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福建100個村莊 招募臺灣鄉建團隊「陪護式」成長

〔本報特約記者 林春茵報導〕記者3月1日自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下稱福建省住建廳)獲悉,福建省將鼓勵100個村莊引進臺灣建築師團隊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陪伴式服務。業界觀察人士認為,這將激勵越來越多臺灣建築專才及文創業者西進福建。據知,福建鼓勵臺灣建築師(含文化創意)團隊為村莊提供1年以上陪護式服務,且平均每月指導服務不少於10天,以提升農房建築風貌為主要服務內容,開展陪伴式設計服務指導。福建省住建廳將為每個村莊或項目予以省級補助5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服務費用。截至目前,福建累計引進68個臺灣建築文創團隊,200多名臺灣鄉建鄉創人才,共服務122個村莊專案,覆蓋31個縣。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秘書長劉炳輝接受記者採訪表示,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因應牽頭成立「海峽建築師家園」,為臺灣團隊來閩創業發展提供諮詢服務和交流平臺,「說明臺灣團隊紮根」。目前,海峽建築師家園已聚合76個臺灣團隊逾200餘名臺灣專才,協會服務點佈設于臺北及福建閩清、永泰、永春、平潭等地。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福建省和福州市分別出臺系列惠台措施,其中都有鼓勵臺灣投資者以及建築師、文化創意團隊等參與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方面的內容。福建惠台力度也越來越大:2019年有10個村莊上榜,2020年增至30個,2021年受益村莊或專案數目則激增至100個。

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天問一號成功實施近火制動

[本報特約記者 郭超凱 楊璐報導] 2月24日6時29分,中國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近火點280千米、遠火點5.9萬千米、週期2個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停泊軌道上運行約3個月,環繞器7台載荷將全部開機,開始科學探測。同時,載荷中的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光譜儀等將對預選著陸區地形地貌、沙塵天氣等進行詳查,為擇機著陸火星做好準備。天問一號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以來,已在軌飛行215天,距離地球2.12億千米。2021年2月10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於2月15日實施了遠火點軌道平面機動,2月20日實施第二次近火制動,目前設備狀態正常,各項飛控工作正常開展。

核二廠1號機降載運轉 6月初停機進行設備維護

[本報綜合報導]原能會22日表示,核二廠1號機運轉執照今年底到期,但受限於用過燃料池貯存容量不足,無法運轉至執照屆期日,預計23日開始進行周期末功率遞減運轉,逐步由滿載降至80%功率,預估可運轉至6月5日,後續就會停機進行設備維護。原能會表示,核二廠1號機的運轉執照將於2021年12月27日屆期,因受限於用過燃料池貯存容量不足,在前次大修僅填換約120束的新燃料,比一般約填換180束少,故無法運轉至執照屆期日,將于執行周期末功率遞減運轉(Coastdown Operation)後,即停機進行設備維護。原能會表示,核能電廠爐心周期末的功率遞減運轉,是指爐心燃料不足以維持滿載運轉,而采逐漸減低功率的方式以繼續運轉;國外也有類似案例,如美國Vermont Yankee電廠在2014年機組永久停機前,亦採用周期末功率遞減運轉。

大陸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人民幣 錢袋子鼓起來了 好日子火起來了 幸福感升起來了

■ 本報特約記者 吳常超 過年了,在江西萬安縣窯頭鎮橫塘村,脫貧戶張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年底一算帳,臍橙賣了近10萬元(人民幣,下同)」。5年前,經扶貧幹部牽線搭橋,張合生拿到5萬元貼息貸款種上了臍橙。「技術員手把手教,合作社帶著闖市場,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小臍橙長成了致富果。」張合生說,如今他家的臍橙種植面積達15畝。如今的橫塘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臍橙村」,臍橙種植規模從2016年的6000畝擴大到現在的1.2萬畝,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全村118戶415人已全部脫貧。中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十三五」期間,一系列惠民舉措切實提高了城鄉居民收入水準,讓百姓「錢袋子」鼓起來,好日子火起來。 就業越來越好支撐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春節前夕,線上訂單大幅增加。在京東物流北京亞洲一號智慧倉庫裡,智慧機械手臂將待發車的成箱商品穩穩地放在自動傳送帶上。「今年春節,公司撥出專款,為堅守一線、就地過年的員工提供高於國家法定標準的補貼,我們的收入比平時增長不少。」24歲的自動揀貨組組長張玉錦說。憑著一股好鑽研的勁頭,3年間,張玉錦從普通揀貨員成長為技術能手,月收入也從2000多元增長到六七千元。「有了先進物流裝備,我們的工作輕鬆多了,效率是以前的幾十倍,大家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就業是民生之本。「十三五」期間,大陸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將就業置於「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之首,促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23821元增長到2020年的32189元,突破3萬元大關。扣除價格因素後,2011年至2020年大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2%,10年累計實際增長100.8%,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如期實現。負擔越來越輕居民收入「含金量」增加在山東高密市藍海國際大飯店工作的李武保,今年春節依然忙碌。「過年不能回老家,打算給父母寄個禮物。這兩年多,我已經收到3000多元的減稅『紅包』,正好給父母買個智慧手機,給他們視頻拜年!」李武保說。資料顯示,中國大陸2019年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加上2018年10月1日提高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優化稅率結構翹尾因素,合計減稅4604億元,使2.5億納稅人直接受益,人均減稅約1842元。「持續推進的減稅降費,有效提升了居民實際收入水準。」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說。結構越來越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貴州億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倉庫裡,工人們正將一箱箱包裝整齊的藤椒油裝車。「過年期間,藤椒油市場需求旺,這些是要賣到山西、山東的。」公司負責人蔣弟博說。44歲的蔣弟博是貴州畢節市納雍縣百興鎮人,過去曾在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打工。2016年,在縣裡返鄉創業政策支持下,蔣弟博回鄉種植藤椒。「去年我拿到60萬元低息貸款,建成了藤椒烘乾廠、加工廠,相比單賣藤椒籽,藤椒油產品更有賺頭!」去年,有26名外出打工者到蔣弟博廠裡上班,收入一點不少,還能就近照顧家裡老人、孩子。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村創業就業環境更好機會更多,農村居民、中西部居民收入水準持續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由2015年的2.73縮小至2020年的2.56。保障越來越強民生安全網守護百姓「錢袋子」「退休以後養老金年年漲,口袋裡有了錢,過年發幾個大紅包給孩子們!」山西運城市鹽湖區退休職工董喜翠開心地掏出為孫輩們準備的紅包。「十三五」期間,中國大陸民生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基本養老金連續多年調整,退休人員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截至2020年末,大陸基本養老保險覆蓋9.9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織成了一張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經濟持續向好趨勢不會改變,居民收入增長有堅實的支撐。隨著發展『蛋糕』越做越大,百姓『錢袋子』還將越來越鼓!」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曲恒說。 Previous Next