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世

從台灣出口破兆 看民進黨怎樣大內宣

■ 國民黨立委 李貴敏 (轉載自 李貴敏臉書) 蔡總統用哏圖分享我國三月出口總額破兆喜訊,緊接著又是一波波大內宣與新聞洗版。正如許多民眾質疑,報喜的哏圖看不到亮麗數據下,我們對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上升到44.3%新高點的事實!民進黨政府這麼仇中,動不動喊仇中保台,但為什麼我們對大陸出口比例這麼高?又為什麼我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越來越重?新南向又為什麼一事無成?這些真正的問題,為什麼民進黨政府和哏圖都不願面對?民進黨執政一大弊病,就是把大部分預算花在大內宣上,選擇性地揭露訊息,還把腐爛的東西包裝的漂漂亮亮。但這些腐爛敗筆被掩蓋或美化後,人民再也無法知道事實真相,也造成行政怠惰不面對問題或設法解決,以致時程嚴重延誤,甚至雪上加霜。如果執政黨只做蓋公園、蓋紀念碑的表面功夫,只把錢都用到大內宣,而不拿出遠見擘畫台灣的未來,台灣只能在原地踏步,也讓台灣人民在國際間越來越不受尊重。我去年總質詢期間就已經當面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當時,我們對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經是43%點多了,今年還繼續增加,政府採取任何措施分散風險了嗎?遺憾的是:我們只看到民進黨政府及其側翼繼續各類歧視性語言及漫罵。但是政治依舊仇中、經濟仍然傾中。實際上,如果扣掉對大陸出口,民進黨網軍哏圖的自誇新高紀綠全是泡沫!其實,作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不管企業也好,政府單位也好,就是要先佈局及規劃,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敷衍,或讓人民自行承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亮麗的出口數據,如果把高科技、電子業去掉的話,其實傳統產業的部分都是負數成長,有些傳產甚至是兩位數的負成長,這其實是非常嚴重的警訊。但政府究竟做了什麼因應措施?還是繼續看天吃飯?就以缺水為例,去年就已經休耕了,國際媒體也一再表達台灣面臨缺水危機;蘇揆團隊難道毫無所知嗎?為什麼毫無所作為呢?難道只能期待有梅雨?期待颱風?或在問題發生後才拜天祈雨、或提出千奇百怪的方案。先是鑿井,再是海水淡化?但海水淡化是最耗電的方案,況且台灣不只缺水也同時缺電啊!政府基礎建設都沒做好,受到牽累的就是台灣的國際形象,連外媒都講,台灣的高科技發展的這麼好,可是台灣的基礎建設為何會這麼落後?跟高科技沒有辦法比,讓人很難想像。而這些高科技產業、半導體怎麼來的?不都是來自李國鼎、蔣經國時期的遠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當年一個小小的種子已經長成一棵大樹,現在大家都在大樹底下。但問題是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就太魯閣事件看台灣司改 關鍵在取信於民

