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世

不要以政治口水來抹煞基層同仁辛勞

■ 理應 太魯閣號事件,造成50條生命與200多位人民身體與財產損失。當然政府絕對脫不了監督的責任,但國民黨多位民意代表卻趁人民危難之際,做出荒繆的行徑,一味指謫這是執政黨錯誤,要政府下台。以往,台灣有任何的天災、人禍發生,相信不論任何黨執政,都是不願發生的,在野黨應立即發揮監督救災的責任與及事件過後的調查、責任追究與檢討改進,而非在事件當時的口水而來蹭聲量或提高知名度,做一些不得體的發言,造成仇視的對立,這是在野黨監督的態度嗎?台鐵是台灣最重要的運輸系統之一,但是也是最大的包袱跟負擔,對台鐵的檢討與改制的聲量不斷,但歷經政黨輪替其效果不彰,每一個交通部主管不無為台鐵屢次事故負責,但又如何呢? 台鐵基層同仁辛勞不要以政治口水來抹煞,執政黨又提出甚麼要的政策來改革台鐵,還是放任台鐵自生自滅。民營的高鐵可以,台鐵為甚麼不行?要林佳龍為本事件負責是逃避不了的,但是下了台一身輕鬆,拍拍屁股走人,反而簡單。提倒閣行政院這又是煙霧彈,解決得了台鐵的問題嗎? 台鐵的問題不是長久以來執政黨(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所衍生出來的嗎? 國民黨為何不正正當當,明明確確的提出一套能為人民所接受的台鐵改革方案,不要用蒙混的手法,反而把事情搞得一糰遭。其實台鐵的體制不是在國民黨執政時所建立的嗎? 難道國民黨就逃的了這個責任嗎? 不管是制度或者是結構性的問題,還是招標、營造單位、監工單位等等的相關人大家都不能輕言毫無責任。人民或民意代表監督執政若是真實反映,政府一定虛心檢討,但惡意扭曲事實甚至汙衊,無視於政府基層的辛勞付出,人民也絕對無法接受。台鐵的改革是全民的責任,一定要好好的監督執政者的改革方案。今天,一個承包工程個人的疏失,造成的嚴重災難,不是哪一個官員下台的事,應是如何阻止事件再發生,奉勸在野黨杯葛執政黨之際,也考慮民眾的想法,為反對而反對事人民要的嗎?

英特爾砸200億美元投入晶圓代工 宣戰台積電、三星

■ 映丞 英特爾(Intel)23日宣布將耗資200億美元(約新台幣5,760億元)興建兩座新的晶圓廠,並且擴大晶圓代工業務,為其他公司製造晶片,這代表英特爾將直接對上台積電、三星。不過英特爾也透露,將把一些所需晶片委交台積電代工,但多數保留自家生產。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上任來首次公開發言,就發表這項重磅消息,代表英特爾將持續聚焦於製造、而非大幅轉向委外生產,這也會使英特爾與台積電直接競爭。英特爾為台積電長期客戶,此次的投資案確實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彭博社》則在報導中引述Cowen & Co.分析師拉姆斯(Matt Ramsay)則認為,在得到其他晶片公司的外包承諾或訂單之前,英特爾應該要先搞定自家的製程問題,「畢竟若有需要的話,台積電也會卯起來,和英特爾較勁」。英特爾最新的7奈米製程不斷延遲,比起過去10奈米進程慢很多,雖然基辛格指出,這個問題已經搞定,但顯然分析師仍心有存疑。基辛格表示,這項計畫將讓英特爾「有獨特能力擁有領導型產品,並且在供應鏈和在我們事業各部分的成本結構有領導地位」,「我們準備好競賽,我們將迎頭趕上,接著邁向長期維持領導地位」。據分析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到2025年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英特爾將在這塊市場中競爭另外一個重要內幕是,美國軍方才是這次英特爾背後最大的支持者,因為軍方擔心若軍用的國防晶片長期掌控在外人手中,是一大隱憂。特別是台灣。因此,在晶圓代工事業除了電視機、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伺服器與車用晶片龐大市場的需求外,所以軍方準備將研發、設計、代工生產全部掌握在手中才是其真正的目的。該消息發布後,昨天台積電重挫逾3%、收576元,外資大賣逾6萬張。台積電於美國時間24日ADR早盤跌幅擴大至4%,英特爾勁揚逾5%後拉回。英特爾將晶圓代工子公司名為「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將來也不排除網羅IBM系統的格羅方德,準備建立一個純美系的晶圓代工的全系統服務。英特爾表示仍須要把一些核心所需晶片委託台積電進行代工,包括部分最重要的產品。雖然此舉是較當前跨出一步,但該公司仍將由內部進行多數生產。

