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話題

【快訊】3貨輪28確診 高雄港295人採檢陰性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高雄港近2周有3艘國際貨輪陸續出現船員確診,共計28人染疫;高雄市長陳其邁14日表示,雖然船員沒有下船,但是相關工作人員都被匡列,即起實施「高雄市港埠加強管制措施」,盼邊境防疫工作能更落實。經查3艘國際貨輪發現,航行國家包括香港、中國、菲律賓、日本、韓國等國際港口,而高雄港也是這3艘貨輪曾停泊的港口,3艘貨輪長○輪、長X輪、恆○輪分別有6、16、6人染疫,累計28人確診。高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指出,3艘貨輪共匡列295人,其中在船上作業、與確診者曾有過密切接觸者共77人,被匡列居家隔離;另外在岸邊工作,或是密切接觸者的家人,共218人被匡列為自主健康管理。截至目前,295人檢驗結果均為陰性。陳其邁表示,雖然船員沒有下船,但是相關工作人員都被匡列,即起並實施「高雄市港埠加強管制措施」,包括進出人員落實實名制,非經核定人員不得登船、航港局不定期派員稽查等,盼邊境防疫工作能更落實。

中山大學論文指出:氣膠是COVID-19主要傳播途徑

(圖/中山大學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帶領國際團隊,8月27日在國際權威期刊雜誌《科學》(Science)發表跨國論文,指COVID-19氣膠傳播才是主要途徑,顛覆過去認知的飛沫或接觸傳播。這篇由台灣、美國、以色列氣膠學者跨國合作的論文指出,COVID-19超級傳播感染事件一致指向氣膠傳播是主要途徑,而非過去認知的飛沫或接觸傳播。然而,目前防疫規範僅針對飛沫與接觸傳播、並未重視氣膠傳播的原因,來自於1910年代學者顧慮空氣傳播太難防範,且為了鼓勵大眾勤洗手、注重衛生,因此刻意淡化氣膠傳播的重要性。王家蓁表示,比起飛沫,氣膠不僅在空氣中懸浮得更久,可長達數小時,能傳播比現行規範的1至2公尺社交距離更遠;且一旦被吸進體內,小顆粒的病毒氣膠,尤其是5微米下,更可直接越過鼻咽及上呼吸道,到達肺部更深處的細微支氣管甚至肺泡處,而不被現行的鼻咽採樣篩檢偵測到。王家蓁強調,氣膠傳播並非難以防範,但須更加留意「加強空氣的清潔與消毒」以及「氣流的流動方向及影響」。但目前全球各國所採取的防疫規範,並無法有效遏止氣膠傳播,許多公共場合用來隔開座位的隔板,是設計用來阻絕因咳嗽或打噴嚏噴出的飛沫,可能妨礙氣流的流通,增加氣膠傳播的風險。王家蓁指出,過去常認為氣膠傳播只會發生在長程傳輸,卻忽略氣膠傳播在短距離傳播的威力更甚;目前全球各國採取的防疫規範,是根據接觸及飛沫傳播設計,無法有效遏止氣膠傳播,無疑是防疫一大破口,也是疫情持續居高不下原因。隨著氣膠傳播途徑的重要性愈來愈明朗,如何調整過去未盡周延完善的防疫措施,將是步入後疫情時代全球各國都需要認真以對的重大挑戰。

青農夢攏是假? 返鄉少年仔在田間的產銷困境(一)

