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望鏡

台北市長 請為陸生的疫苗人權勇敢發聲

■台北市議員 羅智強 雖然一定會被抹紅,我還是要為陸生説些公道話。陸生希望至少和外籍生「同等待遇序位」(不必特別優先)打疫苗、擁有疫苗人權,卻被號稱人權政府的民進黨冷酷拒絕,我希望柯文哲應有所作為。第三輪公費疫苗本週開打,共有170萬人可獲接種,但有一群人,他們始終被排除在外,連登記接種意願的資格都沒有;除了本國人外,指揮中心還開放合法移工,以及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與境外生登記預約,但唯獨合法來台讀書的陸生被排除在外。民進黨不把陸生當人看。陸生同樣生活在台灣社會,同樣也可能會染疫,民進黨卻因為意識形態作祟,寧冒導致疫情破口的風險,也不肯開放陸生打疫苗。我們並沒有要給陸生打疫苗的「特權」,陸生的要求不多,只盼能與本地學生及其他外籍生一樣,按指揮中心所規定,依同樣順位施打疫苗,但卻被冷酷回絕,讓他們在這場疫情當中,淪為自生自滅的孤兒。目前在台各類陸生不過6千多人,陳時中明明誇言,台灣疫苗採購量已經足夠,為何連讓陸生排隊等疫苗都不肯?陸生的命不是命?陸生的人權就要活活的被剝奪?對於指揮中心去年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卻阻擋陸籍人士與小明入境,監察院調查後已指確實存在「差別待遇」,要行政院遵守國際人權公約,確實檢討改進,但蔡政府卻馬耳東風、依然故我,仍繼續給予陸生「差別待遇」,可見人權二字,僅是蔡總統讀稿時口中的文青辭藻,意識形態才是不可動搖的圭臬;陸委會盼兩岸春暖花開,更成笑話一樁。看不慣民進黨兩套標準的作法,柯文哲曾多次痛批無法接受,認為牽涉到生命的事,應去除政治扭曲與意識形態;柯文哲也曾喊話中央,讓5萬名無居留身分的非法移工,能夠施打疫苗,避免成為防疫破口。陸生分布以北部最多,建議身為首都市長的柯文哲,應設法協助陸生施打疫苗。既然中央對非法移工及陸生打疫苗,只會一再以「再研究」推諉,無論是基於人權或防疫,柯文哲都應拿出魄力,提出解決之道。相信即使是自費打疫苗,只要有機會,陸生也會願意。除了批評與喊話外,台北市長應拿出更積極的作為,打破中央所設下的人權與防疫障礙,在這場疫情中,展現有別於民進黨的政治家格局。(轉載自羅智強臉書)

【如視我聞】商務艙、經濟艙不重要 官爺的心態「我是老大」!

