,刻寫在雪地上,刻寫在季節的記憶裡。於是我們又走向了春天的驛站。面對牛年新春,我們帶著幾分激動,幾分期冀。那除夕夜的年火,除夕夜的彩燈,除夕夜的紅燭,都以最熾熱、最紅火的激情,點燃我們歡聚時的多彩話題。新年那雄渾激越的鐘聲,喚來了希望,喚來了祥和,喚來了牛年之春的桔紅的黎明!於是,我們便相互傾訴、相互祝福,祝祖國繁榮富強,芳華常駐!祝每個家庭闔家歡樂,吉祥如意!祝每個人新年快樂,心想事成!牛年新春,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向前延伸的興奮點,是五千年文明之樹綻放的璀璨繁華,是14億人民和56個民族的狂歡節。我們用40多年改革開放的碩果,精心地豐富著節日的內涵;我們用跨越層層障礙的歡欣和登上更新高度的喜悅來拓展節日的空間;我們用嶄新的嚮往和深沉的戀情向春天托舉崇高的敬意!「不須迎向東部去,春在千門萬戶中」。在節日裡,誰家的門面不是煥然一新滿目生輝?那新開業的商店、酒家,更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我們透過那彩燈的光波,焰火的花雨,似乎看到了五中全會的春風,催開了人們的心花,是那樣溫馨宜人!啊,讓我們將美好的祝詞播進春天的土地,用真誠和汗水去培育希望的花朵,去收穫豐收的碩果!過年,真好人生是一次苦旅,而一年一度的春節,則是這苦旅中一座座的心靈驛站。她猶如一位善良慈仁的母親,為旅行中疲憊不堪的兒女收整好行囊,積聚下一次征程的信心;給紅塵中匆匆的行人一個休息的空間,儲備明天起程的力量。過年,是一張張從家寄往天涯海角的請柬,是一聲聲親切鄉音的呼喚,此時,在外的遊子們無論多忙,都會帶上對父母的牽掛,對故鄉的思念,背上行囊急急趕回家。吃上一頓家中的素飯菜,喝上一杯家鄉的純釀酒,乘著濃濃的酒意扯開嗓子吼幾聲家鄉的土謠,把痛苦的失意拋開,把煩惱和憂愁放下,讓長久疲憊的心在溫馨親情中得到滋補與浸潤。過年,是生產好心情的加工廠。不管你是衣錦還鄉還是混得不甚理想,到家了,都會笑呵呵地給長輩鄉親拜個年,也會接過那杆黝黑發亮的旱煙鍋,深深吸上幾口,聆聽那些老人近似幸福的嘮叨:「這小子,小時候還懷裡撒過尿呢!……好啊,有出息了還能記得鄉親們,還能記得我這個孤老頭子……」這時,也許你會不好意思笑著附和著,卻不知道淚水早已充滿了眼眶。過年了,別忘了陪年邁父母聊聊天,敘敘家常,「兒行千里母擔憂」啊!是他們給予你生命並養育了你。別忘衷心地向愛人道一聲謝謝,是她(他)點亮了你遠航的風燈,是她(他)一手支撐和營造著這個幸福的家。也別忘了給孩子們包個紅包,激勵他們好好學習,立志成人,作為父(母)親欠他們的關愛太多了。親手燒幾個小菜,燙壺水酒,和家人們一起來分享,讓親情在這過年的日子裡如美酒般的甘甜醇香。是啊!我們生活的酸甜苦辣,很容易在平淡的日子中度過。過年,就是讓我們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轉過身來喘一口氣,靜下心來好好休息。回味一年來的開心與辛酸,慢慢總結一年來的成績與不足,希望來年陽光普照。獨守窗前,眺望春意盎然的大地,祝福祖國,祝福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祝福家人,祝福他們身體健康,一生平安;祝福自己,祝福自己增添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在遠足旅行時,會感到一路春風,心曠神怡。然後靜靜等候著新舊交替的零點,許下自己的心願。啊!過年,真好。夢春春天,如一粒種子,在我的夢裡發芽……走在春天,如同走在一幅幅秀美的圖畫裡,讓我神魂,令我迷醉……草木染綠了山川,莊稼覆蓋了田野,江河演奏著樂章,天空的飛鳥按捺不住一冬的沉寂,跳躍騰挪靈巧的身子,競相舒展嘹亮的歌喉;勤勞的農民在鬆軟的土地上播種著春的希望;心靈手巧的園丁在繪就著生活的美好……春光如水,無拘無束地在天地間流淌,默默地潛入靈魂的深處。