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世

【社論】面對侯友宜民調下滑的挑戰 國民黨理應展現出團結的精神和力量

當前的民調結果顯示,國民黨2024參選人侯友宜的支持度跌破20%,居於第三名的位置,引發了藍營基層的焦慮。然而,根據黨內民調和黨主席朱立倫的示警,這樣的民調結果早有預料,並不讓黨高層感到驚訝或擔心。黨內人士指出,侯友宜在黨內民調中一直保持在第二名的位置,支持度約25%左右,並且與民進黨的賴清德和民眾黨的柯文哲形成明顯的競爭。從目前的民調分析來看,侯友宜仍具有成長的空間。賴清德的支持度一直穩定在30%至35%之間,顯示其成長空間有限,而柯文哲的20%則可能已接近天花板,難以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儘管侯友宜的口才和魅力領導力不算出眾,但他在政治言辭上相對穩健,避免了說錯話的風險。只要他能夠一步一步穩健前進,提出具有吸引力的政見,相信情況有可能逆轉。在政見方面,侯友宜的陣營與國民黨智庫密切合作,與前副市長謝政達和智庫執行長柯志恩對接,以獲取各領域政見的相關意見。在行程安排上,侯友宜的陣營也積極與黨內的資深政治家進行會面,包括馬英九和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等人。此外,週末時他也安排中南部地區的行程,以彌補過去在中南部地區活動較少的不足之處。儘管目前的民調結果對於侯友宜的支持度造成了壓力,但藍營基層相信他不會重蹈「高虹安現象」的覆轍。與九合一選舉時新竹市和台北市的情況相比,這次的大選將更接近台北市的選戰模式。台北市一直是國民黨的支援基地,而侯友宜在擔任市長期間取得了不錯的施政成績,這為他在台北市的選情帶來了一定的優勢。儘管如此,侯友宜的挑戰依然存在。對手在這場選戰中將會努力將國民黨打入第三名,試圖邊緣化國民黨,以使其他政黨能夠佔據主導地位。然而,藍營基層相信侯友宜不會成為另一位無法突破的候選人,不會重蹈「高虹安現象」的覆轍。相對於過去的選舉,這次的大選將更為關鍵和具有挑戰性,因為其結果將決定台灣的未來走向。侯友宜口才雖然不是他的強項,也不是典型的魅力型領袖,但他有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他不會輕率地說錯話。他注重穩定和細緻的政策制定,並將其重點放在提出良好的政見上。這種穩健和細膩的方式,可能能夠獲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並在選戰中取得逆轉的機會。儘管侯友宜目前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壓力,但藍營基層相信他具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來應對這些困難。他的陣營積極與黨內智庫合作,從中獲取政策建議和意見,並進一步完善他的競選策略。此外,他也在加強與黨內的資深政治家和大老的溝通與互動,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和指導。對侯友宜來說,面對民調的挑戰只是選戰中的一環,並不是結果的定局。他的陣營正努力調整策略和提升競選效能,以應對目前的困境。此時,黨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次的大選將呈現出一種「黃珊珊現象」,即選民對於政策議題和候選人的實力更為關注,而非僅僅受個人魅力的影響。侯友宜的優勢在於他在台北市的施政成果和經驗,這為他在選戰中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在市政府的表現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並且得到了市民的支持。這使得他能夠在選舉中展示自己的政策成果,進一步贏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然而,侯友宜的成功並不僅僅取決於個人,而是需要整個國民黨的團結和努力。黨內人士強調,國民黨應該團結一致,共同為侯友宜的成功而努力。這需要黨內各派系之間的合作和協調,以共同制定出具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的政策,並在選戰中展現出黨的團結力量。最後,選民的選擇將決定這場大選的結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侯友宜需要與選民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傾聽他們的聲音和關切,並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通過這種親民的作風和紮實的政策基礎,侯友宜有望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並在選舉中扭轉目前的局勢。