中美新冷戰時期,美國在怕什麼?

■國際關係學者 澳洲執業律師 吳鈺蓉 美中在結束阿拉斯加會談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馬上飛往歐洲,首站布魯塞爾參加北約會議,這是布林肯上任後首次歐洲之行,這態勢讓我們聯想到幾天前,布林肯的亞洲行。這些舉動儼然表現出拉幫結派,想要找回昔日失去的盟友。布林肯指控中國威脅航行自由,在南海做軍事化布局,瞄準整個印太地區的國家,憑著越來越科技化的軍事能力,與近來強力發展新的軍力與戰略的俄羅斯共同挑戰自由聯盟,並破壞了確保我們集體安全的規則與秩序…。其實,美國長久以來的軍事布局,已感受到威脅,不得不拉攏其他的盟友,以減少負擔。中國的崛起造成美國的威脅,在於美國自新冠肺炎發生後,國內嚴重的疫情所產生的影響,造成嚴重的經濟衰退,原本期待川普下台後,拜登能提出新的經濟政策來救美國,不料拜登卻反其道而行,製造一個中俄韓結盟的新威脅論。不料歐盟卻不打算與美合作而選邊站,使的美國想全球結盟的企圖受阻。透析其中奧秘,我們可看出,美國所指的威脅,是經濟而非軍事。中美貿易戰自開打以來,美國的國內經濟受影響嚴重的程度難以估計,在軍事投入的預算過高,F35戰機發展喊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美國國內的基礎與民生建設反而停滯不前毫無建樹。反觀中國在軍事投入的比例遠不及美國,卻在全世界推動一帶一路的策略,除擴大在各國的影響力外,經濟影響的滲入,才是美國所懼怕的。美國擔心全世界富起來,動搖其在軍事、經濟上的領導地位,尤其是「美元」。美元是現在全世界流通最廣的貨幣,也是美國用來控制世界的重要武器之一。美國可透過大量發行美元來調節國內經濟的衰退,所以中國的崛起,主要是人民幣若能在世界貨幣上與美元分庭抗禮這才是美國最擔心的。至於美元是否真的保有其現在的價值,所以美國是以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來保住美元的地位。當美元為世界唯一的貨幣就可以站穩世界龍頭地位。大家都知道,舊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的對抗是以軍事發展為主,但其結果就是蘇聯承擔不了軍費而經濟崩潰,造成蘇聯解體。所以美國是否重新導演一齣舊冷戰時期的戲碼,來拖垮中國經濟,這正是美國期待的。相信中國的領導人,決不會在軍事或軍備上與美國對決,更不會用軍事武力去侵略他國。對美國的挑戰絕對不會主動地以軍事的,也不會陷入與美國的軍事競爭,以免重導覆轍,走上蘇聯後塵。再則一定要避免與美國的經濟較勁,畢竟在美元的決算機制仍主導世界貨幣的當下。

就世論事-台灣半導體代工的現世論!