■ 理應 (圖/翻攝自潘文忠臉書) 19日下午看到由戴資穎父親在臉書上所貼出的貼文表示,原先告知有商務艙,但登機後卻是經濟艙,這事件引發全民憤怒,說好的商務艙呢?蔡英文和蘇貞昌稍晚雙雙致電道歉。蘇貞昌在臉書致歉,說是為了防疫所安排,坦言思慮不周,也已經親自致電戴資穎向她說對不起,之後也會要求教育部提出檢討報告,追究責任。蘇貞昌表示,奧運的主角是選手,不是陪同的官爺。讓奧運選手搭乘包機目的,是為了讓選手擁有更好的照顧和協助。如今卻發生讓相關行政人員搭乘商務艙、而選手搭乘經濟艙一事,思慮顯有不周,我要向所有奧運代表團選手致歉。但不少網友卻不買帳,紛紛湧入蔡英文臉書留言「建議官員遊回來」、「如果連這種事情都需要總統親自來管理,那體育署及各賽事協會都可以廢掉了」。其實像世界級球後戴資穎如果出賽搭機,即使是買經濟艙的機票,航空公司多半會「友情升等」,更遑論簽約贊助。那麼這次是東奧包機,一架飛機有多少個商務艙,難道體育署跟奧委會安排座位時會不知道? 還是只要官爺們有商務艙可坐就好,選手算什麼?戴資穎無奈的說「好懷念長榮航空,可以搭商務艙」,事件延燒引發國人的憤怒,中華隊選手搭經濟艙前往東奧、同行官員卻搭商務艙。而選手下榻的旅館,選的又是三星級的酒店,連非洲國家烏幹達選手住的都是四星級酒店,不管考量為何,這種主管單位不要也罷。這個問題小戴客氣了,但反應出來讓台灣民眾知道,輿論才能為我們的國手爭個公道,四年一度的世界體育最高殿堂,能參與的選手都是台灣之光,可是這些官爺們不僅沾盡所有選手的光,還要占盡所有的便宜。如果台灣政府很窮,沒錢讓選手出賽時待遇好一點(至少食、衣、住、行看起來像樣),相信台灣民眾發動捐款,都能讓選手在出賽期間待遇好一點,無後顧之憂,專心出賽,爭取好成績。民進黨政府執政有一個特色,就是凡事出了包,找幾個小官出來頂罪,頂多掉幾天「烏紗帽」,等風聲稍微過了,再派個薪水更高的位子酬庸給你,安啦!蘇貞昌提到稍早已經致電戴資穎,向她說聲對不起,也請體育署向所有選手轉達政府的歉意。蘇貞昌也要求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確實督導體育署,全力照顧所有國手的需求,讓他們全心投入賽事,無後顧之憂。旗要插在前面,出事了再來道歉、追究這是不負責任的。事前多一份關心、多一分關懷,勝過事後才來追究責任。

【社論】政府該做的事人民做了 我們還要這個政府嗎?

台灣在疫情嚴峻的5月後,終於知道,口罩解決不了Covid-19 病毒的散播,大量的確診人數急遽上升,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才驚覺唯有「疫苗」才有辦法降低感染率。但是,疫苗在哪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民意的逼問下才坦承「買不到疫苗!」。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率先提出購買疫苗捐贈的構想,沒想到被設下的重重關卡拒絕於門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雖沒有明說婉拒,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政府的態度。直到郭董下了最後通牒,蔡英文才勉為其難的答應見面,但是,卻又串出一個「台積電」。當時真的嚇壞了一堆人,雖然台積電有政府持有的官股,但捐贈500萬劑的BNT疫苗的經費不少(約台幣50-60億元),以一個公開發行的公司,難道不用董事會的同意,更不用說台積電是外資持股的比例高達74.61%的「外國公司」。台灣政府做不到的事,民間團體做到了,再加上後來慈濟循相同模式再加贈500萬劑BNT疫苗,這次非政府組織總共幫台灣政府買到1,500萬劑疫苗。但是讓我們看到的政府一再跟人民強調,因全世界疫情嚴重蔓延,各國都在搶購疫苗所以我們買不到疫苗。雖然台積電、永齡基金會跟慈濟完成訂購合約,什麼時候疫苗可以到貨還不能確定,但是至少民間做了,政府呢?徐旭東前幾天表示,他曾經跟政府說要購買疫苗事宜,得到的答案是:購買疫苗是政府的事,民間不要介入。其實政府的答覆是正確的,政府照顧人民是應該的,更何況是保命的疫苗,只是結果呢?有很多陰謀論就這樣傳出來了,說是全世界瘋搶,買不到、保護台灣本產疫苗、怕被郭台銘搶去光環、郭台銘保證不選下屆總統、大陸上海復星阻擋…一堆說不完也聽不下去的理由。台灣是民主的社會,人民有知的權利,告訴人民真話有很困難嗎?如果是,那我們還要這個政府做什麼?台灣詐騙集團已經很多了,難道政府也要欺騙人民嗎?說實話很困難嗎?今天一種說法、明天一種理由,玩弄人民於股掌之間,難道就是執政黨應有的態度和作為嗎?

【社論】保密就是不想讓人民知道 還是想逃避監督?