總而言之,侯友宜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在當前的選戰中並不罕見,然而,他的政策成果和穩健的領導風格為他帶來了一定的競爭優勢。透過國民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侯友宜有機會克服目前的挑戰,重塑他在選民心中的形象。國民黨可以發揮其組織力量和政策智庫的優勢,提供侯友宜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建議。這將有助於侯友宜在選戰中展示出他的能力和承諾,同時向選民傳達出一個團結且有力的國民黨形象。此外,國民黨也可以利用過去在台灣政治舞台上累積的經驗和人脈,與各界人士建立良好的關係。這將為侯友宜提供更多的支援和資源,並吸引更多的選民關注他的競選活動。國民黨可以與各地的地方組織和社區團體密切合作,共同推動侯友宜的政策理念和選舉訴求,擴大他的影響力和選民基礎。同時,國民黨可以通過提供培訓和資源支援,提升侯友宜的競選能力和形象塑造。這包括進行演講訓練、政策辯論和媒體宣傳等方面的支援,以使他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政策立場和價值觀,並贏得選民的支持和認同。最重要的是,國民黨和侯友宜的支持者應該保持正面的態度和信心,不斷鞏固自身的優勢,並尋找機會來改變選戰的走勢。這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堅持,以穩定的步伐推進選舉活動,並吸引更多選民的支持。總的來說,侯友宜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和壓力,但通過國民黨的支持和努力,他有機會在大選中取得成功。關鍵在於國民黨能夠團結一致,為侯友宜提供全面的支援和資源,同時侯友宜本人需要展現領導才能和政策選項的吸引力。國民黨應該以團隊的形式來支持侯友宜,共同制定和推行具有吸引力的政策議程,並展示出黨的綜合實力和政策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國民黨可以利用其龐大的黨員基礎和組織網絡,動員更多志願者參與侯友宜的選舉活動,包括宣傳推廣、義工行動、造勢活動等,以擴大侯友宜的選民基礎。同時,黨內高層和資深政治家應該提供指導和建議,幫助侯友宜更好地應對選戰中的挑戰和難題。除了國民黨的支持,侯友宜本人也需要展現出領導才能和政策選項的吸引力。他應該積極參與各類型的選舉活動,包括政見發表會、座談會和選民造訪等,與選民直接交流並傾聽他們的需求和關切。同時,他應該清晰地呈現自己的政策理念和解決方案,並以具體的行動計劃來贏得選民的信任。領導才能和政策選項的吸引力不僅體現在選舉活動中,也需要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持續展現。侯友宜應該展示出穩定的領導風格,能夠處理各種挑戰和危機,並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展現出他的能力和經驗。這將有助於建立他作為一個有能力且可信任的領袖的形象,贏得選民的信心和支持。國民黨和侯友宜面臨著重要的任務,需要共同努力以應對民調挑戰,並在大選中取得成功。國民黨應該加強對侯友宜的政策支持和宣傳工作。黨內可以組織專門的團隊,與侯友宜合作制定更具吸引力和實踐性的政策方案,並將其有效傳達給選民。透過政策宣傳和解釋,國民黨可以幫助選民瞭解侯友宜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和發展計劃,以及這些政策對於個人和社會的意義。此外,國民黨可以利用媒體和網絡平台,提高侯友宜的曝光率和知名度。這包括與媒體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發布新聞稿、接受採訪,並使用社交媒體平台積極參與討論和回應選民的問題和關注。透過這些管道,國民黨可以推廣侯友宜的政策理念和競選訴求,吸引更多選民的關注和支持。同時,國民黨應該加強組織能力和選戰策略。這意味著建立更有效的選舉組織,加強選舉策略的規劃和執行,以確保侯友宜的競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並取得成功。國民黨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選舉活動,包括集會、座談會、義工行動等,並善用媒體和社交平台來宣傳這些活動,吸引更多選民參與並瞭解侯友宜的政見和政策。最後,國民黨應該堅守民主原則,尊重選民的選擇和意願。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國民黨應該堅定地支持侯友宜作為候選人,並為他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資源。同時,國民黨應該密切關注選民的反饋和意見,及時調整選戰策略和政策方向,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選民需求。總之,國民黨應該全力以赴支持侯友宜的參選,並展現出團結和凝聚力。