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83天! 200億件!大陸快遞業務量增長再提速

[本報特約記者趙文君報導]國家郵政局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今年大陸快遞業務量已突破200億件,日均業務量超過2.4億件,日均服務用戶接近5億人次,服務民生作用更加凸顯。今年以來,郵政快遞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全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950億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用時僅83天,比2020年提前了45天,又一次刷新了大陸快遞業發展紀錄。今年郵政快遞業更貼近民生七件實事提出,要提高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東部地區基本實現快遞服務直投到村,中、西部地區分別達到80%和60%。即使地處快遞業發達的「包郵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由於多丘陵、鄉鎮間距離遠,過去快遞很難送到每個行政村中。 「以前這邊鄉鎮的快遞都要靠運送家具等大件的傳統物流車從主城區捎帶,每件還要收村民5塊錢左右。」中通淳安縣姜家鎮網點負責人餘啟讚說,村民想取快遞還要看運氣,如果物流車裝滿了或者短時間沒有下來的車,花錢都取不了。從2018年開始,淳安縣政府有關部門牽頭,組織各家快遞企業共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在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行政村都設立快遞服務點,實現了從「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的轉變。據了解,今年大陸農村地區將實現更高標準的投遞深度和頻次,郵政普遍服務的均等化水平會穩步提升。郵政快遞的服務功能將進一步豐富,實現從單一寄遞服務向綜合寄遞物流服務升級,創新服務品種,提升服務品質,打造服務品牌,更好地滿足多領域、多場景、多樣化的需求,引領和滿足新的寄遞物流需求。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海之聲和「看台海」新媒體平臺亮相

〔本報特約記者 高凱報導〕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對台灣廣播台海之聲和「看台海」新媒體平臺正式開播上線。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港澳臺節目中心負責人介紹,台海之聲覆蓋祖國大陸東南沿海、台灣地區,使用漢語普通話播音,全天播音20小時。台海之聲節目類型分為新聞和評論、生活服務、文化文藝、音樂旅遊四大板塊。新聞和評論板塊,按照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分別設置《朝聞兩岸》、《聚焦台海》、《兩岸觀潮》等三檔新聞欄目,包含熱點評論欄目《兩岸開講》和采自島內的《台北直播室》節目。生活服務板塊包括《兩岸好生活》、《欣欣大陸》等欄目,圍繞島內受眾實際需求,解讀惠台政策,服務台胞生活,提供大陸財經、健康、時尚等方面民生資訊。文化文藝板塊開設《藝文兩廳苑》欄目,以輕鬆、清新、愉悅的風格,演繹播出台灣受眾喜愛的經典文藝文學作品、原創廣播劇和有聲小說,介紹兩岸優秀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等。音樂旅遊板塊面向島內年輕受眾,重點打造《音樂小聚蛋》、《古典悅動聽》、《早安悅晨光》等音樂類欄目,設置在每天輕鬆時段,突出伴隨式體驗。《趣旅行》欄目主要介紹兩岸旅遊動態,提供實用資訊服務,分享祖國名山大川、熱門景點的旅行體驗。據瞭解,「看台海」新媒體平臺以「看台海」微信公眾號作為主平臺。同時推出微博、今日頭條等帳號和「雲聽」用戶端專區,以及臉書、優兔、推特等海外社交媒體帳號,精心打造《總台海峽時評》、《兩岸開講》、《權威發佈》、《台海記憶》、《悅·閱聽》等多個具有對台傳播特點的系列融媒體產品,與廣播形成融合傳播效果。突出視頻化表達,生動記錄「兩岸一家親」的暖心故事,推動兩岸交流,溝通兩岸民心,連結兩岸親情,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下半輩子就只做這一樁事了

