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世

【如視我聞】台灣交通事故頻發原因何在? 建設不健全 執法也不嚴

■ 理應 《CNN Travel》先前在報導中指出,台灣光是2021年就有2962人死於交通意外,約是英國的5倍、日本的6倍之多,還封台灣為「行人地獄」。日前就有在日台人透露,交通狀況與素質無關,其實「日本人素質真的沒有比台灣人好到哪去」。他也指出最重要的1點,更直言日本駕駛教育嚴格、考照制度極難等,配合道路改善、停止線斑馬線退縮、行車道路縮限,在日本用路水準才高出台灣許多。一名在日本持有5年內無事故、無違規扣點金色證照的網友,日前在「PTT」發文透露,其實日本人也有腳踏車亂停、鬼切、逆向、闖紅燈等亂象,鬧區上地上一堆煙蒂要請人取締,「單就這兩塊來說,日本人素質絕對沒有比台灣好,甚至台灣鬧區遠比新宿乾淨,腳踏車白目也比日本少」,但是為什麼日本人在開車素質就會變高?答案就是「法規」。原PO提到,在日本拿到駕照前,「是徹底執行,大車撞人、撞腳踏車一定是大車的錯」,跟員警上課時都會學到,什麼死角、A柱都沒關係,甚至有實例是開車撞死睡在安全島上的醉漢,就算拿出各種行車紀錄、事證,還是因為「應注意而未注意」被判撞人致死,法官認為如果注意不到死角而肇事,那麼行車時隨時可能衝出來、看不到的行人,「是不是也有理由可以撞他們?」除駕駛教育嚴格、考照制度極難、駕照取消制度以外,日本駕駛法規也很嚴格,舉凡酒駕連坐法,就是讓酒駕沒有任何僥倖空間,再配合道路改善、停止線斑馬線退縮、行車道路縮限等,讓一般人行車的水準相當高。職業駕駛方面則「求人方式和法規就不是同等級的」,日本招不到合格司機就會縮減班次,而非要求司機多開車、超時開車,「白話一句,就是人家寧可開天窗也不要濫竽充數」;且同樣是到站下車,日本在行進間走動會被司機罵很危險,在台灣,司機卻會催促你快點下車。最後原PO也語重心長喊話,「所以真的不是素質,而是我們放著給他爛,還找一堆理由,而沒有想到去改善」。

【就事論世】傳鄭文燦卸任前把機要缺全卡滿 張善政表示在可調度範圍內功能最大化

■ 映丞 外傳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在卸任前把機要缺「卡好卡滿」,甚至該退場的前朝任用機要卻沒退場,繼續執行鄭文燦前市長的「旨意」。對此,甫就任的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機要缺」的確是市府團隊在調度時的重要考慮,會盡量在可調度的缺額範圍內,盡量發揮極大化的功能。至於基層關切,鄭文燦任命的現任區長是否也應該在政黨輪替後換人?張善政表示,市府會陸續觀察其表現,再考慮調動與否。而鄭文燦辦公室對此也發表聲明,指出所有機要人員都辭職,沒有占缺之情事。鄭文燦的核心幕僚、前桃園資科局長余宛如日前批評張善政小內閣任用女性關閣員的比例過低,「讓人很失望,也讓桃園人覺得丟臉」,引發國民黨資深桃市議員舒翠玲反擊,在臉書上反擊余宛如是「最不該講這個話的人」。舒佩玲說,因為鄭文燦在人事凍結前將機要缺用事務官全部佔滿,張善政根本無法調動,倍感無力。而即使身為從政女性,舒翠玲也認為,若只為了符合男女比例而濫竽充數,那也大可不必!她也開酸余宛如,「想必就是靠著女性比例當上市府一級主管的」,但張市長和鄭市長不一樣,不會因刻意要湊女閣員比例,就隨意任用尸位素餐、濫竽充數、每天都不在辦公室、出差勤後補造假、不瞭解局處業務的女性主管,那才真是讓人失望,讓桃園女性市民覺得丟臉的人。前朝閣員因為女性閣員任用比例批評張善政,卻意外引發兩個女人隔空互槓,張善政被媒體問及此事,老神在在的說,「機要缺」確是市府團隊在調度人力時的重要考慮,但他會盡量在可調度的缺額範圍內,盡量發揮極大化的功能。張善政日前首度主持市政會議,他在開會前也先與小內閣成員在市府前合影。張會後接受採訪,談及首度主持市政會議,強調未來會以「熱誠、效率、操守、能力、領導風格」五大要點為目標,讓桃園市邁向下個境界。張善政還說,過去他擔任行政院長時,就反對威權或壓力式的領導方式,傾向互相理解、合作幫忙的風格,也提醒所有局處首長,必須讓下屬理解不論何種決策都有其原因、是經相當考慮,而非強迫式的逼人就範。