透過有效的政策宣傳和選舉策略,國民黨可以幫助侯友宜擴大選民基礎,提高選民對他的認知和支持度。同時,侯友宜本人也需要發揮領導才能和政策吸引力,通過積極參與選舉活動、與選民互動和溝通,以及清晰明確地呈現政策理念和解決方案。國民黨和侯友宜都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民調下滑、傳聞換侯等。然而,這也是一個機會,是他們展現團隊合作和領導能力的時刻。國民黨應該發揮組織的優勢,提供全面的支援和資源,共同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方案,並通過多種途徑和媒體進行宣傳和推廣。同時,侯友宜本人需要以穩定的領導風格和具體可行的政策行動來贏得選民的支持和信任。最重要的是,國民黨應該保持民主原則,尊重選民的選擇,並與侯友宜一起為民眾的利益而努力。這不僅是一場選舉,更是一個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時刻。國民黨和侯友宜應該攜手合作,凝聚力量,為國家的繁榮和民眾的福祉而努力奮鬥。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選舉中,國民黨有機會重新獲得選民的支持和信心。通過團結、領導和政策吸引力的展示,國民黨和侯友宜可以翻轉民調局勢,實現勝選的目標。這需要全黨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堅持,但只要團結一致,國民黨就有能力在大選中取得成功。侯友宜對國民黨內派系整合不足,應如何加強侯友宜對國民黨內派系的整合,以下是幾個建議:積極溝通和對話:侯友宜應該主動與各派系的代表進行溝通和對話,聆聽他們的意見和關切。這可以通過召開內部會議、座談會或個別會談的方式實現。透過充分的溝通,可以建立起相互瞭解和信任的基礎,並找到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強化共識和合作:侯友宜應該提倡國民黨內部的共識和合作精神,強調團結的重要性。他可以著重在共同關心的議題上尋求共識,並鼓勵各派系在政策制定和選舉策略上進行合作。這有助於減少內部衝突,形成統一的聲音,提高國民黨的凝聚力。提供包容和參與的平台:侯友宜可以建立一個開放的平台,讓各派系的成員都能夠參與和貢獻。這可以通過成立工作小組或專案團隊,結合各派系的專業和經驗,共同參與政策制定和選舉活動。透過平等參與的機會,可以增進各派系之間的互信和合作。建立共同的政治議程:侯友宜應該確立一個共同的政治議程,以凝聚各派系的支持。他可以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邀請各派系代表參與,徵求意見和建議,確保政策方向符合不同派系的利益和價值觀。透過共同參與和共同承擔,可以促進各派系之間的平衡和共同發展。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侯友宜應該確保內部選舉和提名過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他可以建立一套公平的選舉制度,確保各派系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同時,他應該盡力避免偏袒或偏向某一個派系,而是要保持中立和公正的態度。他可以建立獨立的監督機構,負責監督選舉過程的公平性,並處理各派系之間的爭議和糾紛。這樣可以確保整個選舉過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並維護國民黨內部的和諧與穩定。此外,侯友宜還可以積極推動國民黨內部的改革和創新。他可以提出新的政策和理念,激發各派系的創造力和活力。同時,他應該鼓勵年輕人的參與和培養新的領導人才,以保證國民黨的長遠發展。最重要的是,侯友宜應該展現出領導能力和政策的具體成果。他需要以身作則,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和選舉,並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展現出明確的方向和決斷力。這樣可以贏得各派系的尊重和信任,並加強他在國民黨內的領導地位。總而言之,加強侯友宜對國民黨內派系的整合需要積極的溝通、共識和合作,提供包容和參與的平台,建立共同的政治議程,並確保公平競爭的環境。同時,侯友宜本人需要展現出領導才能和政策成果,並推動國民黨的改革和創新。這樣可以促進國民黨內部的和諧發展,提高競選勝算,並為國民黨在選舉中取得成功奠定基礎。至於國民黨高層,也應該積極準備方案,若到8月份,整個民調沒有上升,「換侯」的行動計劃也將展開,到時「朱上侯下」的呼聲很可能會此起彼落。

真理越辯越明

