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首屆閩台青年(平潭)國學傳承研習營在嵐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薛平報導〕5月28日上午,「縱貫中華古今,傳承閩台文明」首屆閩台青年(平潭)國學傳承研習營在嵐舉行。本次活動共邀請30名兩岸青年共聚嵐島,感受國學魅力,深化兩岸文化交流融合。在開營儀式現場,兩岸青年學生代表上臺發言並代表全體學員接受營旗。隨後活動在始業式暨朱子禮儀研習中正式拉開序幕,全體學員一起作揖行釋菜禮,齊誦朱子家訓,並邀請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朱人求圍繞《朱子家訓》的現代價值做主題演講。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為研習營開營發來祝賀視頻,他說:「希望年輕人能繼續發展文化,重振我們國家的雄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活動全程在網易直播間同頻直播,共吸引超過135萬名觀眾收看。台籍學生代表潘宗芪對平潭傳統文化十分感興趣。他認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平潭與台灣一衣帶水,歷史人文淵源深厚。「希望能夠多多瞭解平潭的海島特色文化,和大陸學生一起學習交流,增加我們對彼此的瞭解。」潘宗芪說。學生鄭麗平就讀於福建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平潭校區,就學期間對南島語族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得知本次研學營將深入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學習時,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她說:「殼丘頭遺址公園包含殼丘頭遺址、東花丘遺址、榕山遺址及龜山遺址四個史前遺址,希望能通過實地考察,近距離感受史前文明。」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習營活動特別設置了「一對一」結對子活動規則,每一名台胞都和一名大陸學生搭檔組合,在研學期間互幫互助,深度交流,促進兩岸青年結下深情厚誼。平潭兩岸國學中心負責人游文娟表示,在課程設置上,通過探訪南島語族文化以及海防文化,帶領兩岸青年共同探索閩台人文的血緣關係。她說:「我們希望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增進青年一代的情感和友誼,增加民族文化認同感,把『兩岸一家親』的種子灑在這一灣淺淺的海峽。」「清早起來菱花鏡了照,梳一個油頭桂花香,臉上擦的桃花粉,口點的胭脂杏花紅……」在下午的「國粹文化共傳承」主題課堂上,福建京劇院少兒京劇培訓中心主任陳紅華現場教學,輕快活潑的唱腔惹得同學們拍手叫好。在互動環節,陳紅華還親自為學員彭志楊畫上花旦妝容,白面紅頰,畫上眼圈點上紅唇,再換上花旦行頭後,七尺男兒化身「美嬌娘」,十分俊俏。彭志楊坦言,這是第一次親身體驗京劇妝容,對國粹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瞭解,如果有機會,希望未來能進一步瞭解京劇藝術,感受國粹魅力。

閩台合作辦學激發學生創作新靈感 廈門理工學院設計藝術畢業展登場

〔本報特約記者 葉昕 洪偉晟報導〕5月25日上午,廈門理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2021屆本科生畢業展在廈門理工學院舉辦。本次畢業展,展出了該學院2021屆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等7個專業(方向),共379位本科畢業生所創作的上千件作品。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音樂工程與數位媒體兩大專業是以閩台合作辦學的形式開展。相較其他專業,在課程設計中,增加了引進台灣優質高校教師到校參與教學的部分。雖然當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台籍教授來廈授課面臨困難,但是台籍教師仍然堅持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遠端開展教學指導。作為本次畢業展的指導老師之一,廈門理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系張伊揚老師表示,在閩台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台灣院校跨專業教學模式,説明學生更好拓展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為作品設計帶來了新的啟迪。據悉,近年來廈門理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擁有1個國家級課程、3個省級金課、3個校級一流專業,學生獲得A類競賽一、二、三等獎20多項,今年還有22位同學考取碩士研究生,創下該學院創立以來的新歷史。