■ 理應 台灣去年能有如此亮眼的經濟表現,除了歸功於成功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美媒美媒報導半導體產業功不可沒,台灣有的半導體產業的支持促使202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達2.98%,成為亞洲去年成長最強勁經濟體,更創下近30年來經濟成長率首度超越大陸的紀錄。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具有充分條件能夠滿足迅速成長的半導體需求,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上月台積電公佈創紀錄的季度淨利潤,並預期今年資本支出將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280億美元。要瞭解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只需看看台灣對全球汽車生產的影響,最近由於車用晶片大缺貨,多國政府和汽車業高管紛紛敦促台灣提高產能,拜登政府本周還將與台灣經濟部召開會議,討論車用晶片短缺危機。台灣晶片產業的結構,台積電開創晶圓代工的模式,其他台灣半導體公司也扮演高度專業化的角色,每家公司都專注於晶圓制程中的某個特定階段,這為台灣建立了處於尖端水準的專業知識,再加上政府資助、稅收優惠等公共政策,以及大型科技園區、工業園區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台灣創造了讓半導體產業能夠蓬勃發展的生態系統,並獲得國際聲譽。歷經貿易戰、科技戰、新冠肺炎疫情及車用晶片大缺貨,各國紛紛體認到半導體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半導體自主化」將成國際發展趨勢。台灣半導體業位居世界第 2,有喜也有憂。不隨著美中強權爭奪半導體技術,台積電和台灣其他晶片製造商不可避免地陷入地緣政治鋼索上,迴旋餘地有限,由於川普政府的限制,台灣晶片製造商已被迫停止向華為供貨,而這並非是小事,因為華為是2019年台積電僅次於蘋果的第2大客戶。美國雖為全球半導體龍頭,但為重振日漸式微的半導體製造,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含對半導體製造的獎勵措施,協助英特爾(Intel)、三星與台積電等在美國當地建廠。歐洲聯盟對半導體發展也不鬆懈,尤其車用晶片短缺迫使車廠產線停擺,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還為此向台灣求援,更加深了危機感,規劃打造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半導體自主化」已成國際發展趨勢,觀察各國半導體發展狀況,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短期尚不致產生威脅,反而創造許多機會。美國因英特爾先進制程技術發展遭遇瓶頸,在半導體製造方面有缺口,不過,劉佩真說,美國新興科技發展依然領先全球,未來在半導體領域仍將穩居霸主地位。台灣的優勢要讓全世界看到,利用本身的競爭優勢,與各國展開合作。台灣晶圓製造高居世界第一,尤其台積電制程技術領先全球,是台灣半導體業最關鍵的核心。

台灣美商會發布「二○二一商業景氣調查報告」 台灣黃金年代來了?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美國商會24日發布「二○二一商業景氣調查報告」,內容指出,有百分之八十六會員對於二○二一年台灣經濟前景表示樂觀,為歷年最高;甚至大多數會員對未來三年台灣經濟表現也持正面看法,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李豪表示,現在可說是台灣的「黃金年代(Golden era)」。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於美國時間廿日上任,美商會同時發表「二○二一商業景氣調查報告」,結果表示,高達百分之八十六受訪會員對台灣今年的經濟前景表示樂觀,比去年的六成大幅增加。其中,有百分之廿七點六受訪會員認為「非常樂觀」,百分之七十六受訪會員對台灣未來三年表現都持正面態度,更有四成受訪會員計畫要擴大徵才。「二○二一商業景氣調查報告」受訪對象為四○九位美商會企業代表,回收兩百分有效問卷。其中,四成受訪者認為,美中貿易爭端影響企業供應鏈布局,百分之六十五受訪者認為,美台雙邊貿易協定將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影響因素,應該趕緊簽署BTA,更有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應簽署雙重課稅協定(DTA)。不過,拜登對於台美BTA簽署的態度較保守,使之前一片樂觀的輿論轉為不看好;李豪指出,台灣是美國第九大貿易夥伴,持續增加的重要性將成為簽署BTA的籌碼,且拜登上任典禮邀請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出席觀禮,也是正面徵兆,台美未來互動應該不會改變,美商會對於台美BTA簽署仍樂觀,也呼籲美國經貿部門盡快與台灣展開相關洽談。美商會今年也對台灣政府提出五大建言,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未歇,今年建言第一名就是防疫,第二名則是台美BTA簽署,第三是兩岸關係,第四名為穩定能源供給以及再生能源等議題,第五名則是人才培育與留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