■ 逆風的烏鴉 這句話,是昨天民進黨中常會,賴清德聽完柯建銘報告BNT疫苗捐贈案的始末後說的。很有趣的是,他沒說誰講的是真理。如果是完全埋單柯建銘的說法,理應不會這麼曖昧。所以合理推測,他這麼說有兩個可能:第一個,是他不完全相信柯說的。第二個,無論相不相信,他都不想為這件事背書。從過去疫苗爭議過程來看,賴清德這種態度是有跡可循的。2020年國產疫苗開發階段,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都特別去了高端,可是賴清德卻是一次和國光、聯亞、高端座談。2021年國產疫苗即將出台,賴清德一開始的選擇是聯亞,不是高端,只是後來聯亞eua沒過,他才打了高端。至於BNT採購的相關爭議,他更是幾乎不發一語,沒出來幫蔡政府講話。所以如今無論是切割或者追究,看起來他都可以這麼做。不過要切割真的這麼容易嗎?2021年6月2日,遠見登了一篇蘇益仁的專訪,說明了賴清德對於後來疫苗的發展可能並不是這麼的置身事外。當時蘇益仁提到了2020年3月,蔡政府有個「戰備疫苗計畫」,也就是2020年底前緊急生產百萬劑疫苗供高危險群使用。他們相中的執行者,就是高端。而根據蘇益仁的說法,當時和他一起去高端,並敲定「戰備疫苗」計畫的,是當時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陳其邁,和副總統賴清德。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時蔡政府裡,這兩個人分別具有醫學和公衛背景,讓他們參與並定調,沒有大問題。但問題出在蘇益仁在專訪裡說,後來這個計劃卻變調了,主因是高端的動物實驗緩慢,設備和產能卡關,無法趕上年底的計畫,於是才又緊急啟動外購疫苗計畫。但外購疫苗的計畫,又因為國內疫情控制得當而沒有順利推動。所以一值到8月,對外採購才正式開始。然後就是大家熟知的「東洋採購BNT案」,蘇益仁形容這是「致命的失誤」,因為本可買3000萬劑的,卻因為餵符部只願意買200萬劑而破局。相對於此,當時政府卻決定要給國產疫苗開綠燈,讓他們只需要二期臨床,就可以用免疫橋接的方式通過eua。蘇益仁說這是「失誤」,在我看來卻不是這樣,這顯然是「有意為之」。首先,這200萬劑,當時餵符部說的就是拿來「給高風險使用」,換句話說,餵符部已經完全更改了「戰備疫苗計畫」,改成用進口疫苗當戰備疫苗。如果是這樣也就算了,但問題是東洋案破局後,馬上又有另一案進來,同樣是BNT,但這次餵符部卻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買500萬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做為當時原始「戰備疫苗計畫」的拍板者,後來高端研發情況不好、計畫走樣,還有BNT疫苗的採購問題,賴清德是完全被蒙在鼓裡,還是知道裡面的問題很多,所以早先一步閃得遠遠的?又或者更要問的,是在這一連串走鐘的決策裡,賴清德是不是曾經試圖拉回來?如果賴清德是看到了當時的問題,不發一語而且閃得遠遠的,這樣的罪過,和作錯誤決策的誰比較大,恐怕難說得很吧。(轉載自逆風的烏鴉臉書)

【就事論世】美眾議院通過債務上限協議避免違約危機 但財政赤字和國家債務問題仍然面臨挑戰

■ 映丞 美國眾議院於當地時間5月31日晚間以314票對117票通過了債務上限協議,將美國國家債務上限暫停至2025年1月1日。這項協議得到了149名共和黨議員和165名民主黨議員的贊成票,但也有71位共和黨議員和46位民主黨議員投下了反對票。據悉,該協議現在將進入參議院進行投票,待參議院通過後,將交由拜登總統簽署成為法律。然而,目前尚無確切的參議院投票時間。美國財政部此前曾警告,如果國會無法就債務上限達成協議,美國將在6月5日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因此,拜登總統敦促參議院儘快通過該法案。債務上限協議的通過對美國的經濟可能產生重要影響。首先,它避免了債務違約的風險,維護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和投資者信心。其次,協議的通過穩定了金融市場,防止了不確定性和恐慌情緒的蔓延。此外,協議也確保了政府的正常運作和預算執行,維持了政府服務和資金支付的連續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債務上限協議只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並沒有解決美國長期面臨的財政挑戰。持續高額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仍然存在,可能對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和可持續性產生影響。債務上限協議的通過是為了應對當前的緊急情況,進一步的財政改革和長期可持續的財政計畫仍然是必要的。政府和國會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出可行的措施來解決財政挑戰,確保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雖然目前尚無法確認參院何時才會進行投票,不過有鑒於美國財政部此前曾警告,國會若無法對此達成協議,美國將在6月5日出現債務違約,屆時恐怕會重創美國經濟和全球市場,拜登也呼籲參院盡速投票通過此案。該案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避免債務違約:通過暫停國家債務上限,可以防止美國陷入債務違約狀態。