■ 轉載自政大《大學報》專題記者詹和臻、陳卓希、邱海鳴、江俊緯綜合報導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碩士班畢業的劉育昌,眼睛閃閃發亮地講起他的「青農夢」,他對於有機農業的憧憬,來自大學的課堂。當時,教授甩著畢業學長種植的有機葡萄,直接摘一顆放進嘴裡,說:「這才是真正的農產品。」劉育昌聽完教授的話,當下熱血沸騰,想要種出同樣令人安心的農產品。「沒有家裡撐腰,真的要看運氣、機率。」他談到幾年前草創時的艱辛歷程,無奈地說道:「收支打平就是真的很好,感謝天、感謝地了。」努力加上運氣,現在的劉育昌逐漸打出個人品牌,收入也慢慢穩定。但是,並非所有青農都跟劉育昌一樣幸運。同樣是農業相關科系畢業的阿華(匿名),緊握微薄的新台幣3萬元,憑著一股年輕人的衝勁,傾盡所有熱情於農業,作物卻被颱風與豪大雨無情地摧殘,他連續九個月都零收入,「幫人打工賺吃飯錢,大概每天只有100元。」三餐都無法溫飽,他只能收拾包袱,黯淡退場。夢醒了,迎向青農而來的困境是資金不足、租不到合適的農地、連續不斷的天災、病蟲害、還不出的鉅額貸款等,青農們背負著種種現實的壓力,將自己的人生當作籌碼,奮不顧身躍進深不可測的大賭局。農業入行門檻高 青農不易尋覓資金、土地政府過去十餘年積極推動青年返鄉計畫,為減慢農村人口高齡化的速度,祭出許多補助、訓練計畫鼓勵青年回鄉從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將青年農民定義在18至45歲之間,並且建立青年農民輔導平台,提供技術、資金、土地等資源。而為了協助青農穩健經營,並擴大規模栽種,政府設立「百大青農輔導計畫」,每兩年遴選一次,每次約選出100多位「百大青農」,進行重點培訓。而青農的類型又可分為農二代和非農二代:農二代指具有農村戶口、80年代後出生的農家子弟;非農二代則有諸多可能身份,像從其他行業轉型務農的勞工,或農業相關科系畢業、選擇從農的學生等。兩者間,非農二代的青農所遇困境更為龐大。擁有資金和土地是青農成功與否的關鍵。農二代因家族已奠定農業工作基礎,所以技術較好上手,且多數有自家土地,免去尋找農地的步驟,他們投身農務的前期,會比非農二代者順利。身為農二代、高雄市大寮區青年農民聯誼會副會長洪明偉表示,目前青農的數量以農二代為大宗,家裡有農地,通常一、兩年就能立足,「但沒資本的五、六年都不一定站得起來。」高雄型農(註一)陳葵娟回憶過往,他因一次工作意外導致身體內傷,決定與丈夫從高危險的消防工程事業轉職務農,「剛回來的時候,因為收成不夠家裡開銷,我就把結婚的首飾、金飾都賣掉。」但因承租農地、作物種子、網室的材料等細項皆需費用,使他們剛起步便遇到入不敷出的現象。(註一:「型農」等同高雄地區的青農,是高雄市政府創立的培育計畫。集結生產、加工到品牌產銷的各路青農,組織「型農大聯盟」,以農二代為主要成員,希望延續台灣農業人才。)全職務農需要一定的資本,沒資本的青年多半選擇使用農委會提供的「青年從農創業貸款」,但耕作前幾年難有穩定收入,所以欠債屬於常態。政府因應此狀況提出多方補助政策,像溫網室、農機具和有機栽種等,皆有相對應的補貼。雖是政府美意,但青農並不能真正紓解財務負擔。為避免種植初期就遭高溫、豪雨侵襲,諸多青農會選擇搭建溫網室。執行溫室農業超過20年的菜農林春生,以種植蔬菜的成本,對青農做初期的耗資分析:一分地面積的溫室造價約200萬,政府補助三分之一,扣除稅額後,實際補助30多萬。還款期限為十年,就算是還沒有穩定收入的青農,扣除補助後,一年也得想辦法還10多萬債務。百大青農蔡協良補充,青農為了搭建溫室且支付債務,多半需貸款,但貸款需用土地、房屋作為抵押品,「青農會有抵押品借錢嗎?很多人最後都得靠爸媽的老本。」他說道,新進青農前兩、三年不會有穩定收入,許多人撐不到三年就跑掉,剩下的債都是父母幫忙還。而有家族傳承的農地,青農就不必耗時找地、負擔高額租金。「我算蠻幸運的,這塊地是我爺爺之前在種荔枝的。」百大青農廖學智站在六個足球場大的鳳梨田間笑說。他雖有家庭資源,但初期仍因不熟悉用藥,導致鳳梨遭病蟲害,損失百萬。他分享歷來經驗,大面積栽種考驗技術,高風險使諸多青農卻步,「大面積種賺得多,但賠也都是幾千萬。」青農以小面積栽種為常態,屏東縣青年農民聯誼會會長陳朝源提出另外一個原因:當今土地資源有限,找地不易,青農難以租到足夠面積的地。然而,就算有大面積租地,青農也難以負擔昂貴租金。以台糖租地為例,承租2甲(註二)地一年的費用為25萬,就算青農沒收入,一個月也得付2萬餘元。(註二:1甲= 10分= 2934坪= 0.96992公頃,範圍約為一座足球場、大型體育館。)陳朝源補充,諸多青農懷抱生態永續意識,投身做有機種植,但適合有機栽種的土地比一般農地更難尋,需考量周邊環境,避免鄰田噴藥後,隨風傳遞造成污染。高雄青農黃宣翡,5年前從程式設計行業投入農業,前年才開始租地、耕種,貸款300萬,承租6.4分地,種植有機蔬菜,「目前還沒有收入,很難熬。」黃宣翡坦言,種有機蔬菜的收成量較少,但成本龐大,前期要先整地、牽水電、建立生態,將青蛙引進田棲息、增加土壤蚯蚓數量,這些皆是農務的隱形成本。(文章未完,下期待續)

