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大陸多部門出臺支持臺胞台資在大陸農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臺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 支持臺胞台企參與大陸發展

[報特約記者 辛華雯]17日,國務院台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供銷總社聯合出臺《關於支援臺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農林22條措施」),自公佈之日起施行。「農林22條措施」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圍繞臺胞台企在農業林業領域發展涉及的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投資經營、研發創新、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進一步為臺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支持臺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出臺「農林22條措施」,是有關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地實施,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將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

未來五年大陸運輸機場新增30個以上

[本報特約記者 王璐報導]在15日民航局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清透露,大陸將加快民航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穩步擴大機場覆蓋範圍,到2025年,大陸運輸機場新增30個以上,力爭大陸運輸機場設計容量達到20億人次。這意味著大陸將迎來新一輪的機場建設高潮。「實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深圳寶安、西安咸陽、重慶江北、烏魯木齊地窩堡、長沙黃花、福州長樂等樞紐機場改擴建和廈門新機場、呼和浩特新機場等專案。」張清詳細介紹說,要形成基礎設施超前引領民航發展的態勢。張清指出,還要提升航空貨運支撐能力,建成航空貨運樞紐機場和一批專業化物流設施,有效支撐構建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供應鏈。同時,穩妥推進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樞紐機場與軌道交通銜接,進一步促進機場輻射範圍擴大和世界級機場群打造。值得注意的是,支線航空是民航航空運輸服務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民航局將通過加大對三區三州、邊疆邊境、東北地區、偏遠落後地區中小機場的支援力度,引導航空公司使用支線機型和運營支線航線,推進跨航司旅客中轉便利化工作等舉措支援三四線城市支線航空發展。

大陸新冠疫苗 累計接種6498萬人劑次 正穩步提高人群覆蓋率

[本報特約記者 沐琳佳報導〕新冠病毒疫苗最近接種進展如何?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15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截至3月14日,大陸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498萬人劑次。目前,大陸正在按照重點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進的原則組織實施接種,穩步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蓋率。第一步是重點人群接種,主要包括職業暴露風險較高的人群,有境外感染風險的人群和維持社會基本運行的關鍵崗位的人員,還包括邊境縣地區的18歲以上人群和服務業、勞動密集型行業等疾病傳播風險較高的人群,部分因特殊原因需接種且身體基礎狀況較好的老年人,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重點人群。目前,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正在有序開展。第二步將開展高危人群的接種,主要包括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患者等人群。由於目前臨床試驗關於這類人群保護效力的資料還不充足,因此這類人群接種工作需要根據疫苗研發進度來安排,臨床試驗獲得足夠的安全性、有效性資料後,將及時開展相關人群的大規模接種。第三步則是安排其他人群的接種,即除了上面兩類人群外,其他有接種意願的人員都可以在這一步安排接種。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局長常繼樂提示,當前各地的接種工作以目標人群為主,主要依託所在單位組織集中接種。如果個別目標人群因為個人原因沒能參與集中接種,可就近到所在地的接種單位進行補種,但要提前與接種單位聯繫或個人根據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疾控機構或接種單位要求提前預約。李斌表示,在疫苗流通和使用安全管理方面,國家建立了全國疫苗電子追溯協同平臺,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在強化異常反應救治保障方面,已組織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對口負責接種點的醫療救治保障工作,派出有經驗的急診急救人員攜帶必要的醫療設備、藥品等駐點保障。暢通轉診管道,建立救治綠色通道,全力組織救治。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由亂轉治,反中亂港勢力正受到法律的懲處,最近戴耀廷等47人被控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愛國市民拍手稱快——「讓我們自豪說愛國」