溫煦的春風吹綠了山川,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從北國冰城到江南水鄉,從東海漁港到黃土高原,都交響著春的樂章……春天似歌,江河是琴弦,峻嶺是鼓號,歌聲在廣袤的大地上盡情飄蕩,傳遞著春的美好;頌揚著祖國河山的秀美。春天如詩,那隨風飄蕩的柳絲抒寫著飄逸的詩行,給人帶來美麗的遐想。「吹面不寒楊柳風」,芬芳溫潤的土壤,盎然著無限的生機,綻放著最動人的容顏。清新柔和的空氣,飄逸著黃土的氣息與花草的馨香。春天的雨,悄無聲息,潤物無聲,迎著綠色的意境輕輕地彈唱……走在春天,一種成熟的思想讓我信心倍增:不做尋花訪柳的遊客,應做回首不愧的耕夫!讓匍匐前行的身軀,留下一幀與季節相依的倩影!第一朵迎春花初綻的時候,我希冀的種子,已在屬於我的那片沃野萌動……伴隨它成長的是我日夜揮灑的汗珠!豔陽十月,我定會收到一幅稱心如意的金秋,而後在另一個冬天,重新做一次春天的夢!牛年說牛話逢到牛年,有些家庭就在牆上掛上了李可染的《迎春牧牛圖》。一個戴斗笠的牧童,騎在牛背上,透過迷蒙的雨霧,眺望著盛開的紅梅。那頭水牛彎彎的角,寬寬的蹄,憨厚的眼睛,敦實的身軀,它蓄積了一冬的無窮氣力,正盼等著去為人們拉動春犁。畫家題道:「形容五華,氣宇軒宏,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形與性確是密切聯繫的,因此藝術家欣賞的牛也常常是畜牧師物色的牛。由於牛很早就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關係密切,所以不僅畜牧家而且美術家都對它相當熟悉。畫牛,在我國唐代就發展成了一個獨立的畫科。著名的「牛圖」,有戴嵩畫的「窮其野性筋骨之妙」的《鬥牛圖》。而韓漫筆墨簡練、形象生動、風格渾厚的《五牛圖》,則是我國古代藝苑中的稀世珍品。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牛的這種可貴精神,早已受到大文豪魯迅先生的讚揚。不僅是奶,牛的全身都是寶,肉、皮、骨、角、膽等等樣樣有用,連牛糞也不是廢物,牛糞除了可做肥料和燃料外,還可用來做纖維板。牛雖然被稱之為「醜」,甚至牽牛花都受到株連,而被叫做「白醜」,「黑牛」,其實它們都是很美的。在國外,牛是財富的象徵。在馬達加斯加,人們把牛視為最寶貴的財富。在農村,誰擁有幾百頭牛,誰就成了一個「大人物」,受到全村人的尊敬。在該國的南部,小夥子向姑娘求婚,要首先獻上一條牛作為見面禮。在國外,牛還有自己的假日。日本岡山縣的某些鄉間,每年端午節後的第一天,五月初六是牛的安樂日,這天人們要在牛欄內鋪上菖蒲草,借此為牛畜消災除害,祈求平安。有的地區還把這天叫作「牛的新年」或「牛的假日」,並禁止使用牛刀。

2021年 海峽兩岸青年影視文化產業合作 座談會在澳門召開

[本報特約記者 陳爾報導]1月30日下午,由澳來塢電影工作者總會和永利澳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辦事處提供支援的2021年海峽兩岸青年影視文化產業合作座談會在澳門永利皇宮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召開。座談會上,《澳門日報》社長陸波、澳門影視協會會長蔡安安、澳門立法會議員馮家超、澳門特區政府文化產業基金會行政委員王勁秋、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陳靖涵以及臺灣著名導演林育賢、吳震亞、臺灣兄弟集團董事長白亨利等兩岸業界人士圍繞「新視聽、新期待、新生態」展開對話討論,就加強兩岸青年影視人才培養、在推進兩岸影視交流合作中發揮澳門特有優勢等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