■ 理應 法院今天中午裁定將李依50萬元交保,引發社會一片嘩然。台鐵太魯閣列車昨撞上滑落鐵軌工程車造成50死、178傷的史上最嚴重意外,肇事工程車所屬的義祥工業社李姓負責人經檢察官偵訊後,昨天深夜已經由檢察官聲請羈押,法院今天中午裁定將李依50萬元交保,限制住居及出境、出海8月,並不得與相關證人或與其等就本案邊坡安全防護措施計畫工程有契約關係之人接觸。花蓮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周芳怡表示,院方裁定50萬元具保,檢方會依法提起抗告。花蓮地院庭長黃鴻達說,檢察官若不服裁判,本來就有抗告權利,花蓮地院會將全部資料送台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進行抗告程式。檢方隨即提起抗告,花蓮高分院撤銷交保裁定發回重裁,花蓮地方法院昨天裁定李義祥羈押禁見。花蓮地院庭長黃鴻達表示,審酌全案涉及公共工程承攬契約,廠商和監造單位相關人眾多,被告與施工廠商關係為何有必要進一步實施偵查作為,再審酌李義祥之前有指示員工繪圖、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等情事,以李涉犯過失致死罪嫌,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證人高度風險,裁定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及受授物件。肇事的義祥工業社負責人李義祥,原定以50萬元交保,花蓮地檢署不服提出抗告成功,台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撤保,重新裁定自4日起羈押禁見2個月。法院為何從交保裁定轉為羈押禁見,難道是社會與論的影響嗎?黃鴻達說明,承審法官認為李義祥與他人串供滅證的機率低,且諭知不得與相關人士接觸,若違反法院命令,可在裁定審酌是否予以羈押。相信承審法官是依據當時手中卷證資料審酌案情,獨立審判,隨著檢警不眠不休的蒐證,證據也一一浮上檯面因而轉為羈押禁見。李嫌涉犯刑法第276條之過失致死罪之嫌疑重大,且審酌本件事故造成嚴重之乘客死傷結果,對於將來刑法起訴或高額之民事損害賠償之請求,而使被告有高度逃亡、滅證之動機,以及其他情事。就法律面來論,該案負責人李義祥因為沒停好車,故僅能以非故意來推論,因一個過失行為,在法律上沒辦法用數罪併罰,只能用想像競合,以上面的罪,最重的法條刑度處理,過失致死罪頂多5年。若依以往的判例,過失致死罪頂多判5年,過失致重傷頂多判3年,過失傷害頂多判1年,若火車出軌,是故意犯罪,本來最重可以判到無期徒刑,但因為負責人以目前情況看來並不是故意讓工程車滑落邊坡,只能用過失犯處理,頂多判3年。但若依目前證據來看,台鐵明令行文假期不能施工,但李義祥仍執意施工以趕上延宕的工期,那就可能非過失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蔡英文上臺之後,強調司法改革,「讓司法回歸屬於人民的司法,」寫在蔡英文的政策白皮書中,蔡英文也不只一次強調,要推動「有感司改」。但一位幕僚私下承認,社會期待和政府想改革的方向不大一樣,一般民眾只在乎壞人是否速審速決,對於體制的結構問題、司法的程式正義及被告人權,不見得「有感」。但是司法界人士想要釐清核心問題。今天台灣司法很大的問題,不只是民眾、甚至連法律人都沒有思考,我們學了西方的憲政民主制度,所相應的司法權要扮演什麼角色?人民為何不信任司法?審判獨斷、檢察獨霸被外界質疑,台灣面對的內外挑戰重重,如果沒有清楚聚焦和急迫性,又為何選在此刻推動司法改革?「司法體系就像醫院,要出問題了才會願意面對。司法是國家解決爭端的最後一道防線,若無法取信於民,社會會陷入叢林法則,」一位不願具名的法律學者、同時也是司改國是會議委員分析。民間司改會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司法信任度長年不到三成,解嚴前的法院及檢調系統常被當局者做為政治工具,即便30年後司法現場的問題已經不同,但司法不公的印象還是揮之不去。「譬如八仙塵爆事件、台南地震維冠大樓倒塌,大家覺得法官輕判,但我們的法律業務,過失致死最重就是5年,法官只能依法量刑,」林孟皇強調,「人民對法律的理解和實際有落差,壓力會落在法官身上。但不合理的法律必須透過立法處理,台灣刑法從1935年制定到現在,無論是時代或地域,早已不符合需求。」此次太魯閣車禍事件,再次地顯示出台灣現行司法制度已不合時宜,修法的工作刻不容緩,一部民眾期待的司法制度應盡速完成。