濟劑愛心 齊心防疫

■ 慈濟基金會新聞稿 (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為協助台灣民眾能儘早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普及施打,慈濟基金會透過海內外慈濟人多方管道及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備妥前期相關申請文件,近日並在疫苗採購來源上獲得初步的進展,預計購買BNT德國原廠500萬劑疫苗,今日已依政府相關法規與作業流程提出輸入申請,後續將積極配合主管機關進行文件審核,早日提供WHO認可的疫苗給台灣民眾施打。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對於協助台灣取得疫苗的努力極為積極,顏博文執行長提及,有關慈濟對新冠疫情的疫苗取得,從台灣疫情開始嚴重,慈濟陸續與主動或被動有願意提供疫苗者洽談,今天能夠正式送件要感謝政府主管機關與防疫指揮中心的指導和支持、各界善心企業與人士的敦促和護持,以及有志一同夥伴的相互堅持與努力。至於外傳總統府於21日上午致電關切慈濟申請購買疫苗送件的事宜,顏博文執行長表示慈濟在21日沒有接到總統府的來電。慈濟申購疫苗一切依照政府相關規定辦理,希望能夠協助台灣早日度過這場疫情。顏博文執行長說,在5月11日台灣爆發本土社區感染隨即疫情轉趨嚴峻後,立即擴大啟動自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以來一直在實施的防疫物資支援及生活紓困兩項計畫,只是此次的重點在台灣本島,特別編列超過10億台幣提供醫療物資採購及疫疾紓困,以支援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第一線防疫人員的防疫行動,同時資助架設25座篩檢站分佈全台各縣市,又主動提供全台15座靜思堂做為疫苗施打的場所,以維護民眾的安全與健康。顏博文執行長表示,及時足夠的疫苗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疫苗採購是在與時間賽跑,因此,慈濟本著搶救生命的人道精神,依循合法程序與完備文件流程,期待盡快獲准購入疫苗給民眾施打,以協助政府與民眾脫離疫情的陰霾,虔誠祈福台灣早日恢復健康的生活與正常的經濟活動。慈濟基金會上午正式向衛福部遞件申請500萬劑BNT疫苗緊急進口。慈濟進一步表示,慈濟基金會選擇BNT疫苗是基於以下三點理由: 1)BNT疫苗是我們目前所知最好的疫苗之一。 2)BNT現行產能的供應比較能夠符合我們緊急的需求。 3)BNT疫苗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能施打在12-17歲青少年的疫苗。(轉載自慈濟全球資訊網2021-06-23)

衝擊產業 京元電成立指揮所

(圖/翻攝自王必勝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半導體封測大廠京元電竹南廠發生移工群聚染疫,不僅被爆出要員工勿趁疫情期間「趁火打劫」請假,董事長李金恭直至4日上午都還堅持不考慮停工,經濟部長王美花親自致電溝通後,京元電才宣布竹南、銅鑼等七個廠區將停工48小時進行消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即刻進駐成立指揮所。京元電截至7日為止已累計238名員工染疫,同園區的超豐電子與智邦科技也有數十人確診,恐染疫人數還會持續增加,連帶影響半導體產業股價下跌。然而京元電董事長李金恭直至4日上午都還堅持不考慮停工,讓員工及附近住戶人心惶惶,經王美花親自致電溝通後,京元電才宣布竹南、銅鑼等七個廠區將停工48小時進行消毒。指揮中心4日也立即指派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率4名防疫醫師南下苗栗,開設「前進指揮所」,協助縣府及廠商進行防疫,避免感染再擴大。王必勝在抵達後於臉書表示「一如預期的紛亂,比想像中複雜嚴峻的狀況。給我們一點時間,幫我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