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山論見

勞保負債越補越大洞?年輕世代負擔每天增加20億,勞保年改迫在眉睫!

■民眾黨立委 邱臣遠 根據勞保局最新公布,勞保基金2022年潛藏負債已經達到11兆4855億元,較2021年暴增7,216億,等於平均每天增加20億負債,這些重擔恐怕都要由年輕世代承擔。對比政府已撥補的1,170億及特別預算300億,以及明年擬撥補的1,000億,在暴增的負債黑洞前,這些撥補顯得多麼的微不足道,完全打臉政府以「撥補為主」、「撥補也是改革」的假共識。如果政府遲遲不推動勞保年金改革,堅持繼續撥補,將來勞動部預算規模可能超越經濟部,成為僅次於國防部、衛福部、教育部的第4大的部會。勞動部表示,潛藏負債迅速增加主要有兩個原因,分別是「勞工年資不斷增加、投保平均薪資提高」,以及「去年勞保基金投資失利」。前者將導致領取老年給付人數累積,領取數額迅速增加,去年光是老年給付就付出4,292億元,占整體給付近9成。總體而言,年輕世代將有更龐大的負擔。另外根據勞保局報告,如果不進行勞保改革,2028年恐怕就會面臨破產,但對此政府高層卻仍不願正面回應,因應勞保潛藏負債持續擴大,每年都只說要蒐集意見,而遲遲不敢碰觸改革的根本問題。我認為,勞動部必須儘快凝聚各方共識,就勞保改革提出方案。此外,持續撥補勞保也並非長久之計,找出永續運作的方式才是最終的目標,也請勞動部不要再為勞保虧損找藉口,解決問題才是當務之急。最後,勞保基金的運作必須要委託專業團隊比照國外獲利能力,秉持效率、效能及公開透明,以確保基金運作不是虧損的豬隊友。(轉載自邱臣遠臉書)

【如視我聞】郭台銘未獲國民黨提名的後果與挑戰

■ 理應 對於郭台銘而言,未能獲得國民黨的提名作為候選人,他將面臨著一系列可能的後果和挑戰。首先,失去了國民黨的內部支持,將無法以黨派身份獲得正式的支持,這可能導致他面臨來自內部的競爭。其次,他將缺乏黨組織和資源,國民黨作為主要政黨擁有組織和資源的優勢,這使得他在組建競選團隊和獲取廣泛支持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國民黨作為政治黨派的認可度和影響力會對候選人的選民支持產生影響。缺乏國民黨提名的郭台銘可能面臨來自部分支援國民黨的選民的質疑和不認同,這可能影響他在選民中的競選形象和支持度。最後,他將需要重新評估和調整自己的競選策略,尋求其他政黨或獨立選民的支持,並制定相應的競選策略來爭取選民的支持和信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僅僅是一些可能的後果,具體情況取決於郭台銘本人的決策和行動。在政治競選中,候選人可以根據形勢和資源進行調整和適應,以爭取選民的支持。郭台銘仍有機會尋求其他出路,並運用他在社會和商界的影響力,重新制定策略,繼續推動他的政治目標。無論他的未來與國民黨的關係如何,郭台銘都必須正視這些挑戰並做出明智的選擇,以確保他的競選之路能夠繼續前進。政治競爭並非易事,只有通過克服困難和制定有效策略,他才能夠提升自己的勝選機會。他可以透過以下途徑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建立一個強大的選舉團隊,包括政策專家、競選顧問和媒體專業人士,以協助他制定戰略、傳達訊息並有效地與選民互動。其次,他可以利用他在商界和社會中的人脈和聲望,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公眾活動,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此外,他應該針對選民關心的問題和議題,制定清晰的政策主張,展示他的領導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贏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時,他也需要與其他政黨和獨立候選人進行合作和對話,以擴大他的選民基礎並建立聯盟,共同爭取選民支持。最後,他應該注重與選民的溝通和互動,積極參與選舉相關的活動和辯論,以回應選民的關切並傳達他的政策理念和承諾。他需要展示出真誠、聽取民意的形象,並經常回應選民的問題和意見,以建立起與選民之間的信任關係。總結而言,郭台銘未能獲得國民黨提名,他仍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勝選機會。然而,他必須正視挑戰並做出明智的決策,建立一個強大的選舉團隊,制定具體的政策主張,與其他政黨進行合作,並與選民建立良好的互動和溝通。透過這些努力,他可以增加自己在選民心目中的支持度,並最終提升自己的勝選機會。