美國撤軍阿富汗 只為跳出泥潭圍堵中國

■ 國際關係學者 澳洲執業律師 吳鈺蓉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5月1日起將展開自阿富汗撤軍行動,預計9月11日911恐怖攻擊事件20週年前全數撤回。他也和阿富汗總統甘尼通話,承諾繼續致力於穩固的雙邊夥伴關係。本次撤軍行動是否延續川普選舉時的政策,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在川普卸任前五天,美軍被告知要開始計畫,撤回縮減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的部隊。拜登於2021年4月15日正式宣布,在今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20週年紀念日前完全、無條件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美軍,結束這場美國陷入最久的戰爭。最終撤離行動將於5月1日展開。其實拜登在撤軍演說中訴諸以情,但國內仍有相當大的反對聲浪,只因阿富汗民選政府政權仍不穩定,反觀塔利班去可藉機壯大勢力,美軍若在此時撤回兵力,中間缺乏緩衝機制,內戰勢必再度爆發,而在此時,阿富汗政府軍必敗無疑。塔利班重新奪回政權,所有情勢將回到20年前,美國反恐的威信將盡失。20年前的9月11日蓋達組織發動震驚美國的攻擊事件,造成近3000人不幸罹難,促使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阿富汗展開「持久自由」行動。20年後由拜登宣布這場戰爭終於將結束。拜登今天在白宮表示,不能繼續延長或擴大在阿富汗駐軍的循環,希望創造一個撤軍的理想情況,期待一個不同的結果,「結束美國最長戰爭的時候到了,美國部隊回家的時候到了」。其實美軍撤出中東,其真正的原因是美軍正在重新塑造世界新的局勢,準備放棄中東,返回亞洲太平洋。20年來在阿富汗留下爛攤子。以前美國以「反恐」為藉口,在世界各地發動「反恐戰爭」,尤其是伊拉克。但深究其因只為一件事--「石油」,而今選擇撤軍是否表示「石油」的重要性不再? 其實不然,因美國國內使用水壓裂解法開採頁油岩的開發成功與成本降低,從此伊朗、伊拉克、阿富汗中東的石油已不值得美國投入大量的軍力與財力來維護。這就是拜登在演講中一直強調的「財富」。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的20年已支出2兆1396億美元,這樣的支出剛好等於美國所提出的基建預算。20年前美國最重要的事是「反恐」,而20年後最重要的事已經改變為「反中」,圍堵中國的崛起。拜登並指出,美國必須把焦點擺在其他地方出現的恐怖主義威脅,以及獨斷的中國。以前冷戰時期,美國有單一的戰略對手,而中東戰爭宛如泥沼,已不值得在身陷其中。仔細觀察中國對中東地區的原油進口約佔70%,所以美國若能將中東的問題甩鍋給中國,自身反而落得輕鬆,若再能從背地裡掌控,這就能掐住中國的脖子,中國必將屈服。其實美國這種以軍事入侵會介入該國內政的策略長久以來證實是失敗的,反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不管在財務資源上或基礎建設上都頻頻奏效,中國已優勢的基建經驗來輔助中東地區,而取得能源的話語權,這才是長久之道。軍事跟科技將是美國對中國最重要的戰略方針,美國一定會在這兩方面下重手,畢竟美國自認其霸權地位不容挑戰。