■ 本報特約記者 連錦添 會由亂轉治,反中亂港勢力正受到法律的懲處,最近戴耀廷等47人被控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愛國市民拍手稱快。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落實「愛國者治港」踏出堅實的一步。香港愛國市民備感振奮。香港的政治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而有益的變化。更多香港市民大聲說出愛國香港各大政團、社團、工商界、教育界等多個團體和有關人士,3月11日宣佈成立「撐全國人大決定 完善選舉制度」連線,舉辦的系列活動包括擺街站簽名、網上簽名等。市民踴躍參與,參與網上連署者幾個小時內就有近10萬人。3月14日,香港的士從業員總會開展巡遊活動,100輛車浩蕩前行,宣介全國人大的決定。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連日來在各區共開設街站300個,向街坊講解、派發宣傳單,每天收到上萬個簽名。「我88歲了,今天專門過來簽名,支持中央決定。我支持『愛國者治港』!」在北角電氣道,居民廖先生表示。在土瓜灣街市,一位懷有身孕的媽媽牽著孩子到街站簽名,媽媽簽完,又握著孩子的小手一筆一畫寫下名字。香港友好協進會在灣仔擺街站,約50名政界人士分批到場支持。在一個個街站,市民們紛紛表達心聲。「支持國家,不想香港亂下去!」「一定要站出來,用行動支持!」「讓我們自豪說愛國!」 一直致力於青少年交流的香港知名人士洪為民,近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沙龍」上表示,「全國人大的決定,讓更多香港市民自豪地說出愛國。」「愛國和不愛國之間,沒有中立!」香港網路紅人工作者協會這幾天也在擺街站,協會主席高松傑說,這次簽名的反應比以往更熱烈,他看到不少青年人主動走向街站。愛國,始終是香港的底色。積極支持人大有關決定全國人大有關決定通過後,特區政府官員以聲明、談話、撰文等方式,第一時間表達支援。他們紛紛現身街站簽名,並呼籲市民積極支援。3月13日,特區政府總部金鐘附近街區,有公務員團體擺出了支持「愛國者治港」的街站。支持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的文章鏗鏘有力:「保安局會全力配合,繼續無畏無懼,履行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和香港繁榮穩定的使命。」香港五大紀律部隊(警務處、懲教署、海關、入境處、消防處)的多個協會和工會,分別發聲明表示堅決支援完善選舉制度。政府人員協會、香港公務員總工會等四大公務員團體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作為特區管治力量的主體,公務員堅決支持完善選舉制度,必全面配合有關修訂工作。青年群體積極行動。香港青年聯會、菁英會、華菁會等發出「香港新篇章,青年有未來」倡議,短時間有212個青年團體迅速回應,在主流媒體發表連署,團體之多打破近年紀錄。在法律界發起的一場連署中,90名律師及大律師迅速參與,全力支持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眾多的民間社團也行動起來。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吳換炎說:「我們要把決定傳達到252個香港閩籍社團,再傳達到120萬在港閩籍鄉親,做到家喻戶曉。」這些天還陸續有市民團體前往特區政府總部前表達心聲。他們表示,只有堅持「愛國者治港」才能杜絕「黑暴」,停止內耗,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才能真正保障香港民主制度健康向前發展。立好規矩促進良政善治連日來香港各界人士除了表達支持,還就落實「愛國者治港」、促進特區良政善治等深入思考,建言獻策。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說,「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制度,將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定型,一些管根本、管長遠的規矩立起來,各種深層次問題就能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實現香港長治久安。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分析說,這次完善選舉制度,基本法的精神沒有變。許多專家指出,對於治港者,愛國只是基本要求,接下來的香港選舉,還必須選賢選能。香港員警劉澤基建議,愛國主義教育應從幼稚園開始,要重編學校課程,增加中國歷史內容。五千年的歷史、誕生的民族英雄等,都要教給孩子們。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認為,相關宣介要大大方方走進工商及專業團體,走進社區、學校,用國家發展的實例,增進港人對國家和國家所走道路的認知。在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交流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語重心長地說:「香港已經歷非常沉痛的教訓,全社會都需深刻反思並全力補救。」董建華呼籲香港市民團結一致,開拓由亂到治、由治到興的黃金時代。

蘇永安:香港人的福祉高度依賴穩定與繁榮

文  |  蘇永安 兩岸和平發展聯會永遠榮譽會長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1日高票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決定的消息,迅速傳遍五湖四海,香港更是人心振奮。國家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以來,一直對香港高度信任,希望香港越來越好。但是回歸以來的“一國兩制”實踐證明,如果沒有把“一國”和“兩制”有機結合,缺乏足夠愛國愛港具國家情懷的管治者,從各個層面管理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目標很難實現。從2014年“佔中”鬧劇到2019年連續幾月的“修例風波”,更讓港人更加明白,外國勢力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用心之惡、著力之深,已隨著反中亂港者滲透進了特區政府的各級機構。同時凸顯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在涉及國家與香港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如果香港的愛國力量不能及時發揮全面主導作用,香港社會很容易陷入長期的動盪不安,國家安全亦將受到嚴重危害。今日香港社會百業凋零,經濟民生受到的接連重創,與未能堅決果斷制止“黑暴”、堅決果斷對抗新冠疫情有很大關係。因此,改革完善選舉制度,全面強化“愛國者治港”,乃是香港目前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只有愛國者佔據絕對的管理和主導地位,才能真正從國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抱偏見,與時俱進,帶領香港參與“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而解決香港經濟、住房、民生等深層次矛盾問題。從這個角度講,改革完善本港選舉制度,強化愛國者對各級特區政府部門、司法體系、教育體系的主導,都是題內應有之義。只有將“愛國者治港”充分落實到各個層面,形成對香港社會的穩定主導力量,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才能實現,港人的福祉才有絕對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