【社論】可以預見未來電動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2023年所有的產業中以電動車產業最夯了,本屆美國的CES展幾乎都圍繞著電動車為主題。過去三十年,雖然部分製造廠商已如鴨子滑水,持續研發電動車技術,但由於過去電動車一直是「賠錢貨」,投注大筆研發經費難以回收,車價居高不下,產業界和消費者並不相信電動車會成為流行趨勢。最大的關鍵是,電動化和智慧化是車輛產業變革的兩大趨勢,電動車如同一台移動式的電腦、一座移動的資料中心,所有零組件都要電子化,電動車已屬於資訊科技產業範疇,對傳統汽車業者來說,都是新的學習和競賽。傳統汽車大廠多有百年歷史包袱,產業生態從機械產業要轉型到電子電控資訊領域,研發、生產、製造和管理的思維畢竟大大不同,車廠多不敢貿然大幅轉變,使得電動車推展進度緩慢。但特斯拉在2012年之後,如旱地拔蔥,在純電池電動車的成果打開世人的全新視野,眼見大限又即將來臨,迫使各大車廠發展電動車的態度改觀,開始加入戰局,研發油電混合車款。2017年全球電動車倡議聲浪響起後,不得不加快轉型步調,到2020年,各大車廠從過去的油車改款油電混合動力車,到陸續推出純電平台的車款,風風火火朝純電動車轉型之路邁進。回想電動車概念剛興起時,當時有一群造車新勢力廠商風光發表概念車,宣佈進軍電動車市場,但隨後電動汽車能正式上市銷售的已是少數,能獲利的更是屈指可數,退出的廠商中,體質優異的企業尚能受到市場青睞而受到收購,體質差的也就只有倒閉一途。因為一個新的汽車品牌的發展過程中,品牌塑造、產品設計與開發、專利佈局、供應廠商評選、供應鏈管理、法規認證、消費者體驗、市場推廣、售後服務等每一個環節都將是關鍵的議題,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導致品牌的夭折。因此,即便電動車市場仍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但伴隨而來的是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競逐市場的新玩家實力也增強許多,包括科技大廠如蘋果、華為、小米、百度、阿里、鴻海等廠商紛紛建立平台,依據自身在軟體或硬體方面的優勢,整合旗下供應鏈切入市場,再加上傳統汽車品牌也加速朝電動化進行轉型或成立電動車品牌因應,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就事論世】美參院通過對台「無償」軍援 必將遭到中國大陸有力反制

■本刊資料室 美國參議院12月15日通過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將送至白宮,等待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該《國防授權法案》總額近8580億美元,打破記錄,當中的涉台項目引發兩岸三地關注,北京已經表示強烈反對,並稱會採取嚴厲反制。該法案將授權美國從2023年至2027年未來五年間,對台灣提供高達100億(約新台幣3074億元)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該法案同時提及一項支援美國會官員派任到台政府部門「訪問」,目的是擴大台美經濟與防衛合作,最快在2023年秋天啟動。不過,在剛結束不久的印尼G20峰會上,中美雙方領導人會面並釋放友善信號後,眾多分析稱兩國緊張關係至少已在表面上趨緩。此刻,美國參眾兩院再次通過軍援台灣及抵禦中國威脅的法案,送到拜登桌上等待簽署,或再為美中兩國關係蒙上陰影。台灣國防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蘇紫雲研究員告訴BBC中文稱,美國國會此刻通過提供軍援給台灣的原因,可以依照美國務院公開的資料來解讀。他說,目前美國給全球25個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其中包括軍事強國以色列,「而美國的著眼點在於保持區域安全的平衡。台灣經濟實力較以色列強大,但考量中共軍事威脅增加,因此,平衡台海安全局勢應為美方軍援台灣的主要考量。」中國外交部已經對美國通過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做出強烈反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當日便在記者會上要求美國停止打「台灣牌」搞「以台制華」,並表示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反制。

【如視我聞】退撫基金恐破產!公教新制朝野協商 全教總籲確保收益保障

■ 映丞 公教新制規劃明年7月1日後初任公教人員之退撫改採「確定提撥制」,另立新基金,不再參加既有退撫基金,舊制收入將明顯縮水,退撫基金恐面臨破產。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表示,112年新制不僅攸關未來新進公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更與現行公教退撫制度之永續息息相關,呼籲朝野黨團審慎處理,以確保提撥制度收益保障與長壽風險,維護新制人員權益。全教總14日舉行記者會,立委陳以信、費鴻泰、賴香伶等人與會出席,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明年8月1日起的新聘教師,將適用112年教育人員退撫新制,與舊制最大差別在於,新制採確定提撥制,針對提撥制衍生的長壽風險與保障不足,全教總重申「一個反對、二個要求」。侯俊良表示,全教總堅決反對二次年改;要求政府設計有保障、能永續的新制;同時呼籲政府盡速研議撥補機制入法,確保新舊基金都永續。全教總也提出幾點訴求,包括新制成立之「儲金監理會」,應有教師組織代表,並以其與推薦的專家學者為主體;政府應善盡提撥責任與義務,刪除只提撥42年的規定等,建議朝野黨團研議112新制時討論並研商入法。國民黨立委費鴻泰、陳以信則指出,目前舊制是採確定給付制,政府負擔最後給付責任,但新制改採確定提撥制,未來很多風險需要個人負擔,政府身為教師的雇主,應給予最低收益保障,確保新制人員權益。侯俊良指出,除妥善規畫112新制,就原退撫制度的永續,政府更應嚴肅面對退撫基金潛藏債務,針對基金財務缺口研議撥補機制,同步推動對退撫基金增額撥補的立法,越早進行撥補,政府壓力相對越小,確保新舊基金都能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