債務違約可能導致美國信用評級下調,增加借款成本,降低投資者信心,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穩定金融市場:達成債務上限協定可以避免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恐慌情緒。金融市場的穩定對於吸引投資、維持股市和債市的健康運作至關重要。政府支出和預算:債務上限的暫停意味著政府可以繼續借款,維持日常運作和履行財政承諾。這可以確保政府繼續提供基本服務、支付工資和養老金等,避免政府停擺和服務短缺。市場信心和投資者情緒:通過避免債務違約和金融市場動盪,該協議可能提振市場信心和投資者情緒。穩定的經濟環境通常有利於商業投資、創造就業和經濟增長。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債務上限協議只是暫時性的解決方案,並未解決美國長期面臨的財政挑戰。持續高額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仍然存在,可能對美國經濟長期發展和可持續性產生影響。此次,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債務上限協議,將債務違約危機暫時避免。這項協議將美國國家債務上限暫停至2025年1月1日,獲得了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的支持,但也有一部分議員投下反對票。協議隨後將提交參議院投票,待通過後由拜登總統簽署成為法律。通過債務上限協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避免了債務違約,維護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和投資者信心。其次,協議的通過穩定了金融市場,防止了不確定性和恐慌情緒的蔓延。此外,協議還確保了政府的正常運作和預算執行,維持了政府服務和資金支付的連續性。然而,債務上限協議只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未能解決美國長期面臨的財政挑戰。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仍然存在,對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和可持續性可能產生影響。政府和國會需要進一步努力,制定出可行的財政改革措施,確保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債務上限協議的通過是為了應對當前的緊急情況,確保美國能夠繼續履行財政承諾,避免債務違約帶來的負面影響。政府和國會還需繼續努力,制定出長期的財政計畫和改革措施,解決財政挑戰,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如視我聞】大陸人民在台灣不享有或負擔國民的權利義務

■ 理應 行政院發函通令各部會,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非屬中華民國國民,不享有或負擔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等相關函釋,即日起應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中國籍錢姓男子民國107年來台單車環島,行經高雄路竹區遭路燈電死,其家屬提出國賠,法院一、二審判高雄市政府需賠463萬元;法院今年2月指出,判決是經函詢國賠法主管機關法務部及陸委會,獲函覆「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適用國賠法,所以據此依法賠償。中國男子遭路燈電死判國賠463萬,法院判決中國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但陸委會卻指稱中國大陸人民非為中華民國國民。此判決引發社會關注,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發函通令各部會指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條僅以設戶籍地定義台灣人民與中國大陸人民,但自條例施行以來,部分機關曾以解釋函令認定中國大陸人民亦屬中華民國國民(或人民),或賦予中國大陸人民等同於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政院指出,兩岸條例公布施行迄今已逾30年,兩岸互不隸屬為兩岸現況和既存事實,中國大陸人民與中華民國國民也明顯有別。