作者:止小戈 在西施故里,浙江諸暨 我們見到了陳永新——關愛抗戰老兵多年的志願者。 “投入6千多萬開辦這個酒店,就是為了宣傳抗戰!” 聊起遠征軍,他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情。 中國遠征軍出征79年後,在這樣的一個地方,有人在以這樣的方式懷念他們。 2010年,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在中央台熱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陳永新也被深深感動。 2011年,陳永新與老兵陳仲裕相逢,陳老是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麾下狙擊手,曾追隨孫將軍血戰緬甸。 陳老經常給陳永新講述當年緬甸戰場的往事,長期的來往使他們情同父子。 直到2019年,陳仲裕老兵歸隊,陳永新與親友一道把他送上了山。 十年來,陳永新從沒停止過關愛抗戰老兵。只不過以前他都是悄悄進行,他覺得這是在憑良心在做事,無須公眾知曉。在他的老家諸暨,幾十位抗戰老兵每逢過年都會收到他送上的萬元紅包,數年不斷,平時老兵若有病痛急難,他也每每雪中送炭,他對老兵的唯一要求是:不要提到他名字。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隨著抗戰老兵的年紀越來越大,可關愛的對象越來越少,陳永新的重心從關愛抗戰老兵漸漸轉移到宣傳抗戰歷史上來。 2019年,陳永新和好友一行六人自駕8千公里,歷時14天完成了一次自己的遠征。 石牌-常德-衡陽-騰沖-緬甸密支那-雲南,龍陵松山祭酒,國殤墓園獻花,拜訪忠良之後,探望滯留緬甸密支那的遠征軍老兵。 行程結束後,更是奮筆疾書《尋找飄蕩的忠魂》一文,風靡國內許多知名網站及港澳台海外華人媒體,讓無數人讀來血脈賁張感懷歷史。 2020年5月,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遠征大酒店開業了。 這間為宣傳中國遠征軍抗戰歷史的酒店,從門廳的巨幅銅雕,到電梯口、走廊的照片,包括每一個房間裡的雜誌,每一個細節都跟中國遠征軍有關。 2020年12月12日,《尋找飄蕩的忠魂——抗日戰爭中國遠征軍珍貴影像致敬展》在遠征大酒店成功舉辦。 活動參與者有遠征軍老兵、眾多遠征軍直系後人以及從事滇緬抗戰史研究的專家學者。 陳永新在酒店開業前就承諾,如有關於中國遠征軍英勇歷史的相關活動,遠征大酒店一律無償提供客房及會議場所。 酒店的大部分收入也將用於關愛老兵、宣傳抗戰功績及相關活動。 第一排左一飛虎隊英雄吳其軺之子,左二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孫女,中間陳永新,右二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右一張自忠上將嫡孫張紀祖;第二排左二左三著名滇緬抗戰研究專家餘戈、戈叔亞,左五至八分別為遠征軍名將潘裕昆、黃琪翔、陳明仁孫輩 國雖大,好戰必亡; 天下雖安 ,忘戰必危。 中國遠征軍出征79年了, 我們對那些遠赴異域, 用滿腔熱血守護祖國的將士們最大的敬意, 就是銘記。 “我始終認為我們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家庭黎民百姓,能夠享受現在這樣安逸祥和的生活,那是拜70多年前那場全民抗戰勝利所賜。我覺得我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把他們遺忘了,虧欠他們,我是用我們力所能及一己之力,民間的力量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愛,發自內心地敬重,讓他們風燭殘年感到至少有人沒忘記他們,給他們以遲來久矣的尊嚴,使那些本該熠熠生輝的抗戰將士不致永遠蒙塵。”

福州正全力打造全球化互聯網新零售平臺

「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是今年跨境電商領域在中國舉行的最大型活動,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電商交易會。為充分發揮海絲戰略支點城市中心城區作用,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東南沿海國際門戶。海絲跨境新零售產業園、「海跨園」海外分園、跨境產業基金、「外貿雲網」的雲服務等六項簽約儀式同步在福州舉行。參與簽約的菲律賓豐城建材公司董事長趙少雲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將正在菲律賓建設的電商產業園海外倉作為一個試點,「下一步將在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建設海外倉。」福州市進出口商會會長孔思軍表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沒有讓中國的外貿停滯,全年進出口額3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特別是跨境貿易強勢增長47%,達到6萬多億元。福州市鼓樓區區長黃建新表示,作為海絲戰略支點城市中心城區,福州鼓樓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打造軟體最溫暖、硬體最給力的營商環境,著力構建「雙迴圈」的重要節點和重要通道。與福州市進出口商會攜手共建海絲跨境新零售產業園項目,力爭打造海外倉面積超100萬平方米、覆蓋全球超100個國家、年成交額超100億美元的全球化互聯網新零售平臺。

安徽率先引入衛星遙感信貸技術用於春耕

[本報特約記者 張婭子報導]春耕,三月裡農村生活的主題。今年,春耕迎來了科技助手,衛星遙感信貸技術首次運用於大陸春耕。這套衛星遙感信貸技術代號為「大山雀」,技術原理是農戶在手機地圖上圈出土地,確認自己的地塊後,網商銀行通過衛星圖像識別地塊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並通過風控模型預估產量和價值,從而向農戶提供貸款額度與合理的還款週期。這項技術猶如在金融領域支起了一根「網線」,將天上的衛星和地裡的農民「奇妙」地連接在一起。「作為一家服務小微企業和經營性農戶的科技銀行,我們希望讓金融科技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讓更多農戶享受到科技帶來普惠價值。」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表示,網商銀行將為約200萬農民提供400億春耕免息貸款額度。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計畫財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首次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農業大省,安徽有責任成為踐行鄉村振興的排頭兵。」數位金融正逐步跨越城鄉間的發展不平衡。利用科技手段,農民獲得貸款的門檻逐漸縮小,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獲得衛星遙感的信貸支持。在當前由脫貧攻堅全面轉向鄉村振興的新形勢下,以數位金融為代表的數位新基建有望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