新冠疫苗養成記: 一支疫苗的自述

■ 本報特約記者 劉沛誠 Previous Next 我是一支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誕生於疫情肆虐的危急時刻,承載著戰勝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正在被人類大規模接種。你接種過我嗎?你瞭解我的「前世今生」嗎?我的前世,是一個直徑約100納米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年年末,我開始出現在人類視線中。我不斷複製自己,製造了一支邪惡的病毒大軍,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數千萬人感染、數百萬人死亡。科學家把我從病人體內分離出來,並將我導致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科學家夜以繼日緊急攻關,在實驗室裡對我展開密集研究。他們將我放在Vero細胞裡培養,並從中選出一株適合製備疫苗的毒株——CZ株。從此,我與我的病毒家族決裂,走上了協助人類抗擊疫情之路。在疫苗生產車間,從 「孕育」到「出生」,我要經過六大步驟——培養、滅活、純化、配比、灌裝、包裝。製備新冠滅活疫苗,首先必須繁殖大量新冠病毒。科學家從非洲綠猴的腎臟上皮細胞中,分離培養出Vero細胞。它可以經過多次分裂而不衰老,是最適合我繁殖的「土壤」。我被放置在隔離器中,通過密閉管道注入滿是Vero細胞的生物反應器中。我悄悄地在這裡快速繁殖,幾天後,已經繁殖出無數個兄弟姐妹了。我們一起通過密閉管道,來到另一個生物反應器中。一種特殊的滅活劑被注入,讓我慢慢失去知覺,沉沉睡去……數小時過後,我從睡夢中驚醒,赫然發現自己已完全失去致病性,無法繁殖和生長,這時的我成了滅活液。隨後,我來到了純化區的小屋。穿過各種各樣的篩子和管道,我逐漸被濃縮,滅活劑和其他雜質陸續被去除。此時,我擁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疫苗原液。在疫苗配比區,工作人員將我和佐劑、稀釋液混合在一起,我變成了疫苗半成品,進入冷庫等待檢驗。為了方便使用,人們給我設計了兩種包裝——一種是西林瓶。我住進去前,每個小瓶都要經過超聲波預清洗、高溫蒸汽冷凝水沖洗、壓縮空氣噴吹、350℃高溫烘乾等工序。在無菌灌裝線上,我被機器快速注入一個個小瓶,隨後被加上膠塞和瓶蓋密封。一種是預充式注射器。由機器手臂在無菌環境中操作,當我進入針筒後,機器就加塞密封,我便在這裡與世隔絕了。在包裝線上,燈檢是對我最大的考驗。攝像頭分別在不同角度和背景光下為我拍照,確保瓶中的我沒有混入雜質、密封塞位置準確、瓶身沒有劃痕,不完美的我會在這裡被開除出列。接下來,我被貼上印有品名和批號的標籤,連同一張說明書被裝進小小包裝盒。每個包裝盒上還印有一個專屬追溯碼,我是什麼時候生產的,被發往什麼地方,被誰接種了,通過這個號碼很快就能查到。裝入小盒的我被10個一組放入中包盒,中包又被機器打成大包,隨後進入2-8℃的冷庫。從細胞培養到疫苗成品,我經歷了漫長的48天。每進入下一個環節前,質檢員都會對我進行嚴格體檢。只有每項指標都合格,我才能被允許最終出現在你們面前。由於我需要在2-8℃的溫度下保存,工作人員會貼心地在箱中放入溫度檢測儀,全程記錄冷鏈物流中的即時溫度。冷藏貨車將我送到一個接種點,等待接種的人排起長隊,有的鎮定自若,有的眉頭緊鎖,但眼眸中都閃爍著堅毅和希望。取出、抽拉、推送,我緩緩進入一個溫暖的身體。再見啦!我將從這裡獲得新生,一點一滴,為這個世界注入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