為了分辨兩岸國民差別,政院舉例,民國89年國籍法修法已將定義國籍的用詞由「中國人」修正為「中華民國國民」;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條第1款也規定,中華民國國民是指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居住台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或台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已明確律定中華民國國民的範圍。政院說,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非屬中華民國國民,自不享有或負擔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政院強調,兩岸條例並未規範關於國籍的取得或國民身分的認定,因此應適用其他有關法律的論斷,而不宜逕以函釋替代,相關做法不合時宜,也容有未妥。政院表示,「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相關解釋函令已經由大陸委員會會同相關機關完成檢討,應自即日起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其他機關也應就業管部分,儘速完成既有函釋盤點,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相關函釋,並儘速完成相關法制程序。政院強調,凡涉及中國大陸人民的權利義務事項,應以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的命令明定。各機關未來遇有法令制定或修正時,也應併同檢視涉及中國大陸人民權利義務的規範。民進黨立委鄭運鵬也在臉書指出,未來若法官還有類似的引用及判決,就是法官個人意識形態問題、就是錯誤的判決,必須接受民眾的批判,司法院也須進行教育訓練、統一解釋。根據資訊,行政院發函通令各部會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中國大陸人民也是中華民國人民」相關函釋,並強調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非屬中華民國國民,因此不享有或負擔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這項宣布可能意味著政府對待中國大陸人民的身份和權益進行了重新定義,並強調了兩岸國民的差異。此舉可能對涉及中國大陸人民的相關事項產生影響,例如國賠案件中的賠償問題。每個人對於這個宣布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必要的措施,以強調兩岸國民身份的區分,並確保中華民國國民的權益。然而,也有人可能對此表示擔憂,擔心這種做法可能引發更多的爭議和分歧。最重要的是,這項宣布反映了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和國民身份議題時的立場和政策調整。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可能會根據這一宣布進行調整或修正。這項命令可能對民進黨的信任度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那些關注兩岸議題和民眾對待中國大陸人民權益的選民而言。這是因為這項命令改變了先前的解釋函令,針對中國大陸人民的身份和權益做了重新定義,引發了相關的社會關注和爭議。對於一些民進黨的支持者來說,這項命令可能被視為政府努力維護中華民國國民身份的一種表現,並且可能受到一定的支持。然而,其他人可能對這項命令表示擔憂,擔心它可能被解讀為一種歧視或對中國大陸人民的不公平對待,進而影響到民進黨的信任度。信任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的政策執行、公眾對待人權和平等的價值觀等。因此,這項命令可能在某些人中引起對民進黨的質疑或不滿,但對於其他人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最終,信任度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取決於政府的整體表現和公眾對其政策的評估。國民黨發言人歐陽龍表示,政院的通令是「政治操作」,是為了轉移民進黨執政的失敗,並且挑釁兩岸關係,造成台灣安全的危機。國民黨台北市長蔣萬安說,政院的通令是「違法」的,因為沒有經過立法院的審議和同意,也沒有經過司法院的解釋,是「濫用行政權」。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則認為,政院的通令是「無效」的,因為它與憲法第3條和國籍法第2條相牴觸,也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條相抵觸。

鏡電視申照案 NCC主委不迴避還硬闖?