【如視我聞】期待郭台銘為台灣社會的變革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 理應 郭台銘是台灣知名企業家,近期在政治舞臺上引發廣泛關注。雖然國民黨初選提名出局,面對他的未來動向,郭台銘應展現出挑戰者轉身建言者的角色,持續關注並參與公共事務。以下是個人對他接下來如何做的建議:一是分析政策議題:郭台銘應該持續關注國內外重要的政策議題,尤其是與經濟發展、創新科技和社會公平等相關的議題。他可以通過深入研究和專業諮詢,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觀點和解決方案,為公眾討論和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二是推動社會對話:作為一位有影響力的企業家,郭台銘可以發揮積極的社會角色,推動跨界對話和合作。他可以組織座談會、專題研討或與相關利益相關者進行對話,以促進共識的形成,並推動相應議題的解決。三是支持創新創業:郭台銘可以關注並支援年輕創業家和創新項目。他可以提供資金、資源和經驗,並與相關機構合作,為創業者提供培訓和指導,促進創新創業環境的發展。四是關注社會公益:郭台銘可以透過設立基金會或參與公益組織,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需求和問題。他可以支持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公益項目,並積極參與相關的社會責任活動。郭台銘作為一位企業家和社會關注者,他的接下來的行動將引起廣泛關注。他可以透過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在公共事務中發揮重要的角色。透過持續關注政策議題、推動社會對話、支持創新創業以及關注社會公益,郭台銘有機會為社會帶來正面的變革和影響力。我們期待郭台銘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和紮實的行動,為台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重要貢獻。

護理師要照顧 醫療暴力不容忍!醫療法修法還在等什麼?

■ 轉載自臉書/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三軍總醫院8日傳出暴力事件!一名神經內科顏姓醫師日前進行例行性巡房探視,並向患者解說病情時,竟突然遭家屬毆打,導致頭部、顏面等多處受傷。國民黨團今(11)上午召開記者會,強力譴責施暴者對醫護毆打,並支持三軍總醫院依法提出告訴,捍衛醫護人員基本權益。國民黨團也提出《醫療法》相關修法草案,呼籲民進黨立委共同支持,讓台灣醫護人員免於暴力脅迫的工作環境,同時改善低薪問題,維護工作權益。總召曾銘宗表示,三總醫生遭病患家屬毆打,顯見現行法令有嚴重不足之處。根據《醫療法》第24條第二項規定:「為保障就醫安全,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公然侮辱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第四項規定:「違反第二項規定者,警察機關應排除或制止之;如涉及刑事責任者,應移送司法機關偵辦。」曾銘宗認為,醫護遭到施暴,警察未必能夠及時趕赴現場,待警方抵達,施暴行為早已結束,目前規定嚴重不足。另外在《醫療法》第106條第一項提到:「違反第二十四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如觸犯刑事責任者,應移送司法機關辦理。」曾銘宗認為,罰鍰過低,讓施暴者根本不怕,因此,國民黨團提出修法草案,呼籲民進黨立委共同支持修法,盡速通過立法,嚇阻醫療機構暴力事件不斷發生。曾銘宗說,明天是國際護師節,根據各國研究,很多工作可用機器人取代,唯獨護理師是不可能由機器人代替,但低薪問題嚴重,許多護理師被其他國家高薪挖角。護理師的年薪在台北市69萬元、新北市64.5萬、宜蘭縣55萬。缺額部分,台北市缺1,554人、新北市缺1,207人,缺額相當多。因此,國民黨團呼籲衛福部拿出具體辦法,請拿出配套,研議調整護理師薪資,以及維護其相關權利。書記長謝衣鳯表示,三軍總醫院在國際護師節前夕,發生暴力事件,病患家屬毆打醫護人員的情事,事實上在台灣各大小醫院層出不窮。根據台灣急診學會針對全急診醫護人員的問卷調查發現,有89%醫師、73%護理師都曾經遭受到威脅,另有37%醫師和36%護理師實際受到暴力行為攻擊。國民黨團在國際護師節前夕,提出《醫療法》修法的黨團版本,以保障醫療院所和醫療人員的安全。一、行政罰鍰提高為「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二、加害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生命、身體者罰責提高為「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三、對於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人員強暴、脅迫、恐嚇者,刑期提高至「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謝衣鳯指出,從在三總發生暴力事件,施暴男子高聲嗆聲,不管有沒有《醫療法》都有施暴,台灣醫護人除了面對工作壓力外,還要面對病人或病人家屬不理性的脅迫。根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護理人員離職率高居不下,台灣目前有36萬人具有護理師執照,但實際投入護理師職場不到20萬人。全球提出標準護病比為1:7.7,台灣則是1:8.6,謝衣鳯認為,未來台灣將會面臨更嚴峻的護理師短缺的問題。其次,由於台灣護理師薪資過低,日本、美國等國家都提出高於台灣3-4倍的薪資水準挖腳,蔡政府、衛福部到底有沒有看到問題嚴重性?副書記長洪孟楷表示,三總發生醫護人員被暴力毆打,令人感到可惡!任何人無論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在醫療機構對醫護人員施暴,而現行《醫療法》處分是否過輕?輕到施暴者根本不在乎?那麼,就必須盡速修法,藍綠共同修法,防堵暴力事件在醫療機構持續上演。洪孟楷指出,蔡政府輕忽醫護人員權益,在防疫期間所承諾的「防疫津貼」、「染疫津貼」和「三班護病比」,全數跳票,難道就是蔡政府要給護理人員,在明天國際護師節的禮物嗎?衛福部次長周志浩承諾在6月30日前,會將防疫津貼全數發出,不會卡在醫院。今天會邀集所有醫院召開說明會,縮短給付流程;洪孟楷提醒衛福部必須說到做到。洪孟楷認為,沒有任何人,必須容忍任何類型的職場暴力,醫護是遭受職場暴力的高風險人員,唯有盡速修法、提高罰則、落實執行,才能給予醫護人員最基本保障。藍委溫玉霞表示,台灣護理師是一群犧牲奉獻的天使,尤其在疫情期間,在艱苦的時候,靠著護理人員堅守崗位苦撐。護理人員奉獻這麼多,但台灣護理人員的職場環境並不友善,除了血汗護理,還要面對暴力相向的威脅,甚至有人在急診室對護理人員吐檳榔汁羞辱,甚至不在乎《醫療法》相關規定等等。溫玉霞認為,動輒對醫療護理人員暴力相向,有恃無恐原因,在於現行《醫療法》罰則太輕,根本起不了嚇阻作用。雖然在103年和106年針對《醫療法》修法,但醫療暴力事件並未下降,違反《醫療法》的起訴率也在下降,縱使遭起訴、判刑,平均刑度僅2.3個月,且多為易科罰金,根本就是對醫護人員及不尊重。因此,溫玉霞提出《醫療法》第24條及第106條修正草案,提高行政罰鍰額度,而且特別規定下限5萬元,刑期部分下限為6個月,呼籲民進黨召委能將《醫療法》修正草案排入委員會議程討論,朝野共同努力拒絕醫療暴力。溫玉霞也提到,醫護人員的染疫津貼和防疫津貼,到現在都還未發放,疫情已經結束,蔡政府為何津貼發放如此不乾脆?甚至要年底才會入帳?另外,衛福部承諾的三班護病比也跳票,根據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是將全院所有科別混和計算,不論在醫學中心的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的1:15,都無法達到國際1:7.7的標準。甚至有些白天班急診病房護病比1:12、夜班甚至高達1:20。溫玉霞質疑,衛福部無論是前部長陳時中所做的承諾,還是現任薛瑞元說還要開會研議,是要如何能終結台灣血汗護理的惡名?請蔡政府、陳建仁內閣,不再拖、拖、拖!