「兩岸品茗,一味同心」 兩岸茶人在北京以茶會友

〔本報特約記者 楊淑君 羅鑫報導〕5月26日,第三屆海峽兩岸社團聯誼會——「茶之緣」兩岸茶人交流會在北京舉辦,京台兩地茶人以茶會友,分享精彩茶事。觀茶藝、賞茶樂、共品茗……交流會以「茶之緣」為主題,來自兩岸12家社團、京台兩地的茶企代表等80餘人圍繞兩岸茶產業、茶文化、茶藝術、茶科技等話題開展互動交流,共話茶產業高品質發展。北京市茶業協會會長白文祥表示,兩岸茶文化同根同源,做大做強茶產業是兩岸茶人共同的目標和心願。兩岸茶企、茶人應當創新合作模式,以「茶」促融、以「緣」促融,促進兩岸產業的融合發展。「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岸同胞交流、合作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樑。」中華茶人聯誼會秘書長孫蔚說,未來將繼續發揮平臺作用,為兩岸茶業蓬勃發展、中華茶人間的密切交往作出貢獻。台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范增平通過視頻的方式,回顧了以茶為媒結緣北京30多年的親身經歷。「兩岸品茗,一味同心。只有兩岸茶人擴大交流、通力合作才能促使茶文化開出美麗的花朵。」范增平說。活動現場,中央音樂學院台生張慧敏、楊孟姺用中華傳統樂器古箏和琵琶演奏了《曉霧》與《虛籟》。伴隨著優美的茶樂,兩岸茶人細細品嘗了京台兩地的茶品代表茉莉花茶與烏龍茶。據悉,兩岸茶人交流會作為海峽兩岸社團聯誼會系列活動,已連續舉辦了三屆,逐漸成為兩岸茶產業、茶文化交流的平臺。

有趣的電影名56部

(奇聞趣事)■ 付天興 丁風風是《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他《異想天開》,想做個《少林俗家弟子》。在《早春二月》辭別《野山》,口袋裡揣了兩毛錢,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 在《代號213》的《小街》,他看到了一尊《神秘的大佛》,以為這是《末代皇帝》的塑像,馬上采上二十朵《苦菜花》敬獻。忽遇途徑此地的《南拳王》問路:小帥哥,去《上甘嶺》咋走?我去找《京都球俠》,他們在那訓練。丁風風自稱比《佐羅》還厲害,是《義俠佐羅》,其實並不仗義,他覺得被打擾,狂吼:《真是煩死人》,你沒見我在追憶古事,緬懷先烈嗎? 說完,顧自離去。 路途實在艱辛,口渴了,喝口《老井》中的涼水;肚餓了,偷吃點地裡沒熟的《紅高粱》。有一天,當《紅日》剛剛升起的時候,他聽到了《索倫河谷的槍聲》,他嚇壞了,以為這是《林則徐》在《追捕》他,三十六計跑為上,他慌忙在破粘帽上別了一枚《閃閃的紅星》,又托《阿Q》從《董存瑞》那借了套軍服,喬裝成《新兵馬強》,學著《第一滴血》裡蘭博的樣,駕駛著坦克《鐵甲008》,準備先到《海市蜃樓》去避避風。再找機會給正在《抓壯丁》的好友《小兵張嘎》發個《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到滿山紅葉時》一同去練武。 《海霞》的景色是迷人的,但望著《一江春水向東流》般的波濤,丁風風內心又不能不惆悵,眼裡佈滿了《淚痕》:是啊,先師《霍元甲》被毒死過早離開了,連《人證》也沒留下,雖說《阿信》在《法庭內外》都咬定是日本人幹的,但她畢竟不是《檢察官》。再師《武松》又因《漂泊奇遇》成為了《流浪者》,由於受人支使,參與制造了《405謀殺案》。《瘋狂的代價》是被逮捕了,此時他正和《咱們的退伍兵》一起坐在列車上。 英國著名作家《大衛科波菲爾》剛寫完《魂斷藍橋》就登上這趟列車來採訪。《今夜有暴風雪》,列車過《卡珊多拉大橋》時可要當心,因為橋東一裡曾發生過令人不解的《梅山奇案》,至今未破,因為這樁《世界奇案的最後線索》已經斷了,據說那是《基督山伯爵》《復仇》的地方,神秘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