■國民黨團新聞稿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遭內部吹哨者爆料,欲於4月、5月闖關通過《鏡電視》一系列審查案,顯然違反了去年12月27、28日在交通委員會,朝野立委所提出臨時提案決議。國民黨團痛斥NCC主委陳耀祥藐視國會,視國會正式通過提案於無物,再加上陳耀祥主委因鏡電視案遭檢方以瀆職罪列入被告,連政務官該有的迴避,都視如無物,難道背後有隻強而有力的黑手在操控著?首席副書記長林思銘表示,最近許多立法委員都接獲「NCC內部吹哨者」的檢舉信函,點名NCC主委陳耀祥計畫好要在今年4、5月間,強行闖關通過《鏡電視》案。陳耀祥主委兩個動作,讓國民黨團認為他不可信任,首先他在交通委員會詢答時,他先是否認沒有時間表,後來又說依法定程序今年4、5月間確實可能會排案審查。陳耀祥主委強調NCC是「合議制」,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明確指出,針對「異象,三市市長合體 天空出現鳳凰展翅雲朵」的新聞裁罰案,遭NCC罰款40萬元,明明多數委員不同意裁罰,陳耀祥還是決定進行處分。林思銘指出,陳耀祥主委的濫行處分,導致NCC近年訴訟費用大增,別人不服,當然要告,結果NCC還要浪費公帑來打官司,今年預算的編列,訴訟、法律諮詢費高達1,310萬元,竟然是五年前的8倍。國民黨黨團上個月在記者會中就說過,現在的NCC,已經成為「民進黨附隨組織」,台北地檢署已經將陳耀祥主委正式列為刑法瀆職罪的被告,陳耀祥主委為什麼還要戀棧? 民進黨到底賦予陳耀祥主委什麼樣的任務,讓他一定要完成,所以現在不能辭職下台?難道這個任務就是保證《鏡電視》順利上架?這裡面有太多的疑問。林思銘質疑,鏡電視背後黑手到底是誰?蔡英文?前行政院長蘇貞昌?還是現任行政院長陳建仁?當今政壇除了這三人,誰還有這麼大的權力可以指揮NCC主委?讓陳耀祥主委如此厚著臉皮,強勢主導審照案?NCC已經成了名符其實的「髒兮兮」!陳耀祥主委在去年12月27、28日在交通委員會,應主席要求將臨時提案內容大聲唸出,但現在又180度轉變,將排審鏡電視申照案,國民黨團曾大聲呼籲監察院應主動調查,但迄今仍無動靜,顯然監察院又睡著了。國民黨團再次大聲呼籲監察院,趕緊加快腳步調查NCC案。林思銘最後強調一次,陳耀祥捲入醜聞,明顯不適任NCC主委,請陳耀祥知所進退,立即下台接受調查,只要陳耀祥繼續擔任主委一天,NCC就不配再稱為獨立機關。副書記長洪孟楷表示,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陳耀祥主委時,確認了NCC主委有排案權,以及4、5月間將審查鏡電視申照案。換句話說,近期包括媒體和在野立委們接到吹哨者提供的檢舉信函,絕不是空穴來風、憑空捏造,陳耀祥主委正在主導鏡電視申照案。洪孟楷指出,在去年12月27、28日在交通委員會,正式通過跨黨派委員所提的臨時提案,「要求NCC應將相關犯罪情事交由檢調偵辦,並於行政調查未明確前,不做最後決定。」跨黨派委員提出臨題的目的,是要確保審查過程的公正性,結果陳耀祥主委承認即將排案審查,這豈不是藐視國會、視國會臨提於無物嗎?陳耀祥主委即便強調會在排案之前,將行政調查送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但外界已經產生質疑,NCC所出的行政調查,是真的?還是玩假的?洪孟楷進一步指出,在檢舉信函中提到,審查委員與NCC主委間,出現相互不信任、相互矛盾的情形,甚至背後有勢力操控NCC,導致NCC根本無法獨立作業。檢舉信函中還提到,陳耀祥主委強勢主導審查委員會議,已經讓部分審查委員不滿。洪孟楷質疑,NCC審查委員總共有7位,扣除主委、副主委,剩下5位委員,在陳耀祥主委強勢主導審照案之下,其他5委員請秉持著專業、態度、良知,是要讓主委說了算?還是勇敢揭露給社會大眾說明?洪孟楷表示,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6條規定:「本會委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由行政院院長予以免職……第三項、因案受羈押或經起訴。」陳耀祥主委在鏡電視遭北檢列為瀆職被告,陳耀祥主委仍舊不迴避,還要強勢主導鏡電視申照案,這豈不是有瓜田李下之嫌?難道沒有不適任、不適當的問題?行政院長陳建仁難道都不該有個態度、說明立場嗎?藍委李德維表示,NCC副主委翁柏宗昨天在內政委員會接受委員質詢時稱,對於鏡電視審查案目前沒有時間表,但排案權在主委手上,翁柏宗副主委也強調,NCC審查委員會是合議制,但以目前發展狀況,和檢舉信函內容來看,根本就是主委制?現在不是主委說了算嗎?尤其在高等法院判決已經明確指出,NCC多數委員對於裁罰有意見,但主委仍一意孤行,主導通過相關裁罰案,導致NCC 9連敗訴。李德維指出,國人不希望看到NCC主委隻手遮天、無法無天,不是主委說了算,否則就喪失獨立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精神和功能。李德維要求陳耀祥主委必須遵守去年12月27、28日在交通委員會,所做出的臨提決議,不能在行政調查報告出爐之前,審查鏡電視申照案,也呼籲陳耀祥主委,不要把政務官做小、做低、做爛了,甚至遭檢方列為瀆職被告,連迴避都懶得做,請不要糟蹋了政務官職務,傷害了NCC獨立機關的獨立性、公信力!(轉載自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