【2024前哨戰】台灣2024大選仍要看美國臉色 這難道不是台灣人的悲哀嗎

■ 本刊特別報導 2024大選越來越近,各黨派參選人赴美「面試」,幾已成台灣政壇慣例。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駐美代表黃介正說,有對岸的人疑問,為何台灣要跟美國走這麼近?他認為,以經驗來看,凡是被北京討厭的候選人,未必會落選,但要是被美國討厭,要勝選實在太難了。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接連訪美,一群台裔美人也在推動美國政府允許賴清德訪華盛頓,新北市長侯友宜被問及訪美規畫時,也未否認,似乎每位可能的參選人在大選年都要赴美「面試」。參選人想證明自己有處理對美關係的能力,而美國也在收集情報,除了深入觀察台灣主要政治人物,也想知道台灣民眾到底在想什麼。相較於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早早就位,國民黨彷彿重演2015年和2019年戲碼,還喬不定人選。不管侯友宜還是郭台銘,是否一定要去美國「面試」?黃介正表示,要看候選人的條件,像是上屆大選,韓國瑜就被勸退別去訪美,但他個人主張應該訪美,因為台灣在國際的處境也是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一環。等到國民黨人選底定後,國民黨將會高調訪美,到時可能是參選人本身,也可能是黨主席朱立倫出馬,只要美國沒有表示排斥國民黨,國民黨能夠吸引的政治光譜,就會比民進黨寬,加上這兩年國民黨恢復駐美代表處運作,與美方高層的溝通管道也算暢通,2024這一局,還有得瞧。不過,台灣人選舉自己的領導人,卻每每都要看美國的臉色,這難道不是台灣人的悲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