就海事法的角度看「長賜號」擱淺事件的後續求償

■ 理應 「長賜號」擱淺蘇伊士運河的七天停擺,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不管是船東、貨主、被堵塞的船隻、蘇伊士運河管理處等相關當事人都有權求償,但如何求償事關重大,也是一個跨國的海事事件。根據國際之間的航運事故處理準則,是依據海事法為準據法,海事法為規範海事問題及違反的獨立體系,同時為規範海上活動的內國法;亦為規範私人公司營運船舶的國際私法,海事法的範疇包括海上商業、海上導航、海上打撈、海上運送、海員、旅客運送及貨物運送等。海事法也涵蓋許多商業行為,包括具備海洋性質的陸上行為。全球都在猜,長賜輪擱淺到底要賠多少錢?針對全球海事法規定,船公司不需因為貨物無法準點送達就要賠錢;至於船舶卡在河道上,還必須要釐清責任。根據運河每天通過船舶價值來推估,卡船事件全球每小時損失4億美元(約新台幣112億元),一分鐘新台幣1.8億元。航運專家指出,因為船舶在全球航行,海上時間很長,有可能遇到各種天災因素影響,業者有必要盡全力準時將貨物送達,但如果因為船舶延誤到港就要賠,這波全球大塞港,恐怕全球船公司、保險公司都賠不完。依據專業機構Lloyd's List估算,蘇伊士運河西向航道每天運輸價值約51億美元的貨物,東向航道則運輸價值約45億美元的貨物。這起「塞船」事件導致雙向航運停擺,每天價值約96億美元的航運也跟著被卡住。長榮海運長賜輪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對運輸供應鏈有一定衝擊;至於船公司賠償問題,全球海事法規定,延誤的一、兩周不會造成賠償的問題。其實,大家都在討論長賜輪擱淺要賠貨主多少錢? 根據全球海事法的船舶運載合約,海運業者對於貨主的交貨期無法準時送達時,船公司並沒有責任,延誤的一、兩周也不會造成賠償的問題。對於台灣長榮公司以「論時傭船」方式承租,依承攬運送合約規定,船長、船員都由船東派任,從「船體機械障礙肇事」到「人為技術超做失誤」責任歸屬也屬於船長,無須負賠償的責任,而就整體商譽損失反而可向船東日商正榮公司求償。至於用何種方式理賠,依國際海運運輸事故理賠慣例賠償金額皆以「船的價值」為最高賠償額度,目前「長賜輪」的現值預估約為2-3億美元,這也是賠償金額的最高額度。至於全球經貿損失約1.6兆將如何索賠,根據國際條約慣例,為貨輪保險也是船東的責任與義務,正榮公司表示該公司有為該貨輪向三井、住友、東京海上等保險公司投保,至於將來則可透過保險聯合理賠作為損失求償。海運專家指出,長賜輪已成功上浮,根據外電,蘇伊士運河已然開通。開通後,正在等待的300多艘船舶還是會陸續通過蘇伊士運河,相關的通過運河的費用也會收足,所以到底賠償是多少?現在應該很難估出來吧。

林佳龍為何還不能下台,原因何在?

■ 映丞 對於台鐵太魯閣號事故,交通部長林佳龍雖請辭,但行政院卻尚未批准此項人事案。台鐵事故不斷,儼然成為「部長殺手」,從上次普悠瑪號事件的吳宏謀到太魯閣號事件都如此。有人批評林佳龍身為交通部長,喜歡在各種宣導影片中露臉,善於提出華麗的交通建設計畫,卻從未認真關注民眾日常行的安全或交通預算的合理配置。癥結在,他把部長職位當成進階的跳板,只顧個人打燈曝光施惠,無心進行成效緩慢的交通結構及用路文化調整。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情況差可比擬,前年台鐵的總體檢報告完成後,他遲遲不核定;拖了八個月,交通部只好自行上網公告。蘇揆最近辯稱,報告中的一四四項改善建議,已完成一○九項。這麼會背數字並無意義,若政府真這麼努力,為何鐵路邊坡預警系統延宕兩年,一處也未完成?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後,林佳龍在第一時間向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長蘇貞昌請辭,雖然行政院今天表示,已經收到林佳龍的書面辭呈,但蘇貞昌親自致電林佳龍表示「現在不談這個」,更要林佳龍現階段要好好把後續善後工作做好。資深媒體人董智森也披露綠營算計,如果林佳龍下台,蘇貞昌就會站在第一線面對媒體質疑要不要負政治責任。而如果蘇貞昌也辭職,鄭文燦未做滿桃園市長任期,就提前接行政院長,不仅對於桃園市長選舉不利,也無法投入行政資源培養蘇巧慧選新北市長。董智森說,這叫「一桃(園)殺三士」。另太魯閣出軌禍首李義祥前科累累,為何還可以包工程?綠營網軍帶風向,都說是花蓮縣政府沒有跟工程會報告,把責任推給花蓮縣政府。由於2020年選後,蘇貞昌內閣改組,正國會的林佳龍卻留任交通部長,當時外界多揣測是蔡英文「力保」愛將的結果,林佳龍的去職風波,意外增添太魯閣號事件的弦外之音。林佳龍在太魯閣事件後,不管是對罹難或受傷民眾與家屬後續的安撫與撫卹,救災指揮調度,在表現出一個政務官應有的風範。下台負責是一定,台鐵改革是必定,但何時給台灣人民一個安心與安全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