近日國民黨一直捉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打,台積電和永齡花不到百億元買到千萬劑BNT疫苗,為什麼疫苗的價格都不透明化?就此,立委高金素梅提出一個建設性主張。她說,立法院上月追加了267億元的疫苗預算,政府不如把這筆錢交給台積電和永齡一起採購BNT,這樣台灣立馬有3670萬劑疫苗,一舉解決疫苗不足問題。高金素梅說得好,當即有上萬人按讚;要公投的話,應該會獲得全民支持。聽來似乎有道理。政府已編了三百多億元疫苗採購研發預算;但目前台灣拿到的疫苗,大部分都是美、日等國捐的,自己買的真正到貨數量很少。這兩天,立委追問政府花掉的六十多億元用於何處,陳時中和陳宗彥都以「保密條款」為由支吾其詞,審計長陳瑞敏也跟著三緘其口。政府花費公帑,竟能以「機密」當藉口逃避監督,這和黑箱有何兩樣?立法院不是有成立「疫苗採購調閱小組」嗎?原來這個小組從來沒開過會,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在臉書爆料,雖立法院衛環委員會4月29日就成立疫苗採購調閱小組,但成立後至今未曾開會,小組期限在5月31日屆滿,「執政黨的委員一點都不急嗎?」台積電和永齡企業買疫苗,不僅自掏腰包,而且價格便宜又透明清楚,還公告周知。這次台積電和永齡購捐疫苗每劑才30美元,比起年初衛福部去談的四十二美元,便宜了一大截。兩相對照,民眾當然願意選擇相信企業,誰會相信政府?台灣如今「窮」名遠播,繼立陶宛之後,又有一個中歐國家斯洛伐克要捐台灣一萬劑疫苗。請問台灣執政黨,是誰把台灣搞成這樣?政府官員把預算拿去做神祕用途,可是不能給人民知道,讓全民苦苦在那裡等外國和民間捐贈,執政黨不慚愧嗎?網路流傳一篇貼文:1、感謝日本贈送疫苗,我才有機會這麼早打到。2、感謝美國贈送疫苗。同上。3、感謝許多人不能打AZ(因為體質、懷孕等等因素),我才能這麼快打到。4、感謝媒體和line大量傳播恐嚇言論,使很多人不來搶AZ。5、感謝相信媒體網路傳言,不來搶AZ的人。6、感謝立陶宛和斯洛伐克,將捐贈疫苗。7、感謝台積電和永齡基金會,快要買到更多疫苗了。8、感謝衛福部指揮中心有條不紊的注射順序原則。9、感謝唐鳳。想想我們為何落到今天這樣地步,人民自己檢討吧!

台北城的起源

■ 作家 林立青 萬華是台北的起源,也是理解台北歷史文化時最重要的入口,這波疫情中,萬華每天上新聞,可惜的是理解的少,批判吵鬧的多,更可惜的是一堆人談到「茶室」卻連茶桌仔文化都不理解,把茶桌仔茶室小吃部阿公店甚至於樓鳳全部都混在一起。街上的店舖一家一家收起來,環河南路一帶那些做二手餐飲用品買賣的,貨多到路上,居然也沒有擋住交通,因為也沒車了。病毒和疫情讓萬華傷的很重,卻也讓萬華的韌性出現,記者們開始到這裡採訪,看看災區的狀況如何,接著驚嘆於當地的民間力量強韌,仕紳與商號紛紛投入支持,自己的萬華自己救,僅涼粉一人,就募集到了上萬包餅乾,萬罐八寶粥,萬瓶保久乳,給無家者,給兒少,給新住民,給社工去發,這跨越政治黨派及階級身分,更特別的是,投入第一線抗疫的過程中,主力成員越來越年輕,這讓人稱奇,更讓一些奇特的傳說持續,民間故事比記者學者小說家寫的都還好聽,那些還活著的人逐漸變成傳說,總在萬華的歷史上有一個位置,像是獻忠與施乾最近又被炒成茶餘飯後的顯學。外界的指責和傷害是真的,痛苦是真的,可是力量也在逆境之中出現,變得更加強大。(轉載自林立青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